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907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初探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課程方案2012發展歷程及參與者角色分析
    (2013) 胡至翰
    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課程方案發展之目的在於整合現有環境教育資源並進一步發揮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環境教育功能,其發展始於2010年。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方法,旨在以環境教育的觀點,探討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課程方案的發展背景與模式、影響因素以及各關鍵參與者的角色和功能。研究者以兩年半的時間,實際參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課程方案的發展,並藉由參與觀察、文件分析以及深度訪談等方式進行相關資料的蒐集。文件資料包含會議記錄、計畫報告書及研究札記等;訪談對象則涵括非正規環境教育途徑的供給者與中介者。 透過歸納整理,研究者將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課程方案的發展歷程區分為三個時期:課程奠基期、課程發展期及課程實作期。而各時期則分別以建構課程基礎、設計課程內容以及發展實作課程為主要核心工作。在探究影響課程方案發展的關鍵因素部分,研究結果顯示,《環境教育法》的實施極為重要,不僅催生了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課程方案,同時也引導其發展方向。而在課程方案的發展模式部分,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課程方案的發展較似於Hungerford& Peyton(1986)所提出的環境教育課程發展模式,但加入了情境分析與人員培力等工作。其特色在於設計課程方案內容前,先建構環境教育綱領以及概念階層架構以作為課程發展的方針和內容架構,並導入多元人力來協助完成課程方案。而就陽明山國家公園而言,此課程方案發展的重要性不僅在於使其得以密切的與正規環境教育管道相互合作,同時也進一步協助推動環境教育工作。 另外,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課程方案的發展歷程中,環境教育參與者主要以專家學者、陽明山國家公園從業人員以及課程設計人員為主。其中,專家學者主要扮演供給者的角色,負責統籌規劃與提供專業諮詢;陽明山國家公園從業人員主要扮演中介者角色,發揮政策推廣、溝通協調等功能;而課程設計人員亦扮演中介者角色,主要從事教學設計與課程行銷等工作。透過分析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課程方案的緣起背景與發展脈絡,檢視發展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及探討歷程中關鍵參與者的角色功能與其互動模式,期本研究之成果可作為其他國家公園發展環境教育課程方案時的參考。
  • Item
    從參與的觀察者角度初探陽明山國家公園 環境教育發展之會議活動環境教育意涵
    (2014) 陳琬瑜; CHEN WAN YU
    本研究目的為瞭解陽明山國家公園,在環境教育發展之會議活動環境教育意涵,探討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系列會議活動背景與內涵、目的及參與者角色。研究對象為2010年至2012年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發展之會議活動。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方法,從參與的觀察者觀點出發,藉由WHO-IDEA思議方法、參與觀察、文件分析等方式,進行研究分析並交叉檢核研究正確性,其相關資料包含12場會議活動、計畫報告書及研究札記等。 本研究在結果顯示會議活動關鍵議題:生態資源整合暨環境教育推廣計畫、環境教育據點課程規劃、環境教育人員訓練及教材教法研習等,透過前人環境教育平台為基礎之IPAD整合會議活動推動模式及其成效涵括:(1)參與者環境教育專業知能提升(2)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課程方案發展(3)提升大眾環境教育覺知、知識(4)改變大眾環境教育態度、價值觀。最後,參與者角色以三類群分析結果顯示,發展中專家學者、政府機構、學校單位等環境教育參與者的人員合作互動,充分發揮各自角色功能,成為影響歷程中最關鍵之因素,同時借重陽明山地區獨特地利之便,配合陽管處進行生態資源整合與環境教育平台推動,皆有助推進陽明山環境教育活動之整體推廣。 透過環境教育會議活動達到下列五項環境教育目標:(1)「覺知」陽明山國家公園獨特性及其與人文、土地及自然生態的關聯性;(2)建構陽明山國家公園生態保育相關「知識」與「技能」的環境概念;(3)改變對陽明山國家公園價值觀與「態度」,培養愛護陽明山國家公園自然與人文生態的意願與責任心;(4)「參與」陽明山國家公園保育行動具體行為目標,有助提昇民眾對於國家公園的關懷與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