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6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幼兒性別角色概念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4-07-??) 彭佳鎂(Chia-Mei Peng); 何慧敏(Huoey-Min Ho); Chia-Mei Peng; Huoey-Min Ho本研究旨在瞭解幼兒的性別角色概念與家長對幼兒性別角色概念的影響。因此,除探究幼兒自身的性別角色概念及分析男女幼兒的性別角色之異同外,並試圖找出家長與幼兒性別角色概念的關係。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方法進行,以台北市一所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中的14位幼兒(7位男幼兒、7位女幼兒)和9位家長(8位媽媽、1位爸爸)為研究對象,14位幼兒皆接受以圖卡為輔助工具的個別訪談,圖卡內容包含外在形象、人格特質、玩具與職業四個面向,而14位中的9位幼兒(4位男幼兒、5位女幼兒)還接受了焦點團體訪談,本研究亦訪談了參與焦點訪談幼兒的家長。研究主要結果如下:一、多數幼兒認為男性為短髮、勇敢、從事卡車司機、警察工作、喜歡玩機器人、刀槍,女性為長髮、愛乾淨、從事護士、保姆工作、喜歡玩洋娃娃、辦家家酒,幼兒的性別角色概念符合傳統性別刻板印象。二、男童與女童之間的性別角色概念大同小異。男女童認定男女生的外在標準類似,且皆認為只有男生可以做卡車司機與建築工人,只有女生可做護士;有力氣與勇敢是男生特質,而愛漂亮則是女生特質;洋娃娃與化妝品是女生專用;不同的是女童特別提到綁頭髮是女生才有的打扮,男童則認為女生容易受傷。三、家長對幼兒性別角色概念仍有潛移默化之影響,而「手足」與「生活經驗」亦為家長以外的影響因素。四、在幼兒的想法裡,仍有一些特定的行為或特質是男女之間無法共享或跨越的。幼兒對跨越傳統性別行為的情形多表現出負面的評語,認為男生越界是噁心,女生沒有能力可以越界,此現象壓制了可能的「性別跨界行為」。基於研究結果,建議幼教相關人員慎選無性別刻板印象的教材,並傳遞幼兒有關外在形象、職業、人格特質與玩具的平等性別概念;家長應加強自身性別平等觀念,並尊重接納孩子的性別角色想法。Item 幼兒自尊與同儕社會地位之關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4-07-??) 連士慧(Shih-Huei Lien); 鍾志從(Jyh-Tsorng Jong); Shih-Huei Lien; Jyh-Tsorng Jong本研究旨在瞭解幼兒自尊發展的現況,並探討幼兒的自尊與其同儕社會地位之關聯。研究對象為405位四歲至入國民小學前的學齡前幼兒,使用「照片式社會計量法」與研究者自編之「幼兒自尊量表」進行個別訪談及施測。研究結果顯示:一、受試幼兒對「身體我」、「社會我」、「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的自尊評價均呈現正向反應。二、不同性別幼兒對「身體我」、「社會我」、「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的自尊評價上並無顯著差異。三、大班幼兒與小班幼兒在「身體我」、「社會我」、「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自尊的評價也無顯著差異。四、不同同儕社會地位的幼兒在「身體我」、「社會我」的自尊表現上無顯著差異存在。但在「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自尊表現上則有顯著差異存在,同儕社會地位為「受歡迎」、「受忽視」或「受爭議」的幼兒,對自己「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的自尊評價,高於同儕社會地位為「被拒絕」或「一般」的幼兒。Item 幼兒對人性的人際知覺與其同儕社會地位的關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6-11-??) 張瓊文; 鍾志從; Chiung-Wen Chang; Jyh-Tsorng Jong本研究旨在瞭解幼兒對人性哲學觀的人際知覺狀況,以及此人際知覺和其同儕社會地位之間的關聯,並探討性別、年齡不同,幼兒對人性的人際知覺是否不同;性別、年齡不同,幼兒的同儕社會地位是否不同。以407位來自臺北市、新北市公、私立幼兒園的滿四歲及滿五歲幼兒爲對象,他們參與了自編的「對人性的人際知覺測驗」以及「照片式社會計量法」。結果發現:一、幼兒對人性的人際知覺現況傾向「人性可信」、「人性公平」、「人性獨立」以及「人性外控」;二、幼兒對人性的人際知覺中的「利他」與同儕社會地位有顯著關聯:受歡迎的幼兒表現公平者最多,而被拒絕的幼兒則是以利己最多。三、幼兒對人性的人際知覺中的「利他」有年齡差異,五歲組表現公平者最多、四歲組則是利己者多。四、受試幼兒的同儕社會地位有性別差異,受歡迎的幼兒女生比男生多,而被同儕拒絕的幼兒則是男生比女生多。Item 幼兒性別角色概念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4-07-??) 彭佳鎂(Chia-Mei Peng); 何慧敏(Huoey-Min Ho); Chia-Mei Peng; Huoey-Min Ho本研究旨在瞭解幼兒的性別角色概念與家長對幼兒性別角色概念的影響。因此,除探究幼兒自身的性別角色概念及分析男女幼兒的性別角色之異同外,並試圖找出家長與幼兒性別角色概念的關係。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方法進行,以台北市一所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中的14位幼兒(7位男幼兒、7位女幼兒)和9位家長(8位媽媽、1位爸爸)為研究對象,14位幼兒皆接受以圖卡為輔助工具的個別訪談,圖卡內容包含外在形象、人格特質、玩具與職業四個面向,而14位中的9位幼兒(4位男幼兒、5位女幼兒)還接受了焦點團體訪談,本研究亦訪談了參與焦點訪談幼兒的家長。研究主要結果如下:一、多數幼兒認為男性為短髮、勇敢、從事卡車司機、警察工作、喜歡玩機器人、刀槍,女性為長髮、愛乾淨、從事護士、保姆工作、喜歡玩洋娃娃、辦家家酒,幼兒的性別角色概念符合傳統性別刻板印象。二、男童與女童之間的性別角色概念大同小異。男女童認定男女生的外在標準類似,且皆認為只有男生可以做卡車司機與建築工人,只有女生可做護士;有力氣與勇敢是男生特質,而愛漂亮則是女生特質;洋娃娃與化妝品是女生專用;不同的是女童特別提到綁頭髮是女生才有的打扮,男童則認為女生容易受傷。三、家長對幼兒性別角色概念仍有潛移默化之影響,而「手足」與「生活經驗」亦為家長以外的影響因素。四、在幼兒的想法裡,仍有一些特定的行為或特質是男女之間無法共享或跨越的。幼兒對跨越傳統性別行為的情形多表現出負面的評語,認為男生越界是噁心,女生沒有能力可以越界,此現象壓制了可能的「性別跨界行為」。基於研究結果,建議幼教相關人員慎選無性別刻板印象的教材,並傳遞幼兒有關外在形象、職業、人格特質與玩具的平等性別概念;家長應加強自身性別平等觀念,並尊重接納孩子的性別角色想法。Item 幼兒自尊與同儕社會地位之關聯(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14-07-??) 連士慧(Shih-Huei Lien); 鍾志從(Jyh-Tsorng Jong); Shih-Huei Lien; Jyh-Tsorng Jong本研究旨在瞭解幼兒自尊發展的現況,並探討幼兒的自尊與其同儕社會地位之關聯。研究對象為405位四歲至入國民小學前的學齡前幼兒,使用「照片式社會計量法」與研究者自編之「幼兒自尊量表」進行個別訪談及施測。研究結果顯示:一、受試幼兒對「身體我」、「社會我」、「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的自尊評價均呈現正向反應。二、不同性別幼兒對「身體我」、「社會我」、「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的自尊評價上並無顯著差異。三、大班幼兒與小班幼兒在「身體我」、「社會我」、「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自尊的評價也無顯著差異。四、不同同儕社會地位的幼兒在「身體我」、「社會我」的自尊表現上無顯著差異存在。但在「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自尊表現上則有顯著差異存在,同儕社會地位為「受歡迎」、「受忽視」或「受爭議」的幼兒,對自己「心理我」、「投射我」及「整體」的自尊評價,高於同儕社會地位為「被拒絕」或「一般」的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