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3880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一位實驗學校校長的課程領導與自我演進之敘事探究(2024) 李丕寧; Lee, Nicole Pei-Ning本研究以自我探究敘事為研究取徑,實驗學校為場域,將創辦實驗學校的課程領導經驗再現並將其意義化。首先回顧與反思實驗學校的創辦過程、形塑文化、課程創新及教學轉化相互影響的經驗故事。然後,透過探究與分析協作者的經驗觀點,檢視以靈性領導為軸心,建構與轉化課程與教學的歷程及校長的自我演進發展,以陳顯實驗學校教育精神與本質。本研究發現如下:一、靈性領導有助於釋放校長及教師的生命經驗,形塑轉化成為實驗學校文化,鼓勵展現脆弱的狀態並轉化為教學力量,成就全人發展的教師。二、建立校本師資培育制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培養跨界人力資源帶動教師跨領域的勇氣,校長以靈性領導陪伴教師面對挫折,突破生命經驗使之意義化,成為具有自我創化能力的實驗教育教師。三、以學生為中心實踐轉化型課程領導,發展實驗學校課程教學模式,賦能授權給予教師、學生、家長以增強學校關係人對實驗課程的理解以提升實驗教育動能性,從「個人我」走向「我們全體」實驗學校的關鍵。四、透過靈性領導追求創新的教育實驗本質,建構發展理論結合靈性的領導,有助於校長建立自我探究及自我提升成為具有自我轉化能力的課程領導者。依據發現提出如下建議: 一、以靈性領導為軸心,透過轉化型課程領導及自我演進的理論,可讓「實務我」和「轉化我」的經驗相互印證,邁向自我演進的領導者。 二、面對場域文化、角色期待、目的對象等不同挑戰,校長可創造一方有自由、開放、開闊、疆界、迎納氛圍的空間,造就成為我們全體的學校。 三、透過「自我」的演進經驗,引領教師突破生命經驗及課程創新的限制,有助於學校成員共同經歷自我創化與自我領導的歷程。Item 一位體制內教師成為轉化型知識分子的跨界之旅——帶著陌生人的觀點重返西藏自由運動(2022) 盧惠娟; Lu, Hui-Chuan我在臺灣教育體制內當了三十五年的國中老師,同時也投入西藏自由運動十二年,在不同場域跨界行動,期許成為轉化型知識分子。本研究以Greene的陌生人觀點為方法,重新回看及分析跨界運動的生命歷程,運用自我敘說的方式,將經驗再現及意義化。本論文的書寫先再現「老師我」與「西藏我」之間跨界行動的故事,再由「研究我」解讀此跨界的歷程與困境,最後搓揉經驗與理論,再概念化陌生人的觀點並建構陌生人觀點的方法。採二階段研究設計。第一階段是故事的書寫,透過自我文本、訪談三位協作者、文件分析,結合理論呈現教師跨界西藏自由運動的經驗,是在社會結構及個人的能動性間互動辯證的案例。第二階段是故事的探究,分析並討論我的重返經驗,在跨界轉化過程中以陌生人觀點為方法,使教師克服跨界社會運動的挑戰成為轉化型知識分子。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教師跨界至西藏自由運動追尋成為自由解放的自己,需面對場域文化、角色期待、目的對象等不同的挑戰,在朝向成為轉化型知識分子的歷程中需要承擔轉化社會的公共責任、裝備轉化社會的能力並付諸行動,以Greene陌生人觀點為方法有助於突破跨界轉化的困境。 二、陌生人觀點與轉化型知識分子是一個交織的歷程,陌生人觀點的方法能使個人產生能動,突破結構限制而行動。 三、從跨界行動經驗建構陌生人觀點的方法:如Greene提及的哲學思維、覺醒、自我覺察、抽離、多樣化觀點等方法,以及由跨界轉化經驗衍生的靜心、觀點轉化、容許不確定性等方法。Item 一位語文跨界教師專業成長的敘事探究(2021) 溫亭羽; Wen, Ting-Yu本研究運用自我敘說,探究我從國文教師、華語教師到華語師培教師的跨界經驗,透過面對困境、教學實踐與行動反思的歷程,達到教師專業成長的目的。本研究透過經驗回溯、課堂教學觀察、重要關係人與學生訪談、文件分析等多元方法蒐集資料,再現我在不同專業成長歷程中的代表性故事,藉由經驗敘說與探究,將經驗意義化。 故事撰寫分成四個章節:大學師資生時期、國文教師時期、華語教師時期、華語師培教師時期,以整體──內容的敘事模式,按照時間順序記錄重要事件。故事分析主要分為兩部分,首先探究跨界教師的專業成長之路,在跨越不同邊界的過程中,當我的教學實踐遇到挫折與困頓時,我如何調整我的教學理念並轉化為行動,再透過經驗與理論對話的過程,提升我的教學專業成長。第二節從專業知能、教學實踐、專業投入三個面向,貫串前述的故事,並再概念化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 本研究針對國語文與華語師培提出數項建議:教學生「如何學」、思考讓學生學以致用、將課程內容融入彼此的生活與人生、教學方法創意多元求新求變、理論結合實務的師培課程、師培課程小班制與師徒制。Item 在專業發展路上看見希望的曙光-一位初任教師的自我敘說(2020) 洪瑜珮; HUNG, Yu-Pei本研究旨在探討初任教師的專業發展歷程,以及在此發展歷程中所會遇到的困境與因應之道,探究研究者如何透過希望理論解決初任教師的困境,並從中獲得何種成長與突破。透過自我敘說的方式,收集初任教師的個人經驗故事,並邀請兩位協作者進行訪談與收集過去的文件資料進行敘事分析。 在研究結果上,發現初任教師的專業發展歷程因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差異,而有所不同。在師資培育階段的成長呈現緩慢且停滯,實習階段的成長保守且模糊,初任教師階段對現狀感到無能。為了改變感到無能的初任教師現狀,可透過希望感轉化困境。目標、路徑、意志力三者在專業發展歷程上會相互拉扯。初任教師可透過了解自身目標,確立自身追求的教師信念,進而所追求的目標內涵。教師應追求精熟目標而非表現目標。為了達到精熟目標,教師應思考不同的進修方式,精進自己的路徑思考,輔以教師信念的支持,提升自身的意志力思考,便能夠幫助教師在專業發展路途上持續獲得希望。 因此本研究建議初任教師,一是應時時刻刻關注自身專業發展的樣貌,可藉自我書寫,反思自己的狀況與自己所身處的位置,以便安排自身的成長計劃。其二,是追求精熟目標,了解自己想成為一位專業的教師,因而需不斷的學習這件事。也因為想成為專業的教師,必須尋求精進教學的管道以精進自己的路徑思考。並加以尋求意志力支持的來源,以便支持自己不斷的進行專業成長,否則當自己不再擁有想成為教師的意志力時,再多的路徑思考都將使希望歸零。Item 以協作敘事取徑促進幼教師專業發展歷程之探究(2016) 張素貞; Chang, Su-Chen我是一位幼教的師資培育者,長期關注幼教師的專業發展,企圖在現有的幼教師專業發展方案之外,尋找另一種可能的取徑。本研究旨在透過協作敘事取徑,促進幼教師的專業發展,探究其歷程與成效,並再概念化幼教師專業發展取徑。 本研究採敘事探究方法,邀請彰化一所幼兒園的八位幼教師,組成「幼教師協作敘事團體」。本團體的運作兼重生命故事與教學故事的敘說,透過閱讀與敘說、教學難題的討論、團體的互動、對話與反思,共歷時一年半的協作敘事。 我主要規劃與運作團體的議程、營造團體的氣氛、促發協作者敘說及引導協作者進行討論與對話。本研究透過觀察、訪談與文件分析的方式蒐集運作歷程中的資料,並運用主題分析法加以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協作敘事取徑啟動幼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包括教師主體性的關注、團體凝聚力的建立、幼教師身分的覺知與建構、反思性思維的運作以及協作者、研究者和專業文本三方視域的對話與交融。本協作團體能促進幼教師專業發展,包括提升幼兒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能力、規劃適性的學習環境與發揮班級經營的效能、掌握人際溝通與經營技巧和致力於教師專業的開展與成長。 再概念化在職幼教師專業發展取徑的內涵為以關懷和開展生命為根基、「教師<-->學習者」身分的跨越與混種、透過多重回觀、反思與解構將經驗意義化、從對話中學習、課程是經驗文本/敘事文本、多元方法的運作方式以及知識是藉由三重敘事-->反思-->對話-->建構-->行動的建構而來。 最後根據結論,提出職前的幼教師資培育課程、在職的幼教師專業研習課程與後續研究的轉向與相關建議。Item 一位國中導師對國中生同儕霸凌的關懷倫理學之實踐(2016) 翁乃貞; Weng, Nai-Chen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建立友善校園是人人都認同的理想。然而成長中的青少年,價值觀的建立以及人生經驗、人際互動都尚待學習,應對進退間容易犯錯,同儕打鬧玩耍容易踰矩成了欺凌。我在教學現場擔任二十二年班級導師,和學生有密切的互動。每一屆的學生都會發生一些有意或無意的同儕霸凌事件,每一宗個案的發生都有其特殊性,導師的事前預防與事後輔導都要耗費巨大的心力與無數的時間,本研究主要想探討的問題是:身為國中導師的我,如何看見同儕霸凌現象,如何運用關懷倫理學處理同儕霸凌事件並輔導學生。 有鑑於此,本研究希望能藉教學現場的導師經驗,發現同儕霸凌現象並以四個實例,記敘班級導師透過觀察、訪談、文件分析等方式記錄如何運用關懷倫理學的教育方式,探討在班級經營中實踐的成效與歷程。透過敘事探究的方式,釐清一位國中班級導師在進行班級經營時,如何運用對話、身教、實踐與肯定的方式實踐關懷倫理學,建立學生的良好品格。實踐關懷,化解班級間同儕霸凌問題,引導學生學習正確人生觀。 在實踐過程中,主要發現如下:1.同儕霸凌現象多發生在私下場合,班級導師要從細微處發現學生有異,觀察與關心最直接能發現異於平常之處。其次,班級導師可善用與學生的溝通管道得知問題,例如聯絡簿的生活札記可以透露出學生的日常生活,從而發現問題。2.班級導師運用關懷倫理學處理同儕霸凌事件並輔導學生。教師透過身教、對話、實踐與肯定等四個方式,落實在班級經營中,掌握關懷倫理學的教育原則。 最後本研究建議理論與實務相結合,讓教師更能掌握正確的方式進行班級經營,同時,透過關懷倫理學的實踐讓更多需要幫助的青少年在徬徨時得到關懷與理解,特殊個案則視需要求助其他專業領域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