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1264
Browse
5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科技文物數位典藏導入社區之推廣與學習(2010-07-31) 王燕超; 余鑑; 施能木; 廖遠光; 謝忠武; 范成偉; 曾介宏數位典藏計畫實施至今,已經累積了可觀的典藏資源與成果,如何有系統的在社 會、教育與產業各層面,有效的運用這些成果,已成為當今重要的課題。 本計畫即是從科技觀點,來詮釋、解析與應用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所建置之成 果,並將之導入既有之社會網絡與社區組織,並藉由推廣、教學與Web 2.0 的近用、紀 錄、分享、資源整合、評估與研究創新等策略,進行數位典藏的推廣與深耕發展。 從科技觀點來詮釋應用數位典藏,具有擴展數典創新應用的獨特意義。本計畫擬從 科技史、科學技術、科技社會、科技產業、科技生活與創新的觀點,來詮釋應用數位典 藏,從數位典藏之科技視野來鑑古知今,並從現今生活科技來融合與創新應用。 Web 2.0 的導入與應用,是本計畫實施的重要措施。本計畫擬以Web 2.0 融入之策 略,進行相關的推廣與教學活動,以共筆、合作創作、Blog 與RSS 等方式進行互動、 分享與訊息交流,並將之融入計畫之活動中,更藉由社會網絡服務的方式達成資源整合 與智慧共享,藉此進行推廣與外部資源連結,促進計畫的創新與彰顯數位典藏的績效與 成果。Item 從應用實例中談科技教育與教育科技之夥伴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 2004-01-01) 王燕超Item 善用教育科技來革新科技教育的教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 2004-01-01) 王燕超Item 虛擬製作系統之技術發展與影視節目現況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視聽教育館, 2005-12-01) 王燕超虛擬製作系統是一項新興的電視節目開發科技,自1990年起虛擬製作系統逐漸朝向商業化發展以來,這項具有即時處理與整合資訊呈現與傳送功能的技術,一直是電視節目製作者所引頸企盼的,理論上它應該是獨領風騷且備受青睞;然而事實並不盡然,這項嶄新的藝術與技術的創新,卻因為專業度與複雜度的增加,使其在發展和推廣上受到阻礙,僅能以一個緩步成長的趨勢在產業界發展。本文旨在介紹虛擬製作系統技術內含與發展特性,並對國內外以虛擬製作系統進行相關節目製作應用的現況進行比較分析,以供做為未來發展應用之參考。Item 媒體設計之技術創造力量表之建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視聽教育館, 2004-12-01) 余鑑; 楊錦心; 上官百祥; 王燕超; 葉宗青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瞭解媒體設計領域的主要創新歷程、產品創新與所需的創新技術能力,與瞭解媒體設計專業領域的技術創新指標,並據以分析出媒體設計領域之技術創造力量表之內涵構念。 為達成前述目的,除透過文獻探討以建立研究之基礎,及構思訪談之題目外,主要採行訪談的方法,以收集當前數位化媒體產業的優秀工作者對於媒體產業所需之技術創造力,提供其看法。經訪談整理記錄後,於媒體設計與創造歷程方面、個人創造力、創造產品、與環境/場域(組織)獲得不同之能力項目。 研究建議為以研究發現為基礎,進一步邀請認知心理學者、研究創造力之學者、技學專家、與傳播和媒體學者,以焦點團體方式,探討研究發現所得的廣泛能力,之後依據所得,設計相關問卷,再進行較大規模之量化研究,以取得較具代表性之資料,進行量表之建構。其次,媒體設計是一個注重團隊開發的專業工作,因此在建構技術創造力量表時,可將個人與團隊的技術創造力分開來研究,所得之結果更具學術與實用價值。Item 影像處理趨向發光二極體光源演色性改善於影視製作應用之研究(2011-07-31) 周遵儒在傳統燈具逐漸被取代及停止販售的趨勢下,影視製作用之攝影棚燈具也將逐漸被更換成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光源燈具。然而,LED燈具雖然有諸多優點,其光譜組成與自然日光相距甚遠,演色性不佳的問題,運用在影視製作上,會造成顏色逼真程度不足,使得色彩呈現的效果無法達到廣播等級的專業需求。 本研究將針對實際影視製作流程的特性,亦即所有的視覺效果呈現都在影像顯示之後而非攝影棚中,基於這個概念,我們提出一種影像處理趨向的解決方案,以解決照明光源演色性不佳問題,針對照明光源與物體反射譜(Object Spectral Reflectance)進行多頻譜分析(Multi-spectral Analysis),並透過最佳化物體反射譜的估計,模擬出近似自然光源照明的效果。預期本研究結果能為影視製作領域提供一套全新的LED光源演色性改良方法,更符合真實影視製作上的需求。Item 以喜好色為基礎之最佳化色彩調整技術研究(2006-07-31) 周遵儒; 陳鴻興色彩調整是顯示器開發時的一項重要課題,而其調整方法的設計又有各種不同的著眼點,一般而言,包含了數位影像本身、顯示材料、觀察者感覺這三項不同類型的考慮因素,由於之前已經有許多基於顯示材料特性的研究,因此,在本計畫中我們將針對影像與知覺觀點探討色彩調整理論與技術的研發,首先,利用 Munsell 喜好色的導引建立線性與非線性的色彩調整模型,並設計出最佳化的色彩調整演算法,另外,透過一系列心理物理實驗,由人眼觀測進行影像色外貌之調整工作,排除von Kries色適應預測公式的缺失,完成知覺相關的色彩調整演算法,最後,依據所設計的兩項演算法,提出顯示器色彩調整的喜好色模組(Preferred Color Module,PCM)與色外貌模組(Color Appearance Module,CAM),預期本研究的成果可以成為開發高品質數位影像顯示設備之依據。Item 複雜背景影像中多尺度取向文字偵測技術及其應用之研究(2004-07-31) 周遵儒Item 印刷影像於多重色版加密之浮水印技術(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報編審委員會, 2004-12-01) 李俊逸; 周遵儒; 王希俊; Jiun-Yi Li; Tzren-Ru Chou; Hsi-Chun Wang本研究針對印刷影像的特性,提出一個新的數位浮水印加密技術,簡稱為多重色版浮水印技術(Multi-channel Watermarking Technique, MCWT)。MCWT可以將圖樣或文字隱藏在印刷影像的多重色版中,並且實際輸出到紙張上。解密時只需使用設計過的光柵透鏡便可直接觀察到所隱藏的資訊,不用經過複雜的計算。實驗結果顯示在青色及洋紅色版中15至30百分比網點面積為最佳的加密條件,同時依相對應的網屏角度來調整網點位置可以獲得較良好的解密效果。Item 以【生產探索】模式為基礎之跨領域創造想像實作研究-(子計畫三)大專院校學生想像力與電腦創意繪圖實作能力培育之研究(2011-05-31) 廖信; 鄧成連; 蘇芳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