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1274
Browse
5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法律、市場與新科技—台灣影視著作權規範與影視著作權市場的歷史與未來(2013/08-2014/07) 王維菁; 蔡炯青; 陳炳宏著作權法制是影響當代文化生產、文化市場與文化產業最重要的法律規範之一,而 其建制背後則是複雜的政治經濟建構與社會和文化意識型態之鬥爭。就影視產業而言, 著作權除主要制約影視內容之生產、流通與消費使用外,它更影響了影視產業上下游 間利潤與權力之再分配、產業市場之秩序與生態、以及更重要的,影視生產及影視消 費資源在國際間之流動,並進而影響一國之影視與文化發展。 而近年來因網際網路與傳播數位科技發展所浮現之新影視市場,也正挑戰既有影視 著作權市場之秩序與規範,使新影視著作權法制再度成為影視生產集團、公眾使用、 新科技資本、由科技定義的網際網路規則、政策與文化民主、以及國家和不同國家內 資本及上下游業者間之鬥爭、合作與相互建構之場域。因此,在新規範形塑的過程中, 本研究認為有必要重新思考、檢視在新影視著作權領域中,新科技、法律與市場三者 間之互動與相互建構,以釐清新影視著作權法制之真實面貌。故本研究將集焦於新傳 播科技對影視著作權法制與市場之挑戰、市場對影視著作權法律之影響、著作權法律 對新影視產業市場與科技發展之建構,以及上述過程最終對社會文化帶來之結果,並 據此提出未來規範發展的合理方向。 若更詳細地說明,亦即,本研究計畫探索新傳播科技發展對影視著作市場與規範之 影響,並回顧台灣新舊影視科技著作權法制化之歷史,以及著作權法制化對新影視產 業市場之影響,和該影響對影視資源之國際流動及對台灣影視文化消費與在地影視文 化發展之結果,最後,基於上述對影視科技、著作權法制、及影視市場三者間互動關 係之理解,以及對著作權法制化對在地影視產業與在地影視文化發展影響之考量,擬 提出一以建構公私利益平衡、影視資源國際平等流動、網路與資訊自由、合理分享與 使用、及政策與文化民主為目標之新影視著作權規範之可能建議方向。Item Social movement in the Internet age(2012/07/15-19) 王維菁Item 網路時代的新聞經濟及其對新聞倫理之解構與再建構:商業模式、彈性勞動、與新新聞倫理(2011/08/01-2012/07/31) 王維菁Item The pauperization phenomenon among young journalists(2012/07/15-19) 王維菁Item 新聞正確性教室(2012/09/01-2014/07/31) 王維菁Item 媒體、社區與多元差異-不被看見或看見:恐同、暴力(2013/08/01-2016/07/31) 王維菁Item 能源科技訊息產製、傳布,與接收:媒體教育功能之研究(2011/04/01-2014/03/31) 王維菁Item 台灣新聞記者薪資變遷之政治經濟分析---科技、產業、勞動市場與社會(2010/08-2011/07) 王維菁; 洪貞玲新聞記者之薪資水準與新聞專業性及表現息息相關,然而近年台灣新聞記者薪資水 平嚴重下滑,變化也遠較其他產業劇烈,不但薪資水準反轉落後於一般專業人員,且 與其他傳播、資訊及文化產業相較,也逐漸淪為後段班。新聞記者薪資水準下降除影 響新聞產業能否進用優秀人才、保障記者勞動條件、並進而維護新聞產製品質與專業 自主性外,亦反映台灣新聞產業發展及市場競爭秩序之困境與警訊,要反省思索此一 問題,我們可從各相關層面如科技、產業、競爭結構、勞動市場、社會文化變遷、以 及整體政治經濟背景脈絡等去尋求線索。 從經濟角度出發,影響產業薪資水準之主要因素包括經濟景氣、產業表現、產業市 場結構與競爭、勞動市場狀況及貿易等等,然而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背景因素,以及 近年來新傳播資訊科技之影響也不容忽視。因此本研究擬從產業表現、市場結構、勞 動市場、以及科技這四大面向,加之以傳播政治經濟學之歷史社會分析,來探究台灣 新聞記者薪資水準變化之因素,以及薪資水準下降對新聞產製與內容品質之可能影響。 探索新聞記者薪資影響因素與其變化發展脈絡,將有助我們思考科技對新聞勞動及 新聞勞動力的可能作用、產業與市場因素對新聞勞動權的可能威脅,更重要的,也進 一步督促我們去反省檢視台灣新聞產業與市場競爭秩序之問題與限制,並尋思在民主 政治體系對多元民主與高品質新聞產業之需求下,我們應如何思考台灣新聞產業之未 來。Item 單一整合型計畫-能源科技訊息產製、傳布,與接收:媒體教育功能之研究( I )(2011/04-2012/03) 陳炳宏; 蔡炯青; 王維菁本研究計畫聚焦於傳播媒體之教育功能,兼及主流大眾傳媒與另類草根媒體,以探討傳播媒體在能源科技訊息傳播與普及過程中之角色,希望透過對能源科技訊息的產製、傳佈,以及接收等研究,來進一步落實大眾傳媒之溝通、宣傳,以及草根媒體之參與及實踐功能,以強化媒體之科學訊息傳佈角色。亦即藉由了解傳播媒體應如何發揮其教育功能,來協助政府推動與落實節能減碳政策,並進一步培育能源科技素養媒體教育之相關人才。 本研究從能源科技訊息的產製(來源端)、傳布(通路端),與接收(閱聽端)等科學訊息傳布歷程的三要項切入,在產製端部分,欲先瞭解新聞工作者的能源科學素養,並落實能源科技新聞報導的正確性,進而研擬增進新聞工作者能源科學素養的教育課程,目標在強化大眾傳媒宣導節能減碳觀念與政策的能力;在傳布端部分,欲聚焦於訊息傳布端的草根媒體-網際網路,希望能連結台灣民眾的在地生活與在地組織,透過網際網路提供在地實踐的場域,並培育能源科技知識之網路教育人才,發展出能結合民間社區組織以及實際有效的能源科技生活網站與網路策略,使節能減碳知識在社區生活中被實踐,並藉由網站與網路社群力量而得以持續推廣擴展。接收端部分則將同時從新聞產製端與閱聽端來了解能源科技訊息如何被建構及被閱聽眾接收解讀,檢視大眾媒體(電視與報紙)有關能源科技新聞的論述框架與敘事結構,並與民眾的接收認知作比較分析,進而建構最有助於提升民眾能源科技素養的新聞報導型態,達到宣傳與推動節能減碳觀念與政策的功效。 總結來說,本研究期待跳脫利用傳統教育管道傳播科學知識的思維與行動,希望藉由大眾媒體與網路媒體的協助,更廣泛與有效率地推動能源政策,以收事半功倍之效。Item Wage levels of Taiwanese journalists und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chnology(2013/06/25-29) 王維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