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1274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43
  • Item
    「書寫愛情:1990年代的日本電視編劇」專書寫作計畫
    (2006/08-2007/07) 蔡如音
    本計劃預以兩年時間將研究者的博士論文改寫成英文專書。書寫愛情(暫定書名)試 圖剖析1990年代於日本商業環境養成之電視作者的文化條件,並意圖理解做為文化形 式的愛情劇是如何從日本特定的經濟,社會,與歷史脈絡中逐漸滲透到跨國的影像生 產或是亞洲區內的媒界消費。本書在一開始將1990年代創作活躍的編劇放在日本特定 的腳本家文化中,進而選定四位電視編劇(北川悅吏子,野島伸司,野澤尚,淺野妙子)分別 就四個章節探討他們撰寫愛情故事的歷史,論述,及文化資源。最後一章節將處理愛情故 事在亞洲流行文化中的意涵,特別探討日本電視愛情故事如何成為亞際文化生產者間的 共同語言或是範本。本書的主要貢獻在於藉由研究孕育腳本家的日本電視文化,解構愛 情故事的普遍性,提出文化歷史的一個觀點。對於關切知識生產的亞際文化研究運動來 說,本書也提供一個對於流行作者的批判詮釋。
  • Item
    Siting Japanese TV
    (2010/01/09-10) 蔡如音
  • Item
    The Uses of ‘Korean Fashion
    (2012/07/02-06) 蔡如音
  • Item
    台灣青少年次文化的藝術與教學(接軌次文化):媒介與跨國理論的構連
    (2005/08-2006/07) 蔡如音
    本計畫欲以兩年的時間對台灣在次文化研究中的位置進行論述的探討與建構。 研究者主張「次文化」作為一個理論概念必須與其在地的實踐,政治,參與主體(或施 為者practitioners)及相關論述背景緊緊扣連,並非依據某規範性之定義出發,以英美為 主之次文化研究之發展也是承襲社會學,文化研究及媒體研究的學術產物,尤其應該經 過其他歷史架構經驗的檢驗與對話。本研究採取「青少年/次文化」之複合概念以便維 持其概念開放流動的空間,因青少年文化與次文化無法畫上等號或互斥,台灣青少年次 文化的描述與意義探索尤其需要多元參照脈絡,而非自然入座既存現代國家社會論述其 中。所謂在地性非相對於全球性或跨國性,尤其在傳播媒體急速聚合(convergence)又召 喚群體中的個人,為文化工業收編,也為靈活青少年/次文化施為者所挪用,用以建立 認同,愉悅,另類知識,商機,情感結構等經驗。研究者於計畫中提出三大理論構連方 向:後殖民批判,亞際或亞洲間文化研究,及媒介文化,欲以文獻探討和多地(multi-sited) 田野觀察方式持續辯證,並與整合型計畫內之研究者和後殖民,亞洲,次文化知識社群 中各種主體位置進行對話。此計畫作為整合型計畫中的論述建構的一部分,既具理論化 也具介入(interventionist)的意圖。
  • Item
    「書寫愛情---1990年代的日本電視編劇」專書寫作計畫
    (2007/08-2008/07) 蔡如音
    本計劃預以兩年時間將研究者的博士論文改寫成英文專書。書寫愛情(暫定書名)試 圖剖析1990年代於日本商業環境養成之電視作者的文化條件,並意圖理解做為文化形 式的愛情劇是如何從日本特定的經濟,社會,與歷史脈絡中逐漸滲透到跨國的影像生 產或是亞洲區內的媒界消費。本書在一開始將1990年代創作活躍的編劇放在日本特定 的腳本家文化中,進而選定四位電視編劇(北川悅吏子,野島伸司,野澤尚,淺野妙子)分別 就四個章節探討他們撰寫愛情故事的歷史,論述,及文化資源。最後一章節將處理愛情故 事在亞洲流行文化中的意涵,特別探討日本電視愛情故事如何成為亞際文化生產者間的 共同語言或是範本。本書的主要貢獻在於藉由研究孕育腳本家的日本電視文化,解構愛 情故事的普遍性,提出文化歷史的一個觀點。對於關切知識生產的亞際文化研究運動來 說,本書也提供一個對於流行作者的批判詮釋。
  • Item
    East Asian Pop/Rock Screen
    (2012/04/30-05/01) 蔡如音
  • Item
    透過韓國感知亞洲: 流行服飾與音樂創作中女孩主體的跨在地生產
    (2011/08-2012/07) 蔡如音
    近年來,韓國流行服飾成了台灣年輕女性與上班族的每日穿著與消費選擇。無論是實體或是網路商店,韓國流行服飾皆是透過定期前往東亞各服飾批發地(首爾、東京、大阪、香港、廣州、虎門、曼谷)而流進台灣市場。本研究的目的在於解釋「韓國時尚」的跨國與跨在地生成,本研究首先將服飾採購以及店家放置在台灣的跑單幫歷史,接著,從中國製造業與南韓全球化政策兩個脈絡解釋:東大門是如何成為亞洲最大流行服飾批發地點。最核心的研究發現在於分析韓國服飾在台北師大商圈中的鑲嵌。師大商圈在2009到2011年間經歷了韓國流行服飾店暴增的現象,除了娛樂影視產業帶起的韓流解釋之外,本研究認為有必要探索成衣業者與採購者的跨國經驗,特別當台灣與韓國的政治、經濟與文化關係充滿了緊張的狀態。其實,「韓國服飾」在台灣有著相當寬廣的定義,除了韓國製、在韓國以外、仿韓系的成衣也在內。對於習慣前往東大門的台灣跨國採購人員來說,韓國流行服飾的意義有三,其一是生意上、能賺錢的考量,對於在意時尚意涵,或是經營頗具個人風格的店家來說,韓國流行服飾則挑戰了他們的既定印象與採購習慣。對於熟悉亞洲各地服飾批發競爭情形的大盤商,韓國雖獨具布料與快速時尚的優勢,但他們會更靈活的運用亞洲服飾集散地的知識,創造市場優勢。
  • Item
    星空場域的亞洲主義與想像
    (2003/08-2004/07) 蔡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