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柯普蘭《阿帕拉契之春》指揮詮釋
    (2018) 林牧民; Lin, Mu-Min
    摘  要 《阿帕拉契之春》(Appalachian Spring)於1944年問世,為艾倫.柯普蘭(Aaron Copland, 1900-1990)受庫立吉夫人(Elizabeth Coolidge, 1864-1953)邀約於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演出之委託創作,本作原為芭蕾舞劇,舞蹈由瑪莎.葛萊姆(Martha Graham, 1894-1991)設計,初次演出即受到肯定,奠定了往後柯普蘭在美國本土作曲家之地位。 《阿帕拉契之春》共由八段組曲組成,內容描述前往賓州開墾的人們,包括傳教士、新婚夫婦、拓荒者,眾人分別面對新土地的未知、新婚的喜樂以及初為人妻的複雜情緒,藉由組曲間誇張的表情轉換,生動地描繪眾人的心境變化。《阿帕拉契之春》首演為十三件樂器版本,在收到各界佳評以及獲得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 for Music, 1945)的肯定後,柯普蘭將其改編成管弦樂版本。 本論文以作曲家及時代背景為根基,分析樂曲結構並結合指揮技術加以詮釋,透過實際排練與演出,期待對於《阿帕拉契之春》此一精彩作品有更全面、深刻的瞭解。 關鍵字:柯普蘭、阿帕拉契之春、指揮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