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News
Browse
12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舒伯特《即興曲》,作品九十分析與詮釋(2019) 林思佑; Lin, Szu-Yu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是浪漫樂派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喜愛文學,將音樂與詩詞結合,譜出曲曲動聽且迷人的藝術歌曲,藝術價值極高。而在他的鋼琴作品中,除了可見到藝術歌曲裡,舒伯特對於富歌唱性的旋律線條之掌握是如此匠心獨具外,亦可見到舒伯特對調性與和聲所呈現出的色彩層次,是如此的獨樹一幟。 這套《即興曲》,作品九十創作於舒伯特生命中的最後一年,在風格上,集結了他豐富的創作技法於這套曲目當中,樂曲架構是清楚明瞭的、旋律線條是優美動人的、和聲色彩是變化多端的等等特質。這套作品共包含四首樂曲,如同「即興」這個字義上的意思,每首樂曲皆是由短小的動機或核心節奏型所組成,並由這些小元素貫穿全曲。而這些看似自然並如同即興演奏的設計,其實舒伯特在樂曲中構築精心的編排,使這些美麗的樂音成為永恆,歷久彌新。 本論文共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緒論,分別為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研究範圍與方法。第二章為作曲家生平及風格概述,包含舒伯特生平概述與鋼琴作品風格概述。探討作曲家的家庭背景、學習歷程與工作發展,並整理出舒伯特在鋼琴作品中常使用的創作技法。第三章是樂曲分析的部分,分析與探討四首樂曲的創作技法,以及這些技法所傳遞出的音樂意涵。第四章為演奏詮釋,針對四首樂曲中的速度、旋律、節奏、和聲與調性等元素進行詮釋上的探究。第五章為結語,針對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之章節,整理出各個音樂元素上綜合性的探討與比較,並總結出這四首即興曲的特色與研究本論文之心得。Item 舒伯特:《枯萎的花朵》長笛與鋼琴變奏曲 作品研究與詮釋探討(2010) 郭紋希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是浪漫樂派初期偉大的作曲家,不但創作的作品總數相當多,創作作品的種類更包含浪漫樂派初期幾乎所有的曲種,尤其舒伯特最擅長旋律線條的細膩處理,無人能匹敵,被譽為「歌曲之王」。1823年舒伯特利用繆勒(Wilhelm Müller, 1794-1828)的詩,創作第一部連篇歌曲《美麗的磨坊少女》,1824年又根據此連篇歌曲中第18首歌曲《枯萎的花朵》,為他的好友費笛南德‧伯格那(Ferdinand Bogner, 1786-1846)創作《枯萎的花朵》長笛與鋼琴變奏曲。 本篇論文筆者對於舒伯特的生平與其音樂風格,有概括性的介紹,進而研究舒伯特連篇歌曲《美麗的磨坊少女》與《枯萎的花朵》長笛與鋼琴變奏曲的創作背景,藉由認識當時的環境與時代背景,進而瞭解此曲在長笛曲目中的歷史地位與重要性;文章中,更將《枯萎的花朵》長笛與鋼琴變奏曲「主題」來自歌曲《枯萎的花朵》間的關聯性作進一步的說明;最後利用樂曲分析,探討此曲的變奏手法,了解各變奏中的統一特色與其獨特的表現,以求在演奏詮釋時,除了表現出長笛與鋼琴間炫麗的技巧外,藉由深入研究歌曲詩詞的意涵和情境,能在實際演奏時,以正確的想法,作有深度的詮釋,使樂曲貼切傳達詩中極富詩意的情感變化,與營造出詩詞中浪漫唯美的樂曲氣氛。Item 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詮釋報告(2010) 劉斐綾; Liu Fei-Ling舒伯特是十九世紀初葉,繼海頓、莫札特、貝多芬等偉大音樂家之後,被譽為「浪漫樂派的前驅」的作曲家,在音樂史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他於短暫的生命中寫了六百多首藝術歌曲及多種樂思細膩的鋼琴作品。舒伯特的鋼琴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1822年完成的《流浪者幻想曲》(Wanderer fantasy, D. 960),這是以1816年的藝術歌曲《流浪者》(Der Wanderer, D. 493)為主題的曲子,充滿了艱深的技巧。除了廣泛艱深的技巧之外,《流浪者幻想曲》包含了四個樂段,由連章手法譜成,以取材自藝術歌曲《流浪者》之節奏動機貫串全曲,並在自由變奏手法構成的第二樂段中,以藝術歌曲的旋律作為主題來運用與發展。全曲以其巨大的情感張力、戲劇性的對比性與大膽的型式結構為特徵,埋下了日後整個十九世紀交響樂發展的種子。舒伯特以單一節奏元素統一全曲的作法,影響了之後交響詩以主導動機貫串全曲的運用,更重要的是,他創造並獨立自主地運用了全新的創作手法。 本論文希冀在了解其生平、創作背景的概念與綜合前人所提供的線索下,再次揣摩與詮釋舒伯特內心想表現之意涵,亦藉由筆者練習此曲時所遇到的各種技巧問題,整理並歸納出練習方式,以做為彈奏者在詮釋此曲時之參考。Item 舒伯特第八號b小調《未完成》交響曲D.759之指揮研究與詮釋(2008) 趙怡婷; Chao, Yi Ting舒伯特第八號b小調《未完成》交響曲譽為第一首具有「浪漫主義」內涵的交響曲。18、19世紀交替之時,拿破崙所發起的「法國大革命」與梅特涅所主持的「維也納會議」,使得新舊思想產生衝突與矛盾,因此「狂飆運動」與「畢德邁爾藝術」因應而生。強調個人情感的抒發與講究自然質感的生活觀造就「浪漫主義」的發展成熟,舒伯特更為「浪漫樂派」的先驅者,其藝術歌曲與交響曲更是畢生努力的成果,其中以第八號b小調《未完成》交響曲為轉悷點。本論文全方位研究舒伯特第八號b小調《未完成》交響曲,就其樂曲分析、指揮詮釋、版本比較,進而實際演出。舒伯特運用簡單的動機素材、繁複的轉調進行、豐富的和聲色彩,譜寫出悠揚感人的音樂作品。經由指揮學習的目標範圍,延伸出統籌規劃與情緒管理等相關學科,表現出指揮學問的宏偉精深與浩瀚領域。Item 舒伯特《c小調鋼琴奏鳴曲,作品958》之分析與詮釋(2014) 呂冠縈; Lu, Kuan Ying舒伯特 ( Franz Peter Schubert, 1797-1828 ) 是承接古典到浪漫時期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在他短短的三十一年生命中,為後人留下驚人而龐大的一千多首作品。即使沒有生長在音樂世家,舒伯特仍然幸運的走在學習音樂道路上。因為家境的貧困,也曾迫使舒伯特順從父親的希望,擔任安定卻乏味的教職工作。然而他內心澎湃的音樂呼喊,最終使得舒伯特勇敢地選擇忠於自己。為了實踐成為作曲家的夢想,舒伯特義無反顧地行走在創作的道路上,在極為不安定的生活之中,一首首優美的作品傾巢而出,所幸有這樣的堅持,才為我們創造了如此美好的音樂。 透過晚期三首鋼琴奏鳴曲之一的《c小調鋼琴奏鳴曲》,可以得知舒伯特音樂風格與創作手法。因此筆者想藉由此晚期的奏鳴曲研究以期望對舒伯特的鋼琴作品有全盤性的認知。期望可以經由上述分析,作為教學研究與演奏方面的參考。Item 舒伯特《第五號交響曲》作品研究及詮釋探討(2014) 李蘭芝; LEE LAN CHIH本論文先從舒伯特家庭背景及求學階段開始介紹,在維也納畢德麥雅文化活動,累積著舒伯特的創作能量。接著從時代背景、管弦樂曲、交響曲,及《第五號交響曲》創作背景等方向進行研究,包涵分析作品段落及樂曲結構,探討指揮詮釋,最後筆者再做研究與排練的心得總結。Item 舒伯特:〈枯萎的花朵〉為長笛與鋼琴的序曲與變奏,作品D802,主題選自《美麗的磨坊少女》(2011) 徐妤勛; Yu-Hsun,Hsu舒伯特(Franz Peter Schubert, 1797~1828),是古典時期最後一位作曲家,同時也是開啟浪漫樂派之門的第一人,生於時代交鋒的世代,他的作品中融合了古典主義理性、重秩序,與浪漫主義感性、好自由的特色;被稱之為「歌曲之王」的舒伯特,除了有大量的藝術歌曲創作外,更將藝術歌曲的發展推向了顛峰,讓藝術歌曲在音樂史上占有一席之地。1823年根據詩人謬勒(Wilhelm Müller, 1794~1828)的詩集創作了第一部連篇歌曲《美麗的磨坊少女D.795》(Die Schone Mullerin, D.795),兩個月後開始以連篇歌曲《美麗的磨坊少女》中的第十八首〈枯萎的花朵〉(Trockne Blumen)的旋律主題,為當時維也納音樂院的名譽教授暨長笛家費笛南德˙伯格納(Ferdinand Bogner, 1789~1846)創作了〈枯萎的花朵〉為長笛與鋼琴的序曲與變奏(Introduction and Variation for Flute and Piano on “Trocken Blumen” from “Die Schöne Müllerin”)。 本論文共分為五部份來探討,第一部份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部份則探討舒伯特的生平簡介與音樂風格,第三部份藉由文獻資料的蒐集與統整,瞭解〈枯萎的花朵〉為長笛與鋼琴的序曲與變奏之創作背景,第四部份著重在分析樂曲的創作手法,最後第五部份,則是整合創作背景與樂曲分析,進而提供樂曲詮釋的方式與注意要點,以期在演奏上有更進一步的幫助。Item 傾聽女性的聲音—探討以「女性」為主題之德國藝術歌曲 (取舒伯特、舒曼、布拉姆斯、沃爾夫作品為例)(2010) 闕欣怡隨著二十世紀西方女性主義的興起,性別議題獲得普遍關注,德國藝術歌曲中有關「女性」的題材也相當豐富,但國內少有人針對藝術歌曲中的女性形象作主題探究,因此筆者從此觀點切入作研究。德國藝術歌曲中女性的題材不勝枚舉,筆者將範圍侷限於部分作曲家的作品。以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1833-1897)及沃爾夫(Hugo Wolf, 1860-1903)四位作曲家的藝術歌曲作品為研究範圍。 上述四位作曲家的歌曲中,女性角色為數眾多,有的是故事中的主角,有的是詩人愛慕的對象;有幸福也有憂傷。筆者將部分歌中的女性做了分類,但以原創作的德文詩詞為主,外文翻譯成德文的作品不列入討論。 本詮釋報告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為研究動機、研究範圍、論文架構及參考 文獻。第二章為十九世紀德國女性生活概述,從當代社會背景一窺當時女性心理與情感,並分成貴族、中產階級及低下階層三部分做介紹。第三章則呈現詩人筆下各樣女性情懷,且依屬性分節列出,依序為文學作品中的角色、閨怨主題、工作勞動主題、母子主題、幽默主題,並將部份曲目列表整理。第四章為本文重心,筆者就前述四位作曲家的作品中,取其中八首具代表性的女性之歌作樂曲分析及演唱詮釋。第五章總結以上內容做結論。Item 舒伯特《即興曲作品九十》詮釋報告(2008) 楊喬雁; YANG, CHIAO-YEN法蘭茲‧舒伯特 (Franz Peter Schubert, 1797-1828) 的鋼琴音樂最主要的特色,就是沒有絢爛華麗的技巧,但處處都能發現委婉動人的優雅旋律與流暢的調性轉移。《即興曲作品九十》是舒伯特晚年的鋼琴作品,儘管這個階段的他帶著身體的病痛,但卻仍振筆疾書努力創作著代表浪漫樂派先驅的性格小品,探討舒伯特的兩組即興曲在鋼琴音樂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如何在鋼琴演奏及詮釋上表達《即興曲作品九十》的含意及情感正是本論文主要探討研究的動機與目的。 本研究報告主要以舒伯特晚年所創作的鋼琴作品《即興曲作品九十》為研究主題,第一章緒論,述明研究動機、研究範圍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導論,延伸探究舒伯特其人其事、舒伯特即興曲在鋼琴音樂史上之貢獻及樂曲之創作背景;第三章至第六章則是逐一分析舒伯特《即興曲作品九十》中四曲之曲式和聲與樂曲架構,以及筆者在練習過程中之彈奏與詮釋方法上之建議;第七章結論,歸納總結以上所探討之研究心得。Item 舒伯特「未完成現象」的研究-以鋼琴奏鳴曲為例(2018) 盧立倢; Lu, Li-Chieh舒伯特一生中共創作了23首鋼琴奏鳴曲,但在這23首當中,僅有11首是完整的,其他12首都被歸類在未完成作品之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遺作奏鳴曲》(D840)。在12首鋼琴奏鳴曲中,有的是缺乏末樂章,有的是寫到一半停止創作,有多首是樂章之間的關係不確定,而在12首中,又有兩首僅僅是數十小節的片段,無法單獨成曲,由於以上這些原因,也同時衍伸出舒伯特鋼琴奏鳴曲總數量的問題。雖然這些鋼琴奏鳴曲被歸類在未完成作品中,但並不表示他們沒有研究價值,相反的,他們是成就舒伯特後期創作的基石。 本論文將分為五個章節進行探討。第一章介紹舒伯特生平與簡述鋼琴奏鳴曲創作,第二至四章節,將依照創作早、中、晚期,依序介紹12首未完成鋼琴奏鳴曲,第五章則是對這些作品進行樂曲分析,並將這些作品與1828年的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D958、D959、D960)進行比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