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蕭邦三首具幻想標題樂曲─《幻想曲》《幻想波蘭舞曲》與《幻想即興曲》之詮釋報告
    (2013) 王子揚
    費德里克‧法蘭斯瓦‧蕭邦(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 1810-1849),是歷史上最著名亦是最具影響力的作曲家及鋼琴家之一,在音樂史裡佔有最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是十九世紀歐洲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 蕭邦一生中共做了四首帶有幻想標題的樂曲,最早的是1818年,他年輕時所寫的為鋼琴和管弦樂團的《波蘭歌謠幻想曲》(Fantaisie brillante on Polish Airs in A major, Op.13),此曲一來是年輕時的作品,迎合當時流行的華麗風格並尚未豐富呈現蕭邦的個人特色;二來在編制上是協奏曲形式,故不在筆者討論的範圍內。 蕭邦真正以幻想曲為標題的樂曲為1839年所做的《幻想曲》(Fantasy in F minor, Op.49),此曲也是其一生中唯一一首幻想曲作品;在1845年的《幻想波蘭舞曲》(Polonaise-Fantaisie in A-flat major, Op. 61)中,蕭邦融合了兩種曲式─幻想曲與波蘭舞曲─成為他去世前的傑作之一;蕭邦去世後,1855年《幻想即興曲》(Fantaisie-impromptu, Op.66)出版,並成為蕭邦的作品中最膾炙人口的曲子之一。 筆者將以上述三首帶有「幻想」標題的樂曲為題,討論蕭邦對於幻想曲的概念,思考浪漫樂派的蕭邦心中的幻想特徵。希望能以此詮釋報告,理解知曉蕭邦之幻想概念,並如何應用在其樂曲中,以何種方式表達並獲得效果,三首樂曲之間的關聯與差異,在練習時又能從那些不同面向上觀察與排演。最後的目標即是能將三首樂曲透徹的演奏,讓蕭邦所悉心描繪之音樂傳達到聽者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