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News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達流士・米堯《雙簧管協奏曲》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2023) 丁筱凌; Ting, Hsiao-Ling達流士・米堯(Darius Milhaud, 1892-1974)是二十世紀重要的法國音樂家與教育家,同時也是法國六人組(Les Six)的其中一員,是六人組中作品產量最大的,主張音樂應該要客觀、不過度渲染,成為當時法國音樂的新氣象,因其本身猶太人的身份及政治因素,晚年到美國發展,並為他的創作開啟世界觀。創作的範疇除了器樂曲、交響樂曲、甚至有芭蕾舞音樂及電影配樂,他創作的速度快,一生創作高達四百多部作品,甚至在晚年飽受病痛折磨之時,仍繼續創作。他替各種樂器寫了不同類型的作品,而為雙簧管獨奏所寫的作品則有,《雙簧管小奏鳴曲》(Sonatine pour Hautbois et Piano, Op.337, 1954)以及《雙簧管協奏曲》(Oboe Concerto, 1957)。本論文所要探討的《雙簧管協奏曲》,為米堯創作生涯晚期的作品,從了解生平與創作風格切入,以樂曲分析的方式理解創作的手法與曲式,進而以筆者在演奏上所面對到的問題與詮釋方法來探討此曲。Item 法蘭西斯.浦朗克《雙簧管奏鳴曲》之分析與演奏詮釋(2022) 張鉯雯; Chang, I-Wen本詮釋報告探討的主題為法蘭西斯.浦朗克(Francis Jean Marcel Poulenc, 1899-1963)《雙簧管奏鳴曲,作品185》,草稿寫作於1957年,完成於1962年,是一首相當具有代表性的法國管樂曲目,浦朗克將此曲獻給在1963年時已逝世十週年的普羅高菲夫(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也是他為了弔念自己尊敬且景仰的音樂家所作;浦朗克為《雙簧管奏鳴曲》每個樂章都寫下標題,第一樂章為《輓歌》、第二樂章為《詼諧曲》、第三樂章《哀嘆》,全曲由簡單而優美的旋律組成,以傳統的結構搭配當代法國音樂的特色,展現出浦朗克成熟且獨特的音樂風格,鋼琴在全曲扮演重要角色,藉由和聲色彩、觸鍵變化、與旋律的搭配充分表現浦朗克對於音樂的獨特風格及見解,以及與生俱來對於和聲的敏感度、旋律的創作天賦。筆者所撰寫的詮釋報告共有五個章節: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及架構;第二章文獻探討,概述作曲家的生長背景及創作特色,以及《雙簧管奏鳴曲》的創作背景;第三章樂曲分析,依照個樂章順序分別以調性、曲式、主題與動機、創作手法加以分析及整理;第四章樂曲詮釋,以鋼琴合作者的角度探究鋼琴與主奏者之間的關係,並提出實際排練時所得出的心得見解,例如:從鋼琴的觸鍵方式、踏板的控制、與夥伴間的合作技巧等方面,提出彈奏時適當的建議;第五章:結語,綜合上述分析重點,並提出筆者的詮釋觀點整理。Item 布瑞頓《時間變奏曲》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探討(2007) 楊舒婷; Yang,Shu-ting布瑞頓(Benjamin Britten, 1913-1976)是20 世紀重要的英國作曲家,他的作品簡單明瞭,並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音樂語言,讓大家都能接受、喜歡他的音樂。 布瑞頓一生中,創作了四首雙簧管作品。筆者選擇的《時間變奏曲》雖布瑞 頓的眾多作品中不是最重要的,但是不斷重複的升C 音和D 音一直在腦海中盤旋,而整首曲子居然就利用這個素材作不同風格、和聲色彩和音響效果的變化,即使沒有特別優美的旋律線條還是令人著迷。因此,想藉由這次的研究,探討布瑞頓的創作手法來了解他的音樂。 本文內容分四個部分探討:以布瑞頓的生平、創作概述與音樂特色 作為開場;第二部分則主要介紹《時間變奏曲》的創作背景,以及布瑞頓的其他雙簧管作品簡介;第三部份則以主題素材和樂曲架構作樂曲分析,全曲包含「主題」與八個變奏,分為九節分析;最後為樂曲的演奏詮釋,亦分為九節討論。希冀透過這次的分析與研究,能幫助自己在演奏上有更深的體會與認知。Item 庫普蘭第一號《皇家重奏曲集》之研究與詮釋探討(2014) 吳孟容法朗索瓦‧庫普蘭(François Couperin, 1668-1733)是巴洛克時期領導法國音樂走向的重要作曲家,其大鍵琴作品、室內樂作品及宗教音樂,皆為當時法國音樂的精選之作。庫普蘭的音樂融合了義大利和法國的音樂風格,帶有一種隨意自然的優雅和細微變化的痕跡。《皇家重奏曲集》(Concerts royaux, 1722)是庫普蘭寫給國王路易十四(Louis XIV, r.1643-1715),當初是為了協助國王排解憂慮,並於每個禮拜天在宮廷演奏,是典型的法式風格音樂。 《皇家重奏曲集》出版於1722年,本文以第一號《皇家重奏曲集》G大調為研究主題,先從瞭解當時時代背景和庫普蘭的生平為開始,進而以此脈絡探討樂曲各層面之分析,並從雙簧管演奏者的角度來詮釋樂曲,幫助我們在演奏時能更貼近作曲家所賦予樂曲的真正涵意。 第一章為緒論,闡述研究動機與方法;第二章介紹法國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風格;第三章介紹庫普蘭的生平、作品概述及《皇家重奏曲集》的創作背景;第四章為樂曲分析詮釋,以舞曲的型態為主軸,進而以此為依據來分析各舞曲之音樂特色與和聲進行,幫助我們瞭解作曲家的句法和思維來演奏詮釋。這章並將庫普蘭繁複的裝飾音設立一節來討論,幫助我們演出時能正確的演奏之;第五章總結全文。Item 聖桑D大調雙簧管奏鳴曲,作品一六六之分析與詮釋(2005) 羅苑玲聖桑(Camille Saint-Saens, 1835-1921),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音樂家。不但在音樂上嶄露頭角,同時也編寫腳本出書、作詩。此外他也是一位業餘的科學家,對天文、物理、自然科學和歷史都有極深的造詣。 在十九世紀浪漫主義中,聖桑可以說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政治環境上,他見證法國二月革命、拿破崙三世稱帝、普法戰爭、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他不但看到蕭邦(Frederic Chopin, 1810-1849)、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活躍的十九世紀上半期,歷經浪漫樂派的改變,參與了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華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 1813-1883) 及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在音樂上的新手法和對於音樂的新嚐試,再接觸到德布西(Claude Debussy, 1862-1918)的印象音樂,不但如此,他也成為德布西的早期崇拜者。甚至,亦遇到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 1882-1971)及多位二十世紀作曲家對於音樂的革新。 我們可以這麼說,由早期的作品風格而言,聖桑可以說是一個勇於嘗試的作曲家。 此外,許多評論家指出他的作品顯示出最優秀的法國音樂之最典型特點;他的結構富有邏輯性,明晰、坦率、悅耳、技巧超群。他準確地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以及如何表現以達到要求。 這樣一位見多識廣的音樂家,創作出數量驚人的作品,並且擁有獨樹一格的作曲風格和音樂語法,正是吸引我來做探究的原因之一。 這首雙簧管奏鳴曲,是聖桑辭世同年的作品,從樂曲的技巧亦或是曲風及結構都可以感受到聖桑對雙簧管這樣樂器特質掌握的高超能力。最重要的是,希望藉由這一次的研究,可以探究到作曲家寫作時所希望表演者詮釋出的語法,以及對於自我在實際演奏上能有所益助。Item 費雷爾・費蘭《魔法森林》雙簧管協奏曲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2016) 游明樺; Yu, Ming-Hua摘要 費蘭為20世紀西班牙作曲家,其音樂作品風格多少受到19世紀作曲家阿爾班尼士(Isaac Albéniz, 1860-1909)、葛拉納多斯(Enrique Granados, 1867-1916)與法雅(Manuel de Falla, 1876-1946)三位寫作之影響。費蘭音樂作品中,除了可聽見強烈的西班牙音樂民族色彩與浪漫性格,其甜美的旋律及縝密的音樂織度,似如浪漫樂派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蕭邦(Frédéric Chopin, 1810-1849)細膩寫作之風貌。值得一提的是,費蘭的音樂作品寫作也大量取材特殊結構的和絃、西班牙民俗音樂的節奏以及吉他語彙風格的轉化等,均是西班牙音樂獨特的寫作曲風。 費蘭《魔法森林》雙簧管協奏曲在臺灣僅演出四場,加上國內外書籍及期刊也未有出版此曲相關研究文獻,故研究者特此在演出此曲前加以蒐集資料,來進一步分析及探討如何正確詮釋,以貼近作曲者之創作理念及樂曲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