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

音樂學院成立於2007年8月,所屬系所、中心及專班有音樂學系、民族音樂研究所、表演藝術研究所、音樂數位典藏中心及流行音樂產業碩士專班,現任院長由音樂系楊艾琳教授擔任。

本學院之設立,主要為因應國家政策發展趨勢與學校轉型發展之整體規劃,以追求卓越、結合傳統並以創新思維,增進藝文專業服務素質為目標;出版《音樂研究》學術期刊,並此擴展校際以至國際間音樂研究之學術互動。

本學院音樂學系創系於1946年6月,設有完整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學程,分別就展演創作、學術研究、師資培育多元面向,培養音樂教育、演唱(奏)及創作人才;本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創所於2002年8月,分有「研究與傳承組」及「多媒體應用」二組,持續致力於傳統音樂研究、表演傳承,及將音樂文獻、影音資料歸檔保存並予數位典藏;本學院表演藝術研究所創立於2005年8月,亦以音樂為主軸,就音樂劇場、行銷產業及鋼琴合作不同面向,培育劇場幕前表演與幕後藝術行政與管理之專業人才。

大學部修業年限為四年,碩士班修業年限為二至四年。學士班、碩士班及博士班畢業生,分別授予藝術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探究華語詞曲創作與演唱應用以《泰戈爾的翅膀》專輯為例
    (2023) 依拜維吉; IPAY . BUYCI
    本文係以《泰戈爾的翅膀》專輯來探究華語詞曲創作以及華語流行音樂市場常用的演唱技巧應用,藉此文達到學術研究之目的。本專輯內共有六首作品,每首作品分別代表著人生中所要面對的六種不同課題;特別將寫詞創作分為「主題設定」、「用韻」、「場景」、「填詞」、「思考歌名」五個階段來分析六首作品之作詞過程及方法;將作曲以「主體架構」、「樂句分析」來敍述每一首作品的作曲手法和技巧,且說明如何呼應及實踐創作理念。針對華語流行音樂的演唱應用,則以「歌唱基本技能」、「技巧與情緒的運用」的章節來說明華語流行音樂的唱腔,並以其技巧來解析專輯中六首作品的歌唱應用。現今市場上的流行演唱教學系統多而繁雜,但關於流行演唱應用的研究資料卻少之又少,希望筆者能以自身演唱及教學十幾年的這些論述,為流行音樂演唱盡一份心力。
  • Item
    職棒球隊主題歌曲滿意度與球隊認同、購買意願關係之研究—以統一獅隊為例
    (2022) 鄭光倫; Cheng, Kuang-Lun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科技的進步,流行音樂的傳播方式已不再是以傳統的載體(黑膠唱盤、光碟)為主,線上影音平台及串流軟體的迅速竄起,已大大的改變了人們收聽音樂的習慣,使音樂唾手可得的串流技術無形中提升的人們聽音樂的時數。除了藝人歌手及網紅素人們積極的推出自己的新作品外,早在三十年前便佔據了娛樂媒體版面的中華職棒大聯盟,各個球隊也都積極的使用這些新興媒體推出影音作品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及粉絲的黏著度,各大球團的比拚已經不只是在球場上的較勁,在於比賽之外如何提升球迷對於自己所支持之球隊的黏著度及吸收更龐大的粉絲群眾儼然成為了一片新戰場。本研究以中華職棒統一7-ELEVEn獅隊之球迷為主要研究對象,以量化研究的方式探討統一7-ELEVEn獅隊之球迷對統一7-ELEVEn獅隊推出之歌曲、球隊認同及購買意願之現況,共回收有效問卷196份,並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與研究,並得出以下結論:一、在人口統計變項方面:男性多於女性,目標客群學生占了53.6%。二、不同人口背景變項對三個量表的差異情形為:不同性別對球隊認同有差異;不同年齡對購買意願有差異;不同進場次數對球隊推出歌曲滿意度、球隊認同、購買意願有差異。三、球隊推出歌曲滿意度對球隊認同有正向相關性;球隊認同對購買意願有正向相關性;球隊推出歌曲滿意度對購買意願有正向相關性。 四、球隊認同對球隊推出歌曲滿意度及購買意願部份中介效果成立。
  • Item
    古箏於自我音樂創作之運用
    (2010) 王心怡; Hsin Yi Wang
      古箏兼具傳統與創新的特色,風貌多變,因此筆者以此為主題來進行研究。而樂器的改革源自當代社經文化的需求,在藉由探討古箏的沿革、技法及定絃的過程中,可以更加了解其特性,以便運用於箏曲創作。接著再行分析臺灣當代作曲家箏樂作品,藉著探索老師們的作品,將各個手法轉化成自我音樂語言,並先後完成了三首樂曲,將本研究理論落實於古箏創作之中。 本論文共五個章節: 第一章「序論」,包含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流程與論文架構。 第二章「古箏概述」,簡介古箏的沿革、技法與定絃。 第三章「臺灣當代作曲家箏樂作品分析」,藉由分析盧炎老師的《尋幽曲Ⅰ》,錢善華老師的《系列Ⅳ-箏》,以及呂文慈老師的《葵花地》,將其創作思維內化成自我音樂語言。 第四章「古箏於自我音樂創作之運用」,綜合本研究論述完成三首不同編制的箏曲。 第五章「結論」,為本研究做出論點整理,以作為日後創作依循。
  • Item
    啟蒙與狂飆--許常惠早期音樂思想研究
    (2010) 吳念穎; Wu, Nien-Yin
    近代歐洲文明進步的發展,「啟蒙」(Enlightenment)精神是重要的關鍵,而十八世紀中葉的德國青年作家,承襲啟蒙之精神發起「狂飆」(Sturm und Drang)文學運動,利用青年的熱情與勇氣,展現自我與創意,對於西方文化的發展,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試圖從許常惠早期(1954-1974)文字論著、音樂創作與個人作為,佐以藝文界、社會大眾與許常惠之間的辯證與互動,闡明「啟蒙」與「狂飆」精神並行於許常惠思想之情況,並希冀以許常惠早期音樂思想做為1960年代臺灣音樂思潮研究的一部份,提供未來研究之基礎。 本論文共分五章,在引論一章先簡述「啟蒙」與「狂飆」在許常惠早期思想上的對照,並說明「狂飆」與「啟蒙」精神同時並存與互為相消長的關係;之後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回顧與問題」、「研究範圍」、「研究方法與架構」。第二章〈走向音樂學之路〉探討許常惠音樂學之開端與發展,以及早期論著的中國情懷與臺灣意識之成因。第三章〈音樂創作觀的蘊育與發微〉則從許常惠於巴黎留學時期所聆賞音樂會之感想與音樂創作的開端,歸納出之後許常惠啟蒙臺灣現代音樂創作之方向,以三個觀點陳述許常惠音樂創作理念上之演變,並對照1960-1975年間臺灣現代音樂創作之代表作品,說明許常惠「啟蒙」與「狂飆」精神產生之作用。第四章〈音樂的內省與批判〉分為音樂會評論、社會音樂評論、論音樂與其他藝術三小節,分述許常惠音樂評論文章脈絡,並從中探求其美學觀點以及對於臺灣音樂環境之關懷。最後的結論為研究成果總述,透過本論文的分析與歸納,論證許常惠早期思想中「啟蒙」與「狂飆」精神的重要性,並兼論它對於臺灣文化發展歷程中曾產生的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