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1

系所簡介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鑑於當時尚無正式之工業職業師資培育機構,乃在美國國際合作總署之資助下,於民國42年由當時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前身)設立工業教育學系,從事培育工業職業學校師資及中等學校工藝教師之工作,為台灣第一所正式之技職教育師資培育機構。

  

民國65年8月,本系成立研究所碩士班;民國81年8月,成立博士班,為我國第一所成立之工業教育博士班,不僅為本系發展之重要里程碑,亦是我國工業教育發展之大事紀。

  

本系培育多元工業教育師資,為求學術專業發展與研究精進,本系各組陸續獨立發展成專業系所。工技組於民國71年獨立成立工藝學系,民國85年圖文傳播組成立圖文傳播學系。民國91年本系機械組機械、鑄造、製圖、板金等四個專長轉型成立機電科技研究所,並於93年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民國93年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年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

  

本系目前設有學士班,培育技術型高中之動力機械群與電機與電子群師資;碩士班設有技職教育、能源應用、車輛技術及科技應用管理四個教學分組;博士班以提供技職教育組課程為主;在職專班著重於培養技職教育行政及科技管理應用專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高職機械科學生個人創造力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奈米科技概念知識學習為例
    (2012) 袁宇熙; Yu-Hsi Yuan
    奈米科技因為科技的發達而成為各國重要的尖端發展領域,其中人才的培育更是關鍵因素。臺灣因為優秀的技職人才,乃造就了舉世驚羨的臺灣經濟奇蹟,然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情勢,更有必要提早著手進行技職人才的科技培育工作。有鑑於此,本研究乃藉由奈米科技、學習理論、數位多媒體教材、創造力教育等相關文獻之回顧,研究者參與適合高職機械科學生專業科目學習的融入式教學法與數位多媒體教材之建構。研究樣本經立意取樣選取公立高職機械科二個班級、私立高職兩個班級為實驗組,施予融入式奈米科技概念知識揉合創造力啟發教學;而另選取公立高職機械科四個班級、私立高職二個班級為控制組,僅實施原課程科目單元之教學。研究工具乃分別就國內外相關研究量表加以選取,經原作者同意後,敦請專家學者就題意進行適當修正,引以為本研究之心理意象表徵的量測工具。實驗教學的期程分別為機械製造實施六周,合計11個單元;機械材料則進行十四周,合計29個單元的奈米科技概念知識學習揉合創造力啟發教學於99學年實施。經前測、實驗教學與後測進行研究資料的蒐集後,應用雙因子多變量變異數(two-way MONCOVA)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為資料分析方法,進行研究資料之分析。 分析結果顯示公私立學校實驗組的創意自我效能與個人創造力分數無顯著差異;公立學校的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創意自我效能與個人創造力分數同樣無顯著差異;然私立學校的實驗組之創意自我效能與個人創造力分數則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再經實驗處理效果量(power)之檢定,顯示教學效果達到中等效果量。接著,依據文獻所提出的個人創造力影響因素模式,經實驗組樣本群代入模式後檢定結果顯示達到良好適配水準,使研究假設模式獲得支持,且支持班級因素、個人因素及家庭因素皆對學生的創意自我效能及個人創造力有顯著正向影響力;然控制組樣本群的檢定結果,則顯示班級因素僅能影響個人創造力,且家庭因素對於受測學生的創意自我效能及個人創造力皆不具影響力;同樣的,兩群組結構平均數差異性檢定結果,同樣支持模式分析之發現。 研究建議方面,就學術建議部分提出:1.研究量表具信效度,可資後續相關研究參考之用;2.個人創造力影響因素模式獲得良好適配,顯示模式可供教學單位進行奈米科技概念知識學習揉合創造力啟發教學參考之用。另就實務上之建議,則提出:1.奈米科技概念知識與創造力啟發之數位多媒體教材可供相關教材開發單位發展教材時的參考;2.融入式奈米科技概念知識學習揉合創造力啟發教學模式亦可供相關教學單位研擬教學模式時之參考。對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1.可考量增加實驗場景外來變異因素之控制、單位內異質性因素之控制、新奇與干擾的影響因素、對實驗情況的反應干擾等實驗控制變項之掌控;2.可進一步探討學業成就導向班級氣氛與創造力之間的關係;3.可考量擴大樣本數,或擴大實施科別,以再驗證實驗教學效果。
  • Item
    發明家故事教學法對創造力融入高職電子科專業科目教學影響之個案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09-08-??) 戴建耘; 陳宛非; 袁宇熙
    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快速變遷,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亟需與時俱進,教育單位更應善盡知識傳承的工作。為了提升高職學生的技術創造思考能力,使學生具備解決問題的創思能力,並提高基層技術人力素質與國家經濟發展需求,本研究經由高職學生應用發明家故事進行專業科目融入創造思考教學之實施,分析師生本位角色與主觀反應,探討教師與學生對此教學之反應,以擬定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之參考。本研究透過質性方法進行文獻分析與深入訪談,經由立意抽樣方式,分別訪談實施以發明家故事為創造力融入式教學的教師與學生,透過自我陳述方式之紀錄為研究資料來源。訪談資料利用紮根理論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在教師部分肯定以發明家故事為創造力融入教學的反應,同時彙整出創造力教學、關鍵能力及學習改變等教師角色之主觀反應。學生部分也高度認同以發明家故事融入教學對於自身創造力與創造思考能力的啟發,經由教師的帶領,學生反應開始會尋找創意點子,也初次體會課堂沒有標準答案的經驗感到新奇,另為對於增加額外的學習感到有趣,也開始注意生活事物之觀察,更因為發明家小故事的影響而成為培養個人創造力之誘因。
  • Item
    技術型高中奈米科技教材及學習評量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17-03-??) 林逸茜; 吳明雄; 袁宇熙; I-Chien Lin, Ming-Hsiung Wu, Yu-Hsi Yuan
    本研究旨在建構技術型高中機械科專業科目的奈米科技教材,以及發展融入式教學模式。本研究透過實驗研究法進行驗證,所發展的教材包含28 個單元、14 個章節的機械材料科目,以及10 個單元、6 個章節的機械製造科目。此外,本研究亦建構了包含知識、態度和表現的KAP 評量工具,以評估學生學習成效。總共219 位選自北臺灣技術型高中的學生參與為期12 周的實驗教學。經雙因子共變異數分析(Two-way MACOVA)與單因子共變異數分析(one-way ANCOVA)後,結果顯示實驗組的奈米科技在奈米知識和態度的學習表現優於控制組。分析結果支持本研究基於學習理論所發展的教材,能夠提升學生對奈米科技的學習表現。此外,經過信效度驗證的評估工具可有效評量學生對奈米科技知識、態度、表現的學習成果。最後,研究結果支持融入式課程的策略,可有效強化技術型高中學生對新興科技的學習表現。
  • Item
    發明家故事教學法對創造力融入高職電子科專業科目教學影響之個案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09-08-??) 戴建耘; 陳宛非; 袁宇熙
    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快速變遷,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亟需與時俱進,教育單位更應善盡知識傳承的工作。為了提升高職學生的技術創造思考能力,使學生具備解決問題的創思能力,並提高基層技術人力素質與國家經濟發展需求,本研究經由高職學生應用發明家故事進行專業科目融入創造思考教學之實施,分析師生本位角色與主觀反應,探討教師與學生對此教學之反應,以擬定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之參考。本研究透過質性方法進行文獻分析與深入訪談,經由立意抽樣方式,分別訪談實施以發明家故事為創造力融入式教學的教師與學生,透過自我陳述方式之紀錄為研究資料來源。訪談資料利用紮根理論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在教師部分肯定以發明家故事為創造力融入教學的反應,同時彙整出創造力教學、關鍵能力及學習改變等教師角色之主觀反應。學生部分也高度認同以發明家故事融入教學對於自身創造力與創造思考能力的啟發,經由教師的帶領,學生反應開始會尋找創意點子,也初次體會課堂沒有標準答案的經驗感到新奇,另為對於增加額外的學習感到有趣,也開始注意生活事物之觀察,更因為發明家小故事的影響而成為培養個人創造力之誘因。
  • Item
    發明家故事教學法對創造力融入高職電子科專業科目教學影響之個案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09-08-??) 戴建耘; 陳宛非; 袁宇熙
    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快速變遷,課程設計與教學方法亟需與時俱進,教育單位更應善盡知識傳承的工作。為了提升高職學生的技術創造思考能力,使學生具備解決問題的創思能力,並提高基層技術人力素質與國家經濟發展需求,本研究經由高職學生應用發明家故事進行專業科目融入創造思考教學之實施,分析師生本位角色與主觀反應,探討教師與學生對此教學之反應,以擬定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之參考。本研究透過質性方法進行文獻分析與深入訪談,經由立意抽樣方式,分別訪談實施以發明家故事為創造力融入式教學的教師與學生,透過自我陳述方式之紀錄為研究資料來源。訪談資料利用紮根理論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在教師部分肯定以發明家故事為創造力融入教學的反應,同時彙整出創造力教學、關鍵能力及學習改變等教師角色之主觀反應。學生部分也高度認同以發明家故事融入教學對於自身創造力與創造思考能力的啟發,經由教師的帶領,學生反應開始會尋找創意點子,也初次體會課堂沒有標準答案的經驗感到新奇,另為對於增加額外的學習感到有趣,也開始注意生活事物之觀察,更因為發明家小故事的影響而成為培養個人創造力之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