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1

系所簡介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鑑於當時尚無正式之工業職業師資培育機構,乃在美國國際合作總署之資助下,於民國42年由當時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前身)設立工業教育學系,從事培育工業職業學校師資及中等學校工藝教師之工作,為台灣第一所正式之技職教育師資培育機構。

  

民國65年8月,本系成立研究所碩士班;民國81年8月,成立博士班,為我國第一所成立之工業教育博士班,不僅為本系發展之重要里程碑,亦是我國工業教育發展之大事紀。

  

本系培育多元工業教育師資,為求學術專業發展與研究精進,本系各組陸續獨立發展成專業系所。工技組於民國71年獨立成立工藝學系,民國85年圖文傳播組成立圖文傳播學系。民國91年本系機械組機械、鑄造、製圖、板金等四個專長轉型成立機電科技研究所,並於93年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民國93年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年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

  

本系目前設有學士班,培育技術型高中之動力機械群與電機與電子群師資;碩士班設有技職教育、能源應用、車輛技術及科技應用管理四個教學分組;博士班以提供技職教育組課程為主;在職專班著重於培養技職教育行政及科技管理應用專才。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設計工作者能力分析模式建構之研究
    (2005) 鄭聰興
    本研究探討設計工作者能力分析的發展模式,預期所獲得結果,將對設計工作及能力本位相關的學術研究及教育訓練有所貢獻,並可以作為實際發展各類型之設計工作者之能力分析,並進而導引課程發展,再推廣至教育界與訓練界。 研究首先採用文獻分析方法,探討設計工作者特質和應具備之能力,以及探討各先進國家能力標準的發展模式及能力架構,獲得設計工作者特質及能力架構之初稿,再透過專家訪談、紮根理論、德懷術(Delphi)問卷調查及專家會議,針對能力標準發展模式與能力架構,進行研討修正,獲得能力標準建構模式及能力架構,最後並選擇商業設計者作為實際模擬建構之對象。研究獲得成果如下: 有關設計工作方面:設計工作的特質有八項,設計工作者的特質有十七項。能力分析方法方面:觀察研究法適合工作型態多樣化、自主性高等特質的能力分析;功能分析法適合創造能力、分析統整能力等特質的能力分析;而設計工作者最適合的能力分析方法是能力訪談法。 在建構以設計工作者發展能力分析的模式方面,模式分為確定目標、計畫擬定、計劃發展、計劃執行與評鑑等五階段。其中確定目標是確認能力內涵需求;計畫擬定包含擬定能力分析建構計畫以及組成能力分析小組;計畫發展是設計工作者類型分析和設計工作者能力分析方式,計畫執行包括資料收集、進行能力分析與建立能力目錄與內涵;評鑑則是進行設計能力評估與驗証。 依據上述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對設計工作業者、教育及職訓單位、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 Item
    國小能源教育內涵之研究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2001-04-01) 徐昊杲; 鄭聰興; 陳雷傑
  • Item
    設計人員工作特質與能力內涵探討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06-12-??) 鄭聰興; 顏晴榮; 林清芳
    設計的目的是為生活提供服務,其必需隨時代變遷進行調整,才能發揮創意、創造產業更高附加價值。臺灣在各產業產品製造上已具有一定之能力或優勢,若能在既有產品上加入設計概念,使產品更有價值感,則將使產品在國際上更具有競爭力。本研究探討設計人員具備的工作特質與能力,希望由此了解業界需求及未來趨勢,進而發展設計工作者能力指標,提出結合現況與前瞻的課程規劃,預期所獲得的工作特質內涵,將對設計工作相關的學術研究及教育訓練有所貢獻,並進而導引課程發展。研究首先探討設計定義與設計工作者特質和應具備之能力,其次蒐集各先進國家有關設計工作內涵的相關文獻,以獲得設計工作人員訪談相關內涵調查初稿。再透過專家深度訪談,藉由與專家晤談中獲得詳細之工作特質與能力內涵,經紮根理論進行分析整理所得的資料。最後進行專家會議,確定設計工作人員特質與能力內涵。研究獲得初步成果如下:設計工作的特質分具高度競爭性、高挑戰性等 9 項;設計工作者特質有直覺力強、鑑賞力高、個人特質等 17 項;產業設計等 16 種設計類型之工作特質;以及設計工作人員應具備的基本學術能力、個人操守能力、管理能力、人際能力、思考能力、專業能力等六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