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大素描教室

一、沿革與概況

本系創立於1947年(民國36年)8月,初為四年制圖畫勞作專修科;1949年(民國38年)更改系名為藝術系;1967年(民國56年)更名為美術系。1974年(民國63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兩組,進行專業教學。1975年(民國64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進行專業教學。2005年(民國94年)實施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分組招生與專業教學,自2009年(民國98年)起設計組將逐年移轉獨立為視覺設計學系。

碩士班成立於1981年(民國70年),初設有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分六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07年(民國96年)起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自本系移轉獨立為藝術史研究所;2011年(民國一百年)起,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五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因本校設計研究所及視覺設計係整併後,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

博士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初設有西洋美術史組、中國美術史組、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與管理組、創作理論組(水墨畫、繪畫、藝術指導、藝術評論),分五大組招生與八小組專業教學。2011年(民國100年)起,調整為創作理論組(水墨、西畫、藝術指導)、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組與管理組、美術理論組(西洋美術史、東方美術史、藝術批評),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再次調整美術創作理論組中的藝術指導組為新媒體藝術組。

週末在職進修碩士專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現設有美術教學班、藝術行政班、美術創作班(水墨畫組、繪畫組),分班與分組招生教學。
program

系創立迄今,已歷六十四年載,為臺灣歷史最悠久之高等美術學府。六十多年來畢業生遍及海內外,尤其國內之中等學校、大學、美術館、博物館、文化中心、美術機構等單位擔任館長、主管、系所主任、院長、董事長等重要職務,以及美術史學者、美術評論家、專業藝術家等,表現傑出。全國近三十所大學美術相關科系和研究所之大半師資皆畢業於本系所。公費時代,師大美術系每年畢業生均分發至全國各地中學,從事美術教學,因此,城鄉皆可見其畢業生。部分畢業生於服務期滿後,轉向學術研究或創作研究,隨後轉任職其他文化機構者眾多,發展途徑多元。隨著1994年(民國83年)起逐年減除公費名額之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逐漸轉型成為綜合大學,師大美術系除了原先的師資培育之外,更是全力發展學術研究、加強創作與文化建設專才之培育。

師大美術系館為一獨立之六層大樓,位於和平東路與師大路交叉處,位處臺北市區之精華地段,交通便捷,為師大校園顯著之地標。系館包括有國畫、西畫、設計、理論、版畫、攝影、電腦、陶藝、雕塑、複合媒材等專業教室以及教授研究室,還有經常舉辦國內外名家展覽之師大德群畫廊以及擁有豐富藏書之系圖書館。兼具悠久歷史、完善教學設備以及傑出師資的環境下,師大美術系將永續發展。
16-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台北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視覺藝術教育實施現況調查研究
    (2005) 傅珍衡
    本研究旨在了解台北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視覺藝術教育實施之現況與議題以及可能面臨的問題,探討目前級任教師及科任教師對政策規劃與行政措施、領域課程與教學策略和領域課程理念、專業態度與熱忱等層面在不同背景變項間的差異情形。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對該領域視覺藝術教學之參考。 本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輔以文獻探討進行探究。其中開放式問卷是採用便利取樣法,針對在台北師院在職碩士班暑期進修的現職教師進行調查,將所得的資料分析歸納分類後,作為編製問卷的依據;問卷調查工具則是研究者自編的「台北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視覺藝術教育實施現況調查問卷」,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對台北縣公立國小有任教視覺藝術之教師郵寄問卷,調查時間為民國九十五年四月。 本研究所得結果發現: 一、政策規劃與措施方面: 1、現階段藝術與人文領域之課程價值應該受到重視。 2、藝術與人文領域很重要,應加重領域配課時數的比例。 3、教育相關單位應該規劃更適當的教育發展方向。 二、領域課程理念與教學情境方面: 1、藝術與人文領域內各科內容皆具有其專業特質。 2、實施九年一貫教改後,學生沒有因而提升藝術與人文領域的學習效益。 3、現階段「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術」的統整方式有阻礙。 三、教師專業與熱忱方面: 1、教師自認能夠秉持教師專業,自我要求達到視覺藝術課程之教學目標。 2、教師自認會兼顧時間或地區之限制,準備適當且多元之教學素材。 3、有健全的「藝術與人文」教學,能增進學生健全人格及知能的成長,提升學生各領域的表現水準。 4. 社會上「升學學科導向」之風氣濃厚,以致影響了視覺藝術的正常教學。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分別提出建議: 一、對教育行政暨師資培育單位: 1、教育當局應該重視藝術與人文領域之課程價值 2、教育相關單位應該規劃更適當的教育發展方向 3、提升師資培育及教師研習進修的品質與效能,重視教學上的應用 二、對學校行政: 1、學校師資之任用應注重專業背景。 2、召開教學研討會時,能適時提供教師視覺藝術教學分享與學習機會 3、辦理藝術與人文領域的相關研習,應著重跨領域統整實作經驗分享 三、對國小教師: 1、教師應破除本位主義,堅持專業理念及熱忱 2、教師應持續進修追求專業成長 四、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 Item
    台北市國民小學視覺藝術教師對教學專業知能自我省思之研究
    (2006) 藍采虹; Lan tsai hung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市國民小學視覺藝術教師對教學專業知能自我省思之現;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台北市國民小學視覺藝術教師對教學專業知能之重要性認知程度與實際教學現況的差異情形;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提供國民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教育行政單位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首先採取文獻探究,作為研究架構之依據;再以台北市國民小學視覺藝術教師共339位為研究對象,利用自編之台北市國民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教學專業知能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問卷所得資料以SPSS10.0中文版統計軟體,運用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成對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最小顯著差異法(LSD)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與討論。本研究主要獲致以下發現 : 一、就台北市國民小學視覺藝術教師而言︰ (一)整體教師對視覺藝術教學專業知能重要性認知為中上—重要程度,明顯高於實際教學觀察的中等—部分符合程度;兩者具顯著差異。 (二)整體教師對視覺藝術教學專業知能的五個層面上,即「教學專門學科」、「教學規劃實踐」、「營造學習情境」、「善盡專業責任」、「人際溝通協調」,明顯看出各層面在重要性認知程度與實際教學符合程度間均具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視覺藝術教師在教學專業知能的重要性認知程度上而言︰ (一)在不同「性別」、「擔任職務」、「學校配課方式」的國民小學視覺藝術教師對教學專業知能上的重要性認知程度具有顯著差異。 (二)以女性教師、視覺藝術科任教師、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得分較高;學校配課方式以導師兼任得分較低。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視覺藝術教師在教學專業知能的實際教學觀察上而言︰ (一)在不同「性別」、「學歷科系」、「擔任職務」、「任教視覺藝術年資」、「學校配課方式」的國民小學視覺藝術教師對教學專業知能上的實際教學符合程度具有顯著差異。 (二)以女性教師、美術科系學歷、視覺藝術教師、藝術與人文教師、任教視覺藝術21-25年教師得分較高;學校配課方式以導師兼任得分較低。 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相關建議: 一、 鼓勵視覺藝術教師持續進修厚實人文素養;建立自我教學評鑑系統,進行教學省思;參與同儕學習,維繫良好親師合作關係,以實現教學之理想。 二、學校排課應注重相關專業背景,避免跨領域教學之課務編排;組織視覺藝術教學團隊傳承實務經驗;強化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功能,落實教學實踐。 三、教育主管機關應明定視覺藝術師資任用資格需符合專業考量原則;強化輔導團功能,辦理教學實作相關研習;建立知識分享平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關鍵字:國民小學、視覺藝術教師、視覺藝術、教學專業知能
  • Item
    國民小學美感校園環境規劃之探究-以臺南市左鎮國小為例
    (2019) 林欣薇; Lin, Hsin-Wei
    本研究以國民小學美感校園環境規劃的探討作為研究主軸,從中藉由校園美感建構之理論、校園環境與兒童美感發展、美感校園環境規劃之基本理念、國民小學美感校園環境之相關研究的文獻資料蒐集,進行內容的分析與討論,建構研究的理論基礎與架構-人與境的關係、國小美感校園環境在規劃上的特色美感發展、空間美感營造、課程美感學習的向度,並以實地觀察法與深度訪談法的方式為主,輔以相關文件資料,選擇一所個案國小-臺南市左鎮國小作為研究對象,藉以了解其於美感校園環境規劃的歷程與內涵。 本研究根據研究分析結果,以回應研究目的與問題,綜合研究結論如下: 一、個案國小美感校園環境規劃之呈現形式與表現檢討-多元形式與表現分析 (一)硬體設施與軟體設施的存在意義與相互搭配 (二)散佈於校園環境進行美感傳遞與感官促發 二、個案國小美感校園環境規劃之向度發展檢討-面向串聯與美感影響力 (一)特色美感發展、空間美感營造、課程美感學習皆具重要性 (二)朝向美感校園環境的主題性思考與整體性規劃 三、個案國小美感校園環境規劃之未來走向-堅定且明確的持續規劃 (一)發展歷程回顧 (二)未來美感規劃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研究者對國小美感校園環境之規劃實務在整體表現與發展趨勢的方面提出建議,與未來研究中能以國內外學校的案例增加研究領域的多元性與豐富性,期待促進學習環境的議題發展。
  • Item
    博物館與國小教學互動之研究--以台北市區博物館為例
    蘇瑜琪; Su, Yu-Qi
    「從物件中學習」是博物館的教育優勢,博物館可利用其典藏品來提供跨學科、跨 文化的課程,同時也可以發展與國小課程相關之活動來幫助學生學習國小課程,以 彌補國小實物教學之不足。有鑑於此,本研究以「博物館與國小教學互動」作為主 題,探討博物館與國小教學互動之相關理論,並分析現今博物館與國小教學互動之 情形,再提出建議。先運用文獻分析法,來探究相關理論; 再針對博物館及國小教 師進行問卷調查,以瞭解博物館的教育現況及教師對「帶學生參觀博物館」的經, 驗與認知,且為了進一步瞭解博物館和國小約互動,乃將博物館資料與教師資料做 結合,以探討彼此的關係; 最後針對博物館與國小教學互動之現況提出建議。調查 結果發現: 一、博物館對教育相當重視,並提供許多館內教育活動。 二、博物館的推廣活動較為欠缺,外借資源不足。 三、參觀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博物館與校院名稱尚待加強。 四、博物館具有輔助國小課程學習之功能,且受教師認同。 五、博物館與國小約合作方式,尚待加強。 六、國小學生是博物館約主要參觀團體,以五、六年級學生為最多。 七、教師帶學生參觀博物館約主因為「校院名稱行政要求」及「增長學生的知識」 八、教師認同博物館教育功能,且運用博物館於教學活動中。 根據上述八項結論,進一步提出建議,希望能提供相關單位參考。
  • Item
    國民小學美勞科教學與學生學習之研究
    連德仁; LIAN,DE-R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美勞科教學的內涵和發展趨勢, 并透過調查分析, 以了解當 前國小美勞科教學與學生學習的現況及其問題所在, 進而提出具體建議, 作為改進國 小美勞科教學之參考。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 并輔以文獻分析。研究對象以分 層隨機抽樣和簡單隨機抽樣兩種方式, 抽取臺北地區三十一所公立國民小學, 教師六 二○人, 學生一五五○人。調查工具為參考相關文獻編制之「國民小學美勞科教學現 況」與「國民小學美勞科學生學習現況」問卷兩種, 經考驗具有好的信度與效度。所 收集之資料, 分別以次數分配、百分比顯示, 并用卡方(X )檢定等統計方法, 進行資 料分析, 獲得下列主要的紹論: 一、教師部份 1.教學現況; 2.課程內容; 3.教材選擇; 4.教學方法; 5.教學評量; 6.師資培育; 7. 教育展望。 二、學生部份 1.學習現況; 2.學習方法; 3.學習反應; 4.學習興趣; 5.學習效果; 研究者根據文獻分析與研究發現, 提出下列各項的建議: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1.重新編訂課程標準與教學指引, 以符應世界藝術教育潮流: 2.定期辦理美勞科學專 業研習或教學觀摩會, 以充實教師之專業知能: 3.確立美勞科科任教師之專業資格, 以求專才專用; 4.鼓勵教師( 級任和科任教師 )積極參與學術活動, 從事評鑑工作; 5.充實各師院有關美勞、勞作之課程與設備, 以培養健全的美勞師資: 6.功強國小美 勞科軟、硬體設備之建立與購置, 以應教學之所需: 二、對師資培育單位的建議: 1.各師院爭取設置美勞教育系, 以充實國小美勞教育師資陣容, 強化美勞教學品質; 2.確任學科取向藝術教育之必然性, 各師院應重新釐訂師資培育課程; 3.擴大辦理美 勞科任課教師在職進修, 以增加以專業能力與觀念: 4.強調幼兒美勞教育的重要性: 三、對學校行政人員的建議: 1.全力推展美化環境活動: 2.強化美勞科任制度: 3.審慎購買( 代購 )美勞教材: 4. 鼓勵對美勞科教學有興趣的教師, 參與校外相關的進修研習: 5.確認美勞課程實施的 價值: 四、對國小擔任美勞科教學之教師的建議: 1.體認「學科取向藝術教育」之必然性, 充實美勞教學之相關專業知能: 2.徹底瞭解 兒童藝術創作心理學: 3.注意資質特殊兒童教育的啟發: 4.善用各種評量方式, 以達 客觀公正為原則: 5.正視藝術教育的重要性, 莫視為「休息課程」: 6.鼓勵學生與學 校舉辦之相關美勞活動, 以活絡美勞之學習: 7.激發學生的創作意願: 8.要求學生保 存作品創作的成果。 五、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1.擴大研究對象至全國公私立小學、國中、高中(職)之教師、行政人員與各年級學生 。 2.深入研究層面, 以某一課程領域( 彩畫、版畫、線畫、勞作、陶藝等),單獨而深入 的研究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