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大素描教室

一、沿革與概況

本系創立於1947年(民國36年)8月,初為四年制圖畫勞作專修科;1949年(民國38年)更改系名為藝術系;1967年(民國56年)更名為美術系。1974年(民國63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兩組,進行專業教學。1975年(民國64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進行專業教學。2005年(民國94年)實施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分組招生與專業教學,自2009年(民國98年)起設計組將逐年移轉獨立為視覺設計學系。

碩士班成立於1981年(民國70年),初設有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分六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07年(民國96年)起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自本系移轉獨立為藝術史研究所;2011年(民國一百年)起,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五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因本校設計研究所及視覺設計係整併後,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

博士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初設有西洋美術史組、中國美術史組、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與管理組、創作理論組(水墨畫、繪畫、藝術指導、藝術評論),分五大組招生與八小組專業教學。2011年(民國100年)起,調整為創作理論組(水墨、西畫、藝術指導)、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組與管理組、美術理論組(西洋美術史、東方美術史、藝術批評),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再次調整美術創作理論組中的藝術指導組為新媒體藝術組。

週末在職進修碩士專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現設有美術教學班、藝術行政班、美術創作班(水墨畫組、繪畫組),分班與分組招生教學。
program

系創立迄今,已歷六十四年載,為臺灣歷史最悠久之高等美術學府。六十多年來畢業生遍及海內外,尤其國內之中等學校、大學、美術館、博物館、文化中心、美術機構等單位擔任館長、主管、系所主任、院長、董事長等重要職務,以及美術史學者、美術評論家、專業藝術家等,表現傑出。全國近三十所大學美術相關科系和研究所之大半師資皆畢業於本系所。公費時代,師大美術系每年畢業生均分發至全國各地中學,從事美術教學,因此,城鄉皆可見其畢業生。部分畢業生於服務期滿後,轉向學術研究或創作研究,隨後轉任職其他文化機構者眾多,發展途徑多元。隨著1994年(民國83年)起逐年減除公費名額之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逐漸轉型成為綜合大學,師大美術系除了原先的師資培育之外,更是全力發展學術研究、加強創作與文化建設專才之培育。

師大美術系館為一獨立之六層大樓,位於和平東路與師大路交叉處,位處臺北市區之精華地段,交通便捷,為師大校園顯著之地標。系館包括有國畫、西畫、設計、理論、版畫、攝影、電腦、陶藝、雕塑、複合媒材等專業教室以及教授研究室,還有經常舉辦國內外名家展覽之師大德群畫廊以及擁有豐富藏書之系圖書館。兼具悠久歷史、完善教學設備以及傑出師資的環境下,師大美術系將永續發展。
16-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 Item
    臺灣十二月花.畫.話—李德珍水墨創作論述
    (2021) 李德珍; Lee, Te-Chen
    筆者生長在臺灣台北,透過花的藝術從一月到十二月能畫出代表臺灣月份的花朵,展現花的美麗、花的色彩、花的姿態,用詩、情、畫、意表達花的精神和生命,讓人能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宣揚臺灣每個月花開茂盛的美。本論文內容有五大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透過「花卉」、「圖像」表達人的感情,討論花的圖像表徵與意涵和代表畫家;第三章創作理念與方法,闡述個人的創作主要理念與題材意涵,創作方法與形式構成,創作步驟與媒材技法;第四章作品分析,以臺灣十二個月份代表花卉和搭配的動物、鳥類、家禽、兩棲動物、昆蟲等作為創作主題,分析其各自代表之意涵;最後為第五章的結論。從突破傳統藝術到多元化的創新,不只畫面、技巧、構圖、佈局及色彩的變化栩栩如生和用到特殊技法,都要有創新的理念和思維才能完成一件好作品。對於未來能繼續致力繪畫,求新、求變、求好,並努力更上層樓。
  • Item
    花鳥畫的氛圍探討研究
    (2003) 花于淳
    藝術創作的展現來自於創作理念的印證。透過作品,藝術家的理念可以得到不斷的修正;透過理念,則使得藝術家的創作得到充分的學理支持。因此理念與作品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透過此論文的撰寫,有助於筆者進一步釐清創作動機、意念、過程,使作品的結構更紮實,更能在每個步驟檢視、反省與理念的契合度。 本論文的撰寫不在於闡釋美學思想史或美術史研究,因此刻意省略這方面的資料撰述,把重心放在剖析創作動機的引發、技巧的使用、氛圍的營造等方面。 由於這次的創作以花鳥為主軸,所以在論述方面較傾向於花鳥畫方面。 第一章為緒論,包含了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與範圍,論述「氛圍」在此次創作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試圖解釋氛圍的定義,因為氛圍是一個近代才出現的美學詞彙,較為模糊抽象,所以筆者嘗試藉由「意境」與「氣韻」這兩項較容易為人了解,且與氛圍定義較相近的主題來加以說明,並以中國歷代優秀的花鳥畫作品來展現氛圍的產生與營造。 第三章是氛圍的表現方式,藉由題材的選取、形式的組構、技巧的表現、思想的涵醞來說明花鳥畫氛圍處理的架構。 第四章是個人創作理念與圖版作品解析,在創作中如何運用適當的工具、材料、技巧,來表現心中的理念和意境。 第五章是結論,綜合此次研究與實際創作的心得,總結這兩年創作生活的優點與缺點,來呈現個人創作的思想價值,期能為將來的創作找出新的動力,注入新的語彙,開啟更多的可能性。
  • Item
    杜簦吟(1927-)繪畫研究
    (2012) 杜慧如; Tu,Hui-Ju
    杜簦吟(1927-)自幼喜好探索自然,觀察物象,熱愛繪畫。兒時的繪畫經驗和師長的啟迪,以及軍旅生涯中藉由繪畫撫慰淒苦的心靈,使他在退伍後,毅然決心後半生投身藝術的探求。他吸收古人技法的長處,領略其法翰精妙的思維,找到自己的新途。他採取張書旂的「半寫意」的方式,既不忽略基本技巧,也不忽略性靈的表露,在寫意與造形之間斟酌取捨。並且融詩意入繪境闡述個人之價值觀、審美觀和生態觀察。 在古典詩詞美學與繪畫脫解的時代中,本論文著重分析杜簦吟的繪畫與題畫詩,所特具的表徵。題畫詩蘊涵畫者的文化涵養與面對人生中各種事務的深刻感受,畫者以借喻花鳥對象的方式借物喻情,儼然是他在時代當中的思考紀錄。 杜簦吟將近半世紀在臺灣教授寫意花鳥藝術,長期投入社會藝術教育工作,繪畫技法與眾不同是他的優勢,本論文記錄並分析他的繪畫技法,提供台灣寫意花鳥畫風格脈絡資訊。 本文分成六部份:第一章緒論,包含動機、目的、研究方法和範圍限制。第二章則探討杜簦吟所處的時代背景,梳理戰後台灣的水墨繪畫概況,以理解杜簦吟入畫壇時,可能面臨的各種主流思潮衝擊,政府與行政如何指導藝術的走向。第三章為杜簦吟生平。本章亦是文獻探討之一,他自幼年到晚年所經歷的艱險生命歷程和孤寂的創作歷程,他如何走向繪畫之路,如何與畫壇互動,皆在探討之列。第四章則為剖析杜簦吟人生的感悟與藝術意象的關聯。他的作品他的藝術是含蓄的,然而通過詩詞和繪畫,理解他的個性格、情感、對政治社會的觀察、自然生態的觀察,本章從作品透露的與線索進行剖析。第五章為杜簦吟作品形制分析。本章分兩部分,一是統計其種類繁多的繪畫作品和教學畫稿,紀錄和分析作品內容。二是分析其畫作之技巧、色彩…等美感表現。第六章 結論。總結杜簦吟的藝術在形式與內涵上的特點。
  • Item
    金勤伯花鳥畫風格研究
    (2005) 林香琴; Lin Shing-Chin
    摘要 金勤伯(1910-1998)浙江吳興人,自幼生長於上海與北平,是1948年渡海來台的畫家,擅長花鳥、山水、人物等,尤其專精花鳥畫,他的工筆花鳥畫,在台灣的花鳥畫壇具有執牛耳的地位。在大陸時期,他即曾二度進入故宮、至全國第一大收藏家龐虛齋處摹畫;並從大伯父民國初年北方畫壇領袖金城及三姑母金章習畫,保留了傳統院體花鳥畫中諸多技法,領略了幾盡失傳的填金、填綠的技巧,提供了現代花鳥畫「藉古以開今」的機會,1960年代一片抽象水墨畫風中,不隨波逐流,是堅持「有筆有墨謂之畫」的傳統筆墨的捍衛者,對台灣花鳥畫產生深遠的影響,研究者以為他的花鳥畫足以在台灣美術史中記下一筆,本研究的目的即是希望能為台灣美術史補闕。 金勤伯八歲由大伯父金城教導他由工筆花鳥畫入門,以精湛的藝術基本功,力追宋院體畫嚴謹的風格;同時他擁有生物學碩士的背景,飽讀詩書,有文人讀書畫畫的特質,所以他的畫具有專家畫的職業水準,又有文人畫的內涵,在台灣的花鳥畫壇中,享有極高的聲譽。金勤伯出身古瓷書畫收藏世家,家世顯赫,然而他為人謙虛,生平資料極少,研究者除了根據期刊、藝評家評論之外,還以田野調查法,採訪金勤伯的故舊、學生,期能對金勤伯的資料作一完整的蒐集。 金氏長期在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文化大學美術系、國立藝專執教,門生眾多,對學生極具愛護之心,研究者在採訪過程中發現,所有認識他的人都對他推崇備至。金勤伯作為一個成功的畫家,不僅在專業上有成就,連人格都富有盛名,真正做到畫品與人品齊高的境界。他擁有深厚的國學修養,豐富的生物學知識,流利的英語,寬闊的視野,淡泊名利的個性,為後學立下不朽的典範,本研究期能為台灣二十世紀現代花鳥畫的一位藝術家的發展貢獻作一細膩的研究。
  • Item
    擬.相—吳金英花鳥畫創作論述
    (2018) 吳金英; Wu, Chin-Ying
    王弼言:「聖人達自然之性,暢萬物之情。」。藝術創作是心靈與生活的產物,在繪畫的表現形質上,藝術家要將自己的作品以人生的體驗與藝術主張呈現,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創作精神及與時俱進的科技……等快速變遷的生活節奏中,藝術糾結在時空、場域變換的漩渦裡,尋找扭曲變形的靈感的創作來源,在中西方各種文化的墨水調和過程中,產生出一種弔詭的藝術氛圍。 心靈深處的繪畫的常理是什麼呢? 是生命經驗、文化、情感……,本文嘗試將中國花鳥畫象徵隱喻的文化結合西方符號學、擬像、貝氏擬態……等論述引入,尋找繪畫創作的素材,集結中國傳統花鳥畫象徵共感的符號,作為中國花鳥畫符號的元素作為本文花鳥畫創作以達到研究目的。 本文分為五大部分,第一章緒論,內容包含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與限制、名詞釋義。主要在中國傳統的花鳥畫的象徵與符號,做現實與超現實的互動與想像,介入仿擬物與裂變及幻化的議題,從《色彩論》(Farbenlehre,1810)暗箱的光學研究場域,黑暗房間似乎再度於內(interior)外(eXterior)之間、光源和孔徑之間、觀察者和客體之間與傳統中國花鳥畫表象符號及隱喻的內在意涵,呈現出另一種不同的中國花鳥畫創作面貌。第二章則透過中西方花鳥象徵符號的文獻分析,其中包含中國古典花鳥畫象徵意涵,並以貝茲昆蟲擬態與符碼及擬像及擬仿物的形構來進行創作方向的梳理與解析。第三章主要為研究台灣現代水墨「意象構成」的符號意象、「隱匿」、「花鳥畫」的創作形式作探討。第四章透過「擬.相」花鳥畫創作的現代性與理念分析及上述理念課題進行創作具體的實踐。第五章結論的部分,從花鳥創作研究的過程中,以客觀的省思角度進行花鳥創作符號象徵所引發心靈藝術創作中的本質思考。
  • Item
    <對花˙對話>花鳥畫與紋飾結合的探討
    (2004) 吳梅榮; Wu-Mei-Jung
    摘 要 本文以中國花鳥畫創作者的觀點,認為傳統中有發展自我創作的無限資源,因而從傳統中出發,探討花鳥畫創作結合中國紋飾的可能性,藉花鳥史、紋飾的發展與繪畫符號概念,來思考創作的動機與發展,並以《對花․對話》創作系列為主軸。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方法與研究所呈現的架構,說明現代化趨向,對中國水墨畫的衝擊與影響,期能「汲古滋新」並「引西潤中」,在繪畫創作上有自我發展的空間。 第二章以早期花鳥畫史與中國紋飾的研究部分,作為創作的基礎,不以立論為目的,將早期花鳥發展象徵性、裝飾性與紋飾起源的內涵、精神,作佐證創作思想的資料。 第三章以繪畫符號化的概念探討花鳥創作,花鳥畫與裝飾紋樣結合的繪畫符號系統概念與可能性。 第四章探討花鳥畫傳統學習與省思,以臨摹和寫生的傳統學習方式來學習花鳥畫;並提出花鳥畫的發展困境,從技術、題材、工具媒材、外在衝擊等方面來討論;最後陳述實驗與融合的思想,從技巧實驗與繪畫語彙二方面來嘗試融合。 第五章是創作理念自述,列出創作的四個理念:以裝飾性繪畫符號為獨立性的主題;探討符號的根源性;取前人繪畫符號精華轉化為創作元素;探討花鳥畫與紋飾的相對性。並分析《對花․對話》系列作品的構圖、處理方式與氣氛營造。 最後一張總結整個創作研究的結論,與個人創作之展望與努力的目標。
  • Item
    閒情記趣--鄉野花卉創作系列研究
    (2003) 林益進
    中國的花鳥畫自唐朝獨立成一畫科開始,歷經五代、宋、元、明、清至今,可謂名家輩出,畫法大備,產生無數優秀作品。在眾多的作品中,對於崇尚自然、深入探討自然,表現作者的情感與心靈的作品,特別喜愛。本論文在理念的寫作及作品的表現上,主要根植於對中國畫的認識,欲從歷史中找尋值得吸取的養分,並從中外的藝術文化中,吸取其精華,期盼對自己的繪畫創作有所助益。 本論文主題是「閒情記趣」,主要有感於今日的社會充滿緊張、忙碌,缺乏悠閒的情趣,以致無法靜下心來欣賞美、品嚐人生。副標題是「鄉野花卉創作系列研究」,以「花鳥四季」、「悠遊天地」、「與自然的對話」三個系列來創作,配合著主題,表達閒適之情。 一、「花鳥四季」系列描寫鳥兒在四季的花間、樹梢盡情鳴唱、飛翔,在四時不同的季節變化中,品味自然、享受自然。 二、「悠遊天地」系列有感於今日人們對自然的破壞,動物的生存空間愈來愈少,許多動物面臨生存的危機,所以在表現上描寫動物悠遊於自然、陶醉於自然中的景象,讓他們能無所恐懼自由的生活著。 三、「與自然的對話」系列,以自己的女兒作為表現對象,自然中到處蘊含著美,只要靜下心細細品味,即可發現到處蘊含著無限生機,自然是有情天地,是有生命的,人應與自然共為一體,和諧相處,他們是能對話,情感是能交流的。 用鄉野中的花卉作為創作的對象,主要是鄉野的花卉不像人工栽種的溫室花朵般受到呵護、灌溉,也沒有鐵絲纏繞,它是自由的,不受束縛的,運用擬人法,將花卉、動物賦予生命感情,表達心中的想法。論文的架構分為六章: 第一章:緒論:包含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研究的範圍與方法,加以論述與說明。 第二章:中國花鳥畫的發展:從古到今花鳥畫的發展過程,作一探討,從其中發現其優點,加以吸收,作為創作的參考。 第三章:是本次創作的學理基礎依據,主題是閒情記趣,研究中國文人的閒逸思想,從歷代的文學作品中得到感悟,並從中國畫中找出具有閒情逸致的作品加以說明。創作的運用方式是將萬物擬人化,都具有生命,達到物我合一的有情境界。 第四章:說明創作的表現方法與內涵。介紹此次創作時所運用的筆法與技法,並對花鳥畫的寫生作一論述。花鳥畫的寫生除了對外形的精確描繪外,更重視其中蘊含的內涵,本章包含著花鳥畫的詩意,花鳥畫的扥物寓意及花鳥畫的吉祥圖意。 第五章:說明創作的理念、創作的步驟與作品的分析。以作品十六件做簡要的介紹。 第六章:結論:期許自己不斷的思考、嘗試,吸收中外的藝術精華,努力創作。
  • Item
    「心靈翱翔」-鳥的意象創作
    (2002) 黃昭純
    自有神話以來,便存在著許多神奇的傳說,鳥亦成為神格化的象徵物之一,甚至被許多民族視為圖騰。人類對鳥禽的崇拜及喜愛,已有悠久的歷史,牠除了是具有視覺美的動物外,同時也是心靈美的象徵物。不同的鳥,各有不同的比擬或象徵,比如鳳凰代表高貴的理想,鶴代表長春富貴,鴛鴦代表夫婦之愛,鴿子是和平的象徵……等等;不管是在繪畫語言或文字語言上,均具有人文生態的寄情,可說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日,生活步調愈來愈益緊張快速,壓力日益增加之時,更令人嚮往山林鳥禽的自由逍遙。另外,在現今社會中,一切資訊、物品的取得非常便利、敏捷,隔閡了我們對周遭的自然生物的觀察,不再那麼的有興緻,也逐漸失去人類已有的細心、親切及耐心。這次創作主題「心靈翱翔─鳥的意象創作」即試著寄情於鳥的形象中,藉物抒發自己的內心世界。因此,這次的創作研究上,期望喚醒自己日漸衰老的耐心。如石濤《畫語錄》所云:「夫畫者,從於心者也」著重作品的內涵精神。 所以,基於這樣的理念,此次的創作研究,是藉由鳥情鳥性來表達人類的世界,探討生命的情境,以下便就此研究架構稍作簡述: 第一章 緒論─包括了研究動機、目的、研究範圍、方法的論述與說明。 第二章 象徵與意義─企圖探究鳥在繪畫上的定義,以及鳥的圖騰意義源流、象徵性等,期能增進創作方向的確定性。 第三章 創作理念─闡述個人創作理念的形成與實踐。從個人創作思想談起,至此次所選主題的形成原因,作較清楚的闡述。 第四章 作品解析-分析本次創作的各件作品,並解說創作內容想要傳達的理念。 第五章 結論部份-研究創作總說明。
  • Item
    花鳥畫寫生研究
    (2002) 陳素霞
    本研究以「花鳥畫寫生研究」為題,從美學的觀點探討「寫生花鳥畫的發展、演變」,並提出「花鳥畫的創作方向」作為整個研究的重心。 中國繪畫藝術,源遠流長,有志於研習中國畫者,可以從傳統出發,找出中國畫的精神、氣度,從中發展出符合近代社會精神的繪畫風格。 「傳統是現代的根基」是不容置疑的,但傳統可以改變,卻不能推翻、不能丟棄;因此我提出「利用傳統,改變傳統」,甚至將「傳統做為我們創作的根基」做為我繪畫的原點和研究的基礎理論。 本文即就個人實際創作的理念與心得、創作所根據的理論基礎,加以探討。
  • Item
    台灣鄉土鳥類在水墨畫中的現代意識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暨美術研究所, 2009-12-??) 黃淑卿; Huang, Shu-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