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大素描教室

一、沿革與概況

本系創立於1947年(民國36年)8月,初為四年制圖畫勞作專修科;1949年(民國38年)更改系名為藝術系;1967年(民國56年)更名為美術系。1974年(民國63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兩組,進行專業教學。1975年(民國64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進行專業教學。2005年(民國94年)實施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分組招生與專業教學,自2009年(民國98年)起設計組將逐年移轉獨立為視覺設計學系。

碩士班成立於1981年(民國70年),初設有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分六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07年(民國96年)起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自本系移轉獨立為藝術史研究所;2011年(民國一百年)起,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五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因本校設計研究所及視覺設計係整併後,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

博士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初設有西洋美術史組、中國美術史組、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與管理組、創作理論組(水墨畫、繪畫、藝術指導、藝術評論),分五大組招生與八小組專業教學。2011年(民國100年)起,調整為創作理論組(水墨、西畫、藝術指導)、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組與管理組、美術理論組(西洋美術史、東方美術史、藝術批評),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再次調整美術創作理論組中的藝術指導組為新媒體藝術組。

週末在職進修碩士專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現設有美術教學班、藝術行政班、美術創作班(水墨畫組、繪畫組),分班與分組招生教學。
program

系創立迄今,已歷六十四年載,為臺灣歷史最悠久之高等美術學府。六十多年來畢業生遍及海內外,尤其國內之中等學校、大學、美術館、博物館、文化中心、美術機構等單位擔任館長、主管、系所主任、院長、董事長等重要職務,以及美術史學者、美術評論家、專業藝術家等,表現傑出。全國近三十所大學美術相關科系和研究所之大半師資皆畢業於本系所。公費時代,師大美術系每年畢業生均分發至全國各地中學,從事美術教學,因此,城鄉皆可見其畢業生。部分畢業生於服務期滿後,轉向學術研究或創作研究,隨後轉任職其他文化機構者眾多,發展途徑多元。隨著1994年(民國83年)起逐年減除公費名額之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逐漸轉型成為綜合大學,師大美術系除了原先的師資培育之外,更是全力發展學術研究、加強創作與文化建設專才之培育。

師大美術系館為一獨立之六層大樓,位於和平東路與師大路交叉處,位處臺北市區之精華地段,交通便捷,為師大校園顯著之地標。系館包括有國畫、西畫、設計、理論、版畫、攝影、電腦、陶藝、雕塑、複合媒材等專業教室以及教授研究室,還有經常舉辦國內外名家展覽之師大德群畫廊以及擁有豐富藏書之系圖書館。兼具悠久歷史、完善教學設備以及傑出師資的環境下,師大美術系將永續發展。
16-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視覺藝術中金魚形象之研究——林君芳繪畫創作論述
    (2021) 林君芳; Lin, Chun-Fang
    金魚,天生的表象優勢於集體豢養且透過人工培育後,成為流傳千古的觀賞玩物。長久與之共處之下,人類逐漸對其產生不同面向的期待與精神寄託:審美期待和象徵寓意。金魚本是作為觸動視覺官能的娛樂,但經由視覺將其形象滯留於潛意識裡,並對於生活環境的冀望抑或是對未來產生的未知感到不安,因此將心理的意識念想投向金魚,而逐漸形成文化社會中無需文字語言的象徵形象;而至今的科技社會中,因人對科技的展現與視覺官能刺激需求愈趨膨脹,可見金魚的體態逐漸朝向精緻化甚至極端的方向呈現,此現象的發展也讓金魚產生新的意義詮釋;因此時間流逝下,金魚給予人的信息或意義呈現亦不斷的變動與增加。在千年的歷程中,金魚不斷地因人的意識欲求,由內而外的產生不同內涵的體現或直觀解釋,在此載體成形的過程中,是基於何種因素而形成一隻隻嬌小卻海納眾多意識形態的金魚,即是於此次研究探討之方向。第一章闡述筆者與金魚間的連結而產生研究的動機,並梳理出完整的研究目的與方向;第二章針對各式金魚形象的功能探討,藉由符號、圖像和影像等視覺形象,分為物質視覺性、象徵性及意指性三個部份,分析金魚形象的源起和影響;第三章則陳述筆者的創作歷程及文本根據的影響,何以朝向金魚創作中的元素與理念的建構;第四章介紹筆者於〈金魚索麻〉作品的細節內容與思維;最後,總結則將前述的理學文本、社會環境經驗,結合筆者自身對金魚的省思與藝術的踐履,將內容統整歸論並導向於此論文研究之目的。
  • Item
    「魔幻寫實繪畫」之探索
    (2013) 鄧仁川; Jen-Chuan Teng
    在繪畫上,一次大戰後由德國藝評家佛朗次.羅(Fronz Roh,1890 -1965)所提出的「魔幻寫實主義」(Magic Realism)這種稱謂,大致適用於任何顯示出小心翼翼於草圖工程與精雕細琢的平面表現藝術,他們將現實加工或重建,在畫面中創造出高度的離奇感和困惑的情境,但反對「超現實主義」之過度幻想。 隨著時代的演變,魔幻寫實主義加入了不同文化的觀點與轉化,時有和「象徵主義」、「超現實主義」與「幻想藝術」等相重疊的地方。整體而言它是:基於「人性的」與「現實的」主題精神,採用具象寫實方式,而且往往是以「人的形象」為符號進行創作;其詮釋手法各異,但又共享某些特點,諸如重視傳統繪畫技能、回歸秩序與永恆,以及改造與轉化自然現實成為具有個人風格的「心靈畫境」等。其所關心的主題與表現方式,一直以來也是筆者在創作上所認同與追求的。 本論文研究之目的,乃藉由「魔幻寫實繪畫之探索」檢視筆者之思想脈絡與創作軌跡、探究個人作品與魔幻寫實繪畫的相關性,期能較完備地建立自我創作風格與理論體系。
  • Item
    意象之門—吳岱瑾繪畫創作研究
    (2019) 吳岱瑾; Wu, Dai-Jin
    門是人類因應生活環境所發明的產物,隨著時代的推移,有別於建築學專業裡的門,人們開始賦予其各種想像,門不單單只是門,除了跨越和阻隔兩個不同的空間之外,象徵了心理上的各種意境,也主導了被動跟主動的定位。 所延伸範圍極廣,幾乎包含了各個領域,像是宗教、心理、文化、建築、藝術。研究主要分為兩大類,門的物質形式;及其精神層面的延伸。物質的形式為單純門的外在樣貌,以實用或美觀的建築美學為主;精神層面的延伸則是個人的觀感和其被賦予的寓意。在作品呈現上亦是如此,筆者以繪畫為主要表現手法,並在以「門的意象」為創作主軸支撐彼此關連性的前提之下,因應每件作品內容來選擇表現手法,不以單一手法呈現,期望達到收放自如、可具象可抽象,讓最終作品在中心思想統一的前提之下,呈現樣貌既多元又附趣味性。
  • Item
    回憶中牽絆─王心穎繪畫創作研究
    (2018) 王心穎; Wang, Hsin-Ying
    本創作研究由筆者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回憶、反思與探究自我,探尋筆者內心牽絆之情。以恐懼為回憶的觸發點,探討自己成長過程的內心轉變與筆者回憶中的牽絆。在回憶裡找尋自我,透過創作作品回歸、紀錄與紀念筆者生命中的牽絆,來達到心靈的寄託。 第一章緒論,說明了此論文主題的研究動機與目的,並訂定了研究方法、架構與研究範圍和限制。 第二章文獻探討與學理基礎,以自身回憶與經歷出發,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討自身成長的內心變化,在延伸出內心的恐懼之心裡,並且探討恐懼為人類情感的出發,透過心理學的思維探究恐懼之心理如何產生與對我們的影響,並探討藝術家如何透過繪畫的表現安撫內心的恐懼或面對自己內心的恐懼。此章節也探討藝術家如何透過象徵與符號表達畫作的寓意,並且探討與筆者相關的繪畫風格與理念的超現實主義。 第三章創作實踐,說明筆者的創作理念、內容、表現形式與技法和媒材的應用。在說明筆者的創作模式與歷程中,述說筆者以透過自己的繪畫創作來表現內心的恐懼,並表現因恐懼而產生的牽絆如何影響筆者的內心成長。 第四章作品說明與解析,進一步的說明每一件作品之創作內容與形式,如何透過不同的象徵與符號表達出每件作品的故事與寓意。 第五章結論,筆者總結此創作研究的研究成果及創作心得。
  • Item
    花漾.蝶舞-王美美意象彩墨創作論述
    (2018) 王美美; Wang,Mei-Mei
    藝術家創作的創意常來自於四面八方,因此,大自然的絕美景色成為藝術家經常取材的對象已不足為奇,而大自然的景物中,最絢爛、繽紛、多彩的花和蝴蝶更是常被拿來當作古典、現代文學、戲劇…等藝術中取材的對象,也往往被拿來比喻相互依存的關係。本次創作研究以「花漾.蝶舞」為主題,創作的內容以大自然中的「花卉」及「蝴蝶」為範圍,創作取材將以實際造訪大自然後,照相、寫生為主,閱讀及想像造境為輔;在構圖上,以模糊美為主,實景為輔。個人創作靈感來源,將擷取擅畫花和蝴蝶之中西藝術家之長,兼採旋轉畫及寫意畫…等媒材、技法,表現筆者於欣賞大自然的造物之作(「花卉」及「蝴蝶」)時內心的激盪與感動,期望作品能引起觀者共鳴,從而激發美的情感與生命的力量。 本論文研究時將從文學、符號學及藝術史(中國的畫論與西方的審美學)的角度切入,本論文之基本架構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將闡述個人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內容範圍、研究方法與步驟及名詞解釋。第二章「創作學理依據」探討花與蝴蝶在中西畫論與文學意象以及瑞士符號學泰斗索緒爾、美國實用主義學家皮爾斯、與法國符號學家羅蘭.巴特對圖像符號定義,進而衍生出對花與蝴蝶的象徵意涵。同時引述中、西方專家學者以美學的角度來探討自然美的意義。第三章探討東、西方擅畫花卉與蝴蝶畫家的藝術表現,以為個人創作之靈感來源,增加創作時的豐富性及多樣性。第四章論述『花漾.蝶舞』創作系列「誕生」、「夢與蟄伏」、「蛻變與成長」、「花與蝶」之創作理念與作品形式表現解析。第五章:結論與未來展望:述說筆者研究與創作過程省思與未來展望,論述己身對未來的自我期許,在「傳統」與「現代」藝術之間、「東方」與「西方」藝術之中取得平衡,創造出引人共鳴、感動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