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大素描教室

一、沿革與概況

本系創立於1947年(民國36年)8月,初為四年制圖畫勞作專修科;1949年(民國38年)更改系名為藝術系;1967年(民國56年)更名為美術系。1974年(民國63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兩組,進行專業教學。1975年(民國64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進行專業教學。2005年(民國94年)實施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分組招生與專業教學,自2009年(民國98年)起設計組將逐年移轉獨立為視覺設計學系。

碩士班成立於1981年(民國70年),初設有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分六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07年(民國96年)起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自本系移轉獨立為藝術史研究所;2011年(民國一百年)起,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五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因本校設計研究所及視覺設計係整併後,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

博士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初設有西洋美術史組、中國美術史組、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與管理組、創作理論組(水墨畫、繪畫、藝術指導、藝術評論),分五大組招生與八小組專業教學。2011年(民國100年)起,調整為創作理論組(水墨、西畫、藝術指導)、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組與管理組、美術理論組(西洋美術史、東方美術史、藝術批評),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再次調整美術創作理論組中的藝術指導組為新媒體藝術組。

週末在職進修碩士專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現設有美術教學班、藝術行政班、美術創作班(水墨畫組、繪畫組),分班與分組招生教學。
program

系創立迄今,已歷六十四年載,為臺灣歷史最悠久之高等美術學府。六十多年來畢業生遍及海內外,尤其國內之中等學校、大學、美術館、博物館、文化中心、美術機構等單位擔任館長、主管、系所主任、院長、董事長等重要職務,以及美術史學者、美術評論家、專業藝術家等,表現傑出。全國近三十所大學美術相關科系和研究所之大半師資皆畢業於本系所。公費時代,師大美術系每年畢業生均分發至全國各地中學,從事美術教學,因此,城鄉皆可見其畢業生。部分畢業生於服務期滿後,轉向學術研究或創作研究,隨後轉任職其他文化機構者眾多,發展途徑多元。隨著1994年(民國83年)起逐年減除公費名額之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逐漸轉型成為綜合大學,師大美術系除了原先的師資培育之外,更是全力發展學術研究、加強創作與文化建設專才之培育。

師大美術系館為一獨立之六層大樓,位於和平東路與師大路交叉處,位處臺北市區之精華地段,交通便捷,為師大校園顯著之地標。系館包括有國畫、西畫、設計、理論、版畫、攝影、電腦、陶藝、雕塑、複合媒材等專業教室以及教授研究室,還有經常舉辦國內外名家展覽之師大德群畫廊以及擁有豐富藏書之系圖書館。兼具悠久歷史、完善教學設備以及傑出師資的環境下,師大美術系將永續發展。
16-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英國維多利亞繪畫的家庭及兩性形象
    (2010) 宋依螢
    本論文以維多利亞時期的家庭繪畫為研究對象,試著討論十九世紀繪畫和中產階級家庭意識觀達成的一致關係,並藉此關係說明中產階級形塑身分與文化認同的過程。 本論文第二章闡述中產階級的崛起及其推動理想家庭生活的背景,藉由中產階級家庭意識觀的核心觀念:二元領域論,刻畫家庭日常生活畫中家庭成員扮演的角色及維多利亞價值觀賦予的形象。第三章關注維多利亞家庭觀中兩種極端的女性形象:「家庭天使」與「墮落女性」,藉由理想女性與外遇女子形象的分析,能清楚理解十九世紀視道德行為的優劣為階級認同的法則;本章以Augustus Egg的Past and Present為代表,探索繪畫作為警示維多利亞時期婚姻及兩性雙重標準的指向,使其不只是道德非議的圖像之一。第四章透過家庭繪畫的分類與整理,一方面重建中產階級男性經歷家庭規範的情形,平衡男性於家庭形象的論述篇幅遠少於女性的現象;另一方面以中產階級贊助的勞動階級農舍家庭類型,突顯中產階級致力維繫社會地位及家庭男性權威形象的意圖。
  • Item
    先秦儒家美育思想的探究-兼論與現代美育思想的比較
    (1987) 孫良水; SUN, LIANG-SHUI
    本文研究的主要重點,是在分析孔、孟、荀等儒家代表的美育思想之歷史背景與時代 環境,找出儒家美育思想產生的相關因素,並詳細探討儒家有關美與美育的論述;分 析其與道、墨兩家美育思想之異同,最後探究儒家美育思想與現代美育思想之比較, 以試圖為我國現代的美育導引出一正確可行之方向。 本論文資來源,在哲學(美學)方面,以先秦儒家著述之原始資料--「論語」、「 孟子」、「荀子」為主要文獻,並探討道家老、莊及墨家墨子等人之著作。同時亦參 考中國哲學史、中西美學史及美學理論等專書。在美術教育理論方面,參考國內專家 有關美術教育研究、期刊論文以及國外學者之美術教育理論等。此外有關先秦之史學 資料以及近代史、現代史之資料也列入參考範圍。 本論文的研究方法如下: 1.哲學研究法: (1)藉文獻探討先秦儒家美育思想之目標、方向、範疇與其價值觀。 (2)分析、比較及闡釋先秦儒家美育思想之意義、目的、內容及實施方法。 (3)比較解釋儒、道、墨三家美育思想之異同。 2.歷史研究法: (1)依時間順序探討先秦儒家美育思想形成之歷程。 (2)以歷史社會學研究法,探討儒家美育思想與時代、社會背景之關係。 (3)分析、比較、歸納先秦儒家美育思想之得失,以供建立現代美育思想之借鑑。 本文研究結果發現:(一)儒家的美育思想不僅包舉藝術教育,更重視透過美感的教 育,使美育從有形的藝術教育的提升到形而上的道德條養,以達到完美人格的境界。 (二)儒家的美育思想與中國的人生哲學思想是息息相關的,它不但不排斥政治,並 且能結合道德,將它擴及社會倫理。它的思想可以豐厚我們的人生,美化我們的心靈 。(三)儒家美育的實施是漸進的、具體的,任何人只要浸潤其中,都可以獲得精神 人格的陶養,它是積極、進取而又合乎人性的,不像道家的唯美人生,僅是少數人可 以習得,也不像墨者的功利思想、斲喪美感。而它與道、墨兩家結合起來,使中國的 美育思想,更圓滿、充實。(四)美育應包括藝術教育、透過藝術的教育所習得美感 教育、反省思考的道德倫理行為之美感教育、透過美感的教育之實踐以達到美化人生 之教塾,而且四者實應聯成一貫或融為一體。我們現代的美育理想,因受西方的影響 ,側重於分段式的研究,在「藝術教育」及「透過藝術的教育」兩方面已有相當的成 就;然而在道德倫理行為的美感教育與如何透過美感教育以達到美化人生方面,則大 都偏於想當然耳的臆測,這方面如果能將儒家的美育思想納入其中,正可彌補此一階 段之缺憾,使美育工作更瑧完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