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7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大素描教室

一、沿革與概況

本系創立於1947年(民國36年)8月,初為四年制圖畫勞作專修科;1949年(民國38年)更改系名為藝術系;1967年(民國56年)更名為美術系。1974年(民國63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兩組,進行專業教學。1975年(民國64年)實施三、四年級分為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進行專業教學。2005年(民國94年)實施國畫組、西畫組、設計組三組,分組招生與專業教學,自2009年(民國98年)起設計組將逐年移轉獨立為視覺設計學系。

碩士班成立於1981年(民國70年),初設有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分六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07年(民國96年)起中國美術史組、西洋美術史組自本系移轉獨立為藝術史研究所;2011年(民國一百年)起,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藝術指導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五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因本校設計研究所及視覺設計係整併後,調整為國畫組、西畫組、美術教育與美術行政組、美術理論組,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

博士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初設有西洋美術史組、中國美術史組、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與管理組、創作理論組(水墨畫、繪畫、藝術指導、藝術評論),分五大組招生與八小組專業教學。2011年(民國100年)起,調整為創作理論組(水墨、西畫、藝術指導)、美術教育組、美術行政組與管理組、美術理論組(西洋美術史、東方美術史、藝術批評),共四組招生與專業教學。2012年(民國101年)起,再次調整美術創作理論組中的藝術指導組為新媒體藝術組。

週末在職進修碩士專班成立於2000年(民國89年),現設有美術教學班、藝術行政班、美術創作班(水墨畫組、繪畫組),分班與分組招生教學。
program

系創立迄今,已歷六十四年載,為臺灣歷史最悠久之高等美術學府。六十多年來畢業生遍及海內外,尤其國內之中等學校、大學、美術館、博物館、文化中心、美術機構等單位擔任館長、主管、系所主任、院長、董事長等重要職務,以及美術史學者、美術評論家、專業藝術家等,表現傑出。全國近三十所大學美術相關科系和研究所之大半師資皆畢業於本系所。公費時代,師大美術系每年畢業生均分發至全國各地中學,從事美術教學,因此,城鄉皆可見其畢業生。部分畢業生於服務期滿後,轉向學術研究或創作研究,隨後轉任職其他文化機構者眾多,發展途徑多元。隨著1994年(民國83年)起逐年減除公費名額之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逐漸轉型成為綜合大學,師大美術系除了原先的師資培育之外,更是全力發展學術研究、加強創作與文化建設專才之培育。

師大美術系館為一獨立之六層大樓,位於和平東路與師大路交叉處,位處臺北市區之精華地段,交通便捷,為師大校園顯著之地標。系館包括有國畫、西畫、設計、理論、版畫、攝影、電腦、陶藝、雕塑、複合媒材等專業教室以及教授研究室,還有經常舉辦國內外名家展覽之師大德群畫廊以及擁有豐富藏書之系圖書館。兼具悠久歷史、完善教學設備以及傑出師資的環境下,師大美術系將永續發展。
16-1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夢的「手護者」—繪畫創作研究
    (2021) 林穎聰; Lin, Ying-Cong
    本文探討夢境所帶來的創作影響,以夢中出現的手與現實生活中的手,作為創作的主題。我們每天都會做夢,但大多數在清醒後都不記得了,能記得的夢境也是充滿著困惑,甚至是夢中情緒的延伸,使得當日的心情受到影響。白日的活動內容,被潛意識偷偷的儲存下來,進而影響夜晚夢境故事的發展。而夢境的紀錄,能解讀夢的意涵、瞭解內在的真實反映,對於創作也能一點一滴地發覺真實的自我,如花朵綻放般,同時釋放被抑制的創造力與生命力。本研究以手作為創作的主軸,透過現實與夢境的交疊形成故事,再以油畫創作的方式來呈現。論文研究共分成五個章節,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方法與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二章繪畫創作之學理基礎,探討夢境的影響、手的各種表現與超現實風格的結合;第三章創作思想背景,談論創作理念與呈現個人觀點,敘述創作內容與形式,以及創作技法;第四章系列作品解說,將手與夢境的結合創作,針對內容與畫面安排做詳細的解說;第五章結論,則是對本次的創作研究與思想內容做出總結,以及期許未來的發展。
  • Item
    「天空的秘密」-奇幻繪本創作之超現實視覺空間表現研究
    (2010) 陳冠宏; Chen Kuan Hong
    近年來插畫繪本在台灣的發展愈趨豐富多元,許多國際的得獎繪本作品也相繼引進,而台灣本土的插畫繪本作家在國際之間的插畫繪本比賽中,也屢屢創下佳績,在現今這個地球村的時代,文化之間的交流和資訊的傳達,藉由先進的科技與技術、網路、媒體等,廣泛而快速的傳播、蔓延,而人對於圖像的閱覽和解答也往往是最為快速與其內容溝通、互動的方式。也因如此,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藉由自身對於圖像特殊的詮釋風格,藉由造型、空間、色彩、想像等表現出獨特的插畫圖像,進一步更引起社會大眾的廣泛討論和研究,如台灣有許多人研究幾米的插畫繪本在近幾年所引起的風潮,進而探討故事中的社會現象和都市中人與人之間的城市情感,更進一步的跨領域的延伸創作出電影、音樂、商品等,假以時日的今天,我們生活的週遭,早已與這些圖像插畫密切的關聯著。 本創作論文以插畫繪本中的奇幻元素做為基底,透過介紹近代插畫繪本的發展和演變,列舉當代知名的奇幻插畫繪本作品,比較國內外的奇幻插畫繪本及創作內容與形式,分析有關於超現實的視覺表現元素,希望在前人創作努力的基礎上,吸取其寶貴的經驗,掌握繪本創作的重點與價值,進而研究插畫繪本中對於奇幻造型與風格的詮釋表現手法。根據上述研究收穫所得,進行實際的繪本創作,將創作的流程加以釐清,進行關於奇幻風格題材與故事內容的設計。最後參酌文獻探討及繪畫創作成果,撰寫創作論述與詳細介紹作品,及提出結論,說明自己在此研究與創作過程中所獲得之啟發及心得,期能作為日後創作者參考與研究之價值。
  • Item
    穿越時空的寶石—劉中光彩墨創作論述
    (2018) 劉中光; Liu, Chung-Kuang
    甚麼是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又在哪?我們是從何而來的?又要往哪裡去?面對生命的歷程,生活中的點滴,筆者心中充滿了疑問?時常思維,人的一生中無可避免得面對生、老、病、死與悲、歡、離、合。快樂不長久,悲傷也有終止的時候。我們摯愛的親人並不能與我們長相廝守。那麼什麼才是永恆?什麼才是我們可以長久所依持的呢? 在某種因緣際會下接觸到了佛法,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我們的人生就像是夢一場,如幻像、如水泡、如影子般,如同露水、電流一樣的短暫。我們要經常這樣的觀想,便能夠放下一切,並修持一顆清淨的心。因此生命中的名、利、財富和情感都是虛幻的,看清楚了便明白了,不必去計較、不必那麼認真,一切如過眼雲煙,自然就能隨緣,心才清淨。內心清淨了,便能「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幾番思考,了解到唯有真正的放下,真正的開悟,才能得到真正永恆的快樂,才是人生追求的目標。 西方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 1875-1961)學派的心理分析師認為:石頭是象徵人們最內在的本質及他們最真實的人格。筆者這次以石頭作為我創作的主題,藉此表現個人對於宇宙人生的理解並且以華麗神秘的形式來闡述自性的面貌。 本論文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緒論,本章節包括了筆者研究的動機、目的、內容、範圍、方法、限制等。第二章穿越時空的寶石探索,第一節從佛法的角度來探討靈魂不滅及永恆的價值。第二節從榮格的心理分析與中國文學的角度來研究石頭的物質與精神內涵。第三節從超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來分析筆者的創作思維與脈絡。第三章是筆者的創作思維、形式、方法及步驟等等。第四章穿越時空的寶石作品解析。整體作品的概覽、分析與說明。第五章結論,創作的省思及未來的展望。 關鍵字:穿越時空、石頭、彩墨、超現實、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