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盧梭、康德、洪保德教育思想中能力開展的概念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999-07-??) 朱啟華
    本文主要在論述能力開展的教育學說所具有的時代性。首先藉由對盧梭、康德及洪保德教育人類學觀點的論述,以說明三者彼此間的關聯性,及其對能力開展的教育學說所產生的影響。其次則透過對現代社會所重視的終生學習之探討,彰顯其時代意義。
  • Item
    探討德國教育學者Wolfgang Klafki教育理論之轉向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2-09-??) 朱啟華
    本文主要在探討德國教育學者Wolfgang Klafki(1927 -)教育理論的轉變過程。雖然,他由精神科學的教育學,轉變為批判理論向的教育學,所使用的語言及關注的焦點有明顯的不同,但其思想發展並非斷裂性的,而是具有延續性。
  • Item
    論J. F. Herbart德育理論做為融入式道德教育在教學上的依據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7-09-??) 朱啟華
    臺灣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後,取消單一設科,改以融入式的方式進行道德教育。面對這種轉變,本文試圖由J. F. Herbart(1776–1841)德育理論中的管理(Regierung)、教育性教學(erziehender Unterricht)以及訓育(Zucht)著手,試圖指出,透過管理可以形成學生守秩序的習慣,由教育性教學可以喚起學生關注道德議題的興趣,而訓育則能將這種興趣,進一步轉化為學生實踐道德的意志。所以藉由管理、教育性教學及訓育三者的連結,可以為融入式道德教育,提供在教學上的依據。
  • Item
    I. Kant道德教育之方法學探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6-09-??) 朱啟華
    Kant在其道德哲學的不同著作中,提出自己的道德教育主張。然而,由這些個別的德育主張中,卻無從發現其意義的整體脈絡與系統性。為解決這個問題,本文試圖對Kant道德教育的主張加以詮釋,並建構其系統性,以使Kant分散在不同著作中,看似零散、缺乏邏輯關係的德育主張,呈現其整體性與關聯性。
  • Item
    盧梭、康德、洪保德教育思想中能力開展的概念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1999-07-??) 朱啟華
    本文主要在論述能力開展的教育學說所具有的時代性。首先藉由對盧梭、康德及洪保德教育人類學觀點的論述,以說明三者彼此間的關聯性,及其對能力開展的教育學說所產生的影響。其次則透過對現代社會所重視的終生學習之探討,彰顯其時代意義。
  • Item
    探討德國教育學者Wolfgang Klafki教育理論之轉向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2-09-??) 朱啟華
    本文主要在探討德國教育學者Wolfgang Klafki(1927 -)教育理論的轉變過程。雖然,他由精神科學的教育學,轉變為批判理論向的教育學,所使用的語言及關注的焦點有明顯的不同,但其思想發展並非斷裂性的,而是具有延續性。
  • Item
    論J. F. Herbart德育理論做為融入式道德教育在教學上的依據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7-09-??) 朱啟華
    臺灣在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後,取消單一設科,改以融入式的方式進行道德教育。面對這種轉變,本文試圖由J. F. Herbart(1776–1841)德育理論中的管理(Regierung)、教育性教學(erziehender Unterricht)以及訓育(Zucht)著手,試圖指出,透過管理可以形成學生守秩序的習慣,由教育性教學可以喚起學生關注道德議題的興趣,而訓育則能將這種興趣,進一步轉化為學生實踐道德的意志。所以藉由管理、教育性教學及訓育三者的連結,可以為融入式道德教育,提供在教學上的依據。
  • Item
    I. Kant道德教育之方法學探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6-09-??) 朱啟華
    Kant在其道德哲學的不同著作中,提出自己的道德教育主張。然而,由這些個別的德育主張中,卻無從發現其意義的整體脈絡與系統性。為解決這個問題,本文試圖對Kant道德教育的主張加以詮釋,並建構其系統性,以使Kant分散在不同著作中,看似零散、缺乏邏輯關係的德育主張,呈現其整體性與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