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東亞社會代間交換類型與老人生活滿意:代間規範之影響機制
    (2012-07-01) 林如萍
    本研究旨在探討東亞社會的臺灣、南韓及日本之代間關係,並分析代間關係與老年福祉之關聯機制。運用2006 年東亞社會調查計畫(East Asian Social Survey, EASS)之資料,選取「60歲以上、目前至少有任一位成年子女」之老人為對象進行分析。立基於代間連帶(solidarity)觀點,本研究分析並比較東亞三國,老人與成年子女的代間居住安排、代間交換協助,以及代間規範等代間關係面向。研究發現:相較於西方社會,東亞三國代間同住之比例仍高,臺灣老人更有五成以上與成年子女同住。就代間交換來看,日本與臺灣、南韓存在差異。南韓與臺灣的老人接受成年子女協助的程度較高,並且,老人獲得成年子女協助多於其提供子女的協助。而日本老人則是提供子女協助的程度最高、獲得子女協助的程度最低,老人提供成年子女協助多於獲得子女協助。再者,日本的老人對於代間規範的期待程度也是最低。就代間關係與老年福祉之關聯來看,代間同住雖是東亞社會中傳統孝行的展現,但僅對南韓老人代間同住有助生活滿意。而代間交換確實攸關老年生活的福祉,但東亞三國的情況並不完全相同。對臺灣及南韓的老人,獲得子女得協助有助生活滿意;而對日本老人來說,提供成年子女協助較少者,其生活滿意程度較高。進一步分析,代間交換與代間規範存在關聯機制。對南韓的老人來說,代間規範期待的程度越高、且接受成年子女協助越多者,其生活滿意程度越高。本研究由社會變遷及福利制度,討論東亞三國中日本的代間關係之獨特性。再者,對照於西方研究以社會交換論之「公平法則」觀點,本研究由儒家思想中社會關係的「家人互動法則」出發,分析東亞社會代間關係與老年福祉之關聯機制,並對未來代間關係之研究取向提出建議。
  • Item
    老年父母與其最親密的成年子女之代間連帶
    (中華家政學會, 1999-12-29) 林如萍
    本研究旨在探討農家之代間關係,應用代間連帶理論加以分析,針對308位六十五歲(含)以上的農家老人,就其與最親密的成年子女之代間連帶加以研究。研究以結構訪問法進行量化資料蒐集,並兼採深入訪問方式以獲得質化資料,合併予以分析、討論。本研究之重要結論如下:(一).農家之代間連帶為多面向建構,代間結構、關聯、情感、規範及功能等連帶元素間存在不同程度的相關;(二).農家老人與成年子女之代間情感連帶可歸納為:依附之情、照料之情與期望之情;並且,代間規範連帶會影響情感連帶;(三).農家老人與最親密的成年子女之關聯連帶很高,而結構連帶為代間關係之「機會結構」,是影響代間關聯連帶之關鍵因素;另一方面,規範連帶則並不影響關聯連帶;(四).農家老人與最親密的成年子女之規範連帶很高,並且老年父親和母親並無差異;而老人特質及結構連帶等變項不足以解釋代間規範連帶;(五).農家代間存在相互協助關係,功能連帶主要受到規範連帶影響;並且,老年父親和母親與成年子女之功能連帶存在顯著差異;(六).農家代間之結構連帶、關聯連帶及功能連帶三者之關係,視代間協助項目之性質不同而存在差異;(七).整體而言,農家之代間連帶以規範連帶為核心,代間情感連帶、功能連帶均受其影響,規範連帶的強度促成代間情感連結與相互協助。
  • Item
    喪偶老人的家族網絡類型分析
    (中華家政學會, 2008-01-01) 陳靜宜; 林如萍
    本研究旨在探討喪偶老人的家族網絡,應用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之「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2003 年第五次追蹤調查資料,針對喪偶老人探討其家族網絡類型。本研究運用潛在類型分析,以網絡關係的「結構/距離」、「互動頻率」、「支持內容」三個面向,分析喪偶老人的家族網絡類型。研究發現:喪偶老人之家族網絡確實存在不同的類型,依序為「近親偏倚-依賴型」,以及「家族疏離-付出型」及「家族熱絡-互惠型」。居住於鄉村、擁有較多子女、健康較佳的喪偶老人,其家族網絡傾向為「家族熱絡-互惠型」,且擁有較佳的心理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