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臨床護理師職業倦怠雙元三因子效度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9-12-??) 趙燕; 王郁琮; 王智弘; Yan Zhao, Y. Lawrence Wang, Chi-Hung Wang
    本研究採用Moreno-Jime´nez 等人編製之護理師職業倦怠量表(Nursing Burnout Scale, NBS)中文簡版為測量工具,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選取江蘇省523 名臨床護理師爲研究對象,以Mplus8.1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比較職業倦怠一因子、三因子、高階因子以及雙元因子四模式,應用CFA 與ESEM 進行參數估計,旨在探討華人臨床護理師職業倦怠因素結構。研究結果顯示,臨床護理師職業倦怠雙元三因子ESEM 模式之適配度最佳,護理師職業倦怠除了「情緒衰竭」、「低成就感」與「對人冷漠」等三種特定倦怠因子之外,還蘊含著一個「整體倦怠」因素。唯,整體因子與「對人冷漠」特定因子能夠有效解釋對應觀察變項之變異,而「情緒衰竭」、「低成就感」特定因子只能解釋小部分觀察變項的變異。本研究結果呼應了由Mészáros Ádám、Szabó、Szigeti與Urbán(2014)提出的職業倦怠雙元因子結構,顯示職業倦怠雙元因子模式具有跨文化、跨情境、跨行業的類推性。比起CFA,在參數估計上ESEM 提供了更合理精準的雙元因子參數估計值。本研究結果可提升心理計量研究對於護理師職業倦怠多維度潛在結構之認識。並可提示醫院管理者,在為處於危機中之臨床護理師提供干預時應考慮其職業倦怠總分。然而,因「情緒衰竭」與「低成就感」分量表之題項並未完全反應對應之特定因子,因而在實務或研究中需慎用此二分量表因子分。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討諸如性別、年資等背景變項在職業倦怠雙元三因子模式的測量恆等性。
  • Item
    國中青少年三波段自尊類型潛藏轉移對心理適應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8-09-??) 王郁琮; 李佳儒; Yu-Chung Lawrence, Wang Jia-Ru Li
    本研究旨在利用新進發展之三步驟設定潛藏轉移分析(3-step Specification Latent Transition Analysis),探討青少年早期三波段異質性自尊類型成員的變動。研究變項包含:國中一至三年級自尊測量以及國一學業表現、朋友關係、母子關係和導師關係滿意度量表、國三憂鬱情緒與違常行為等。藉由區分國中一、二、三個年級的自尊類型,再串聯跨年級間自尊類型的轉移,同時檢核國一自尊類型與滿意度變項間的關聯性,以及國三自尊類型在憂鬱情緒與違常行為的差異。研究樣本共追蹤2685名國一學生三年。資料蒐集工具包括自尊量表、現況不滿意度、憂鬱情緒與違常行為檢核表。LTA分析結果發現,國一、二、三各年級自尊類型都持續呈現出低、中、高和矛盾四種類型。類型轉移樣態顯示出低自尊人數比例逐年下降;高自尊人數比例逐年上升;國二到國三的自尊轉移率小於國一到國二。國一滿意度等變項和對自己容貌的評價可顯著預測國一自尊類型的分類,而國三的低自尊組和矛盾自尊組在憂鬱症狀和偏差行為等結果變項之反應明顯不同於其他組別。顯示台灣青少年早期自尊樣態與西方社會有所差異,隨年級漸升青少年自尊出現正向轉移,國一到國二階段的移轉性顯著高於國二到國三階段。
  • Item
    國中生學校學習與家庭關係困擾之群體異質性分析:以IRT Mixture Model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2-09-??) 王郁琮; 溫福星; Yu-Chung Lawrence Wang; Fur-Hsing Wen
    本研究旨在利用試題反應理論混合模式( IRT Mixture Model) ,探討國中生家庭與學校生活適應因素結構,並藉由潛在異質性分析,進一步瞭解家庭關係與學校生活適應困擾之潛在次群體o研究樣本為中部某市立國民中學全校一至三年級各18 班共1703 位學生。結果發現,三類別二因子IRTMixture 測量恆定模式在一系列競爭模型中,展現出最佳模式適配。其中,二因子代表學校學習與家庭適應困擾,二類別反應高家庭困擾與低家庭困擾,二族群的學習困擾分數無顯著差異。比對試題區辨度發現, IRT Mixture 與IRT 估計維持一致。與潛在類別分析(LeA) 分類結果交叉分析發現, IRT Mixture 分類著重於家庭困擾程度。文末並針對本研究結果在輔導與諮商實務意涵以及應用IRTMixture 於實徵研究資料所面臨之挑戰,做出具體討論與建議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