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國中生逃避策略的改變暨其與知覺課室目標結構及羞愧情緒之關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2-03-??) 彭淑玲; 程炳林; Shu-Ling Peng, Biing-Lin Cherng
    本研究統整成就目標理論與學業情緒理論,探討學習情境(課室目標結構)與學業情緒(羞愧)如何共同影響學生逃避策略的使用。本研究以臺灣七年級生為對象(N = 427),進行為期半年、共兩次測量的縱貫性研究(七下?八上),以探討課室目標結構、羞愧與逃避策略三者在同一時間點上的關係(七下/八上);課室目標結構、羞愧與逃避策略三者隨著時間的改變情形、方向及三者的改變是否彼此有關(七下?八上)。結果發現:首先,從七下至八上期間,學生知覺的精熟目標結構並無改變,但學生知覺的表現目標結構、在學習中產生的羞愧情緒及逃避策略的使用情形均顯著上升;其次,橫斷與縱貫性資料分析結果均支持知覺的表現目標結構與羞愧可預測逃避策略的使用:即分別在七下與八上時,當學生知覺課室情境強調表現目標時、愈可能在學習後產生羞愧情緒、並進而促進逃避策略的使用;另一方面,從七下至八上期間,當學生知覺課室情境強調表現目標的線索愈來增加、其在學習後產生羞愧的情緒亦增加、並進而促使其採用逃避策略的情況也隨之增加。然而,學生知覺的精熟目標結構均無法預測羞愧與逃避策略。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教學與未來研究建議。
  • Item
    學生為何作弊?以條件化間接效果考驗課室目標結構、個人成就目標、無聊與作弊之關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0-03-??) 彭淑玲; 程炳林; Shu-Ling Peng, Biing-Lin Cherng
    本研究統整成就目標理論與學業情緒理論,並兼顧成就目標理論之個人與情境層面,解釋課室目標結構(classroom goal structure, CGS)、個人成就目標、無聊如何共同預測作弊。據此,本研究目的為:(1)考驗個人成就目標是否透過無聊對作弊產生中介效果,即無聊是否為個人成就目標與作弊之中介變項。(2)考驗學生知覺的兩種CGS(精熟、表現目標結構)是否調節上述中介效果。本研究以626 位七至九年級學生為對象,特定數學領域,並以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equational modeling, SEM)進行條件化間接效果分析。結果顯示:(1)精熟與表現目標均會透過無聊對作弊產生負向效果,其中以「精熟目標→無聊→作弊」的負向間接效果較強。(2)學生知覺的CGS 會調節「個人成就目標→無聊→作弊」之間接效果。首先,當個人與情境目標一致時,個人成就目標透過無聊對作弊的抑制效果會隨著CGS 分數提升而變強(即隨著精熟目標結構分數提升,精熟目標透過無聊而抑制作弊的效果逐漸增強;隨表現目標結構分數提升,表現目標透過無聊降低作弊的效果逐漸增強)。其次,當個人與情境目標不一致時,會隨不同CGS 類型與得分程度對中介模式產生不同調節效果。當學生知覺高精熟目標結構時,隨著精熟目標結構分數的增加,會強化表現目標透過無聊而誘發作弊的效果;當學生知覺低表現目標結構時,個人精熟目標透過無聊對作弊的抑制效果才可能存在。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作為國中教學輔導與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學業拖延與課業情緒之交互關係:課室目標結構的調節效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8-12-??) 簡嘉菱; 程炳林; Chia-Ling Chien, Bing-Lin Cherng
    本研究之目的在分析高中生的學業拖延與其課業情緒(希望、自豪、無聊、生氣)的交互關係,並檢驗學生知覺的課室目標結構對學業拖延與課業情緒之間關係的調節效果。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縱貫研究,抽取7所學校共680名高二學生(男生315人,女生365人)為研究樣本,進行兩波段的測量。本研究的發現如下:(1)學業拖延與課業情緒交互效果模式可用來解釋國內高中生的觀察資料,高中生的學業拖延與其課業情緒存在互為因果的關係;(2)學生知覺的課室目標結構可調節學業拖延與課業情緒的關係:課室精熟目標結構組的學生,其學業拖延對正向課業情緒的負向預測力會增強,課室表現目標結構組的學生,其學業拖延對正向課業情緒的負向預測力會減弱;課室精熟目標結構組的學生,其負向課業情緒對學業拖延的正向預測力會減弱,課室表現目標結構組的學生,其負向課業情緒對學業拖延的正向預測力會增強;課室精熟目標結構組的學生,其學業拖延對負向課業情緒的正向預測力會減弱,課室表現目標結構組的學生,其學業拖延對負向課業情緒的正向預測力會增強。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提供高中教學輔導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超越四向度:六向度目標導向模式之驗證與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4-09-??) 林宴瑛; 程炳林; Yen-YmgLin; Biing-Lin Cherng
    目標導向研究者新進主張以工作/自我/他人參照標準及趨向/逃避焦點建構目標導向理論,將目標導向區分為工作趨向、自我趨向、他人趨向、工作逃避、自我逃避及他人逃避六種目標。本研究目的在於考驗依據前述主張所建構的六向度目標導向模式是否更能解釋實際的觀察資料,並分析六向度目標導向與課室目標結構、考試情緒間的關係。為完成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抽取台灣地區722名國中生,所蒐集資料以結構方程模式、模式比較法進行統計考驗。研究結果顯示六向度目標導向模式具有理想的整體適配度、內在品質、幅合與區別效度,適合用來解釋國中生的觀察資料。六種目標導向與課室目標結構、考試情緒具有不同關係。課室目標結構方面,趨向精熟目標結構最能正向預測工作趨向與自我趨向目標;逃避精熟目標結構最能正向預測工作逃避與自我逃避目標;趨向表現目標結構最能正向預測他人趨向目標;逃避表現目標結構最能正向預測他人逃避目標。考試情緒方面,趨向的目標能正向預測正向考試情緒,負向預測負向考試情緒;逃避的目標則負向預測正向考試情緒,正向預測負向考試情緒。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在理論上的涵義進行討論,並提出未來研究之建議。
  • Item
    課室目標結構對個人目標導向的調節效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0-09-??) 宋秋美; 程炳林; 周啟葶
    社會認知論的觀點一向認為學習動機受到個人與教室情境交互作用的影響,卻很少這方面的實徵研究。有鑑於此,本研究主要目的:(1)考驗個人四向度目標導向因果模式是否受到觀察資料的支持;(2)分析不同課室目標結構組對四向度個人目標導向因果模式依變項的調節效果。受試者選自台北市1,261 位高二學生,接受以英語學習領域為主的測量,所蒐集的資料以結構方程模式(SEM)及多群組分析進行統計考驗。研究結果顯示:(1)四向度目標導向因果模式具有理想的整體適配度及不錯的內在品質,適合用來解釋高中生英語學習的觀察資料(2)因果模式部分依變項對依變項的直接效果,受到其知覺的課室目標結構所調節,這樣的結果支持基準目標理論和多重目標理論,但不支持修正目標理論。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在理論及實務上進行討論,並對提出教學與未來研究的建議。
  • Item
    個人目標導向、課室目標結構與自我調整學習策略之潛在改變量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7-12-??) 林宴瑛; 程炳林; YEN-YING LIN; BIING-LIN CHERNG
  • Item
    四分法成就需求架構之驗證及其對成就目標導向模式的調節效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1-12-??) 江氏瑜; 程炳林; Min-Yu Chiang; Biing-Lin Cherng
    本研究主要目的有(1)檢驗四分法成就需求在適應性與不適應性學習組型的差異情形;(2)分析四分法成就需求對成就目標導向模式的調節作用。樣本選取共抽取高雄市16所國中63個班級1780名學生,蒐集的資料以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結構方程模式多樣本分析進行統計考驗。研究結果顯示(1)求成需求與避敗需求呈低度負相關,支持四分法成就需求的觀點;(2)在適應性學習組型的興趣與自我效能,成功導向組顯著高於過分努力組;在成功期望,失敗逃避組顯著高於失敗接受組;在不適應性學習組型的自我設限與逃避生疏,過分努力組顯著高於成功導向組;在逃避生疏,失敗逃避組顯著高於失敗接受組;(3)多樣本分析結果顯示,四組在精熟課室目標結構影響個人精熟目標導向有顯著差異。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課室實務與未來研究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