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社會人口學與社會環境對國小教師運動行為影響之研究(臺北市 :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2010-11-01) 黃淑貞; 楊秋娥; 洪文綺; 姜逸群本研究之目的:1.瞭解國小教師運動行為現況 2.探討影響國小教師運動行為之 相關因素。研究採橫斷式設計,以分層叢集抽樣,研究對象自填問卷表為測量工具, 蒐集教師有效問卷 1,264 份,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One-way ANOVA、 Chi-square-test、t-test、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及 Logistic Regression 等統計法分析,重要結果如下: (1)有規律運動的國小教師約三成。(2)性別、教學年資、教師和諧相處與有「指 導管理型校長」是可預測國小教師運動行為的因素。(3)性別、婚姻狀況、教學年資 與教師和諧相處是可預測國小教師規律運動行為的因素。(4)依據研究結果,研究者 建議:建構校園和諧融洽氣氛、成立女教師喜愛的運動社團、未來研究變項可加入 個人社會心理變項以及學校物質環境變項。Item 青少女運動行為探討--焦點團體訪談法之應用(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衛生教育研究所, 2005-06-01) 黃淑貞; 洪文綺; 劉翠薇; 李秋娓本研究旨在了解青少女運動行為的現況以及影響因素,以跨理論模式為主要架構,進行焦點團體訪談,並探討跨理論模式中各變項對其運動行為的情形。以臺北地區兩所國立大學一年級女學生為對象,於民國九十二年十月至十一月間在A校及B校分別進行三場焦點團體訪談,場參與為大學一年級女學生約15名,共計有100人參與訪談。訪談後,將每場焦點團體對話錄音肉容轉錄成逐字稿,依討論主題訂出分類標題,策此發展分類架構。再依字句意義予以編碼,進行內容分析,歸納出資料中的概念、主題與類型,藉以整理訪談對象的意見與論述。訪談內容經反覆詳細討論而加以歸類,兩個編碼者的內 容一致性達0.91。青少女運動行為歸納出經驗、知及行為面向。青少女對於有益身體健康的運動行為定義認知,仍有待加強;受訪者是否從事運動與其參與運動的感覺、過去運動經驗、興趣及學校活動要求有關。造成青少女不運動的主要的障礙因素,可分成生理性、心理性、社會性與跑境等層面,其中又以心理性障礙如:懶惰、怕曬黑或流汗、擔心形象受損,最令青少女困擾,成為不運動的主因。對於跨理論模式的驗證上,八個階段改變方法在此次焦點團體中有提及,值得再進一步探討其應用。研究者針對研究發提出多項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並以本研究作為發展介入資料庫的參考。Item 家庭因素和學業表現對我國國小學童視力保健與運動行為之影響(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衛生教育研究所, 2004-06-01) 黃淑貞; 洪文綺; 陳曉玟近視與運動量不足是目前臺灣地區國小學童所面臨嚴重的健康問題。本研究的目的是為瞭解並探討學業表和家庭因素對於國小中、高年級學童視力保健與運動行為之影響。研究者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並使用開性問蒐集本土性的健康行為項目。問卷經由專家麥度以及信度考驗,及預試後定稿。民國91年9月至11月正式施測。研究者以分層叢集抽樣抽出臺灣地區5800名3至6年級學童作答,回收率達83.21%,為4826份。資料以迴歸(Multiple Regression)分析學童之學業表現和家庭因素和此兩種行為之相關情形。研究木發現,學童視力保健行為和運動行為呈現正相關。在視力保健行為方面具有預測力的因素是:學童自覺成績表現、學童對自己的學業期望、家長本身的視力保健行為與家長對於其子女視力保健行為的督促程度。而在運動行為方面具有預測力的因素是:學童自覺成績表現、學童對自己的學業期望、家長本身的運動行為與觮長對於其子女的運動行為的督促程度。本數據研究結果,應強學童的視力保健與運動行為,鼓勵學童在看完電視後應該休息,下課時間會到操場運動,此外,增加父母對於視力保健與運動的認識,除期望督促其子女的健康行為外,也應增強本身的健康行為。Item 大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之長期追蹤研究(臺北市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衛生教育研究所, 2003-06-01) 黃淑貞; 洪文綺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之長期關係,並探討維持運動行為之因素。以82學年度就讀於某國立大學學生研究母郡體,分層系統抽樣537份,採自填問卷收集兩次相關資料,初次施測在82年12月,兩週後(83年1月)進行再測,並於85年4月至5月間進行追蹤調查,追蹤時間為兩年半,共計回收有效問卷444份,以長期觀察追蹤。 所收集資料以頻率分布、平均值、標準差等描述性統計及、t檢定( t test)、配對t檢定(paired-t test)、相關分析(Pearson correlation)、共變數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 ANCOVA)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運動行為方面,僅只有30%的個案有達到每週3次,每次運動20分鐘的標準;男生在運動方面的頻率及時間均顯著高於女生,在追蹤測量時,有規律運動者不論男生、女生或整體樣本均有比率上升的現象。但考慮運動強度與時間之乘積後,發現運動行為量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減。在排除性別因素後,體型認並非是影響運動行為的因素。就男女生分別分析,男性學生較滿意自我體型,而其運動行為不受到體型滿意度的影響。女生方面在追蹤測量的運動行為表現,明顯受到體型滿意度的影響,且為維持自己理想體而持續做運動。性別、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間有交互作用。 建議未來教育應針對性別及身體意象的差異,設計不同的運動方式,以增進適度的運動行為。藉由本研究的發現,作為日後研究身體意象影響運動行為的參考。Item 臺北市高職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之研究(臺北市 : 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1999-12-01) 伍連女; 黃淑貞本研究以87學年度第一學期就讀台北市高職學校之日間部男女學生為對象,探討 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及其關係。 以兩階段分居集束隨機抽樣抽出 6 所學校 18 班學生,採 團體自填問卷,計有效問卷 636 份。資料以 t-test、複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 果發現,66 %的研究對象實際 BMI 僅在正常範圍,惟男女生皆期望較實際為瘦的體型,尤 其女生期望較正常偏瘦的體型。男生對外表、體能、健康的評價及身體各部分滿意度均高於 女生;女生比男生關注外表和體重,較不重視體能和健康。男生比女生關注體能和健康。三 種強度的運動以每週二次最常見;男生在激烈運動的頻率及三種強度的運動時間皆顯著高於 女生;男生平均每次運動 30 ∼ 39 分鐘,女生少於 20 分鐘最常見。而自覺體能愈好及愈 重視體能者,運動行為的表現愈好。由性別上的比較得知,男女之運動行為有不同的影響因 素存在。建議應重視個別化而非性別化的教育策略,以避免男女生身體意象刻板化的迷思, 進而增強青少年的運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