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大學生伴侶關係間的依附特質、伴侶完美主義與愛情關係適應之相關研究
    (2018) 石瀝新; Shih, Li-Hsin
    本研究旨在探討異性戀大學生與其伴侶之「伴侶關係間的依附特質」、「伴侶完美主義」和「愛情關係適應」之相關性、預測力及中介效果,採問卷調查的方式,以便利抽樣邀請大學生伴侶填寫問卷,回收400份、共200對異性戀伴侶之有效問卷。測量工具包括:「愛情依戀量表」、「伴侶完美主義量表」及「關係適應量表」。根據問卷調查所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包含:描述統計、相依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階層迴歸和拔靴法。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在相關性方面,男性與女性「逃避依附」和「焦慮依附」分別與「滿意/成長」和「自主/共生」呈負相關,與「衝突/矛盾」呈正相關;惟男性「焦慮依附」與「滿意/成長」無顯著相關。男性與女性「要求伴侶完美」和「被伴侶要求完美」分別與「滿意/成長」和「自主/共生」呈負相關,與「衝突/矛盾」呈正相關。此外,男性與女性「逃避依附」皆與「要求伴侶完美」和「被伴侶要求完美」呈正相關,而「焦慮依附」則皆僅與「被伴侶要求完美」呈正相關。 在對偶相關性方面,男性「逃避依附」和「焦慮依附」分別與女性「滿意/成長」和「自主/共生」呈負相關,與「衝突/矛盾」呈正相關;惟男性「逃避依附」與女性「自主/共生」無顯著相關。另一方面,女性「逃避依附」則僅與男性「滿意/成長」呈負相關,與「衝突/矛盾」和「自主/共生」皆無顯著關係;女性「焦慮依附」與男性「滿意/成長」和「自主/共生」皆呈負相關,與「衝突/矛盾」呈正相關。男性「要求伴侶完美」僅與女性「衝突/矛盾」呈正相關,與「滿意/成長」和「自主/共生」皆無顯著關係;男性「被伴侶要求完美」與女性「滿意/成長」和「自主/共生」皆呈負相關,與「衝突/矛盾」呈正相關。另一方面,女性「要求伴侶完美」和「被伴侶要求完美」則是分別與男性「滿意/成長」和「自主/共生」呈負相關,與「衝突/矛盾」呈正相關。 在男性逃避依附預測力方面,男性「逃避依附」、「要求伴侶完美」和「被伴侶要求完美」對「滿意/成長」和「自主/共生」均具有負向的預測力,對「衝突/矛盾」具有正向的預測力;在男性焦慮依附預測力方面,僅有男性「要求伴侶完美」和「被伴侶要求完美」對「滿意/成長」和「自主/共生」具有負向的預測力;「被伴侶要求完美」對「衝突/矛盾」具有正向的預測力,而男性「焦慮依附」對愛情關係適應均無顯著預測力。在女性逃避依附預測力方面,女性「逃避依附」、「要求伴侶完美」和「被伴侶要求完美」均對「滿意/成長」具有負向的預測力,但僅有「要求伴侶完美」和「被伴侶要求完美」對「自主/共生」具有負向的預測力,而「逃避依附」、「要求伴侶完美」和「被伴侶要求完美」以及男性「被伴侶要求完美」均對「衝突/矛盾」具有正向的預測力;在女性焦慮依附預測力方面,女性「焦慮依附」、「要求伴侶完美」和「被伴侶要求完美」均對「滿意/成長」和「自主/共生」具有負向的預測力,對「衝突/矛盾」具有正向的預測力。 在中介效果方面,男性「要求伴侶完美」在「逃避依附」與「滿意/成長」和「自主/共生」,以及「焦慮依附」與「自主/共生」之間具有中介效果,而男性「被伴侶要求完美」則分別在「逃避依附」和「焦慮依附」與「滿意/成長」、「衝突/矛盾」和「自主/共生」之間具有中介效果。另一方面,女性「要求伴侶完美」皆分別在「逃避依附」和「焦慮依附」與「滿意/成長」、「衝突/矛盾」和「自主/共生」之間具有中介效果,而女性「被伴侶要求完美」亦分別在「逃避依附」和「焦慮依附」與「滿意/成長」、「衝突/矛盾」和「自主/共生」之間具有中介效果。 最後,本研究針對上述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未來研究和諮商實務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