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Aristotle式的習慣養成概念及其品格教育蘊義
    (2023) 葉曉筠; Yeh, Hsiao-Yun
    本研究旨在探究Aristotle式的習慣養成概念,並據以提出對品格教育的蘊義。本文採用概念分析與哲學論證方法,以Aristotle倫理學中的核心思想出發,探討其習慣養成概念以及當代學者的重要論述,並分析道德教育的弔詭、實踐智慧等與習慣養成相關的關鍵概念。最後,破除常見的三項迷思,包括《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中未明見習慣養成作為教學方法、習慣養成與理性思辨間的對立關係,以及習慣養成僅限於兒童期。研究發現有四:首先,Aristotle式的習慣養成旨在培養道德德行,協助學習者認識道德事實,感受適當的苦與樂,並且付諸行動,而此過程必須經由指導者的啟導以及實踐練習。第二,當代學者對習慣養成採取的觀點主要分為機械論與認知論,前者將Aristotle式的習慣養成詮釋為經由機械的、無心的制約方式進行,而後者則肯定個體親身投入於道德學習活動中認知的不可或缺性。第三,習慣養成至理性/實踐智慧之間過渡的關係是順暢、平穩的,而非跳躍的,因為品格教育中培養的習慣屬於多軌的、開放式的,具有因應情境個殊性而有多變性、可調整的特徵,且習慣養成與實踐智慧間的緊密與相輔相成關係,藉由習慣養成可以使學習者順利過渡至實踐智慧。第四,習慣養成不僅能作為學校推動品格教育之有效方法,更係個體陶養品格之終身適用方法。透過澄清Aristotle式的習慣養成概念,研究者指出,習慣養成並非如人們以為那般,以養成學習者的外顯行為模式及生活常規為目標,而是能夠作為協助實現我國當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中「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核心素養的一項重要品格教育方法,得以培養知善、樂善與行善的道德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