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高齡學習者人際互動、老化態度與成功老化關係之研究——以福建樂齡學堂學員為例
    (2024) 胡定源; Hu, Ding-yuan
    本研究係以福建樂齡學堂之55歲以上的高齡學習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高齡學習者的人際互動、老化態度與成功老化的關係,以提供高齡學習者、樂齡學堂及政府部門之參考。為達此一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高齡學習者人際互動、老化態度與成功老化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包含「個人基本資料」、「人際互動量表」、「老化態度量表」及「成功老化量表」等四部分,採用分層抽樣之方式,共抽取有效樣本653份,再經進行統計分析後,獲得以下九點結論:一、高齡學習者的人際互動大致良好,屬於中上程度;二、高齡學習者的人際互動與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等有關,而與婚姻狀況及居住情形等無關;三、高齡學習者的老化態度大致良好,屬於中上程度;四、高齡學習者的老化態度與性別、教育程度、居住情形等變項有關,與年齡、婚姻狀況等變項無關;五、高齡學習者的成功老化大致良好,屬於中上程度;六、高齡學習者的成功老化與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居住情形等變項有關,而與婚姻狀況無關;七、高齡學習者的人際互動與成功老化具有正相關;八、高齡學習者的老化態度與成功老化有正相關;九、高齡學習者人際互動及老化態度對成功老化具有預測力,且老化態度為中介變項。據此研究結論,本研究分別對高齡學習者、樂齡學堂與福建地區政府部門及未來研究,提出二項、二項及二項建議以供參考。
  • Item
    穩定就業之女性智能障礙者友誼維持行為探究
    (2020) 陳佳妍; Chen, Chia-Y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已穩定就業的女性智能障礙者其友誼維持行為的探討。本研究探用質性研究之「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並以「立意取樣」之方式,挑選出3位已穩定就業但職種及家庭背景不盡相同的女性智能障礙者進行深度訪談,由她們的友誼故事呈現與分析其友誼維持情形、影響友誼維持行為的因素以及在友誼維持上曾遭遇過的困難和調適策略。研究發現如下: 一、穩定就業的女性智能障礙者其友誼互動能發揮擅長的能力,其中「互動陪伴」、「支持關心」、「正向積極」此三種行為是普遍出現的友誼維持行為。「表達情感」、「開放溝通」的行為則較不常出現。另外女性智能障礙者能利用交友網站結織異性友人,且能以手機行動應用程式與朋友聯繫甚至建立群組,對友誼連結有相當大的助益。 二、「自我概念」、「金錢與自主時間管理能力」、「語言能力」、「生活經驗」、「家人」以及「婚姻」此七項為影響穩定就業的女性智能障礙者友誼維持的主要因素。 三、穩定就業的女性智能障礙者在交友與人際互動中的困難主要為無法清楚表達想法、生活經驗受限以及無法拒絕家人對交友上的意見。 四、穩定就業的女性智能障礙者在交友與人際互動中,能善用可行的策略解決困難。 依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特殊教育工作者參考:教導社會技巧、教導與昔日同學的維持友誼的策略、教導開啟職場的友諠、建立強化學生自我保護意識、提升學生休閒規劃能力、透過親師溝通協助家長了解孩子需求。期望本研究能對成年智能障礙者具有參考依循之正面意義,並讓教育工作者更重視女性智能障礙者等相關友誼議題,提供良好支持方案。
  • Item
    從「忍氣吞聲」到「輕安自在」:自我與人際拿捏困境者之諮商經驗研究
    (2011) 趙容嬋; Jung-Chan Chao
    本研究旨在探討在華人的人際和諧脈絡下,面對人際互動中「做自己」與「維繫和諧」間發生失調而求助諮商者的人際困境與諮商經驗。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的紮根理論方法進行資料分析,共訪談八位研究參與者(八位女性,平均年齡22.6歲,大學生四位,研究所學生四位)。研究發現,在「做自己」與「維繫和諧」間發生失調而求助諮商的研究參與者,其困境內涵主要可分為兩類,類型一是因為在關係中「做自己」而受挫,類型二是重複以他人為重的人際模式,但開始感受到不舒服與自我被壓抑的痛苦。至於他們不敢「做自己」的因素主要有三,分別是關係維持的必要性、好我形象的建立與保持以及成長歷程中的社會學習經驗—和諧為重。經過諮商介入後,研究參與者在「做自己」與「維繫和諧」間新的協調狀態則有人際互動關係的改變、自我的改變以及理解讓自己受苦的僵化的觀念而不受困。綜合研究結果,研究參與者在藉由諮商介入後,他們從困境到轉化的因應歷程可以「人際互動中陷入『做自己』與『維繫和諧』困境者的協調歷程概念化模式」呈現,此模式共分為五個階段:「虛性平衡」、「忍氣吞聲」、「消極抗衡」、「自我強化」及「輕安自在」。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對於未來研究及諮商輔導工作的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