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冒險治療親子方案對依附關係影響之研究(2019) 蕭清; HSIAO, CHING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冒險治療中親子方案對於造成依附關係改變的因素及其影響,共招募5組親子共同參加親子團體冒險活動方案,以全程參與活動方案之親子為研究對象,由研究者、引導員進行觀察和紀錄,並於參與方案活動後兩週內各別進行深度訪談以蒐集資料,歸納分析親子在參與冒險治療方案後,對其依附關係產生之影響,以及造成其影響的主要因素。 冒險治療方案的研究結果顯示:: 一 參與者在活動中能感受到親子溝通的重要性,並且能夠透過理解與尊重、表達與傾聽,增進親子之間溝通關係。 二 參與者在活動中能透過主觀的覺知感受親子之間的信任關係,透過有效的溝通建立信任,經由增能與賦權增強彼此信任關係 三 在依附關係的理論中,依附類型具相當的穩定度,且與個體和母親的溝通品質有相當大的關聯,照顧者若能給予適當的敏感度與回應性,可以提供個人正向的經驗,透過良好的溝通或建立信任關係,活化安全型的內在運作模式,進而促使個人依附類型傾向安全型依附。 最後希望本研究所得之結論,能對於未來相關研究提供進一步的建議,並為日後建構有關冒險治療親子方案提供參考資料。Item 青少年依附關係、心理資本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2014) 謝維純; Hsieh Wei-Chun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青少年在依附關係、心理資本與幸福感之間的差異與相關情形。研究者抽取基隆地區八所高中職學校男女學生,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得有效樣本共682人,男生344人;女生338人。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為︰「父母與同儕依附量表」、「心理資本量表」及「高中生幸福感量表」,並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1. 私立高中職的青少年其同儕依附、希望、樂觀、自我效能,和幸福感知覺程度較公立高中職的青少年高。 2. 高一學生的希望感高於二、三年級學生。 3. 青少年的母親依附與同儕依附呈現性別差異,女生的母親依附與同儕依附關係高於男生。父親依附則無不同性別的差異。 4. 男女生在希望、樂觀兩層面並無差異,但是在自我效能與復原力上具有差異,且男生的自我效能與復原力均高於女生。 5. 獨生子女青少年其父親依附較其他排行為高。 6. 青少年依附關係、心理資本與幸福感之間呈現正相關。 7. 青少年依附關係與心理資本能有效的預測幸福感。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期能提供高中職輔導人員及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國小學童父母親依附關係、生活型態、利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2010) 吳佩靜本研究係採調查研究法,以台北縣市國民小學(共五間),四至六年級普通班學童(樣本數1008名:有效樣本數971名)為研究對象,探討國小學童父母親依附關係、生活型態、利社會行為之間的關係。 針對研究目所使用之研究工具,包括:「兒童生活型態量表」、「父母與同儕依附量表」及「日常利社會行為自陳量表」,並於施測後將所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主要發現歸納如下: 一、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童在父母親依附關係與利社會行為上,女生高於男生;在生活型態上,女生高於男生。 二、不同年級的國小學童在父母親依附關係上,四年級高於六年級。在生活型態上,六年級部分高於四、五年級生;在利社會行為上,四年級部分高於五年級學生。 三、國小學童父母親依附關係與生活型態之間有典型相關存在,且與父母親的依附品質越佳,越容易傾向「社會型」與「個人型」;國小學童之「信任」、「溝通」愈低者,「疏離」愈高者,其生活型態中的「社會型」、「個人型」得分越低,「支配型」與「逃避型」程度也愈高。 四、國小學童父母親依附關係與利社會行為之間有典型相關存在,兒童與父母「正向」、「積極」的互動越高,則兒童的「利社會行為」也愈佳。 五、國小學童生活型態與利社會行為之間有典型相關存在,國小學童在生活型態中的「社會型」與「個人型」與利社會行為有正向關係。 最後再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及具體建議,作為從事教育、輔導工作者及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認同.獨處能力與情緒調節之關係(2008) 陳姵君本研究旨在探討青少年依附關係、自我認同、獨處能力與情緒調節之關係,並針對(1)不同性別、與家人居住狀況、父母親教育程度在各研究變項的差異情形(2)自我認同是否在依附關係與情緒調節間具有中介角色(3)獨處能力是否在自我認同與情緒調節間具有調節角色進行檢驗。 本研究以台灣北區(基隆市、台北市、台北縣、桃園縣、新竹縣)之公私立國中1035名學生為受試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工具包含「父母依附量表」、「自我認同量表」、「獨處能力量表」及「情緒調節量表」等四部分。 本研究結果如下:不同性別的青少年在「自我認同」有顯著差異,與家人不同居住狀況的青少年在「依附關係」、「自我認同」、「獨處因應」、「情緒調節」有顯著差異,青少年不同的父親教育程度在「依附關係」、「自我認同」、「獨處能力」、「情緒調節」有顯著差異,青少年不同的母親教育程度在「依附關係」、「自我認同」、「獨處能力」、「情緒調節」有顯著差異。青少年的「自我認同」、「獨處能力」、「依附關係」與「情緒調節」彼此間有顯著正相關。青少年的「依附關係」、「自我認同」與「獨處能力」能顯著預測其「情緒調節」。「自我認同」在「依附關係」與「情緒調節」間是中介變項,「獨處能力」在「依附關係」與「情緒調節」間不具有中介作用。「獨處能力」在「自我認同」與「情緒調節」間是調節變項。 本研究發現青少年的依附關係會透過自我認同而間接影響情緒調節,獨處能力在自我認同與情緒調節間具有微調作用。根據本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教育人員、家長及未來研究者的參考。Item 依附關係親職團體對國小學童家長教養態度與親子關係效果研究(2017) 江啟帆; Jiang, Qi-Fan本研究目的在探討「依附關係親職團體」對國小學童家長在教養態度與親子關係的效果,以台北市北投區小學32名家長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42歲,皆為女性,研究方法採實驗組—控制組設計,實驗組14人,接受共八次、每次三小時的親職團體課程,控制組18人,在研究期間不接受任何處理。資料分析包括量化與質性資料,在量化資料方面以家長所填之「父母教養態度量表」、「親子關係量表(父母版)」、「家長觀察表」,以及其特定子女所填之「親子關係量表(兒童版)」為評量工具,收集前測、後測和追蹤測資料進行分析。質性資料係收集團體過程紀錄、家長觀察表、單元回饋單、總回饋單、訪談記錄等質性資料進行內容分析,作為評估團體效益的輔佐。結果:1.在教養態度方面:「依附關係親職團體」對國小學童家長在「接納」程度上具有立即效果而無追蹤效果,而在「自信」、「歸因」及「瞭解」程度上無立即和追蹤效果。2.在親子關係方面:「依附關係親職團體」對國小學童家長在「親近感」、「溝通」程度上具立即性效果但無追蹤效果,在「欣賞」程度則有顯著降低的立即效果並無追蹤效果;特定子女部分則皆無立即與追蹤效果。3.在質性資料方面,實驗組成員對於依附關係親職團體給予正向的肯定,在參加團體後,更願意彈性調整教養態度和親子關係。最後,研究亦提出相關建議與討論。Item 青少年依附關係、父母教養方式與其異性交往態度之關係(2008) 黃靜宜; Ching-yi Huang本研究旨在探討青少年依附關係、父母教養方式與異性交往之關係,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台灣北部地區之公私立國民中學與高級中學在校學生,有效總問卷數為714份。研究以「依附關係量表」、「父母教養方式量表」、「異性交往態度量表」及「個人基本資料」為研究工具收集資料進行分析,所得資料以SPSS13.0版進行處理分析,以描述統計、t檢定、卡方考驗、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迴歸進行統計考驗。分析結果如下: 一、 現況 (一) 父親、母親之依附關係、父母教養方式一致性高;青少年整體來說有良好的安全依附關係;依附關係中之「溝通」程度低;父母教養方式之「反應」、「要求」程度高 (二) 異性交往情況:國高中青少年有35.21%有戀愛經驗 (三) 異性交往態度:青少年異性交友目的認同結交男女朋友可以增進自我成長、人際能力、有助課業學習且可以相互陪伴、支持;異性相處態度偏正向、兩性平等且尊重對方;婚前性行為的接受度普遍趨向保守;對現階段交往存有美好、嚮往、支持的態度;對現階段親密行為的接受度以「接吻」所佔的比例最高,佔47.65%,但也有6.13%的青少年可以接受發生性行為 二、 依附關係分析 (一) 高中階段的青少年在「信任」、「溝通」的程度及整體依附關係品質較國中階段高;家庭社經地位愈高,青少年與父母「信任」、「溝通」的程度及整體依附品質愈好 (二) 青少年背景變項、父母教養方式對其依附關係有顯著解釋力 父母教養之「反應」愈多、「要求」愈少,青少年依附關係的「信任」程度愈好,可解釋49%變異量;父母教養之「反應」愈多,青少年依附關係之「溝通」程度愈好,可解釋51%變異量;父母教養之「反應」愈多、「要求」愈少,青少年依附關係愈傾向「低疏離」,可解釋20%變異量 三、 父母教養方式分析 雙親家庭父母教養方式之「反應」較單親家庭為高;青少年家庭社經地位愈高父母教養方式之「反應」愈多;父母對高中階段的青少年有較多的「反應」,而對國中階段的青少年有較多的「要求」 四、 異性交往情況、態度分析 (一) 女生有戀愛經驗的比例顯著高於男生,且女生顯著比男生有較多的戀愛次數。男生較女生、高中生較國中生在「婚前性行為態度」、「現階段交往態度」持開放、支持態度 (二) 男生較女生、高中生較國中生對「婚前性行為」持開放態度;父母教養方式「要求」愈少、依附關係愈不傾向「低疏離」,青少年的「婚前性行為態度」愈開放,共可解釋12%的變異量 (三) 男生較女生、高中生較國中對「現階段交往」持嚮往、支持態度;依附關係「溝通」程度愈差、愈不傾向「低疏離」,青少年對現階段交往較抱持美好、嚮往、支持的態度,共可解釋11%的變異量 五、 結語 (一)支持、鼓勵與肯定乃教養之不二法門 (二)合宜的異性交往態度,植基於父母合宜的「反應」、「要求」及良好的依附關係Item 幼兒與母親依附關係及其社會行為之研究(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1994-02-??) 黃凱倫; 蘇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