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58
  • Item
    新北市國民中學身心障礙學生家長對學校實施評量調整認知之調查研究
    (2011) 楊心茹; Hsin-Ju Yang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國民中學身心障礙學生家長對學校實施評量調整的認知現況,並討論不同背景變項家長認知的差異情形。 研究工具為研究者自編之「國民中學身心障礙學生家長對學校實施評量調整認知之調查問卷」,共寄出17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56份,回收率91.76%。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及卡方考驗進行分析。所得結果如下: 一、整體而言,大部分的家長對評量調整的認知情形是了解的。其中以 「評量調整的意涵」最佳,其次依序是「評量調整的內容」、「評量調 整的實施原則」、「家長參與評量調整的權益」及「家長參與評量調 整的角色」。 二、家長對學校實施評量調整的認知,大專以上教育程度、家庭收入 7萬以上、子女障礙類別為感官障礙之學生家長對評量調整有比較清楚的 認知,其他則無顯著差異。 本研究亦針對教育行政單位、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以及未來的研究提出建議,期能做為推動家長參與評量調整之參考。
  • Item
    新北市國中特教教師學校組織氣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2013) 王仲瑜; Chung-Yu Wang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國民中學特教教師知覺學校組織氣氛與工作滿意度之現況,並分析不同教師背景變項在學校組織氣氛與工作滿意度所知覺的差異,進而探究學校組織氣氛與工作滿意度之間的關係。 因應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國民中學身心障礙類特教教師知覺學校組織氣氛與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受試者為新北市40所公立國中之教師,共發放188份問卷,回收174份,回收率為92.55%,有效問卷共174份,可使用率為100%。本研究以SPSS for Windows 20.0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獨立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多元逐步迴歸等統計方法分析所得資料。 經由歸納與統整調查研究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新北市國民中學特教教師對於學校組織氣氛及工作滿意度的感受普通,屬於中等程度。 二、新北市國民中學特教教師在知覺整體學校組織氛與整體工作滿意度方面,呈現顯著正相關。 三、不同性別、學歷、目前職務的新北市國民中學特教教師知覺學校組織氣氛與工作滿意度無顯著差異。 四、不同年齡、特教專業背景、學校規模的新北市國民中學特教教師對於學校組織氛與工作滿意度的感受達顯著差異。其中年齡為41歲以上、特教專業背景為其他、學校規模為 36班以下的教師對於學校組織氣氛與工作滿意度皆有較佳的感受。 五、不同服務年資的新北市國民中學特教教師對於學校組織氣氛的感受達顯著差異,工作滿意度則無顯著差異。其中服務年資為5年以下、11年以上的教師對於學校組織氣氛有 較佳的感受。 六、新北市國民中學特教教師知覺學校組織氣氛的程度能有效預測工作滿意度。其中「校長支持行為」、「教師奉獻型行為」、「教師疏離型行為」對於「整體工作滿意度」具 有正向影響力。 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分別針對教育主管機關、國民中學教育人員,以及未來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
  • Item
    臺北市國民中小學資賦優異學生價值觀之研究
    (2008) 陳弘偉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中小學資賦優異學生價值觀之現況,進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學生類別、性別、教育階段、家長教育程度)的資賦優異學生價值觀之差異情形。 為達研究目的,研究者先蒐集有關的文獻資料,加以分析和探討,作為本研究架構的基礎。在實徵研究上,本研究以臺北市十六所設有資賦優異班級的國民中小學之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簡茂發、何榮桂與張景媛(1997)所編製的「學生價值觀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共得有效樣本資賦優異學生283人與普通學生464人,合計747人,就所得樣本資料進行資料統計與分析,藉由分析的結果歸納成研究發現,並進行討論,統整其研究結論,對國民中小學資賦優異學生的價值觀提出分析與建議。 本研究就臺北市國民中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與普通學生調查的資料,綜合研究目的、研究結果和分析討論,將研究結論臚列如下: 一、臺北市國民中小學資賦優異學生在價值觀量表分類的「生理的價值」、「心理的價值」、「人際的價值」、「情感的價值」、「職業的價值」、「道德的價值」與「人生的價值」等七種價值,均呈現「重視」或「非常重視」的態度。 二、臺北市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認為「道德的價值」、「情感的價值」、「人際的價值」這三層面非常重要;「職業的價值」、「人生的價值」、「心理的價值」、「生理的價值」這四層面被視為重要。國民中學資賦優異學生認為「道德的價值」非常重要;「情感的價值」、「人際的價值」、「心理的價值」、「人生的價值」、「職業的價值」與「生理的價值」這六層面被視為重要。 三、臺北市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認為七種價值的重要性由高至低為「道德的價值」、「情感的價值」、「人際的價值」、「職業的價值」、「人生的價值」、「心理的價值」與「生理的價值」。國民中學資賦優異學生認為七種價值的重要性由高至低則為「道德的價值」、「情感的價值」、「人際的價值」、「心理的價值」、「人生的價值」、「職業的價值」與「生理的價值」。 四、臺北市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與普通學生,在七種價值層面無顯著差異情形;國民中學資賦優異學生則在「心理的價值」與「道德的價值」二價值層面的重視程度較普通學生高,而在「生理的價值」、「人際的價值」、「情感的價值」、「職業的價值」、「人生的價值」五種價值層面則無顯著不同。 五、不同性別的臺北市國民中小學資賦優異學生在七種價值層面與十九項價值因素的重視程度均無顯著差異。 六、家長為高中職教育程度的臺北市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在「道德的價值」的重視程度較家長為研究所教育程度的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高;在「生理的價值」、「心理的價值」、「人際的價值」、「情感的價值」、「職業的價值」、「人生的價值」六種價值層面的重視程度則無差異。不同家長教育程度的國民中學資賦優異學生,其價值觀無顯著差異情形。 七、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學生認為「職業的價值」之重要性較國民中學資賦優異學生高;在「生理的價值」、「心理的價值」、「人際的價值」、「情感的價值」、「道德的價值」、「人生的價值」六種價值層面則無顯著差異。 依據本研究的發現與結論,提出對教育主管行政單位與資優教育工作者的建議,並對未來相關研究提供建言,期能提供資賦優異學生教育輔導與學術研究之參考。
  • Item
    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倫理之研究-以北部六縣市為例
    (2011) 林欣樺; Lin, Hsin-Hua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倫理的現況。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並根據相關文獻編製「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倫理之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本研究以臺灣北部六縣市(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縣、新竹市、新竹縣)之公立國民中學學校人員為研究對象,共計發放606份正式問卷,有效問卷為392份,故有效回收率為64.7%。所得資料進一步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處理,獲得之結論如下: 壹、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倫理現況大致良好,其中以「信實公正」知覺程度最高,「反省行動」知覺程度較低。 貳、男性、擔任校長與主任職務的學校人員,對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倫理的知覺情形較高。 參、直轄市與省轄市、校齡悠久學校之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倫理發展已臻成熟。 肆、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倫理能促進學校之發展動能。 伍、學校行政人員之反省行動最能深耕學校優質氣氛、提昇學校卓越績效與促進學校永續變革。 陸、學校行政人員反省行動能力應再強化培養。 柒、學校行政人員專業知能待加強、教育環境狀態的不確定性為專業實踐主要困境。 捌、學校行政人員消極被動的工作心態為反省行動主要困境。 玖、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過重、學校行政領導者缺乏同理理解的行動為關懷他人主要困境。 拾、學校行政人員法律知能匱乏、學校資源整合機制鬆散為信實公正主要困境。 拾壹、多元培養專業知能並廣徵教師意見,以強化專業實踐的行動。 拾貳、培養問題應變能力與環境敏銳度並擴增溝通管道,以拓展反省行動的機會。 拾參、重視教師心聲並真誠同理互動,以催化關懷他人的氛圍。 拾肆、領導言行一致並系統管理資源,以建構信實公正的基石。 最後,根據結論,研究者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國民中學、學校行政領導者以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 Item
    臺北市國民中學績效管理之研究
    (2009) 劉佩怡
    本研究旨在探究平衡計分卡在臺北市國民中學績效管理應用之可行性,以及探討平衡計分卡在國民中學績效管理應用時,可能遭遇之困境和所需要之配套措施,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相關學校教育人員提出具體建議。為達前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首先蒐集及探究相關文獻,其次依據文獻所得,編製「臺北市國民中學績效管理現況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本實徵研究係以臺北市59所公立國民中學之校長及教育人員作為研究母群體,共發出679份問卷,回收449份,回收率66.13%;剔除問卷填答不全者後,合計有效樣本共434份,可用率為63.92%。問卷處理採SPSS for Windows 17.0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綜合文獻探討及調查研究結果之發現,獲致以下結論: 一、整體而言,平衡計分卡在國民中學績效管理之應用屬中高適合程度,其中以「顧客構面」最為適合;而「財務構面」指標之適合程度則最低。 二、整體而言,平衡計分卡在國民中學績效管理之實施現況屬中高符合程度,其中以「顧客構面」之現況符合度最高;而「願景構面」之現況符合程度則最低。 三、平衡計分卡在國民中學績效管理之適合程度與實施現況之間有差異存在。 四、男性、具有碩士學位及教師兼主任者,對平衡計分卡在國民中學績效管理適合度的認同較高。 五、校長與教師兼主任、中大型學校之教育人員、學校創校歷史較新之教育人員對平衡計分卡在國民中學績效管理的現況符合認同度較高。 六、平衡計分卡在國民中學績效管理實施之主要困境為「學校人力不足」。 七、平衡計分卡在國民中學績效管理實施之主要配套措施為「明確定義願景,確立學校發展方向」。 八、整體而言,平衡計分卡在國民中學績效管理實施之可行性頗高。 最後,依據本研究所獲之結論,研究者針對國民中學、校長和未來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 Item
    臺北地區公立國民中學全面品質管理實施現況之研究
    (2015) 黃詣琁; Huang, Yi-Hsuan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地區公立國民中學全面品質管理之實施情形,並進一步瞭解不同背景教師對學校實施全面品質管理知覺之差異情形,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及未來相關之研究者分別提出相關建議。 本研究以臺北地區公立國民中學之教師為研究對象,以「臺北地區公立國民中學全面品質管理實施現況之研究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問卷調查,再進一步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並獲以下主要結論: 一、臺北地區公立國民中學全面品質管理之實施情形良好 二、臺北地區公立國民中學全面品質管理實施以顧客滿意方面最受教師所肯定 三、不同學歷、現任職務、服務年資、學校位置、學校規模的教師對全面品質管理實施之知覺情形有所不同 四、不同性別、年齡教師對全面品質管理實施之知覺情形大致相同
  • Item
    女性資深導師工作經驗之敘說研究--以北部公立國中四位教師為例
    (2012) 駱怡靜
    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國民中學女性資深導師之工作經驗,希望藉由研究結果瞭解國民中學女性資深導師的工作信念及調適狀況,並找出其因應壓力的方式。 本研究採質化取向的敘說研究方法,進行資料的收集與分析。首先以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對研究參與者進行訪談,收集四位女性在擔任國民中學導師的工作經驗的自我敘說,之後將訪談內容整理成逐字稿,再以敘說分析方法中的「整體-內容」取向進行資料的分析,最後寫出研究參與者在擔任國民中學導師期間的經驗故事。 本研究所發現之影響國民中學女性導師工作適應的因素,依以下三項內容說明如下: 一、在擔任國民中學導師期間對自我的反思,包含:(1)國民中學導師的個人背景經驗會影響工作信念,(2)國民中學導師在校園情境之專業成長。 二、因應工作壓力的支持系統,包含個人的信念、配偶、家人、親友、學校組織成員,以及工作條件上的彈性選擇。 三、於教育現場的因應策略方面,包含:(1)尋求有效策略提昇工作效能,(2)尋求方式提昇工作滿足感,(3)調整個人的工作信念,其中有導師工作也是一種專業呈現,需要不斷地學習與調整;導師工作首要注意的是維護學生的安全與健康;接納自己的限制,並且正面解讀導師工作;以更大的「彈性」來因應不斷變動的學生狀況;相信自己具有幫助學生成長的影響力;用陪伴和支持的態度跟家長溝通孩子的狀況;「與人為善」的人際原則。 本研究也針對上述的研究結果作進一步的討論,並針對國民中學女性導師及與其相關之工作夥伴提出建議。最後並依據研究過程與結果,對未來相關研究之方向提出建議。
  • Item
    應用心智圖於國中寫作教學之行動研究
    (2017) 郭文玲; Kuo, Wen-L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研究者任教的七年級學生,設計一套應用心智圖於寫作教學方案,探討教學規劃與實施歷程,並透過觀察紀錄、寫作成果、學生回饋問卷、學生訪談,以檢視學生在實施教學方案後的寫作之改變情形和教師專業知能之影響。研究時間始自 2015年9月至 2016 年1月,教學方案實施時間起自 2016 年10 月中旬至 2016年11月底,共六堂課。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以探討學生學習歷程為主,資料蒐集的方法有學生回饋單、觀察記錄、教師省思札記、寫作成果資料等。   本研究結果為: 一、應用心智圖於寫作教學歷程為:引導、繪製心智圖、小組合作學習、寫作。 二、應用心智圖能提升學生寫作能力,尤以中寫作表現學生為佳。 三、應用心智圖能提升學生寫作態度,以高寫作表現和中寫作表現學生有正面影響。 四、經由行動研究歷程,研究者得以提升教師專業知能。
  • Item
    1945-1987年台灣國民中學(初中)公民教育課程內涵探討
    (2009) 朱佩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之下,台灣也結束了日本五十年的殖民,執政當局急於洗去日本在台五十年對於台灣人民皇民化的教化,故實施三民主義教育,以達成建設三民主義新台灣的任務。中華民國政府在接收台灣後的首要目標在於去日本化、行中國化,主要手段之一便是透過教育來實施。戰後台灣在黨國體制的威權統治下,教育的特色包含黨化教育、軍國民教育與民族精神教育。再加上之後國共的分立與分裂,當局政府欲建立起其政權之正當性與仇視中共之意識型態,乃利用教育來推動其教化。1949年國民政府又全面退守台灣,隨者政治局面的改變,台灣成為「反共抗俄」的基地,教育便成為培養國民愛國精神與民族意識之最佳途徑。其中,公民教育為配合國家政策,成為重要課程之一。 國民政府播遷來台之後,因面臨當時政治局勢,且中共占據大陸造成國土分裂,立即面臨執政權生存的危機,為了鞏固政權,藉由實施威權體制,有效地達成社會控制與政權統治的目標。國民政府為保守台灣,並抵制共產浪潮,且希望能反攻回大陸。自九年國民教育實施之後,教育對學童的影響更為深遠。當時受黨國意識濃厚教育的人,現今已成為社會中主要的中堅公民。而此種內涵有亦可能是造成現今台灣政治對立的現況的主因。 此研究以下列方式闡述: (一)解釋時代和社會背景與教育之間的關係。 (二)瞭解1945-1987年間時代背景和政策演變。 (三)分析1945-1987年間台灣國民中學公民教育課程標準內涵與演變 (四)檢視1945-1987年間台灣國民中學公民教育教科書內容分析。 (五)探討1945-1987年間台灣國民中學公民教育課程內涵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