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4
  • Item
    知識分享平台接受度及知識分享行為之探討
    (2008) 蔡碧昭; Pi-Chao Tsai
    本研究以行政院所屬人事人員為研究對象,目的在於了解人事人員對知識分享平台的接受度以及在虛擬實務社群的環境,人事人員的知識分享行為影響因素。為了解人事人員對知識分享平台的接受度,採用Davis的科技接受模式(TAM)為基礎,以了解人事人員對知識分享平台有用性及易用性之看法,及這種看法對知識分享行為是否產生顯著的差異。為了解在虛擬實務社群的環境,人事人員的知識分享行為影響因素,採用Ajzen的計劃行為理論(TPB)作為理論基礎,以了解人事人員知識分享的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等因素,對知識分享行為是否產生顯著的差異。研究結果顯示:1、知覺有用性及知覺易用性與知識分享態度具有高度相關。2、知覺有用性及知覺易用性之間具有中度相關。3、知識分享態度、知識分享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之間有顯著相關。4、知覺有用性及知覺易用性之間有顯著相關。5、知識分享態度、知識分享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對知識分享行為均無顯著影響。研究建議:1、因本研究各構面對實際知識分享行為並無顯著差異,建議增加知識分享行為意圖構面,以瞭解知識分享行為意圖對實際知識分享行為是否有顯著差異。2、可將討論熱絡之差假勤惰、待遇核薪等類知識,彙集為知識物件以供取用或提供類似Wikipedia機制,由眾人共同致力知識的創造與擴散。
  • Item
    在職進修館員個人知識管理中「知識獲取」、「知識儲存」與「知識分享」之探討
    (2006) 陳玲儀; Ling Yi Chen
    本研究目的只在探討在職進修館員個人知識管理中「知識獲取、知識儲存與知識分享」的方式並分析其影響因素為何。以十五位在職進修館員為研究對象,進行相關資料蒐集。最後根據研究分析結果,對圖書館、圖書館員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 為達成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藉由文獻回顧,分下列項目探討:知識的內涵及知識管理理論;個人知識管理探討;圖書館員在職進修環境、繼續教育與自我成長的相關研究;探討個人知識管理的相關實證研究;探討圖書館與知識管理的相關研究與方法,以求深入瞭解現存相關理論與研究,建立本研究之研究方向與研究價值。採用半結構訪談法,訪問十五位在職進修館員,並將訪談內容製作成逐字稿,再進一步進行編碼與資料分析,探討個人知識管理中的知識獲取、知識儲存、知識分享的情形,並歸納出實際的方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結果歸納以下二點: 一、在受訪圖書館員個人知識管理的方式之發現:(一)受訪館員知識獲取的方式以外來資訊為主;(二)受訪館員在知識儲存的方式以數位檔案型式為主;(三)受訪館員在知識分享的心態是樂於分享。 二、在影響受訪圖書館員知識管理因素發現:歸納整理出環境、個人、資訊來源、訊息及利益面向的影響因素,由於因素間交錯複雜的關係,將使得個人知識管理的過程更為複雜。 本研究提出建議如下: 一、對圖書館的建議:(一)提供多元且便利的知識獲取環境;(二)建置知識管理系統;(三)制定實際的獎勵措施。 二、對圖書館員的建議:(一)積極參與社群活動,增加更多寶貴經驗;(二)認同個人知識管理的重要性,加強各項專業素養。 三、對未來研究的建議:(一)在研究對象方面:可針對各類型圖書館的館員做比較研究;或擴大範圍至不同學科背景的館員進行探討;(二)在研究範圍方面:可進行其他行業的探討;或針對另一個行業做多重個案研究;或可跨行業、跨個案的多重比較研究;(三)在研究主題方面:擴大研究主題到知識應用與知識創新,做全面性探討以及增加個人與組織整體的角度來瞭解;(四)在研究方法方面:可採質性取向的縱貫研究。
  • Item
    我國軍事組織文化對組織成員知識分享影響
    (2007) 梁嘉肇
    本研究旨在瞭解我國軍事組織文化與組織成員知識分享之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對軍事組織文化與組織成員知識分享知覺的差異情形;探討我國軍事組織文化對組織成員知識分享之影響;探討軍事組織文化與組織成員知識分享之關連性。 本研究以我國軍事組織及其成員為研究對象,並以國防大學國軍軍事深造教育之戰爭、陸、海、空軍學院受訓學員總計557員為問卷調查對象。正式問卷施測536員,回收樣本數519份,回收率96.8%,有效問卷計491份,樣本可用率94.6%。所蒐集的資料分別以描述分析、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檢定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我國軍事組織成員對於組織文化覺知係以科層型、支持型、創新型文化 等三種類型為主,並以「科層型文化」認知為最高。 二、我國軍事組織成員對知識分享認知以分享個人知識、學習機會、專業技 能及促進學習動機為主,對知識分享的知覺則以「分享個人知識」為最 高。 三、學歷為「研究所」之軍事組織成員在整體組織文化、知識分享認同感明 顯低於「專(修)科班」、「正期生」、「大學(專)」等成員。 四、我國軍事組織不同性別、年齡、軍種、單位性質等變項成員,在知識分 享認知程度趨於一致。 五、職務類別為「指揮職」的軍事組織成員,在「支持型文化」知覺得分最 高,且明顯高於「幕僚職」成員。 六、不同軍事組織文化類型對知識分享具互相影響之共變現象。 七、支持型的組織文化能有效提高成員對知識分享意願。 八、軍事組織成員並不會因為組織為科層型文化而影響其分享學習機會的意 願。 最後,依據本研究之結果,對國防部、軍事組織成員及後續研究者提出具體之建議。
  • Item
    校園網路化組織重整與知識分享之個案研究
    (2005) 劉賢達; Liu Hsien-Ta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校園網路化後,學校組織運作及知識分享所受到的影響,並進行整體之概述。研究者採用訪談法,以個案研究為例,透過對個案內部資料及組織工作成員的訪談分析蒐集資料,研究結論如下: 一、組織成員以每年輪調職務方式進行重整,調整職務會有提高工作效率的期待。而組織成員也意識到科技進步對於組織重整的必要性。 網路科技時代的到來,資訊科技融入學校行政作業後,行政運作中的知識分享相對的重要。其二組織內部工作職務之分配平均與否,組織成員長期產生疑慮。組織重整首要將組織架構及職務重新規劃,並融入校園網路科技,成員職務以輪調方式調整。 二、校園網路化後,給使用者帶來諸多的衝擊。也體認到組織要不斷的學習,而這些衝擊是永遠存在。 研究者研究的個案,經歷了校園網路化後,校內建置了教學網站、數位典藏多媒體資料庫、成績登錄系統、線上題庫系統…等,而隨科技的進步,行政支援教學的需要,新的網路作業系統也將隨之加入,重新建構組織學習。研究資料分析,網路化後學校組織成員有比較正面評價。 三、組織學習應由學校主導,組織成員需要專業技術幕僚為後盾。 學校行政工作者對於網路科技有排斥心理,少有組織成員主動學習相關新知。校園網路化後,組織成員更要積極地適應,尤其是組織重整後,成員更要熟悉組織中任何工作。研究分析得知學習要能從下到上反映成員的需求,才能有效建構組織學習的效能。 四、組織重整後,隨著組織成員的輪調,電腦設備留於原處是分享的有效機制。 校園網路化後,知識分享更為容易。但是組織如果沒有建置強而有力的機制,即使網路科技發達,也是無法達到知識完全分享的功能。利用此一有力的分享方式,分享電腦內部的相關系統、資訊,隱性知識。 關鍵字:校園網路化、組織重整、知識分享
  • Item
    一位中學理化教師數位教材製作知識分享之研究-----標竿教師之個案研究
    (2009) 王瑞貞; Wang Juei-Chen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中學理化標竿教師從事數位教學時,其專業知識內涵與標竿教師個人知識管理,同時試圖以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由深入了解研究對象的人格特質與人群關係,進而找出影響與促進標竿教師進行知識分享的關鍵因素。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蒐集資料歷時五個月,蒐集個案資料由個案青少年、接受師資訓練、成為正式教師以及到目前任教近十七年的個人教學相關紀錄,由研究者做初步的內容分析,再與三位自然科資深教師做進階的概念編碼,同時請個案擔任核對人員,最後由研究者整理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成功的由個案中找出:(一)標竿教師製作數位教材意願的內外在動機;(二)教育專業知識內涵中,教學省思有教法、教材、評鑑三方面的具體做法,以及媒體在教學中角色的省思;至於增進發展教材能力、掌握教學情境知識則以方法、管道、領導/協助、工具、困難等向度做說明(三)標竿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資料徵集、知識使用、知識創新、評鑑教材、知識傳播,分別一一以方法、管道、領導/協助、工具、困難、倫理、活動等向度做說明(四)影響個人在組織中從事知識分享之因素:個人人際網絡、知識社群的組織文化、權力領導、信任公平。
  • Item
    以社會支持理論探討影響教師開發數位教材知識分享行為之研究
    (2009) 劉士華; SHIH-HWA, LIU
    本研究旨在以社會支持理論來分析影響教師知識分享行為的因素,透過問卷來深入剖析教育界具有開發數位教材經驗的教師可能採行之知識分享型態,以及何種知識分享型態有利於組織目標的提昇,得到最佳的合作品質。經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影響教師開發數位教材的社會支持類型有實質性社會支持與尊重性社會支持;而社會支持來源,有來自工作情境的支持、學習情境的支持及生活情境的支持。社會支持會正向影響組織成員間之互動密切、信任及共同願景,進而增加知識分享者的分享意圖,促使知識分享的行為。本研究由社會支持理論觀點,建立一個影響知識分享行為的理論模式,探討組織內教師成員對社會支持的感受度、組織內教師間團隊互動、組織內教師間知識分享行為三者之間的關係。經由線性結構方程式考驗顯示,就樂於知識分享的教師而言,實質性社會支持與尊重性社會支持對於知識分享並無顯著影響,得透過中介變項-團隊互動來強化社會支持效用,增加知識分享行為。建立教師的社會支持網絡,對提昇教師的知識分享行為是有幫助的。
  • Item
    社會工作者的知識流動與分享之探究
    (2010) 劉姿君
    本研究論文是一個探索性的研究,主要是針對社會工作者及社會福利機構的知識交流與分享進行研究,主要目的在於1.由社會工作的行業特性著手,了解影響社工員知識流動與分享的因素;2.探討社工員知識流動與分享的現況,促進與阻礙因素及其解決之道;3.分析社會福利機構知識流動與分享的現況,及可改善的作法。 本研究主要是以問卷調查法,輔以半結構式訪談作為資料收集的方法,對象為「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及「高雄縣政府社會處」的工作人員為研究對象。 主要研究架構為探討聲譽、利他主義、互利主義與障礙因素等個人影響變數與知識交流分享之影響;及探討內部交流、主管支持與組織網絡等單位影響變數與知識交流分享之影響。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五項結論分別為1.社工知識流動模式是直線、連結及網絡三種模式共存;2.符合聲譽、利他主義和互利主義等影響變項;3.人員異動頻繁,工作負荷量過重是阻礙知識流動最大因素;4.組織管理階層數較少,工作年資普遍年輕化;5.就組織網絡而言,內部組織網絡知識流動大於外部組織網絡,國內組織網絡知識流動大於國外組織網絡。
  • Item
    農業研究人員專業知識交流與分享之研究
    (2008) 蔡芝穎
    本論文針對農業研究人員專業知識交流與分享進行研究,主要研究目的為:1.探究農業研究人員獲取專業知識之管道及學術傳播;2.探討農業研究人員專業知識分享現況及所遭遇之困難及其解決之道;3.分析農業研究機構知識流動模式;4.探究農業研究機構對於組織經驗傳承之作法;5.綜合研究結果,提供農業研究機構圖書館提供服務的方向。本論文採用深度訪談法,針對八位農業研究人員進行深度訪談,其後將資料予以歸納分析、編碼與詮釋,最後作結果呈現。 研究者分析資料後以「個人專業知識與學術傳播」、「組織專業知識分享與傳承」、「虛擬社群與部落格之知識分享」、「農業知識流動模式」、以及「農業研究機構圖書館提供之服務」等節呈現研究結果。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了八項結論,分別為:1.豐富的人際網絡有助於研究人員專業知識獲得及分享;2.研究機構及學會網站為獲取專業資訊主要來源;3.農業研究機構專業知識分享以人與人互動為主;4.學術研討會提供農業研究人員知識分享之場域;5.組織知識分享遭遇困難-領導者風格;6.農業知識流動模式是直線、連結及網絡三種模式共存;7.農業知識演進過程是一不間斷的循環;8.農業研究人員對虛擬社群及部落格的使用需求不高;8.圖書館提供傳統服務並傳承組織智慧資產。 最後,綜合研究所得,研究者對農業研究機構及其所屬圖書館的角色提出建議,並對未來研究提出後續之研究方向。
  • Item
    以協同合作模式建構研究者知識之研究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 2010-12-01) 謝建成; 吳佳典 
    研究者初次欲進入一個領域進行知識探索與研究時,最常遭遇的困難是研究者不知道該領域知識有哪些,比如領域知識的主題概念、使用詞彙等。即便在資訊傳遞發達的今天,在無明確搜尋目標與模糊關鍵詞語情況下,研究者利用搜尋引擎想要在有限的時間找尋到正確需要的資訊是非常困難的。對此問題人們最直接的反應就是詢問有經驗的研究者,但誰是你的有經驗研究者呢?研究者亦往往無法找到合適的人選,來解答自己的疑問。為解決上述研究者在初踏入新的研究領域進行知識探索與研究時所遇到的困境,本研究欲提出「以協同合作的模式讓研究者共同創造趕鴗漯漯壅悀漁e並建構領域的知識結構」的概念與機制,以保存研究領域的知識,提供研究者方便查詢、瀏覽領域知識結構,相互分享知識經驗,順利完成自身的研究。本研究以資訊架構領域作為建構領域知識結構的實例,讓資訊架構領域的研究者透過Wiki協作平台做為知識分享的環境,研究者可以在平台上進行文獻閱讀心得分享、主題知識共筆撰寫、參考文獻關連引用等知識分享。除此之外,研究者所分享之知識內容與註記之概念關鍵字,經過整理與分析可成為知識組織與分類的元素之後,再透過各關鍵字語意關係之界定,描述知識概念間之連結,並以主題地圖的技術建構資訊架構領域之知識結構,以做為研究者更完整便利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