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學齡前自閉症幼兒輔助溝通方式偏好選擇及請求技能學習探討(2021) 任思華; Ren, Si-Hua目前使用輔助溝通(augmentative and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簡稱AAC)的現況中,存在三分之一的AAC使用者學習了輔助溝通系統後,在即使仍需要AAC系統的情況下也會放棄繼續使用AAC系統(American Speech-Language-Hearing Association ,簡稱ASHA,2018)。並且在低口語自閉症的輔助溝通介入上,也未能做到讓其能夠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進行溝通交流。在研究中往往忽視了使用者本身的選擇偏好。本研究旨在探討有溝通障礙的學齡前自閉症幼兒在偏好選擇系統的歷程,及在偏好選擇AAC進行系統介入後,能否習得並維持請求技能。本研究採取單一受試之多基線跨受試者設計,選取三位符合本研究條件的學齡前自閉症幼兒,採用其本身選擇之輔助溝通系統進行介入,透過量化數據的蒐集及質性觀察與訪談,分析得到結論如下一、學齡前低口語自閉症幼兒能進行AAC系統偏好選擇;二、學齡前低口語自閉症幼兒能以其所偏好之AAC系統習得請求技能;三、學齡前低口語自閉症幼兒使用AAC系統後口語次數有提升;以上自變項與依變項之間有功能關係的建立。本研究另外發現:四、研究對象以其所偏好之AAC系統習得請求技能有類化效果;五、研究對象AAC系統的偏好選擇歷程中,選擇之AAC系統沒有改變;六、研究對象間各種AAC系統習得效能的差異不大,但達標前圖片兌換溝通系統(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簡稱 PECS)所需介入總次數少於語音產生裝置(Speech-generating devices ,簡稱SGD);七、研究對象偏好選擇之AAC系統與文獻提及選擇AAC系統可能的決定因素之間具有適配性。Item 攜帶式微電腦語音溝通板教學策略對增進國中低口語能力自閉症學生溝通行為之成效(2010) 陳冠銘; Chen kuan-min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以攜帶式的語音輸出溝通裝置(VOCA)之教學策略介入二名國中階段低口語自閉症學生於學校情境下之溝通行為之成效。 語言和溝通能力缺陷或遲緩是自閉症者的明顯特徵,導致他們在與他人進行溝通時產生嚴重的困難。輔助溝通(augmentative& alternative communication, AAC)可提供一個有效的管道,有助於自閉症者藉此與外界進行溝通及表達自我需求。 語音輸出溝通裝置(voice output communication aids, VOCA)是AAC 之中一種便利的電子化裝置,可產生文字圖片或聲音的輸出,讓使用者可以藉由手指點選、按壓特殊開關等操作方式與他人進行溝通。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一名15 歲9 個月女性及一名14 歲3 個月男性,皆為低口語自閉症者,採取單一受試研究法之跨行為多基線設計,探討以攜帶式的語音輸出溝通裝置(微電腦語音溝通板)介入溝通教學後,研究對象以溝通板表達自我需求、學習互動、人際互動三類溝通行為之成效,並記錄研究對象之溝通次數與溝通熟練程度加以分析比較,整合量化資料與質性資料獲致綜合結論。 研究結果顯示:(一)研究對象使用語音溝通板進行自我需求類溝通之次數與熟練程度均增加;(二)研究對象使用語音溝通板進行學習互動類溝通次數與熟練程度均增加;(三)研究對象使用語音溝通板進行人際互動類溝通熟練程度增加,但次數則增加不多;(四)研究對象原有的以手勢進行溝通之行為次數變化不大;(五)研究對象之家長與教師等相關人士對本研究介入之成效大致感到滿意。 最後並依據研究結果,對未來採用語音輸出溝通裝置介入自閉症者溝通教學之研究者及實務工作者提供若干建議。Item 中文語意透明度對再認記憶裡清晰回憶以及熟悉度判斷歷程的影響:一般與自閉症學童的比較研究(2017) 呂俐葶; Lu, Li-Ting本研究旨在比較國小自閉症與一般學童於再認記憶的發展異同,並探討中文語意透明度及詞頻對兩組學童再認記憶裡清晰回憶以及熟悉度判斷歷程的影響。 實驗一中以二階段記得/知道實驗任務測量一般學童再認記憶裡清晰回憶以及熟悉度判斷歷程,研究結果顯示中、高年級學童的再認記憶無年齡差異,但高年級清晰回憶大於中年級,熟悉度判斷歷程小於中年級的現象。實驗二以同樣的實驗任務測量中年級與高年級自閉症學童的再認記憶,兩個年段的再認記憶及其雙歷程並無明顯的差異。綜合分析比較一般與自閉症學童再認記憶的表現,顯示一般與自閉症學童並無明顯的發展差異。 本研究同時操弄中文語意透明度及詞頻以檢視兩種詞性對再認記憶中清晰回憶以及熟悉度判斷歷程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中文語意透明度在一般與自閉症學童組的比較上並無組別間的交互作用,且兩組都有語意不透明詞的正確再認率大於透明詞,而錯誤再認率小於透明詞的鏡像效應。此外,在實驗一對詞頻的分析並未發現詞頻對一般學童的再認記憶有明顯的影響,但在實驗二的分析則顯示在校正後的知道反應中,自閉症學童對高頻詞的熟悉度判斷歷程大於低頻詞。綜合分析比較亦發現在校正後的知道反應中詞頻對一般學童及自閉症學童再認記憶的影響有差異,顯示自閉症學童對高頻詞的熟悉度判斷歷程大於低頻詞,但一般學童的再認記憶沒有詞頻上的差異。 整體而言,一般學童與自閉症學童的組間差異不明顯,兩組在再認記憶的發展上都有整體正確再認率無年齡差異,但在雙歷程的清晰回憶歷程上有高年級大於中年級,熟悉度判斷歷程中年級大於高年級的現象。此外,語意透明度的鏡像效應並不受年齡及樣本族群影響,在整體再認率上都有正確再認率不透明詞大於透明詞且錯誤再認率小於透明詞的現象。Item 一般兒童與自閉症兒童在不同溝通中斷類型之修補能力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1-11-01) 朱芳誼; 張鑑如本研究旨在瞭解一般兒童與自閉症兒童,在不同溝通中斷情境下的修補能力與策略類型表現。研究對象依年齡可分為學前和國小兩組,同年齡組以托尼非語文智力再版、修訂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甲式、兒童口語表達能力測驗得分進行能力配對。學前與國小組普通及自閉兒童各11名,合計44名。研究者以遊戲形式與受試者進行互動,並依半結構方式依序出現:「要求澄清」、「忽視」、「轉移」話題三種溝通中斷類型。每名受試者都需完成15道題項,計分方式為適當的修補策略得1分、不當反應則為0分。研究者並將兒童的反應進行編碼,類別包含「重複」、「添加訊息」、「提供修正」、「詞彙定義」、「主動延續話題」、「話題轉移」、「引起注意」、「展示」、「眼神注視」、「不當反應-自言自語」、「不當反應-未給予任何回應」和「不當反應-未轉移話題」12類。研究發現:一、所有兒童在「要求澄清」類型下的得分最高、「轉移話題」次之、「忽視」類型的得分最低,在特定情境中會使用優先策略進行修補。二、國小組一般兒童和自閉症兒童,在三項中斷類型的修補得分皆未顯著高於學前組。三、在「要求澄清」類型中,國小組一般兒童使用的修補策略類型數顯著高於學前組;自閉症兒童則無顯著差異。四、學前組與國小組自閉症兒童的三類中斷修補得分,都顯著低於學前組一般兒童。五、一般兒童及自閉症兒童皆有不適當的回應,但除了「未給予任何回應」和「未轉移話題」外,自閉症兒童還比一般組兒童多出了「自言自語」的不當回應現象。研究結果顯示,不論學前或國小自閉症兒童仍具有修補動機與意圖,只是品質較一般兒童不佳。研究者針對可能原因做一探討,並提出建議供教學實務與未來研究參考。Item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representations on reading digital text for students with cognitive disabilities(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2009-01-01) Chen, M. C.; Wu, T. F.; Lin, Y. L.; Tasi, Y. H.; Chen, H.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