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1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迎向青春的曙光:家人關係團體方案提升高中青少年幸福感之成效研究(2024) 李秀靜; Li, Hsiu-Ching本研究探討家人關係團體方案提升高中青少年幸福感之成效。採用混合研究法,量化研究採前測、後測、延宕測驗之實驗研究法,研究對象為高中二年級的青少年學生共八班,分為實驗組(有效樣本133人)及控制組兩組(有效樣本41人)。實驗組進行六週的家庭教育團體方案,每週時間為100分鐘(二節課),團體方案結束後,再進行後測及延宕測驗,以探討團體方案介入後之成效。質性研究採觀察法及文件分析法,收集質性質料,包含上課的學習單、學生學習成果、團體課程總回饋表及觀察者記錄表等。研究結果如下: 一、青少年的家人關係為中等程度,代表還算好;青少年的幸福感狀況為中等程度以上幸福感,代表介於還算好及相當好之間,尤其是在全心投入、關係、快樂向度。 二、以ADDIE系統化課程設計發展家人關係團體方案,共五單元六週課程,運用「幸福感理論PERMA」,「青少年幸福感EPOCH」五向度——全心投入、毅力、樂觀、關係、快樂、高中家政十二年國教領綱、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家庭教育參考大綱等,完成五個單元方案設計。 三、接受「家人關係團體方案」之實驗組學生,其後測「家人關係」、「青少年幸福感」顯著優於對照組。顯示家人關係團體方案,增進青少年家人關係及幸福感,具有立即效性實施成效。 四、接受「家人關係團體方案」之實驗組學生,在「家人關係」、「青少年幸福感」,前測、後測及延宕測驗表現上有顯著差異,其中,後測顯著優於前測,延宕測驗優於前測。顯示家人關係團體方案,增進青少年家人關係及幸福感,具有延宕性實施成效。而家人關係之後測與延宕測驗則無顯著差異;幸福感之後測與延宕測驗有顯著下降。 五、實驗組接受「家人關係團體方案」後,高中青少年家人關係,對青少年幸福感有正向關聯。 研究者藉由學生學習成果、反思回饋、方案設計、教學省思日誌等進行教學反思,且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於青少年及其家長、家人關係課程推動者及未來研究等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提供家庭、學校及家庭教育機構、政府相關單位參考。Item 成人初顯期個體恆毅力與幸福感的關係:以自我效能為中介變項、未來時間觀為干擾變項(2019) 黃友亘; Ng, Yew Gen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了解成人初顯期個體恆毅力、自我效能、未來時間觀和幸福感的關係,並藉由文化、性別和年齡等背景變項,檢視各變項之間的差異情形。本研究以來自台灣、馬來西亞、香港、中國大陸和澳門,年齡介於18至29歲的成人初顯期個體為研究對象,共412人。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以立意取樣方式選取樣本。研究工具包含「恆毅力量表」、「自我效能量表」、「未來時間觀量表」和「幸福感量表」。資料分析使用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以及多元迴歸等方法。主要研究結果整理如下: 一、不同年齡組的成人初顯期個體的恆毅力有顯著差異,其中高年齡層的個體在「興趣一致性」高於中年齡層和低年齡層的個體;不同性別的成人初顯期個體的未來時間觀有顯著差異。其中,女生在「未來正向時間觀」顯著高於男生。 二、成人初顯期個體的恆毅力、自我效能與幸福感彼此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 三、成人初顯期個體的未來正向時間觀與恆毅力和幸福感之間分別有顯著的正相關,而未來負向時間觀則與恆毅力有顯著的負相關。 四、成人初顯期個體的恆毅力,以及自我效能均可正向預測幸福感,且自我效能對恆毅力與幸福感有部分中介效果。 五、成人初顯期個體的恆毅力與未來正向時間觀的交互作用達顯著,且對幸福感有正向影響。進一步分析發現,未來正向時間觀對恆毅力與幸福感之關係有干擾效果,其中未來正向時間觀高分組,其恆毅力對幸福感的正向解釋力較高。 六、成人初顯期個體的自我效能與未來正向時間觀對恆毅力與幸福感之關係有干擾型中介效果。 本研究根據以上的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供實務工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正念教養與青少年幸福感之研究-心理韌性的中介效果檢驗(2019) 林秀琦; Lin, Hsiu-Chi本文旨在探討青少年父母正念教養、心理韌性與幸福感之關聯。 研究參與者為臺灣地區公立學校之國中生,有效樣本共668人,其中男生342人,女生326人。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資料之蒐集,研究工具包含「正念教養量表」、「心理韌性量表」及「青少年幸福感量表」。所得之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及迴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主要研究結果顯示:(1)不同性別之青少年的心理韌性與幸福感皆無顯著差異。(2)不同年級之青少年心理韌性具有顯著差異,其中七年級之心理韌性顯著大於八年級與九年級;而幸福感在各年級間則無顯著差異。(3)父母正念教養、心理韌性與幸福感感三者間皆呈現顯著相關。(4)心理韌性對父母正念教養與青少年幸福感之關係具有顯著中介效果。 (5)不同性別青少年之心理韌性,對父母正念教養與青少年幸福感之關係皆具有中介效果。末尾針對本研究之結果與限制,並提供未來教育與相關研究建議。Item 臺北縣國民小學退休教師社會參與及幸福感關係之研究(2010) 吳佳玲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縣國小退休教師社會參與及幸福感的現況及其關係,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其社會參與及幸福感之差異情形。問卷調查以臺北縣國民小學退休教師為母群體,採便利取樣及滾雪球的方式,針對臺北縣47所國小,820位學校教師發放「臺北縣國民小學退休教師社會參與概況調查問卷」,回收率為96.46%,有效問卷為779份,可用率為98.48%。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數變異數分析、斯皮爾曼等級相關、皮爾遜積差相關以及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獲致以下結論: 一、臺北縣國小教師之社會參與及幸福感皆為良好。 二、臺北縣國小退休教師健康狀況與社會參與程度達顯著正相關;此外離婚或分居、有宗教信仰、有再度就業、家人很支持參與社會活動的退休教師,其社會參與之狀況較佳。 三、臺北縣國小退休教師健康狀況與幸福感達顯著正相關;此外教育程度研究所以上、有再度就業、家人很支持參與社會活動的退休教師,其幸福感較佳。 四、臺北縣國小退休教師社會參與愈高、時間愈長則幸福感愈佳。 五、臺北縣國小退休教師之背景變項與社會參與對幸福感的預測力達顯著水準者共有六個,依序為「進修學習」、「休閒活動」、「健康狀況」、「家人支持」、「志願服務」、「宗教活動」。 六、依據本研究發現與結論,提出下列建議: (一)對退休教師之建議 1.體認社會參與的重要,主動積極參與,提高自我幸福感。 2.規畫進修學習為退休生活的一部份,以發展個人興趣與專長。 3.重視生理健康的需求,加強自我保健觀念,維護身體健康。 (二)對教育機關單位之建議 1. 協助成立退休教師聯誼交流組織,建立經驗分享的機制。 2. 規劃退休前後的教育課程,加強資訊宣傳管道,落實終生學習的理念。 3. 重視退休教師人力市場,發展退休教師人力資源銀行。Item 高齡學習者自我概念、人際親密能力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2016) 蘇品名; Su, Pin-Ming本研究係以參與北部樂齡學習中心之55歲以上的高齡學習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高齡學習者的自我概念、人際親密能力與幸福感的關係,以提供高齡學習者、高齡教育工作者和高齡教育機構及政府部門之參考。為達此一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高齡學習者自我概念、人際親密能力與幸福感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採用比例叢集取樣之抽樣方式,共抽取有效樣本563份,再經進行統計分析後,獲得以下九點結論:(1)高齡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情形為中高程度,其中以「生理自我」層面較高;(2)高齡學習者的自我概念與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健康狀況、收入狀況及居住情形有關;(3)高齡學習者人際親密能力的表現屬於中等程度,其中以「主動坦露能力」層面得分較高;(4)高齡學習者的人際親密能力與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健康狀況、收入狀況及居住情形有關;(5)高齡學習者的幸福感為中高程度,其中以「生活滿意度」層面較高;(6)高齡學習者的幸福感和年齡、婚姻狀況、健康狀況、經濟狀況及居住情形有關,與性別無關;(7)高齡學習者自我概念與幸福感具有相關;(8)高齡學習者人際親密能力與幸福感具有相關;(9)高齡學習者個人背景變項、自我概念與人際親密能力對幸福感有預測力。 根據研究結論,本研究對高齡學習者、高齡教育機構及教育工作者,提出幾建議以供參考。對高齡學習者之建議:(1)持續參與學習,提升幸福感感受;(2)積極維護身心健康,增進幸福感感受;(3)增強自我概念與人際親密能力,提高個體幸福感。對高齡教育機構及教育工作者之建議:(1)高齡教育機構應開設自我概念與人際親密能力相關課程,鼓勵參與學習,從而提高其幸福感;(2)高齡教育機構應培訓高齡教育師資具有自我概念與人際親密能力相關知能,來協助高齡者提升幸福感;(3)高齡教育機構宜設置高齡心理輔導人員,輔導高齡者提升自我概念與人際親密能力;(4)政府教育部門應培訓高齡輔導晤談人員,協助高齡學習者增進自我概念與人際親密能力。Item 青少年社群網站使用動機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自我揭露的中介暨友誼品質的調節效果(2019) 劉文嘉; Liu, Wun-Jia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內青少年社群網站使用動機、心理幸福感、自我揭露與友誼 品質的相關情況。採立意抽樣方式,邀請臺灣 107 學年度的公私立國中與高中/ 職生填答自陳式問卷,其中男生 598 人與女生 681 人,共計 1, 279 人。研究工具 包括「社群網站使用動機量表」、「心理幸福感量表」、「自我揭露量表」、「現 實友誼品質量表」及「網路友誼品質量表」,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 考驗、皮爾森 積差相關及迴歸進行統計考驗。主要研究結果顯示: 一、女生在四種社群網站使用動機、自我揭露、現實友誼品質和網路友誼品質得分 皆高於男性;但兩性在心理幸福感得分程度沒有不同。 二、高中/職生在四種社群網站使用動機、自我揭露、現實友誼品質和網路友誼品 質得分皆高於國中生;但兩者在心理幸福感得分程度沒有差異。 三、社群網站使用動機、自我揭露皆分別與心理幸福感均呈現正相關。 四、自我揭露對青少年的社交性、工具性及娛樂性使用動機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不 具有中介效果;自我揭露對青少年的表達性使用動機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具有完全中介效果。 五、現實友誼品質對青少年的四種使用動機與心理幸福感的關係不具有調節效果; 網路友誼品質對青少年的四種使用動機與心理幸福感的關係具有調節效果。 本研究針對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提供教育輔導實務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Item 台北市高職學生控握信念、社會支持與幸福感相關性之研究(2005) 高相如本研究之目的在了解台北市高職學生控握信念、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性。研究以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母群體為九十四學年度台北市十七所公私立高職31907位學生,有效問卷為477份。 得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控握信念呈正向。 二、研究對象的社會支持呈正向。 三、研究對象的幸福感呈正向。 四、研究對象的控握信念因年級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研究對象的社會支持因年級、性別、有無宗教信仰、學業成績滿意度、父 親教養方式、母親教養方式、父親教育程度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六、研究對象的幸福感因年級、性別、有無宗教信仰、班上排名、學業成績滿 意度、父親教養方式、母親教養方式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七、研究對象的控握信念與社會支持、幸福感均呈低度正相關。 八、研究對象的社會支持與幸福感呈中高度正相關。 九、社會支持、班上排名、學業成績滿意度三項,對幸福感有44.2%預測力。依據研究結果,對學校、家庭、個人方面及後續相關研究,提出建議。Item 成年子女與嬰兒潮世代父母之代間關係對其生活福祉之影響:生命事件的角色(2017) 黃秋華; Huang, Chiu-Hua本研究旨在探討成年子女與其嬰兒潮世代父母之代間關係。運用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2008年至2012年五波追蹤調查資料,採潛在類型成長分析策略,以成年子女角度出發,探究代間居住安排與代間金錢支持交換的變化,並聚焦兩代的生命事件,檢視其與代間關係之關聯。進一步,分析代間居住安排與代間金錢支持交換的變化,與成年子女生活福祉之關聯。主要之研究發現如下: 一、代間同住比例高,尤其是成年兒子。代間居住安排的變化呈現不同類型,成年兒子與成年女兒變化類型相同,均為「持續同住型」、「代間持續不同住型」、「同住變不同住型」與「不同住變同住型」四種型態。成年子女的結婚、生育事件,影響代間居住安排變化。 成年子女結婚使代間居住安排傾向成為「持續不同住型」,而成年兒子新添子女時,代間居住方式則傾向成為「同住變不同住型」。 二、逾半數成年子女提供嬰兒潮世代父母金錢支持協助。成年兒子與女兒與父母的代間金錢支持變化類型不同,成年兒子與其嬰兒潮父母的代間金錢支持交換類型變化為「持續提供型」、「持續無交換型」、「無交換變提供型」與「提供變無交換型」四類型,而成年女兒則是「持續提供型」、「無交換變提供型」、「互惠變提供型」與「提供變無交換型」。成年子女就業影響代間金錢支持交換變化。有工作的成年兒子傾向成為「持續提供型」。 三、代間關係變化與成年兒子的生活福祉未有顯著關聯,而成年女兒則具顯著影響。Item 中國大陸兒少的城鄉流動對學習表現和幸福感的影響(2018) 張啊媛; Zhang, A-Yuan本研究關注中國大陸城鄉流動不同類型的兒童,探討兒童的城鄉流動、家庭資本、居住地環境與兒童的學習表現和幸福感之間的關聯機制。運用「中國家庭追蹤調查」2010年和2014年的資料,選取2010年處於國中小階段(10-15歲)並且2014年處於高中階段(14-19歲)的兒少樣本共計2268人,以及兒少居住地之村居樣本538個和省市樣本25個,以階層線性模式針對個人、村居和省市三個層級進行分析。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兒童在國中小階段和高中階段的學習表現因「城鄉流動類型」而不同。無論字詞表現或數學表現,相較於農村留守兒童,農村一般兒童的學習表現較差。但是,兒童的幸福感與「城鄉流動類型」無關。 二、「家庭資本」對於兒童的學習表現和幸福感的影響會因「城鄉流動類型」而不同。就字詞表現而言,在國中小階段和高中階段,相較於農村留守兒童,農村一般兒童若擁有較多的「財務資本」或「文化資本」,其字詞表現越佳;在數學表現方面略有不同。在幸福感方面,在國中小階段和高中階段,相較於農村留守兒童,城市兒童或農村一般兒童若擁有較多的「家庭內社會資本」,其幸福感越高。 三、「居住地環境(城鄉差距)」是影響兒童國中小階段學習表現的因素。而兒童的城鄉流動對於學習表現的影響並非因為居住地環境的城鄉差距的影響。但是,「居住地環境」對於兒童的幸福感並無顯著影響。Item 中老年人的社會聯繫與心理福祉(2018) 張瑞珍; Chang, Jui-Chen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老年人的社會聯繫類型,並進一步分析社會聯繫與心理福祉之關聯。應用2012年「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六期三次「社會階層組」的調查資料,選取年齡50歲(含)以上者為分析樣本,共計890位。本文使用潛在類別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方法,以社會聯繫的「社會接觸」、「社會支持」和「社團參與」三個面向,建構中老年人的社會聯繫類型。主要之研究發現如下: 一、中老年人的社會聯繫類型可分為:「家庭親近支持型」、「家庭親近獨立型」、「親友緊密支持社團活躍型」,以及「親友緊密支持型」四個類型。 二、中老年人的個人背景因素,在社會聯繫類型呈現差異。屬於「家庭親近支持型」和「家庭親近獨立型」的中老年人,特徵為女性、年齡較長、教育程度國中(含)以下、無偶、無工作或退休,且自評健康和經濟狀況較差者。屬於「親友緊密支持型」和「親友緊密支持社團活躍型」的中老年人,特徵為男性、中年世代、教育程度高中職或大專院校(含)以上、有偶、有工作,且自評健康和經濟較佳者。 三、中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經濟情況對心理福祉具有影響力。 四、中老年人的社會聯繫類型對心理福祉有顯著影響,相較於「家庭親近支持型」和「家庭親近獨立型」,屬於「親友緊密支持型」和「親友緊密支持社團活躍型」的中老年人心理福祉顯著較佳。 關鍵字:社會聯繫、心理福祉、中老年人、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