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9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高中游泳運動績優生學習適應暨升學進路之研究(2023) 謝銘灝; Che, Meng-Hou體育班長久以來都被外界質疑為重體育輕學習,社會上亦出現不少關於體育班是否應該續存的討論浪潮。本研究旨在了解高中運動績優生的學習適應與升進路之現況,透過文獻探討與半結構性訪談法作為研究方法,訪談高中體育班運動績優生、普通班運動績優生、學校專任教練、體育班班導、普通班班導,以探究體育班運動績優生與普通班運動績優生各自的學習適應與升學進路現況為何、體育班運動績優生與普通班運動績優生學習適應與升學進路之間的差異為何,以及高中運動績優生和師長對於運動績優生就讀體育班或普通班的適宜性、對體育班制度規劃與續存的看法與意見。本研究發現,高中體育班與普通班運動績優生的學習適應皆為良好,當中體育班運動績優生適應最好的面向排序為人際關係適應、運動訓練適應、學科學習適應。而普通班運動績優生適應最好的面向為學科學習適應,人際關係適應與運動訓練適應並列在後。在升學進路方面,體育班運動績優生真正能選擇的升學管道並沒有比普通班學生多,可是體育班運動績優生升學管道能選擇的大學與系所卻比普通班學生局限,大多都是與運動領域相關的系所偏多,結果便是比較難以轉換到其他領域進行升學與生涯發展,而當體育班運動績優生的運動績優生運動表現與成績不出眾的時候,最終其升學進路亦會受到影響。普通班運動績優生能選擇的升學管道、大學與系所都較體育班運動績優生多元與廣闊,亦能夠按照自身的運動成績與學科成績去衡量和選擇最適合、符合自己升學進路目標的升學途徑,其生涯發展不會因運動表現不佳而受到限制和影響。本研究將於最後綜合文獻探討與研究發現,提出研究結論及對體育班制度未來改善之建議。Item 成年視障者職涯發展與職場學習經驗之研究(2019) 陳明鎮; Chen, Ming-Jen本研究旨在探究成年視障者職涯發展與職場學習經驗。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訪談五位工作經驗逾十年以上的成年視障者,以了解他們的職涯發展困境、職涯適應策略、職涯發展影響因素、職場學習內容與學習方式。研究結果發現包括:(1) 成年視障者的職涯發展困境存在於淺層到深層兩層面;(2)成年視障者對職涯困境的適應策略在不同階段上(包括生存苦撐期、穩定期及開展創造期)採取不同的策略;(3)影響成年視障者的職涯發展的因素,包括善用高等教育途徑、資源的有效運用、充分的自我理解及有利的組織環境等;(4)成年視障者的職場學習內容包括科技知能、專業知能及人際溝通知能;(5)成年視障者的學習方式呈現多元化,以類型來分,其組織內的個人學習、組織外的個人學習多於組織內的團體學習、組織外的團體學習。 依據研究所獲得之結論,本研究針對成年視障者、職業訓練單位、僱主提出建議以供參考。對成年視障者的建議為:(1)成年視障者宜提升工作知能來增加自我效能,降低職涯困境的衝擊;(2)成年視障者應統整自身資源與連結可利用的資源,以促進職涯適應;(3)自我理解下規劃可行的職涯計畫。對職業訓練單位建議為:(1)建議職業訓練單位開設深化成年視障者職涯能力的課程;(2)建議職業訓練單位整合視障者學習資源。對僱主的建議為:(1)強化僱主對視障工作者的認識與瞭解;(2)積極提供視障工作者良好的工作環境。Item 人格特質與性別刻板知覺對於女性資優學生生涯成功之預測研究(2007) 簡維君; Wei-Chun Chien台灣地區資優教育推展三十多年來,自高中資優班畢業的女性為數頗眾,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人格特質與性別刻板知覺對於女性資優學生生涯成功之預測情形及其影響。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75-87學年度高中資優班畢業女性共470位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為「生涯成功量表」、「人格特質量表」、「性別刻板知覺量表」和「生涯訪談大綱」。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以逐步迴歸分析探討人格特質、性別刻板知覺對於生涯成功的預測情形並運用結構方程模式驗證研究架構,最後依「生涯成功」量表篩選九位女性資優學生進行訪談,深入探討人格特質與性別刻板知覺對於女性資優學生內在生涯成功之影響。 本研究所獲致的結論如下: 一、女性資優學生的內在生涯成功可由人格特質中的「嚴謹性」、「神經性」、「外向性」與「和善性」加以預測;女性資優學生的外在生涯成功可由人格特質中的「嚴謹性」以及「性別刻板知覺」加以預測。 二、以結構方程模式檢驗「生涯成功、人格特質與性別刻板知覺」關係模式發現,人格特質對於生涯成功有非常高的預測力;性別刻板知覺可以負向預測生涯成功;人格特質對於生涯成功之預測力高於性別刻板知覺。 三、由訪談分析中發現,對工作產生助力的人格特質包括做事嚴謹負責、自我意志強、勇於任事、正面思考、開放的學習心態、樂於助人、友善隨和、有計畫性、具同理心和富創造力;對工作產生阻力的人格特質有焦慮、負面想法、自我放棄、懶散膽小及猶豫。性別刻板知覺對於生涯的影響方面,多數受訪者感受到性別在工作上的助、阻力;受訪者視價值觀的不同,對於婚姻或工作的偏重順序或有不同;在家庭照顧上,支持系統對於受訪者兼顧家庭與事業而言是很重要的一環。 四、訪談分析也發現嚴謹性高的女性資優學生其生涯發展較優異。女性資優學生經歷工作困擾時,若傾向以負向看法與態度去面對與解讀,其生涯滿意度低;若是女性資優學生採取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工作困擾,則其生涯滿意度高。Item 中學學術性向資優學生生涯阻礙、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2014) 温進明; Wen Jin-Ming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學學術性向資賦優異學生生涯阻礙、生涯自我效能及生涯發展相關情形及中介效果,並藉由性別、教育階段及資優類別等背景變項,檢視其差異情形。 研究對象為臺北市中學學術性向資賦優異學生共計485位,以自編問卷量表進行問卷調查。研究所得資料,以敘述性統計、獨立樣本三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及多元迴歸分析等方法分析資料,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中學學術性向資賦優異學生之生涯發展,在性別、教育階段及資優類別上,達顯著差異。在生涯發展分向度生涯認識,男性資優學生較女性資優學生發展程度為高;人文資優學生較數理資優學生發展程度為高。在生涯發展分向度生涯探索,國中女性資優學生較國中男性資優學生發展程度為高;男性高中資優學生較男性國中資優學生發展程度為高;女性高中資優學生較女性國中資優學生發展程度為高。在生涯發展分向度生涯規劃,男性資優學生較女性資優學生發展程度為高;高中資優學生較國中資優學生發展程度為高。 二、中學學術性向資賦優異學生之生涯自我效能,在性別、教育階段上,達顯著差異。男性資優學生較女性資優學生生涯自我效能程度為高;高中資優學生較國中資優學生生涯自我效能程度為高。 三、中學學術性向資賦優異學生之生涯阻礙,在性別、教育階段及資優類別上,達顯著差異。在生涯阻礙分向度資優標籤效應,高中數理男性資優學生較高中數理女性資優學生覺知阻礙程度為高;女性數理國中資優學生較女性數理高中資優學生覺知阻礙程度為高;女性國中數理資優學生較女性國中人文資優學生阻礙程度為高;女性高中人文資優學生較女性高中數理資優學生阻礙程度為高。在生涯阻礙分向度社會價值觀念,國中資優學生較高中資優學生覺知阻礙程度為高。 四、中學學術性向資賦優異學生在生涯發展與生涯自我效能有正向關係,在生涯發展與生涯阻礙有負向關係,在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阻礙有負向關係,且生涯自我效能在生涯阻礙與生涯發展之間具有部分中介效果。 最後,研究者根據以上結果,提出若干建議,供教育輔導及未來後續研究之參考。Item 許自己一個未來--高職復學生求學生涯發展歷程之敘事研究(2010) 周玉連; Yu-Lien Chou本研究目的在探討高職復學生求學生涯的發展歷程,各發展階段中看待自己和自身境況的觀點、態度與感覺—即高職復學生的自我觀,以及高職復學生的求學重要主題經驗與自我觀的演變對其生涯發展的影響。 本研究奠基於敘說故事為其生命賦予意義的觀點,透過立意取樣以及半結構式訪談蒐集資料。受訪者共有六位,四位女性,二位男性,在高職階段均有一次的中輟經驗,中輟期間約七到十個月。中輟期間進入職場工作約六到九個月,工作型態主要是便利商店、火鍋店、停車場、日式海產舖的工讀生,以及護膚美容、劇團表演的專業工作者。復學期間長達一年到三年,一位拿到畢業證書,五位拿到修業證書;五位繼續升學,一位就業。受訪者在高三畢業前後二星期接受訪談,年齡在19歲至20歲之間。 本研究透過敘事研究的整體-內容及整體-形式分析,呈現其中、小學成長背景,歷經高職休學中輟、投入工作、復學成長並完成高職學業的經驗與歷程;再藉由敘事研究的詮釋互動論,進行跨個案綜合分析,從其求學生涯發展歷程各階段之影響因素,自我觀的演變,以及生涯發展歷程等,透過研究者的詮釋,來理解高職復學生這段休學中輟、工作、復學、完成學業有關之故事的經驗內涵及其相關因素。 依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將高職復學生的求學生涯發展歷程歸納為四個主要階段,其生涯重要主題包括:(1)兒童時期是優等生;(2)青少年前期是逐步變調,(3)青少年後期則從中輟離校→投入工作→復學成長;(4)成年前期則是定向實踐。換句話說,受訪者的求學生涯是從青少年前期國中階段開始逐步變化,在進入高職期間,中途輟學離開學校,轉入職場投入工作,出現轉機成長,而後復學完成學業,最後順利轉銜進入成年前期實踐理想。對應於各階段求學生涯發展歷程,高職復學生自我觀的演變,則從學業優良、快樂幸福→尋求獨立、愛玩叛逆→角色混淆、自我否定→自我接納、自我肯定→關心未來、正向改變→期許未來、自信不悔。 本研究之高職復學生其求學生涯發展歷程之重要主題經驗與自我觀的演變對其生涯發展的影響,嘗試分析歸納為五階段:(1)懵懂成長,(2)隱晦不明,(3)嘗試受阻,(4)探索過渡,以及(5)穩定明朗。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結論,並對學校與教育行政單位、實務工作者、高職復學生,以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具體建議。Item 新北市國民中學男性教師生涯發展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2012) 葉濟銘; YEH CHI-MING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國中男性教師的工作滿意度與生涯發展在不同背景變項之差異及相關情形。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經隨機抽樣的方式,實得有效樣本共237位教師。將調查所得之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皮爾遜積差相關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獲致主要的研究發現如下: 一、新北市國中男性教師生涯發展之現況,整體生涯發展偏向中高程度,在生涯發展的五個層面上,以「生涯遲滯」層面感受程度最高,以「生涯轉移」層面的感受程度最低。 二、新北市國中男性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屬於中高程度,在工作滿意度的五個層面上,以「工作人際」感受程度最高,以「進修陞遷」的滿意度最低。 三、新北市國中男性教師的生涯發展層面因教師年齡、服務年資、最高學歷背景、擔任職務及學校規模而有差異。 四、新北市國中男性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層面因教師年齡、服務年資、最高學歷背景、擔任職務而有顯著差異。 五、新北市國中男性教師的生涯發展與工作滿意度之間有相關。 根據研究的結果,針對新北市國中男性教師、學校及教育行政機關,提出三點建議,以供參考: 一、教師應透過多元進修管道,提升自己在職場上的專業能力。 二、學校工作的分配應考慮到教師的志願和實際需求,以提升教師的工作意願。 三、推行教師分級制,透過公平及完善的配套制度,讓教師朝更高階的等級發展。Item 大專視覺障礙畢業生就業準備歷程之自我決策經驗(2017) 范淑榆; Fan, Shu-Yu本研究旨在瞭解大專視覺障礙畢業生於就業準備歷程中之自我決策經驗,以半結構訪談題綱蒐集四位研究參與者的經驗,並以質性研究電腦軟體NVivo第10版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視覺障礙生在大專校院的就業準備與自我決策情形包括:(1)伴隨障礙成長的發展歷程,視覺障礙生會提前在就學期間做就業準備,進行有助於就業的課業學習,並利用課餘時間做就業準備;(2)會結合自身經驗,並檢視原被師長灌輸就業觀念的適切性,以自己的興趣選擇就業目標及準備方向。 二、視覺障礙生大專畢業後的就業準備與自我決策情形:(1)第一份工作前延續大學時的就業準備,持續進修並廣泛蒐集工作職缺的相關資料,考量工作的特性選擇及決定工作;(2)鼓起勇氣將內在求職信念轉化為實際求職的行動,如:主動尋找工作機會,或在親友介紹、尋求資源教室協助獲得職缺訊息。 三、大專視覺障礙畢業生轉換職業的就業準備與自我決策情形:(1)嘗試後發現職涯落差,因而尋求職涯轉換與發展的可能性;(2)在家人的鼓勵、宗教信仰的支持、職業重建的輔導下,走出負向情緒,經過自我賦權淬鍊後,調整轉換自我信念,再次鼓起勇氣,將轉職想法化為行動。 關鍵字:自我決策、就業歷程、視覺障礙者、就業準備、就業轉銜Item 大學社團參與經驗對其畢業後生涯發展影響之研究 - 以東吳大學畢業生為例(2005) 呂雅燕; Ya-Yen Lu大學社團參與經驗對其畢業後生涯發展影響之研究 - 以東吳大學畢業生為例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畢業生大學時期參與社團活動的經驗對畢業後生涯發展的影響,本研究的研究問題為:大學社團參與的歷程與內涵為何?大學社團參與經驗對心理社會、認知發展的影響與改變為何?大學畢業生畢業後生涯發展歷程為何?社團參與經驗對生涯決策、所需能力與生活素養的影響為何?對學生參與社團及學校輔導社團的具體建議為何? 本研究採用質性方法之個案研究,以立意取樣方式,透過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選取六位東吳大學90年代曾參與社團之畢業生做為研究參與者。採用三角檢正、參與者檢核、同儕審視、厚實敘寫,並與研究參與者建立信任互賴關係,以建立信實度。研究結果如下: 一、大學社團參與的歷程與內涵 (一)大學社團參與的歷程 1.國、高中的社團活動經驗及興趣、社團的氣氛、獲得情感歸屬、與主修領域結合或是社團參與可補學業學習之不足、社團具有發展性又真正獲得學習、滿足自我實現的成就感是參加社團的主要動機。 2.六位研究參與者在大學時期分別有3-4年的校內外社團參與經歷。 3.面對卸下社團領導人的角色轉換,有人因為生活頓失重心無法適應,但也有角色轉換順利並已開始思考未來生涯發展。 (二)大學社團參與的內涵 1.社團活動特色深受90年代當時時代背景、教育部與學校政策影響。 2.參與不同屬性社團,發展出不同領導風格與角色扮演,包括:分工授權式領導、人際救火式領導、運用組織概念的人性化管理、刻板化性別角色分工、善用女性特質的協調式領導與權威式領導。 3.參與社團表現傑出,不僅在學校創辦大型活動或創立新社團,並獲得社團獎學金或相關榮耀。 4.參與社團若做好時間規劃並與主修領域結合,能在社團與學業間取得平衡,增加學習效果;但若花太多時間在社團,會影響學業成績。 二、大學社團參與經驗對心理社會、認知發展的影響與改變 (一)對心理社會發展的影響與改變:藝術鑑賞與思考能力提升;時間規劃得宜,學業學習能力提升;創意、溝通、負責任與領導能力的培養;待人處事人際能力增進;壓力調適與排除負向情緒的能力增強;從依賴、競爭、自主到與他人互賴的關係;容忍與尊重不同意見,維持親密人際關係;從缺乏自信到自我肯定,獲得自我實現的滿足與成就感;從迷惘到設定目標勇於達成,並走向自我承諾。 (二)認知發展影響與改變的歷程:大部分研究參與者從參與社團到卸下領導人後,認知發展由絕對認知階段到過渡認知階段,最後發展到獨立認知階段。 三、大學畢業生畢業後生涯發展歷程 六位研究參與者畢業後的生涯發展包含了繼續深造、參加不同類型考試、服兵役、就業、婚姻等。 四、社團參與經驗對生涯決策、所需能力與生活素養的影響 (一)對生涯決策的影響:成為再進修的動力或助力;影響再進修學科領域之選擇;就業的選擇或是進入職場的加分效果;影響戀愛或婚姻;提升面對挑戰的自信心與執行力。 (二)對生涯發展所需能力的影響:企劃、創意與執行力;情緒管理、溝通協調與團隊領導能力;圓融人際關係與人脈組織能力;穩健的台風與擅於表達的能力;勇於面對挫折與挑戰;具判斷力與膽識;勇於承擔責任的態度;充滿熱情的個性。 (三)對生活素養的影響:對學校與同儕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樂意為他人付出;社團培養的興趣持續延伸;勇於追求理想與表達意見;保持開放的學習態度;成立民間社團或文教基金會;認真負責與積極正向的態度。 五、對學生參與社團及學校輔導社團的具體建議 (一)對學生參與社團的建議:全心投入享受社團;妥善規劃時間管理,取得學業與社團平衡;投入社團前謹慎選擇;若社團不佳可以打工為替代方案。 (二)對學校輔導社團的建議:軟硬體資源的提升;給予社團適度發展空間;將社團列為必修學分;主動協助社團運用資源;鼓勵社團閱讀;媒合社團與外界合作;持續聘用充滿熱情的課外活動組老師。 本研究根據上述結果與發現,針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大學學校政策、東吳大學輔導政策及大學生參與社團提出具體建議,也對進一步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字:社團參與經驗、生涯發展、心理社會發展、認知發展、生活素養Item 女性戶外冒險教育指導員職涯發展之研究(2019) 廖婕伃; Liao, Chieh-Yu本研究旨在了解女性戶外冒險教育指導員職涯發展的歷程,以及探討生理及社會性別在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邀請三位未婚、正職滿五年以上的女性戶外冒險教育指導員進行深度訪談。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女性戶外冒險教育指導員的職涯發展與經驗,分為五個面向:(一)踏入工作的契機與緣由;(二)詮釋戶外冒險教育指導員扮演的角色;(三)職涯歷程中的狀態;(四)工作及信念帶來的影響;(五)熱愛與投入職涯領域。 二、生理與社會性別在女性戶外冒險教育指導員所扮演的角色,分為五個面向:(一)因生理性別而帶來的影響;(二)因社會性別而產生的期待;(三)重要他人對於工作想法與期待;(四)對於婚姻及養育子女的想法;(五)女性自主度。 三、女性戶外冒險教育指導員的優勢及挑戰,分為三個面向:(一)不可取代性及必要性;(二)女性較為顯著的特質及風格;(三)女性的挑戰。 關鍵字:女性、戶外冒險教育指導員、職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