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國中生壓力和身心健康之關係:檢驗共同反芻與希望感之序列中介效果
    (2021) 黃秋蓉; Huang, Chiou-Rong
    本研究旨探究國中生壓力、共同反芻、希望感對身心健康之影響,並檢驗共同反芻與希望感對國中生壓力與身心健康之序列中介效果。本研究採分層立意抽樣,研究對象招募自臺灣北、中、南與東部等四區之公私立國民中學七年級至九年級學生共750人,有效樣本共611位,其中男生310人,女生301人;七年級156人,八年級261人,九年級194人。研究工具包括研究者修編之「國中生壓力量表」、「共同反芻量表」、「希望感量表」與自編之「身心健康量表」。所得的資料以描述性統計、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與SPSS PROCESS進行統計考驗。 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在性別的部分,國中女生較男生更容易感受到生活壓力;國中男生身心健康較女生佳。 二、在年級的部分,八年級學生較七年級學生更容易感受到壓力,九年級則無顯著差異;八年級的共同反芻程度大於七年級,九年級則無顯著差異。 三、國中生壓力與身心健康具顯著負相關,但與共同反芻具顯著正相關;共同反芻與希望感具顯著正相關;共同反芻與身心健康無顯著相關;希望感與身心健康具顯著正相關。 四、希望感對國中生壓力與身心健康具中介效果;共同反芻對國中生壓力與身心健康無中介效果;然而共同反芻透過希望感對國中生壓力與身心健康的關係產生序列中介效果。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學校教育實務層面與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具體建議。
  • Item
    高中生學校生活適應、生涯自我效能及希望感之相關研究
    (2013) 簡慧貞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生在學校生活適應、生涯自我效能及希望感的差異與關係。研究過程採立意取樣,共抽取新北市新莊區三所公立社區型高中之高一、高二男女生,男320人,女294人,有效樣本共614人。研究工具包括「學校生活適應量表」、「生涯決定自我效能預期量表」及「希望感量表」。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二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進進行整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高中生學校生活適應、生涯自我效能及希望感之分層面間達顯著相關。 二、高中生整體學校生活適應,在性別、年級、組別及入學管道等背景變項上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三、高中生整體生涯自我效能,在性別及組別等背景變項上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而在年級、入學管道上並無顯著差異。 四、高中生希望感之意志力、方法分層面,在年級、組別上有顯著差異,且高一自然組得分高於高二自然組。高中生之希望感分層面及整體在性別、年級上,性別達主要效果,在其他背景變項上無顯著差異。 五、高中生之學校生活適應與生涯自我效能對整體希望感有顯著預測力,其中以「能力與人格自我評量」對整體希望感之預測力最高。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國高中生輔導工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關係受害與心理社會適應之關聯:檢視自責歸因與希望感之調節作用
    (2019) 高慧軒; Kao, Huei-Hsuan
    關係受害的普遍性、影響層面及可能產生的人際負向循環,對重視同儕關係的青少年實為不容忽視的現象。本研究之目的即為檢視關係受害與心理社會適應之關聯,並探討認知因素在兩者間所扮演的角色。本研究延伸前人之基礎,同時從負向情緒、自尊、拒絕敏感度著手,分析受害者常見之自責歸因以及實務工作者常運用之希望感的調節作用。 本研究採立意取樣,研究參與者來自臺灣8個縣市13所國中,有效問卷共861份(七年級204位、八年級473位、九年級184位)。研究工具使用「同儕受害經驗量表」、「正負向情緒量表」、「自尊量表」、「同儕拒絕敏感度量表」、「自責歸因量表」、「希望感量表」。研究發現:(1)關係受害對負向情緒、自尊、拒絕敏感度皆有顯著關聯與預測力;(2)希望感對於關係受害與自尊之關聯具有顯著調節作用;(3)自責歸因對於關係受害與心理社會適應之關聯則無顯著調節作用。研究結果顯示關係受害青少年可能與整體的不適應有關,而青少年工作者可嘗試運用希望感協助受害青少年。 關鍵字:自責歸因、自尊、希望感、拒絕敏感度、負向情緒、關係受害
  • Item
    希望理論融入輔導活動課程以提升國中體育班學生希望感之行動研究
    (2018) 洪鈺淳; Hung, Yu-Chun
      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探討希望理論融入輔導活動課程提升國中體育班學生希望感之可能性。研究者以體育人物為楷模,希望理論之目標、方法及意志力三要素為課程設計內涵,透過楷模人物之內容情境及生涯選擇,使其貼近學生生活經驗,並在研究者的輔導活動課程中進行討論,以協助學生擬定目標、找尋方法及培養意志力為主要研究目的。本研究以九年級體育班學生為課程實施對象,進行兩階段循環的行動研究,共進行六堂希望理論課程。   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蒐集的質性資料包括:教師教學觀察紀錄、教師教學省思紀錄、學生課程學習單、學生學習回饋單,以及學生訪談紀錄等文件,來檢視學生的改變情形及學生對於希望理論課程的態度。在量化方面以希望感量表進行前測、後測,資料分析結果歸納如下: 一、楷模學習有助於希望理論課程的進行。 二、希望理論課程實施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希望感。 三、希望理論課程實施後,研究者的教學能力與教學希望感有所提升。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亦提出相關建議,以做為未來在希望理論融入輔導活動課程上的設計及教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