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4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行動學習運用於國中七年級體育課運動技能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2022) 蔡玉婷; Tsai, Yu-Ting本研究探討行動學習輔助體育課程之跳繩動作學習成效,與探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如何產生學習策略來應對困境解決問題,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動作技能學習態度的改變。利用網路賽事影片、行動載具之影像錄製功能、搭配無線網路做即時上傳,透過影片練習與修正技能動作。研究採行動研究方式,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某國中七年級某班學生20人,進行8週(16堂課)的教學實驗。過程中透過大跳繩三分鐘兩循環耐力賽前後測、相依樣本t檢定前後測的體育課程態度問卷調查、半結構式訪談後進行課程修正、課堂觀察、教師扎記,以蒐集相關資料進行統整與分析。研究結論為:一、利用行動學習輔助後,結果比歷年大跳繩耐力賽成績來得更高,學生反饋學習效率高出以往。二、行動學習輔助課程使得學生在學習方式上改變,學生能依照當時狀況產生學習策略調整學習方式以解決問題,培養出自主學習的態度與能力。三、學生對行動載具輔助課程的情意、認知、行動意向之整體態度均有顯著差異性。研究發現可幫助教師在未來利用行動載具輔助相關課程,以提升學生學習表現與態度。關鍵字:行動學習、學習成效、表現類型運動、學習策略、體育Item 心智圖融入國中公民科教學實踐之研究(2018) 盧玉惠; Lu, Yu-Hui本研究主要目的探討心智圖融入公民科教學對國中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以台北市快樂國中七年級學生共26位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四個月的心智圖教學。以「課堂觀察」、「問卷」、「學習單」、「訪談大綱」等為研究工具,根據研究目的,將上述工具進行分析。研究者根據研究過程及結果提出省思,並對後續教學提出建議,以作為未來教學及研究之參考: 一、心智圖融入公民科教學的整體規劃與實施部分:教師訂定的教學目標應著重在培養學生認知策略與自主學習;教學方案與內容規劃應朝向多元與豐富,並應確實指導學生掌握心智圖策略以運用學習材料完成學習;教學活動安排,宜視教學情況適時調整活動與學習材料,讓學生學習更有效果;研究者與協同教師及學生間共同建立 Rubrics評量規準並能達成共識,使學生能掌握優勢,知道運用心智圖策略;分組合作教學情境,安排合宜座位,有利於同儕間互相指導與學習。 二、心智圖融入公民科教學後,學生在公民科學習成就、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同儕合作能力等均有所提升;唯因學生心態所致,在自主學習與運用學習策略表現需再加強。 三、心智圖融入公民科教學,教師在進度與趕課壓力下,每堂課的融入課程不宜規劃太多;對於學習動力低並藉同儕合作聊天者,將其安排特殊座位或是賦予其任務,使其態度與行為改變;另外研究者因為受限於研究時間與設計 Rubrics 規準能力,Rubrics評量規準的恰當性應與教師與專家進行討論,對其內容部分需不斷地修正,以讓學生明確清楚評分標準,以利學習。 四、心智圖融入公民科教學後,教師在專業成長部分:能翻轉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學習成為有意義的學習;能分析教學情境,發現問題並改進之,提升行動研究的能力;能嘗試Rubrics評量規準,提供學生多元表現機會,培養學生多元的能力。 關鍵詞:心智圖、同儕合作學習、學習成效Item 我國網頁主題式探究學習成效之後設分析研究(2012) 楊宛慈; Wan-Tzu Yang本研究以「後設分析」(meta-analysis)為研究方法,探討我國網頁主題式探究學習之成效,其主要將學習成效區分為三個層面:認知、情意、高層次思考。認知所指稱的為學生的學業成績,而情意包含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動機,高層次思考能力為問題解決、批判思考、知識創造。本研究收集實驗研究,並剔除不完整,沒有提供確切數據和不符合研究標準之相關論文;學業成就篇數計二十三篇,二十三個比較數,情意部分共十六篇,十六個比較數;高層次思考為十篇,十個比較數。透過分析,各個面向的效果量及其調節變項,分析結果如下:(1)WebQuest融入教學學業成就面向效果量0.5984,影響學業成就的調節變項有實驗組教材;(2)WebQuest融入教學情意面向效果量0.3825,影響情意層面的調節變項有學校區域;(3)WebQuest融入教學高層次思考面向效果量0.3990,其同質性檢定未達顯著水準,表示整體比較數中沒有異質研究,因此不需再進一步針對各調節變項做進一步的檢視。 網頁主題式探究學習(WebQuest)確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因此教師可在教學中使用WebQuest融入教學。且根據後設分析研究結果,本研究分別針對課程規劃者、教學者、教育行政者給予建議。首先,對課程規劃者的建議:(1)在學科領域方面,可多將WebQuest融入自然生活科技當中,因其成效較佳;(2)多應用於提升國小階段的學習動機;(3)多應用於提升大學及成人階段的學業成就(4)將WebQuest應用於自編教材,其自編教材平均效果量顯著高於教科書;(5)可設計適切之教學實驗週數,最佳的實驗周數為五到八周。其次,對教學者的建議:(1)鼓勵教學者從事實驗研究與高層次思考研究(2)教學者要增進自我的專業成長;(3)鼓勵教師進行WebQuest教學。最後,對教育行政者的建議:(1)改善數位落差的影響。Item 臺北市某國小學童心肺復甦術學習成效之探討(2010) 陳思靜; Szu-Ching Chen本研究是以心肺復甦術教學做為實驗介入,進行類實驗性研究。經由教育介入後比較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生心肺復甦術的學習成效及探討影響學習成效的相關因素。研究母群體為臺北市文山區某國小九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之四、五、六年級(合計十八班)所有在學學生共488人,經分層集束抽樣法(cluster sampling)分別抽取四、五、六年級各三個班為實驗組(有教育介入),三個班為對照組(無教育介入)。在教育介入前、後分別進行心肺復甦術知識、態度、行為意圖測驗,並於教育介入後對實驗組進行技術評量。共得有效樣本469人(實驗組:235人;對照組:234人),有效問卷達96.11%。 研究重要結果如下: 一、心肺復甦術教育介入前,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童心肺復甦術知識不足、態度偏正向、行為意圖呈現中立偏高的程度。 二、心肺復甦術教育介入後,確實能增加學童心肺復甦術知識、態度、行為意圖。 三、心肺復甦術教育介入後,實驗組心肺復甦術知識、態度、行為意圖顯著高於對照組。 四、「過去曾受過CPR訓練經驗」、「母親教育程度與職業」較高、「學業成績」較好者,研究對象心肺復甦術知識成效較佳。 五、過去沒有CPR訓練經驗者知識後測之進步較有CPR訓練經驗者多、四年級心肺復甦術態度後測進步的程度較六年級大、學業成績較高者,心肺復甦術行為意圖後測進步較多;學業成績較低者,行為意圖後測反而較前測差。 六、「年級」是影響心肺復甦術技術成效之重要決定因子,研究對象六年級的心肺復甦術技術成效要比五年級及四年級來得好。 七、研究對象之心肺復甦術知識越好、態度越正向,執行心肺復甦術行為意圖越高。 八、教育介入前,研究對象六年級心肺復甦術知識比四年級、五年級好;教育介入後,四、五、六年級沒有顯著差異。 九、教育介入前、後,研究對象在心肺復甦術態度及行為意圖四、五、六年級均沒有顯著差異。 十、社會人口學變項及心肺復甦術知識前測,可以解釋心肺復甦術知識成效17.2%的變異量。 十一、社會人口學變項、心肺復甦術知識前後測及心肺復甦術態度前測可以解釋心肺復甦術態度成效50%的變異量。 十二、社會人口學變項、心肺復甦術知識前後測、心肺復甦術態度前後測及行為意圖前測可以解釋心肺復甦術行為意圖成效56.9%的變異量。 十三、社會人口學變項、心肺復甦術知識前後測、心肺復甦術態度前後測及行為意圖前後測可以解釋心肺復甦術技術成效5.7%的變異量。 整體而言,心肺復甦術教育介入能有效提升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生心肺復甦術學習成效。教育介入後,心肺復甦術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圖並不會因國小四、五、六年級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希望藉由本研究結果作為心肺復甦術教育改善之依據,建議心肺復甦術教育應往下扎根,可從國小四年級開始實施,讓此知識融入日常生活中,進而培養更佳的心肺復甦術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