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 Item
    馬來西亞獨中華文教師多元文化課程實踐之研究:邊陲對話與回應轉化
    (2023) 戴淑華; Tai, Shu-Fah
    本研究旨在建構一個能回應馬來西亞沙巴州華文獨立中學多族群班級文化多樣性的課程方案並探究其實踐的轉化。希冀透過課程實施的分析、論述,從中理解馬來西亞華文課程如何可能從單一的華族文化本源學習,轉變為回應多族群班級學生學習需要的可能。為達前述目的,本研究以沙巴州華文獨立中學初中一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多元文化課程取徑設計課程方案,分別從課程實施成效、學生學習表現及教師專業成長三層面來探究族群文化多樣性融入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華文課程的實施情況。本課程實踐的資料蒐集與分析,採質性研究取徑為主。包括:學生學習單、訪談記錄、課堂觀察記錄、官方文件等。首先,先就課程方案的發展理念、目標、模式、實施方式說明一位馬來西亞獨中的初中華文教師,在與研究者協同討論的歷程中,其個人對該學科教師如何教及學生如何學,才能啟動學生線上學習的動機與成效加以敘述。其次,聚焦於課程實施歷程及其因應策夜。最後,則闡述教師專業成長。本研究的主要發現有三方面:一、 馬來西亞沙巴州多族群、文化之多元教育主題融入華文課程的設計與教學,豐富了學習內容多元與多樣性,學生開始透過議題討論檢核習以為常的現象與問題。 二、 馬來西亞沙巴州多族群、文化之多元教育主題教學活動因疫情無法實施時,除了按下暫停鍵,批判思考是梳理成因重要的取徑。 三、 教師實施馬來西亞沙巴州多族群、文化之多元文化華文教育課程方案後,開始意識並覺醒文化對學習的影響,以及體認到教師即為課程創制者的重要性。
  • Item
    美國華盛頓州國小階段多元文化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
    (2016) 洪麗卿; Hung, Li-Ching
    基於民主化、自由化與全球化移動的發展以及日益增加的新移民,多元文化的理論與實踐愈來愈受到重視,未來該如何推動具前瞻性且務實的多元文化教育,將是一個重要課題。本研究旨在探究目前美國華盛頓州國小階段新移民學習安置政策內涵及多元文化教育課程之實施情形和取向,以轉化為臺灣實施多元文化課程之建議參考。 本研究採取個案研究之學校民族誌取徑,以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學區一所具有移民族群多樣性之K-5 公立小學為研究場域,該校學生來自30個國家使用19種不同語言。研究者在自然的情境中長期蹲點融入田野,並以一個4/5年級合併班級(共24位學生,其中白人、黑人、西班牙裔、亞裔各占1/4比例)進行八個月的入班觀察,以了解多元文化課程與教學實施情形。蒐集資料方法包括參與觀察、深入訪談和文件分析,且根據本研究彙整之六種多元文化教育取向進行實踐取向的綜合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如下:1.新移民學生學習輔導注重從全人需求的整體性安置。2. 教師統整學科、人和社會經驗以回應標準化課程和學生文化差異。3.個案學校之多元文化課程實施涵括多元文化教育六種取向。4.個案學校之多元文化課程實施偏重族群面向而忽略其他面向的多樣性。5.課室空間多元語言流動促進學生發展多元涵化社會觀。6.多元、去中心化、建構的課程觀可提供課程解放和文化回應空間。7.學生主體意識的開展立基於強調學生參與的班級經營和民主教育。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針對臺灣國小階段多元文化教育推廣、政策制定和課程實施參考,以及後續研究提供方向提出建議。
  • Item
    外籍配偶成人基本教育教材研究--以多元文化教育觀點
    (2005) 汪素娥; Wang Su Er
    摘 要 本研究以外籍配偶成人基本教育教材作為研究對象,以多元文化教育觀點進行教材內容分析。主要目的是期望透過本研究之探討,了解各版本教材在教材形式、教材內涵及教材偏見問題等三方面的現況,並提出建議,以作為日後編輯教材之參考。 本研究主要採用內容分析法,先透過文獻蒐集與探討,建立分析類目與分析單位,編製研究工具;經過定量與定質的分析後,歸納研究發現,做成結論,並提出建議,以作為日後編輯外籍配偶教材之參考。 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教育主管機關已開始重視外籍配偶成人教育。 二、教材編輯目的與教學目標多以識字與生活適應為首要。 三、教材取材呈現「生活化」與「鄉土化」特色。 四、教材之編輯出版尚未全面建立審查機制。 五、課文結構趨於鬆散,不易統整重要概念。 六、教學活動設計未完全符合成人學習心理。 七、教材內容大多採「同化觀點」,未能符應「多元文化」理念。 八、各版本教材內涵各有偏重,教學者可依需求選用參考。 九、教材內涵仍缺乏納入外籍配偶原生文化背景。 十、男女角色性別在教材中仍呈現不平等現象。 十一、性別偏見問題仍存在教材之中。 十二、教材中隱藏族群偏見之事實仍未獲改善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外籍配偶教育政策制定的建議 (一)建立教材編輯出版前審查機制 (二)建立外籍配偶學習支持系統 (三)建立教材出版、發行與流通管道 二、對辦理外籍配偶教育單位的建議 (一)培訓具多元文化教育觀點之師資 (二)鼓勵外籍配偶家人參與共學 (三)選擇或編輯適切之外籍配偶成人教育教材 三、對擔任外籍配偶教學者的建議 (一)課程設計應包含所有族群觀點 (二)同時培養外籍配偶「識字」與「增能」 (三)藉由異質團體共學,提昇學習成效 (四)轉換「主導地位」為「協助者」角色 四、對外籍配偶教材編輯的建議 (一)應以外籍配偶的觀點或生命經驗為出發點 (二)跳脫只學中文識字的刻板印象,兼顧其他語言學習 (三)配合教材發展相關學習輔助資源 (四)教材中避免製造族群或性別偏見 (五)邀請外籍配偶參與教材編輯,展現原生文化 五、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 (一)在研究對象方面,可以教材使用者(老師、外籍配偶學員)為研究分析對象,以了解教材與教學的適用情形。 (二)在研究範圍方面,可以外籍配偶的學習型態進行「專班教學」與「異質團體共學」之研究,以了解二者學習成效之差異。
  • Item
    國民中學營造多元文化教育的校園環境研究:以新北市一所國中為例
    (2014) 沈敬嵐; CHING-LAN SHEN
    本研究旨在以多元文化教育的思維探討國民中學的校園軟硬體環境,與學校教師、職工、學生、家長與社區人士的訪談、文件等資料,分析社區國中校園環境軟硬體在性別及特殊例外性議題的符合程度,藉由上述的瞭解,促進校園軟硬體環境的改善。本研究係採用質性研究法,運用廿二名國中學生(女學生九名、男學生八名,特殊例外性學生五名)的焦點訪談與八位教職員工、家長、社區人士的深度訪談資料進行分析,探討校園軟硬體環境符合多元文化的狀況。以下將依據研究結果,說明獲致的結論。 首先,在校園場館設施、空間規劃及使用規定兼顧性別需求,運動設施空間、圖書館等場館應依性別需求適度規劃其軟硬體內涵,教師偶有讓學生感到不適的刻板印象發生,故應結合多元文化教育題材之性別議題在教學活動中。無障礙設施硬體未能依使用者角度考量,故亦有改善空間,同理心滿足特殊例外性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與同儕奧援是必要元素。 其次,校園環境符合性別議題的程度,教師無論在幹部指派及分配任務都會受性別刻板印象影響,且學生性別刻板印象亦受老師班級經營影響;營造性別平等校園環境可有不同作法,如事務分工及班際競賽都為可採取的方式:女廁在數量及面積上應予改善,且要考量學生實際需求,而學生可從參與空間美化布置來促進性別平等。 最後,校園環境符合特殊例外性議題的程度,需要主動協助滿足特殊例外性同學的需求,且可將特殊例外性議題融入教學;多元課程對特殊例外性學生的學習效果實可以有效提升,在特殊例外性學生學習過程需主動予以關懷;最後需積極主動關懷特殊例外性學生,亦可針對特殊例外性學生需求予以全方位關懷。 綜合本研究發現,研究者提出對性別議題及特殊例外性議題校園軟硬體環境相關之建議,期望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能在國中校園具體實踐。
  • Item
    高中推動國際教育促進跨文化素養之研究-以桃園縣一所高中為例
    (2014) 鄭揮豪; HUI-HAO CHE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際教育旅行對跨文化素養的促進,透過學生與教師的訪談分析日本國際教育旅行現況與跨文化素養的實踐,希望藉由上述現象的瞭解,來推動日本國際教育旅行提升跨文化素養的實踐。本研究係採質性研究法,運用日本國際教育旅行的文件,以及26位學生與2位教師的訪談的資料分析,探討日本國際教育旅行的現況與促進跨文化素養的狀況,以下將依據研究結果,說明獲致的結論。 從研究結果發現,藉由日本國際教育旅行在跨文化交流的學習上,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驗日本生活文化,也體驗認識日本高中生活。研究結果也顯示,在跨文化的體驗上發現可以開啟國際視野,增進語言及溝通的能力,另外在關懷與包容上可以發展全球化意識,以及發展永續的合作夥伴。雖然日本國際教育旅行可以增進跨文化的素養,但發現日本國際教育旅行仍有進步的空間,亟待推動與落實國際教育。 最後綜合本研究發現,研究者提出對日本國際教育旅行的建議,期望透過積極的推動國際教育活動提升跨文化素養能在高中落實。
  • Item
    多元文化學校經營理念與實踐-一位女性行政主管的敘事探究
    (2008) 鍾芷芬
    摘 要 本研究是以「自我」為探究的主體,採「敘事探究」為研究方法,以敘說方式書寫女性學校行政主管在型塑多元文化學校經營理念與實踐的經歷中,所凸顯的多元文化教育議題。本研究目的有三:一、檢視與批判研究者於擔任主任期間,在學校型塑多元文化學校經營理念及所遭遇的問題與因應之道。二、探討研究者如何從行政經驗中,獲得型塑多元文化學校經營理念專業知能及專業實踐。三、理解此歷程對研究者的意義,及其所反映出來學校型塑多元文化學校經營理念的脈絡。 本研究文本共分七章,第一章緒論就研究背景與動機及研究目的進行敘說,希望藉由對弱勢族群的發聲,進而建立研究者多元文化教育的哲學。第二章文獻探討,就學校組織文化、組織行為管理與領導、型塑多元文化教育的學校環境、角色衝突與溝通、學校行政主管工作理念的性別差異、相關研究等分別探討,當學校行政主管在具有豐富多元文化學校經營理念後,會比較清楚學校及社會結構面的限制,才能針對多元文化教育的本質、現實的差異、權力的運作及認同的問題進行反思,進而釐清相關核心問題,型塑多元文化教育的公共論述,積極落實多元文化教育。第三章研究方法,就研究取向的選擇、資料處理、如何敘說、研究倫理課題等探討,務求研究具有可信賴度。第四章翅膀下的世界-學生輔導分三部分拍動翅膀緩緩起飛、用心感受學子或剝奪學子、多元文化下的融合教育。學校中學生呈現多樣性,學校教育必須幫助多樣性的學生獲得其所需的知識、態度與技能,進而使學子具有批判、反省、分析及轉化的能力。第五章穿越空間-總務工作分三部分總務處特殊事件的處理、誠惶誠恐擔任總務主任、營造人文氣息的校園,如何由境教與環境潛在課程去落實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讓所有人能感受被尊重、照顧的溫馨情懷。第六章折翼之鳥-教務工作是研究者對自己過去二年教務經驗的反思與敘說,呈現出學校行政主管在僵化的學校制度下所經歷的挫敗。第七章結論與反思-展翅任我遨翔,就前所述的經驗的整理與反思後,由新的行動為起點,最後將行動歷程的反思與發現形成多元文化的經營理念與教育哲學的觀點,能夠在既有的結構性限制中發展。 這趟敘事探究之旅協助我釐清個人在多元文化學校經營與管理中的處境與位置,反思與重塑行動的意義,開展我在學校場域中繼續前行的力量。我將帶著這樣的能量繼續下一階段的校長之旅。
  • Item
    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多元文化素養與教學信念
    (2010) 湯心怡; Tang, Hsin Yi
    本研究旨在探討「公民與社會」科教師的多元文化素養現況,並探討不同個人背景變項(性別、族群、畢業系所、教學區域、教學年資)的「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多元文化素養的差異情況。研究工具引用何縕琪、蔡純純、范德鑫、張景媛(2009)所編撰之師資生多元文化教學能力量表。本研究的多元文化素養量表包含三個面向:「多元文化知識」、「多元文化覺察」、「多元文化技能」,並將「多元文化知識」、「多元文化覺察」、「多元文化技能」三項分量表的分數做相關,探討多元文化素養內涵(多元文化知識、多元文化覺察、多元文化技能)之間的相關程度。 本研究先採問卷調查「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多元文化素養現況,共發出301份問卷,有效回收問卷為240份,分別以描述統計、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輔以訪談法了解不同類型學校的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多元文化教學信念。本研究主要發現歸納如下: 一、「公民與社會」科教師的多元文化素養(多元文化知識、多元文化覺察、多元文化技能)均在中上程度。 二、不同個人背景變項(性別、族群、畢業系所、教學年資、教學地區)的「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其多元文化素養並無顯著差異。 三、多元文化素養內涵方面,「多元文化知識」、「多元文化覺察」和「 多元文化技能」之間均為中度相關。 四、 教師的多元文化教學信念訪談結果則分列如下: 1.在多元文化教育中,教師特質以「同理」的部份最多,其餘 的特質則視教學情況不同而轉換。 2.公民與社會科課程綱要方向明確,符合多元文化精神,但課 程內容較少價值觀描述,須大量補充教學資料。 3.教學模式必須多樣豐富,要能引發學生學習興趣,運用適當 的媒體素材可使教學情境真實呈現。 4.多元文化的班級經營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開放平等的教 學氣氛,衝突情況的處理要能讓學生學會包容和聆聽。
  • Item
    從多元文化教育觀點分析現行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教科書之內涵
    (2011) 閻美瑜; Yen Mei-Yu
    多元文化教育所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泛,有時候甚至是模糊不易掌握的,但是不論在何種時空背景、社會脈絡之下,都脫離不了尊重包容的本質、公平正義的基礎,以及教育改革的理想。多元文化教育不侷限於某些特定目的的教育計畫或變革,而是整體教育環境與思想觀念的更新,同時也不特定在何種科目、課程或教學計畫、教學活動中實施,透過持續不斷的課程改革和其他教育改革途徑,教導學生熟悉自己的文化,能夠自尊自信;教導學生去認識和欣賞其他文化,養成積極對待其他文化,消除各種偏見和歧見,使每個學生都具有同等的學習機會,都能體驗成功的學習。 自2001年開始實施的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在課程綱要中也提及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九年一貫課程在台灣教改的過程中,是一項重大的變革,除了對課程規範的鬆綁外,教科書也全面開放民間出版,對各家版本、各個學習領域教科書的檢視與分析研究比較未曾間斷。本研究根據多元文化教育理論,針對現行國中翰林、康軒、南一三個版本的國中社會學習領域一至六冊公民教科書及習作,利用「社會學習領域多元文化課程主題類目表」進行多元文化內容之量化分析;再透過對教科書內容文字與圖片的質性分析,檢視其中的偏差與缺失,獲致結論並提出建議。 本研究發現,三個版本的教科書,在多元文化內容的數量方面,都已達到一定的水準,各版本於五大主題類目的排序、比例略有不同,但各版本教科書於五大主題類目的分佈情形呈現相當的一致性。在文字與圖片方面仍有部分表現出族群中心主義、性別刻板印象與偏見,隱含中上階級意識型態。在課程設計方面,多元文化教育的內容仍多半以附加方式呈現,少數內容以融合方式呈現。本研究針對未來教科書在多元文化教育內涵編寫的改進方向上,提出以下建議,俾供未來教科書編寫之參考: 壹、對教科書多元文化內容的建議 一、多元文化內容應以概念與議題為主 二、增加議題融入教學 三、站在少數族群的立場談相關議題 四、定期檢視教科書並修正 貳、教科書內容不符多元文化教育的補救之道 一、教學過程之中,教師應對教科書中的少數族群內容多加引導 二、教師應主動積極引導學生建立多元觀點 三、教學目標之訂定,應與多元文化教育目標相結合 参、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範圍可針對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地理、歷史教科書及教師本身是否 具有多元文化教育理念進行探究。 二、可將研究主題擴充至跨領域比較或跨國比較,其他包括教學環境、教師態度、潛在課程等教學現場的狀況,也都是值得發展的研究問題。 三、研究方法可以利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方法之外,更能實際進入教學的情境之中。
  • Item
    美國華盛頓州國小階段跨國移民學生之學習安置和語言支援制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8-06-??) 洪麗卿; 劉美慧; Li-Ching Hung, Meihui Liu
    本文旨在探究美國華盛頓州國小階段跨國移民學生之學習安置和語言支援制度,以及政策從州層次至學校層級轉化之實施情形。本文以華盛頓州為研究場域,進行九個月的田野研究,並以西雅圖學區一所具移民族群多樣性之K-5公立小學為個案學校,藉由參與觀察、深入訪談和文件分析等方法來蒐集資料。研究發現有四:一、華盛頓州跨國移民學生之學習安置和語言支援制度趨於雙文化教育取向與針對特殊及異文化者取向。二、移民學生學習輔導注重全人需求的整體性安置。三、強調友善的語言無障礙環境可促進移民家庭參與教育活動。四、學校績效責任制產生對教育公平性實踐的質疑。最後,根據臺灣特殊脈絡提出未來擬定跨國轉銜學生學習安置制度之參考建議。
  • Item
    當師培生遇到多元文化教育
    (國家教育研究院, 2009-01-01) 劉美慧; 洪佳慧
    本文係我在一所師範院校與一班大四學生的多元文化教學與學習的故 事,我以全班教學及互動為脈絡,呈現我的教學實踐,但為了更深入理解學 生的多元文化意識開展歷程,特別選取三位學生,進行深入的個案分析,分 析的時間向度從大四的課堂學習跨越到大五實習,共計二年的時間,空間向 度則穿越大學課堂與小學教室,以瞭解其在教室開展的多元文化意識,在初 次面對教學場域時,如何透過課程知識與置身在地的途徑,發展實踐知識。 具體言之,本研究旨在分析師培課程的多元文化教學如何影響準教師的多元 文化意識與教學實踐。本文從文化敏覺與頓悟、反身自省與探索、行動試探 與轉化三個面向來分析師培課程的多元文化教學策略,以及準教師的多元文 化意識與教學實踐轉化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