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學步兒溝通能力發展之個案研究
    (2009) 黃素華; Huang Su Hua
    摘 要 本研究目的探討一歲到兩歲的學步兒溝通能力之發展,分析學步兒在共讀、遊戲、用餐三種不同情境中與人溝通互動、對話輪替時的溝通表現形式以及溝通意圖。以了解學步兒在三種情境下溝通表現形式、溝通意圖、輪替行為比例的異同。研究方法採個案研究,資料收集是從研究對象12個月研究到24個月大,並從中擷取12、15、18、20、22、24個月的資料,進行轉譯、編碼、和分析。 本研究發現的結果如下: 一、溝通意圖和溝通表現形式方面,本研究發現月齡越大,溝通意圖和溝通表現形式的種類越多元。 二、「動作」和「動作加發聲」是研究對象常使用的溝通表現形式。 引導他人的注意、同意去執行他人所要求的行為、拒絕去執行他 人所要求的行為、要求動作以及協商目前的活動是研究對象每個 階段都有出現的溝通意圖。 三、在共讀、遊戲、和用餐三個情境中,以溝通表現形式來看,研究 對象在遊戲情境中表現出較多種類的溝通表現形式。 四、在共讀、遊戲、和用餐三個情境中,以溝通意圖來看,在12、18、 24個月的共讀情境中,溝通意圖的種類多過遊戲情境;其它階段 則是遊戲情境的溝通意圖種類最多。 五、在共讀、遊戲、和用餐三個情境中,以輪替行為比例來看,研究 對象在遊戲情境中次數最高、共讀情境次之、用餐情境最少。 最後,針對研究方面的建議為: (一)可增長研究時間,以探究學步兒運用口語語言展現溝通能力的表現。 (二)可增加樣本數,以探究學步兒溝通能力的普遍發展趨勢。 (三)可就不同氣質的學步兒做探討,以探究不同氣質學步兒的溝通能力是否有差異。 (四)增加照顧者溝通表現形式和溝通意圖的探討。 (五)針對學步兒在溝通過程中自發表現和被動引發的部份加以探討。 關鍵字:學步兒、溝通意圖、溝通表現形式、輪替行為
  • Item
    學步兒同情與分享的利社會行為探討
    (2019) 陳倚菁; Chen, Yi-Ch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步兒同情與分享的利社會行為表現,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差異以及兩者間的關聯。以立意取樣選取北部地區公共托育中心\公辦民營托嬰中心18個月、24個月、30個月的學步兒各二十四名,共七十二名研究對象。採用情境測驗法,分別蒐集學步兒在情境測驗中,同情與分享的利社會行為表現。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有二:分別為:「實驗者受傷」情境、「分享工具」情境。調查所得資料以SPSS23.0 統計軟體之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階層迴歸等方式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主要的發現如下: 一、18- 30個月的學步兒皆能表現「同情」與「分享」的利社會行為。 二、學步兒「同情」與「分享」的利社會行為,不因性別、家庭社經地位而有差異。 三、學步兒「同情」的利社會行為於24個月時明顯增加。 四、學步兒「分享」的利社會行為於18個月至30個月間持續地增加。 五、學步兒的「同情」表現越明顯,其「分享」表現也會越明顯。 六、學步兒的年齡能預測其「同情」與「分享」的利社會行為。 七、學步兒「同情」的利社會行為可以預測其「分享」的利社會行為。 八、學步兒「分享」的利社會行為可以預測其「同情」的利社會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