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澳門中學生的學習觀初探(2021) 林禧彤; Lam, Hei-Tong在澳門的教育文獻中,較少會談論到澳門中學生對於日常學習和升學的想法,也缺乏學生們對社會的看法。本文選擇以深度訪談的方法,探討學生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學習,描述學習動機,以及如何準備升大學的途徑,作為學生的「學習觀」。並進一步探索影響學生的學習觀的一些可能因素,除學校、同儕、家長之外,特別關照學生對於澳門社會的想像與觀察。 在訪談19位澳門中學生後,得出初步以下結論:(一)學生的學習動機源於興趣和「讀書等於好工作」的觀念,但後者觀念薄弱,容易被重要他人的學習氛圍影響,造成學生不同的學習態度。(二)學生的升學策略與升學地點的關係最大,在升學管道的影響下,不同的升學地點會具有不同的升學策略。(三)大部份受訪者認為努力讀書的作用有限,雖然在澳門工作可以得到安逸生活,但如果想要出人頭地,則需要到外地奮鬥。Item 洛陽市中學生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以澗西區某五所初中為例(2020) 劉芙萌; LIU, FUMENG本研究以橫斷式調查研究法,探討大陸中學生視力保健知識、態度及行為與其相關因素。以2019年第一學期就讀於大陸河南省洛陽市五所公立中學的八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500名中學生為研究樣本。採用自編結構式問卷進行資料收集,最後得到有效問卷432份,有效回收率86.4%。本研究之重要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一、視力保健知識,屬於中上的程度。視力保健態度從整體來看趨於正向。視力保健行為欠佳,其中近九成的研究對象無法做到睡眠充足,八成的研究對象無法做到使用3C每30-40分鐘休息10分鐘,以及每天使用3C時間不超過1小時。 二、研究對象的視力保健知識會因「性別」、「是否近視」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研究對象的視力保健態度會因其「3C使用情況」和「戶外活動情況」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研究對象視力保健行為會因其「性別」、「3C使用情況」和「戶外活動情況」的不同有顯著差異。 三、研究對象視力保健知識、態度和行為三者之間呈顯著正相關。 四、研究對象背景變項、視力保健知識、態度能有效預測其視力保健行為,並可以解釋其總變異量之21.3%。其中研究對象為男生、每週3C使用總時數愈少、每週戶外活動總時數愈多、視力保健相關知識越正確、視力保健相關態度越正向者,其視力保健相關行為越佳。Item 中學生「不確定性考試壓力」模式之驗證(2018) 趙子揚; Chao, Tzu-Yang無論是國內或是國外,中學生的考試壓力均是一項重要的研究議題,然而,關於中學生的考試壓力,國內鮮少進行相關之研究,以致中學生考試壓力的理論發展及實務工作,均無明顯進展。本研究旨在進行一系列中學生考試壓力之研究,以探究考試壓力之現象,並驗證中學生考試壓力與不確定性之關係,以確立「不確定性壓力模式」。研究一檢驗不同學業成就之下的學生,其考試壓力來源,及其補習與唸書之時間,以檢視中成就學生的考試壓力來源是否多為「上不了公立學校」,以及檢視中成就學生是否付出的時間比其他學生更多。研究一以問卷調查,收集5220名9年級學生之資料,其中問卷包含了宋曜廷等(2013)之「中學生考試壓力量表(Examination Stress Scale, ExamSS)」、考試壓力來源、唸書時間、補習天數等資料。研究一同時取得2012年國民中學基本學力測驗之分數,代表學生之學業成就。研究一結果主要有三,第一,學業成就PR30~79學生的考試壓力高於PR90以上及PR29以下的學生,重複驗證學業成就中段的學生,其考試壓力較兩端學生大。第二,不同學業成就的學生,知覺到不同的考試壓力來源:學業成就後段學生的壓力來源多是「再怎麼努力成績都無法提升」、「聽不懂老師的教學內容」,學業成就中段學生則多是「上不了公立學校」及「無法達到自己的標準」,學業成就前段學生則多是「無法達到自己的標準」及「成績無法保持一定的水準」。第三,中成就的學生,唸書時間與學業成就前端的學生差異不大,但是補習天數卻比前端學生多。整體而言,中成就學生可能是因為付出的時間多卻面臨上不了公立學校的風險,因此考試壓力較大,此結果為Sung、Chao與Tseng(2016)提出的不確定性壓力模式提供證據。研究二旨在探討中學生的個人特性與考試壓力與是否有關,檢視是否有特定一群學生,是屬於高考試壓力的中成就學生,並符合特定的個人特性組型,包含不確定性高、神經性高、外向性低、低自尊,以及外控性高。研究二以1858名9年級學生為樣本,以宋曜廷等(2013)之ExamSS做為考試壓力的測量,並以26題自編二元計分的個人特性之題目做為個人特性的測量,包含不確定性、神經性、外向性、低自尊及外控性,並取得2014年國中教育會考之分數做為學業成就的指標。接著,研究二以潛在類別分析(latent class analysis, LCA),針對考試壓力、學業成就及個人特性的作答反應將學生進行分類。結果發現,研究二的資料最適合將學生分為四類,這四類學生分別為高壓中成就組(佔22%)、中壓高成就組(佔26%)、低壓中成就組(佔32%)及低壓低成就組(佔20%)。同時,由各組之作答機率側面圖(profile)可以得知,高壓中成就組的學生,相較於中壓高成就組及低壓中成就組,有較高的不確定性、較高的神經性、較低的外向性、低自尊,以及較高的外控傾向,此結果除了與研究假設相符,也為不確定性壓力模式提供進一步的證據。同時,研究二亦發現了低壓低成就組的學生,反而會有較高的外控性及低自尊,值得教育工作者付出關切。研究一與研究二分別從社會氛圍及個人特性的角度,說明學生的不確定性與考試壓力可能有關。研究三旨在再次檢視中學生的不確定性與考試壓力之關係,並直接對不確定性壓力模式進行驗證。在研究三之中,我們收集1967名9年級學生的資料,以宋曜廷等(2013)之ExamSS做為考試壓力的測量,並自編一份中學生不確定性量表做為不確定性的測量。在學業成就方面,我們以2017年國中教育會考之分數做為學生學業成就之指標。經由試題分析及因素分析,研究三得到中學生不確定性量表之正式版本,而此量表信度良好,本研究亦有提供建構效度之證據。接著,研究結果發現,考試壓力與不確定性呈正相關,其整體相關為.60。同時,經由多變量變異數分析,高考試壓力的學生在不確定性各分量表,均高於低考試壓力的學生。最後,我們利用徑路分析,驗證無論在學業成就前半或後半的學生,不確定性均部分中介了學業成就對考試壓力的效果;若以不確定性中的「前景不明」做為中介變項,則在學業成就前半段的學生中,達到完全中介的效果,為不確定性壓力模式提供直接的證據。綜合三項研究結果,本研究將以中學生考試壓力之社會氛圍、個人特性,以及不確定性,提供理論上及實務上之建議,期望實際達到降低學生考試壓力之效果。Item 中學生能力觀之研究—以臺北市一所公立國民中學為例(2012) 黃浩勳「能力」是時常掛在嘴邊的詞語,而教育人員更是以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為首要目標。然而身為教育的主體-學生自己是怎麼看待「能力」一詞,對於他們而言,能力的意義究竟為何,是否與成人世界所定義的能力相同,而他們是怎麼樣看待自己的能力,這些看法又是如何影響他們在學校的生活表現,教育人員又能從中得到何種啟示,規劃出更適合學生的教育實踐方式。 因此,本研究以中學生為主體,描述其能力觀之形塑與對於學校生活的影響,冀望藉此讓中學生以自己的聲音敘說自身的能力觀。研究目的如下: 一、描述中學生所抱持能力觀的內涵 二、探究影響中學生形塑能力觀的因素 三、發掘中學生能力觀與其在學校學習上的關聯 四、提出建議供現場教師於實務教學上參考 為能厚實的描述中學生的能力觀,本研究採取長期參與觀察、深度訪談與文件分析等質性研究方式,並選取台北市某所公立國中八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在國二下學期開學之後,進入現場進行實徵資料的蒐集,直至國三上學期末結束,研究時程為期一年左右。 本研究透過相關資料的分析與整理之後獲致下列結論: 一、能力觀的內涵 (一)能力意義的詮釋主要分為能力的基本內涵及展現方式 (二)在解決生活情境的問題的過程中,漸次形成能力觀 (三)能力觀的內涵具有多元性的特色 二、形塑中學生能力觀的影響因素 (一)工作結構 (二)同儕互動 (三)師生互動 (四)自我表現改變 三、中學生看待自我能力的方式 (一)中學生看待自我能力的方式,可區分為八種類型 (二)看待自我能力的方式不同,在學校的生活表現有所差異 (三)中學生看待自我能力的方式有階級上的差異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研究者提出有關學生能力觀後續研究之可行方向與建議,備供參酌。Item 中學生考試壓力團體方案之成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8-09-??) 趙子揚; 宋曜廷; 郭蕙寧; 張瑩瑩; Tzu-Yang Chao, Yao-Ting Sung, Hui-Ning Kuo, Ying-Ying Chang本研究旨在建置中學生考試壓力團體輔導方案,並檢視此方案對於考試壓力較大之九年級學生有無效果,期望以此供未來國中端對於學生考試壓力輔導之參考。本研究屬於質量並行的平行混合研究設計,在研究程序上,先以「中學生考試壓力量表」測量臺北市某所公立國中九年級學生之考試壓力,再依測驗結果,召募考試壓力較大之學生25名,組成四個團體,各進行六次團體。本研究於團體結束後,再次進行中學生考試壓力量表之測量,檢驗參與團體的學生,考試壓力是否降低。同時,本研究也以學生訪談資料之質性分析,檢視參加團體對學生來說,有何助益。研究發現,進行六次之團體,對九年級學生來說,能夠顯著降低其考試壓力。從質性資料中也發現,成員參與團體後,其益處為「生理焦慮舒緩」、「情感支持抒發」、「認知信念轉變」及「日常行動落實」。本研究將以中學生考試壓力團體方案之成效,以及學校應用之模式進行討論,以提供學校心理學在理論上及實務上之建議。Item 科學學習材料具體化程度對中小學生認知學習的成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87-05-??) 林清山; 陳李綢; CHEN-SHAN LIN and LI-CHOU CHENItem 中學生共依附特質與信任感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4-03-??) 林淑芳; 吳麗娟; 林世華; SHOU-FANG LIN; LI-CHUAN WU and SIEH-HWA 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