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13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情緒調節在大學生的父母依附與獨處之中介效果研究(2023) 吳秉臻; Wu, Ping-Chen本研究主要探討大學生的情緒調節在父母依附關係與獨處經驗中是否有中介 效果,了解不同年級之大學生在父母依附關係、情緒調節與獨處經驗上是否有顯著 差異。本研究以 508 位國內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透過網路問卷之形式進行量表填 答,問卷包含「關係結構問卷」、「情緒調節量表」與「獨處經驗量表」及基本資 料。本研究使用描述性統計、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結構方程模式進行資料分析和統 計考驗。研究結果發現:(1)認知再評估完全中介依附逃避與獨處經驗之正向經 驗;(2)認知再評估完全中介依附逃避與獨處經驗之負向情感;(3)依附焦慮直 接正向影響獨處經驗之負向情感。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對 未來研究與諮商輔導實務工作建議,以供未來研究者與助人相關工作者參考。Item 大學生親子衝突、關係動盪、衝突因應策略與心理健康之關聯研究(2022) 蔡閔柔; Tsai, Min-Jou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學生親子衝突、親子關係動盪、衝突因應策略與心理健康的關係,並檢驗親子關係動盪對親子衝突及心理健康的中介效果,以及衝突因應策略對親子衝突與心裡健康的調節效果。本研究對象為臺灣地區大一到大五的在學大學生,共787人。研究工具包含「親子衝突量表」、「親子關係動盪量表」、「衝突因應策略量表」、「心理困擾量表」及「心盛量表」,並採用描述性統計、Pearson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以及使用SPSS的外掛軟體PROCESS檢驗中介與調節效果。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結果呈現如下:一、大學生親子衝突、親子關係動盪及心理困擾呈現顯著正相關;而大學生親子衝突與親子關係動盪則和心盛呈現顯著負相關。二、大學生親子關係動盪對親子衝突及心理困擾具有部分中介效果;而大學生親子關係動盪對親子衝突及心盛具有完全中介效果。三、四種親子衝突因應策略對親子衝突與心理困擾之關係的調節效果皆不顯著;而親子衝突因應策略中的「妥協策略」、「直接衝突策略」與「積極策略」對親子衝突與心盛之關係存在調節效果。本研究依據上述研究結果進行討論,提出具體學術研究與大學生諮商輔導之建議,做為未來相關研究及實務工作參考。Item 臺北市大學生志願服務參與動機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2023) 林欣薇; Lin, Xin-Wei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大學生志願服務參與動機與自我效能之關係,採用問卷調查法,以瞭解臺北市大學生個人背景變項及志願服務參與動機與自我效能之差異情形。研究對象為110學年度就讀臺北市公立、私立大學中參與服務性社團的大學生,有效問卷共396份。透過IBM SPSS Statistics 23.0 for Windows統計軟體,進行問卷信、效度分析、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式所得資料。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臺北市參與服務性社團之大學生在志願服務參與動機及各面向呈現正向發展。 二、臺北市參與服務性社團之大學生在自我效能及各面向呈現正向發展。 三、臺北市參與服務性社團之大學生志願服務參與動機會因學校性質、打工狀況、參與社團狀況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臺北市參與服務性社團之大學生自我效能會因打工狀況、參與社團狀況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臺北市參與服務性社團之大學生志願服務參與動機與自我效能呈現顯著正相關。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對學校單位、大學生以及後續的研究者提出具體建議。Item 大學生之校園參與經驗、原創畢業歌曲閱聽經驗與學校認同感之研究(2022) 王建傑; Wang, Chien-Chieh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之校園參與經驗、原創畢業歌曲閱聽經驗與學校認同感,並提出未來在進行原創畢業歌曲創作及宣傳推廣方案的建議,提供學校師生參考。研究方法以質性為主,量化為輔。質性研究運用半結構式訪談法,透過與校園參與經驗、原創畢業歌曲閱聽經驗與學校認同感有關之研究內容設計問題,編制訪談大綱,研究參與者透過立意取樣以及滾雪球抽樣方法,邀請13位來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及銘傳大學109學年度應屆畢業生(2021年6月畢業)進行訪談。量化研究運用問卷調查法,針對質性訪談發現的共同脈絡,以學生發展理論、閱聽相關理論等為基礎編制問卷。個人背景變項包括生理性別、學校、校區、以及校園參與經驗(包含學校環境、師生互動、同儕關係);原創畢業歌曲閱聽經驗包括閱聽認知與閱聽行為;學校認同感包括認同觀念、認同行為等面向。本研究結果發現: 一、質性訪談中研究參與者的生理性別對閱聽經驗以及學校認同感無差異,惟量化調查發現男性閱聽行為高於女性。 二、不同學校對於原創畢業歌曲閱聽經驗有差異,而在歌詞感受性與校園經驗連結亦有不同想法,此外對於校園認同感亦有差異。 三、由於原創畢業歌曲歌詞涵蓋不同校區校園經驗,故不同校區未必影響閱聽經驗,惟量化調查發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不同校區的閱聽經驗有差異。學校認同感則因不同校風、學習環境及學習資源挹注讓學生感受不同,導致兩校大學生有不同反應。 四、校園環境形塑學校文化及特色,並且影響學生校園參與經驗。校園環境投入程度高的大學生,其原創畢業歌曲閱聽經驗以及校園認同感,皆顯著高於投入程度低的大學生。 五、師生互動模式影響大學生的校園參與經驗,師生互動投入程度高的大學生,其原創畢業歌曲閱聽經驗以及校園認同感,皆顯著高於投入程度低的大學生。 六、同儕關係互動情況影響大學生的校園參與經驗,師生互動投入程度高的大學生,其原創畢業歌曲閱聽經驗以及校園認同感,皆顯著高於投入程度低的大學生。 七、質性訪談發現一首好的原創畢業歌曲能夠增進大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惟量化調查發現部分變項僅達到低度正相關。 基於上述發現,本研究建議學生事務人員,可透過原創畢業歌曲多元形式促進畢業生的情感連結與校園歸屬感,鼓勵並提供大學生製作原創畢業歌曲的行政支援與經驗協助。此外,重視大學生校園參與經驗,有助於增強對學校的認同感,並改善不同校區大學生的校園參與經驗,增加凝聚力。亦建議大學生創作原創畢業歌曲需結合學校當前的特色與校園文化氛圍,並積極投入校園參與經驗,增進校園環境對學習發展的影響。Item 大學生課外學習經驗與就業力之關係研究-以中部地區私立技專校院為例(2022) 詹雯雅; Chan, Wen-Ya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部地區私立技專校院大學生課外學習經驗與就業力間之關係,研究對象為110學年度中部地區私立技專校院的日間部四技在學學生,透過「大學生課外學習經驗與就業力關係調查問卷」以了解大學生課外學習經驗及就業力情形。其中包括個人因素:性別、年級、社團參與經歷、工讀經驗、家庭社經地位、入學方式;課外學習經驗包含:社團參與、學校活動方案、校務參與、師生互動、學生自治;就業力包含:態度責任、開創發展、組織適應、人際領導、情緒穩定。另外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及多元迴歸分析法等,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不同性別大學生在課外學習經驗中,除了社團參與外,其他學校活動方案、校務參與、師生互動、學生自治以及整體課外學習經驗經統計檢定有達顯著水準。二、不同社團經歷大學生在整體課外學習經驗中,在課外學習經驗及其所有面向皆有顯著差異,且有社團經歷高於沒有社團經歷之大學生。三、不同入學方式大學生在課外學習經驗中,在校務參與、學生自治面向經由統計檢定有達顯著水準,不同入學方式在課外學習經驗中「校務參與」、「學生自治」等面向,經事後比較有顯著差異,在校務參與面向登記分發、推薦甄試平均得分高於其他,另學生自治推薦甄試平均得分則高於其他。四、不同社團經歷大學生在就業力各面向及整體就業力均有顯著差異。五、本研究整體課外學習經驗(社團參與、學校活動方案、校務參與、師生互動、學生自治)與就業力均有顯著中度相關。六、多元迴歸分析結果發現,大學生課外學習經驗對於就業力各因素(態度責任、開創發展、組織適應、人際領導、情緒穩定)解釋力為31.9%至46.1%。大學生課外學習經驗對就業力的整體解釋力為49.1%,其中社團參與、學校活動方案及師生互動三項具有顯著正向關係。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對於學校單位、學務人員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力、課外學習經驗Item 大學生社團經驗學習與生涯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2022) 宋亞杰; Song, Ya-Chieh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社團經驗學習與生涯自我效能之關係,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大學生社團經驗學習與生涯自我效能問卷」作為研究工具,以瞭解大學生個人背景變項及社團經驗學習與生涯自我效能之差異情況。研究對象為110學年度北部私立大學之大學生,有效問卷共412人。透過IBM SPSS Statistics 23.0 for Windows統計軟體,進行問卷信、效度分析、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式所得資料。 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大學生在社團經驗學習及各面向呈現正向發展。二、大學生在生涯自我效能及各面向呈現正向發展。三、具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大學生在社團經驗學習的差異情況:(一) 高年級學生社團經驗學習顯著優於低年級學生。(二) 社團參與時間較長、參與平均時數較多、有社團幹部經驗、擔任越高社團職位之學生皆顯著優於社團參與時間較短、參與平均時數較少、沒有社團幹部經驗、未擔任越高社團職位之學生。四、具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大學生在生涯自我效能的差異情況:(一) 男學生之生涯自我效能信心程度顯著優於女學生。(二) 有社團幹部經驗、擔任越高社團職位之學生生涯自我效能信心程度皆顯著優於沒有社團幹部經驗、未擔任越高社團職位之學生。五、大學生社團經驗學習與生涯自我效能呈現顯著正相關。Item 運用結構方程模型探討大學生飲用含糖飲料的行為意圖與其相關因素之研究(2023) 許智翔; Hsu, Chin-Hsiang本研究主旨在探討臺灣大學生之含糖飲料行為意圖及其相關的影響因素,以全國大學生為母體,採用橫斷式研究,利用自填式問卷,共回收255份有效問卷。將問卷進行編碼後,採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構方程模型進行描述性及推論性統計,並對模型提出批判與探討。結果與建議如下:一、前一週飲用天數在1天與2天者,其行為意圖顯著低於3天以上者。 二、 研究對象之行為意圖與自覺控制具有統計上之顯著相關;自覺控制與行為態度、主觀規範具有統計上之顯著相關;行為態度與主觀規範具有統計上之顯著相關。 三、 結構方程模型方面,模型配適度不佳,然而在信度以及因素負荷量上數值皆達到可接受之程度,故將來可針對飲用含糖飲料之行為意圖,進行新的模型探討,值得探討與修改的地方為自覺控制的部分。 四、根據結構方程模型,行為態度與自覺控制對於行為意圖有較大之徑路係數且在統計上達到顯著關係,對於行為意圖之預測較佳。 五、 徑路分析上行為態度、自覺控制與行為意圖有統計上的顯著相 關。故將來在大學生含糖飲料或是其他族群之含糖飲料議題上,可優先考慮從行為態度以及自覺控制進行介入計劃之規劃。Item 北部某大學研究生對 COVID-19 之預防行為意圖影響相關因素研究(2022) 阮耀陞; Ruan, Yao-Sheng本研究採用調查設計,擬利用健康信念模式來探討北部某大學研究生對於 COVID-19 的預防行為意圖,以及與自覺罹患性、自覺嚴重性、自覺行動利益、 自覺行動障礙、行動的線索、自我效能等因素關係,共有 363 名學生參加問卷 調查,有效回收 348 份(回收率 95.9%)。本研究重要結論與建議如下: 一、 性別分佈以女性為多數(51.7 %)、在年齡平均26.9歲;在婚姻中未婚 居多(87.4 %)。在宗教信仰方面,沒有宗教信仰佔(61.8 %)、關於健康狀 況多數學生,狀況自覺良好(46.0 %)、在三餐飲食中多數學生有正常三 餐飲食 (60.1 %)、在運動方面多數學生沒有經常運動(60.3 %)、在抽菸 習慣方面沒有抽菸佔多數(95.7 %),其中過去有抽菸,現在沒抽菸佔(2.0 %)、關於曾閱讀 COVID-19 資訊,學生有閱讀相關資訊佔 (89.7 %),本 研究行動提示在新冠肺炎之相關訊息來源,電視媒體315人(90.5 %)比例 最多。 二、 在知識得分達到中上程度、自覺罹患性得分屬於正向信念、自覺嚴重 性屬於負向信念、自覺行動利益屬於正向利益信念、自覺行動障礙屬於負 向障礙信念、行動線索有一個以上的線索、自我效能屬於正向自我信念、 行爲意圖屬於正向意圖。 三、 女性在自覺嚴重信念,比男性顯著有嚴重性信念;女性在行為意圖, 比男性顯著有積極意圖;飲食狀況在 COVID-19知識、自覺罹患性、自覺 嚴重性、自覺利益性、自覺障礙性、行為意圖沒有顯著差異。 四、 運動狀況在 COVID-19知識、自覺罹患性、自覺嚴重性、自覺利益性、自覺障礙性,都沒有顯著差異,但是在行為意圖則有顯著差異,也即沒有規律運動的研究對象,反而比有規律運動者,更有積極的行為意圖。 五、 自覺行動利益、自覺嚴重性、自覺行動利益、行對線索的曾經閱讀等 變項對於預防行為意圖變異的總解釋力為 46%,其中自覺行動利益對於 預防行為意圖的影響力最大,其次是自覺嚴重性和行對線索的曾經閱讀。Item 內向性格資優生學習風格與學習需求之探討(2021) 駱湘儒; Lo, Hsiang-Ju本研究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不同背景性格、不同身分別、不同類組以及不同生理性別大學生之學習風格與學習需求。本研究對841大學生進行調查,並以「性格量表」、「成人學習風格量表」、「學習需求量表」作為研究工具。以獨立樣本t檢定進行差異考驗,研究結果如下:一、內向性格資優生之學習風格與學習需求內向資優生最喜愛「組織與邏輯」之學習風格;在學習需求方面,對「獨立學習」的需求最強。內向資優生喜歡老師提供清楚的指引、有組織的課程架構、有脈絡的教學以及有程序的學習,他們也擅長利用個人經驗來幫助學習。在學習需求的部分,內向資優生則是需要安靜且獨立的學習空間以利深度思考。相對於內向資優生的學習需求,非內向資優生在「聯想與架構」較有需求。二、不同背景變項大學生之學習風格差異情形 內向性格學生在「組織與邏輯」與「計劃與執行」兩種學習風格皆顯著高於非內向性格學生,但在「創意與開放」以及「直覺」兩種學習風格則無顯著差異。由結果可推論內向性格學生的學習風格是依賴有組織、有架構的教學及思考方式,當他們在團體討論時,需要先整理思緒才能順暢的表達。 其他背景變項大學生的學習需求研究結果顯示,男性學生在學習風格「計劃與執行」的偏好顯著高於女性學生,但在「組織與邏輯」、「創意與開放」以及「直覺」並無顯著差異。資優生與非資優生的學習風格並無顯著差異,文組學生與理組學生的學習風格也沒有顯著差異。 三、不同背景變項大學生之學習需求差異情形 內向性格學生在三種學習需求「摘要與表達」、「聯想與架構」以及「獨立學習」顯著高於非內向性格學生。由結果可推論內向性格學生的學習需求是需要教師清楚的指引、透過連結過往經驗來幫助學習以及需要獨立的學習空間。 其他背景變項大學生的學習需求研究結果顯示,資優生與非資優生在「摘要與表達」有顯著差異、女性學生在「摘要與表達」的學習需求顯著高於男性學生。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在有些學習需求則無顯著差異,資優生與非資優生在「聯想與架構」及「獨立學習」無顯著差異、不同性別學生在「聯想與架構」及「獨立學習」等兩種學習需求並無顯著差異、文組學生與理組學生的在所有學習需求均無顯著差異。四、對教育實務的建議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教育實務的建議,首先教師須充分瞭解學生的性格特質並依據性格特質評估其學習需求。第二是提供內向性格學生有結構的學習以及獨處的空間,讓他們能在舒適的環境中學習。最後教師須留意教室中安靜的學生,除了回應主動談話的學生,也須留意團體中相對安靜的學生之學習表現以及特質展現。Item 醫療與我: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大學生的自我認同(2020) 諶芃; Shen, Perng本研究旨在了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簡稱ADHD)學生在醫療診斷之後對自己的認同之關係。邀請兩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大學生參與本研究,以敘事研究進行,透過五次結構式深度訪談ADHD大學生,再以「內容-類別」敘事分析模式,將ADHD大學生敘說之生命故事內涵,以自我調整模式(Self-regulation Model) (Leventhal, Brissette,& Leventhal, 2003)理論架構進行重述與討論。兩位研究參與者的生命故事所歸納之結果有三: 一、就醫前ADHD個體的經歷影響他們對就醫的感受,與對診斷名稱與醫療的解讀。此歷程的重點在於個體的心理資產與外在因素(環境支持度及疾病汙名感受)的影響。擁有愈足夠的個人與環境資產之個體,其成就動機就愈強,承受環境衝擊的能量也愈強。環境的支持是正向外在因素,而環境對疾病的汙名則是負向因素。 二、ADHD個體於醫療介入後經歷一段調適歷程,反覆經歷Leventhal等人(2003)所提出的錨定目標問題→付諸行動解決問題→獲得結果之歷程,從認知疾病到覺知疾病,最後賦予此歷程評價意義,反覆經歷認知疾病-因應-評價的歷程,逐漸深入認識自己與ADHD的關係。 三、個體從「接受」自己被貼上ADHD的標籤,走向「接納」自己是個ADHD,關鍵在於醫療介入後,個體是否認知到自己因疾病的診斷而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本研究參與者因為對自己及ADHD有正確的認知,習得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自我效能和自我認同,使他們在進入社會後更容易在工作上獲得成就感與社會的認同。 最後,提出本研究之限制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