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醫院運用Facebook粉絲專頁推廣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的策略與挑戰
    (2024) 王紀葳; Wang, Jih-Wei
    本研究目的為瞭解醫院Facebook粉絲專頁設立的目標與管理策略及執行上面臨的倫理議題、挑戰與未來方向,選取臺北市四家不同規模的醫院,以深度訪談法,於2023年訪談該院Facebook粉絲專頁後台管理人員,且分析醫院Facebook粉絲專頁推廣有關健康促進及衛生教育貼文則數及網友按讚、留言、分享次數等。本研究結果發現醫院設立Facebook粉絲專頁目標包括:強化醫院形象塑造,增加多元行銷管道,加速訊息流通。在粉絲專頁管理上,廣納內容多樣性,並充分授權後台管理人員管理。在粉絲專頁內容上,所選取的四家醫院Facebook粉絲專頁,推廣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貼文占該院總貼文自12.57%至80.29%,內容包括預防保健類、疾病治療類及衛生政策類。在粉絲專頁倫理議題上,各醫院均重視病人隱私且不以醫療廣告招攬業務,不任意貼文。在粉絲專頁挑戰上,仍面臨素材來源不夠豐富、內容不易趣味化、專業人才缺乏,且難以將網友吸睛度轉化為來客數等困境。本研究建議醫院可善用不同的社群媒體,投入更多專業人力與技術資源來製作健康媒材並提升民眾健康素養。
  • Item
    我國衛生教育專業倫理信條建構之研究
    (2006) 陳敏麗; Min-Li Chen
    只要是一種專業領域,本身都應該發展出屬於自身的倫理信條,俾使成員加以遵守,以維護專業精神。衛生教育信條提供一套基本的信念,引導衛生教育者解決許多在其專業生活中遭遇的倫理困境。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建構本國衛生教育專業倫理信條,以提供衛生教育專業團體之參考。本研究採質量並用之研究方法,本研究經「深度訪談」與三次「德懷術問卷調查」所建構之「我國衛生教育專業倫理信條」內容共有「基本信念」與「對民眾的責任」、「對服務機構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對專業的責任」及「對研究與發展的責任」等五章37條。 於基本信念中包含專家們重新對衛生教育之定義做建議,並強調衛生教育者應懷抱濟世救人的理念,尊重人類生命的獨特性、潛能的價值及人性的尊嚴。整體而言,本信條於倫理理論之運用結合傳統之效益論、義務論與德行論,而衛生教育專業服務的對象為「人」,故本研究所發展之信條更包含「關懷論」,是特色亦更貼切人性化。於未來可運用如舉辦倫理信條研討會或工作坊、衛生教育專業人員凝聚共識、在學會網站上公佈、融入學校課程的安排及後續性學術研究等,使倫理信條的執行更落實。
  • Item
    衛生教育與行為科學介入研究成效之統合分析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3-12-01) 郭鐘隆; 黃久美; 蘇鳳足; 邱靜如; 劉貴雲; 劉潔心; 張婷婷
    本研究蒐集臺灣地區1971年至2001年間,衛生教育首行為科學的介入研究之中文文獻,運用統合分析的方法來評定其在健康相關行為上的介入成效。本研究所選取的介入研究應符合下列原則: 1.測量健康相關行為 2.研究中運用至少一種衛生教育或行為科學的介入方法,3.研究中提供控制組與對照組或前後測結果以供比較,4.研究中提供相關統計數字得以計算成效值,如頻率、百分比、圖表、t-test、F-test, Chi-Square、皮爾森積差相關、P值或平均值與標準差等。相同主題之介入文獻達三篇以上才納入本研究進行分析,研究樣本共計70萬論文。 本研究由二名研究人員及主持人進行文獻閱讀和譯碼工作,一致性高達0.83。衛生教育和行為科學介入對知識的改變成效最大(d=0.51),為中等的正向效果,此成效於後後測時仍存在。對目標行為、自我效能和態度有介於弱和中等的正向效果,對於行為意向則只有弱效果,測量行為意向的研究則大多未測量目標行為,後後測也大致符合此一趨勢。 研究結果發現對知識的介入成效最要佳,行為次之,介入地點為學校或工作場所對知識有較高的成效值,多年期介入、與多元介入策略對目標行為有較高的成效值,建議以後的研究可以延長介入期程、於有組織的場所如學校、職場進行、使用多種介入策略與教學方法,介入效果會較佳。
  • Item
    台灣地區近二十年來衛生教育與行為科學介入研究效果之統合分析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2-07-31) 郭鐘隆; 劉貴雲; 劉潔心
  • Item
    雲林縣輕度中風患者對種豐富發知識、支持性環境、資訊充足度、中風復發態度及健康行為調查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8-12-??) 胡益進; 戴友榆; 林柏煌; 劉珮吟
    臺灣人口老化的問題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且隨著年齡的老化,中風的發生率呈倍數增加, 然而,腦中風在醫療照護的花費上相當昂貴,腦中風對個人健康及經濟上皆造成損害,故針對此疾病作有效的控制,實屬刻不容緩之事。若想減輕腦中風病人對國家 整體的醫療負擔,應針對高危險群進行篩檢,早期就醫且能持續追蹤、進行病人衛教,並實行健康促進介入。本研究計有755位研究對象,且皆為有效樣本,乃調 查現行衛教情形,以為提昇輕度中風患者對中風復發相關危險因素的認知,進一步減少危險因素對他們之危害;並促進輕度中風患者在飲食、運動和用藥安全方面的 健康行為;增進輕度中風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及在醫療上的可近性之調查研究,以期避免日後再發的危險性,並作為後續中風衛生教育推廣之參考。本研究之結論如 下:1.輕度中風病患的中風復發知識會因不同的鄉鎮、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職業狀況等而有顯著差異。2.輕度中風病患的支持性環境會因不同的 性別、年齡、婚姻狀況等而有顯著差異。3.輕度中風病患的資訊充足度會因不同的鄉鎮、年齡、教育程度等而有顯著差異。4.輕度中風病患對中風復發的態度會 因不同的鄉鎮、婚姻狀況、居住狀況等而有顯著差異。5.輕度中風病患之健康行為會因不同的鄉鎮、婚姻狀況等而有顯著差異。
  • Item
    都市與偏遠社區成人的健康資訊尋求經驗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0-12-??) 魏米秀; 洪文綺
    本研究以一般性健康資訊為主題,透過焦點團體訪談都市及偏遠地區的居民,目的在瞭解民眾的健康資訊尋求經驗,發掘可能影響資訊尋求行為的因素,並比較偏遠與都市地區的差異。採目的抽樣策略,以台北市(都市地區)及花蓮縣(偏遠地區)為範圍,各選取六個村里,每個村里進行一場焦點團體訪談,計十二場。共訪談95位居民,其中偏遠地區44位,都市地區51位。質性資料分析結果發現,健康資訊的需求來自其所處的個人及社會脈絡情境所引發的動機。影響健康資訊尋求的中介因素包括環境資訊可近性、人際社會支持及個人資訊獲取條件。偏遠與都市地區的差異呈現在環境資訊可近性、個人資訊獲取條件、傳播管道與型態及主動/被動的尋求行為。建議公共衛生教育要因地制宜,都市地區可運用多元的傳播管道,偏遠地區要善用人際傳播網絡。對於資訊獲取弱勢者,依其特殊需求設計健康資訊,並運用人際社會支持的功能。加強資訊弱勢地區的環境資源與提升民眾獲取資訊的能力都是重要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