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1
  • Item
    國中生選擇高職之升學決策因素、職業興趣與高職學校生活適應相關研究
    (2012) 黃瓊諄; HUANG,CHIUNG-CHUN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生在國中升學之際選擇到高職就讀的升學決策因素、職業興趣與學校生活適應在不同背景變項的差異情形,並探討這三個變項間的關係。採立意抽樣,共抽取台北市四所高職:北市南港高工、北市士林高商、北市育達商職、北市開南商工,符合Holland六大興趣類型的十一種類科,高二與高三的學生,有效樣本合計738人。本研究以調查法進行資料搜集,使用之工具包括「影響國中畢業生升學高級職業學校之主要因素問卷」、「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興趣量表」、「高職學生學校生活問卷」。所得資料以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高職生選擇到高職就讀的升學決策因素,因性別不同、科別不同而有達統計上之顯著差異,但不因年級、居住地區、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等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二、高職生的職業興趣,因性別不同而有達統計上顯著差異。男生在實際型、研究型、企業型上的得分較高。女生在藝術型、社會型上的得分較高。 三、高職生的學校生活適應,因年級不同、科別不同有達統計上顯著差異,但不因性別、居住地區、主要照顧者教育程度等背景變項不同而有顯著不同。 四、高職生的升學決策因素與學校生活適應有兩組典型相關存在。 五、高職生的職業興趣與學校生活適應有一組典型相關存在。 六、不同背景變項、升學決策因素對學校生活適應有預測力,其中背景變項中的「科別」、「年級」與升學決策因素中的「家庭」因素,對學校生活適應有預測力。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高職生生涯輔導工作及未來研究參考。
  • Item
    同理心訓練課程對高職學生同理心、情緒智力及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
    (2006) 劉中夫
    研究者主要目的在設計適合高職二年級學生學習「同理心訓練」課程,並探討該課程教學對高職二年級學生同理心、情緒智力及人際關係的影響效果。「同理心訓練」課程是整合知情意行,全方位的學習目標,課程教學重視「小組活動」及「互動學習」進行教學,其中課程教學共分為十六個單元,分上、下學期進行教學,主要在培養學生對同理心的認識與瞭解,透過教學活動學習同理心技巧訓練及互動練習,坦誠的表達自己的感覺及情緒,提升情緒智力及人際關係的能力。 本研究採實驗組、控制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國立中壢高級商業職業學校二年級六十三名學生,分為兩組,實驗組學生進行研究者之「同理心訓練」課程;控制組學生則進行原班級一般性課程教學,不予以任何實驗處理。在實驗效果評估方面以「同理心量表」、「情緒智力量表」及「人際關係量表」、「社會距離量表」為測量工具,以瞭解同理心訓練課程對學生同理心、情緒智力及人際關係的影響。在資料分析方面,本研究以「組別」作為自變項,學生在上述三個測驗的「前測分數」為共變項,「後測分數」為依變項,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法考驗研究假設。另輔以「社會距離量表」、「學生訪談問卷」及「學生教學活動學習單」、「單元教學回饋表」及「學生練習作業」、「教學過程及預期學習效果」、「單元課程教學講授綱要」、「學生體驗活動反應記錄」等所得的資料作為質化分析,以深入瞭解教學實驗之效果。綜合各項結果獲得以下研究結論: 一、同理心訓練課程經過實驗課程教學後,無法有效提升高職二年級學生「同理心」的能力。 二、同理心訓練課程經過實驗課程教學後,能有效提升高職二年級學生「情緒智力」能力。 三、同理心訓練課程經過實驗課程教學後,能有效提升高職二年級學生「人際關係」的能力。 四、從實驗組學生「團體教學回饋表」反應發現:1.團體氣氛是愉快的、溫暖的、輕鬆的,團體活動秩序部份經過檢討「事前協調溝通會議」,各組逐漸有進步。2.學生表現從對自己不滿意逐漸進入滿意,各小組長佔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小組活動共同參與練習、輪流表達,事先預作安排準備,讓學生感受自我成長。3.對團體活動看法覺得內容是有幫助的,喜歡動態多於靜態的活動,輕鬆活潑沒有壓力進行教學活動,學生反應是快樂自在學習、主動積極的投入。4.學習同理心技巧訓練,平時在生活上的收穫,對人際關係是有進步的,情緒逐漸被重視,能有理性的想法。5.對團體的看法,覺得自己是被接納的,有幾位內向與疏離的學生,因為彼此互動增加而逐漸被瞭解而能接納。 五、實驗組學生在「社會距離量表」實施前、後測量比較在前測發現被團體拒絕不喜歡的疏離學生總共五位,在後測時有兩位被選不喜歡人次減少,其餘的三位學生沒有再出現被選不喜歡,明顯表現人際關係都有進步。研究者特別訪談這五位學生學習同理心的心得反應發現: 1.參加同理心訓練課程後,學生覺得同理心技巧對人際互動是有改善。 2.學習同理心訓練課程後,覺得對人際關係的擴展、朋友及同學間的相處是非常有幫助的,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彼此尊重、接納,能站在對方立場看事情,有同理的瞭解及態度相處,心靈感覺是很快樂的。 3.從同理心訓練課程學習同理心技巧讓學生印象最深刻的有鼓勵、提供資料、簡述語意、摘要、自我表露、初層次同理心、勸導、情感反應等。 4.學過同理心訓練課程,對於同理心技巧,經常會應用在日常人際生活當中,表達及體會別人的感覺及想法真好。 5.學習同理心訓練課程,學生比較重視非理性想法帶來情緒困擾 的影響。 研究者根據所得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建議: 一、「同理心訓練」課程具有正向輔導效果。 二、建立師生「同理瞭解」能促進學生的學習與成長。 三、「同理心訓練」課程教學的實施,應由班級導師推動以提升輔導效果。 四、加強「理情教育」,妥善管理情緒,建立圓融的人際關係。
  • Item
    台北市高職學生網路休閒閱讀動機與行為之調查研究
    (2011) 鄭美珍; Cheng, Mei-Chen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北市高職生網路休閒閱讀動機與行為現況。主要研究目的包括:一、高職生進行網路休閒閱讀的動機與行為之現況為何?二、不同人口變項的高職生在網路休閒閱讀動機的差異情形為何?三、不同人口變項的高職生在網路休閒閱讀行為、文本類型、文本主題的同質性為何?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與網路問卷調查法兩種研究方法進行探討。有關問卷調查法所採用之研究工具為自編之「高職生網路休閒閱讀動機與行為之調查研究問卷」,研究對象為台北市公私立高職學校學生。本研究採立意抽樣調查方式,共計回收有效問卷1776份,其中有網路休閒閱讀經驗的樣本數共計1200份。調查樣本以描述統計、次數分配、T檢定與卡方檢定等進行統計分析。 透過統計結果,歸納以下結論:一、網路休閒閱讀動機方面:(一)網路休閒閱讀提供高職生展現自我效能、迎接閱讀挑戰的機會;(二)高職生樂於透過網路休閒閱讀,與同儕分享資訊;(三)除了性別,職科別與家庭社經地位並不影響網路休閒閱讀動機。二、網路休閒閱讀行為方面:(一)網路休閒閱讀已成為高職生關心時事與娛樂資訊的主要管道;(二)高職生最常上網看新聞和文章且花最多時間上網看新聞與小說;(三)工科男生最愛上網看熱血機戰類的漫畫、商科女生最愛上網看親情/友情/愛情類的文章;(四)家庭社經地位確實影響網路休閒閱讀主題。同時根據以上結論,提出三點建議:一、由新速實簡的瀏覽閱讀導入連續性的深閱讀;二、規劃建置優質的青少年網路學習空間、協助學生建置閱讀社群網站;三、學校圖書館應扮演閱讀指導角色,積極推廣網路休閒電子書文本。
  • Item
    高職生網路成癮與睡眠品質之相關研究 -以台北市某高職為例
    (2013) 曾建勳; Tseng chien- hsun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高職生網路成癮與睡眠品質的現況,並且探討背景因素、網路使用習慣、網路成癮與睡眠品質的關係。 本研究以台北市某所私立高職日間部學生做為研究母群體,採分層集束抽樣的方式,以問卷調查來收集資料,由就問卷包含四個部分:1.背景資料2.網路使用習慣3.網路成癮4.睡眠品質,共獲得351份有效樣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網路成癮總分平均為54分,其中網路成癮總分正常者佔59.8%、網路成癮高危險群佔18.5%、網路成癮疑似個案佔21.7%,顯示多數高職生的網路成癮傾向都是正常。而研究對象的網路成癮問題最差的前三名變項分別為「耐受性症狀」、「戒斷症狀」、「強迫上網行為」。 二、研究對象睡眠品質總分平均為平均值為5.41,而睡眠品質佳者為多數佔53%,結果顯示高職生睡眠品質佳者佔多數。而研究對象睡眠品質較差的前三項變項分別為「睡眠時數」、「睡眠困擾」、「日間功能障礙」。 三、背景因素以及網路使用習慣中的「目前在校成績」、「有無使用網路連線遊戲」以及「網路主要使用地點」在網路成癮上有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而「每週上網天數」以及「每日上網時數」在網路成癮上有達到統計上顯著相關。 四、網路使用習慣中的「有無使用BBS」在睡眠品質上有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而「上網可利用的裝置種類」以及「每日上網時數」在睡眠品質上有達到統計上顯著相關。 五、研究對象的「網路成癮總分」與「睡眠品質」有達到統計上顯著正相關,即網路成癮傾向越嚴重者,其睡眠品質越差。 六、研究對象的性別、網路成癮總分可解釋睡眠品質總變異量的26.30%,其中以網路成癮總分解釋力最高。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高職學生應該要減少上網時間以及避免沉溺於網路連線遊戲。而學校與家庭要更加重視大學生使用網路的習慣以及睡眠的品質,以改善生活習慣。
  • Item
    新北市高中職生休閒參與生活壓力與憂鬱程度相關因素之探討
    (2014) 洪穎晨; Ying-Chen,Hung
    研究旨在探討高中職生休閒參與、生活壓力對於憂鬱程度之相關因素,採分層集束抽樣抽出三所高中和三所高職,共456人為樣本,以結構式問卷進行調查,研究重要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休閒參與整體情形屬中下程度,「娛樂型」休閒參與較多;生活壓力偏低,屬「很少困擾」的程度,「學習壓力」、「校園生活壓力」及「自我期許壓力」為主要生活壓力,而約近一半的人屬高憂鬱程度者。 二、研究對象中的社會人口學變項中,「學制」、「性別」、「家庭社經地位」與休閒參與有關,高中生、女生、高社經地位者休閒參與較多,「學制」、「性別」與生活壓力有關,其中高中生、男生之生活壓力較大,而只有「學制」與憂鬱程度有關,其中高中生憂鬱程度較高。 三、研究對象休閒參與與生活壓力整體而言無顯著相關,但參與「閒意型」休閒越多者,其整體生活壓力就越大;而整體的休閒參與越多者,其學習壓力也越大。另外,「閒意型」休閒參與越多者,其憂鬱程度越高;而「家庭家人生活壓力」、「經濟壓力」、「學習壓力」、「校園生活壓力」、「自我期許壓力」、「人際互動壓力」越大者,其憂鬱程度越高。 四、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休閒參與、生活壓力能有效預測其憂鬱程度,並可解釋其總變異數量之43.7%,其中「社交型」、「娛樂型」休閒參與及「自我期許壓力」、「學習壓力」「人際關係壓力」等為主要預測變項,並以「自我期許壓力」最具有解釋力。研究結果顯示「社交型」與「娛樂型」休閒參與越佳,憂鬱程度越小;而「自我期許壓力」、「人際關係壓力」與「學習壓力」越大,則憂鬱程度越大。 根據以上結果可提供教育、衛生單位日後探討青少年憂鬱程度之參考。
  • Item
    綠色消費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中縣某公立高職為例
    (2010) 羅秀萍; Lo Hsiu Ping
    本論文主要目的在瞭解高職生之綠色消費知識、綠色消費態度、環境敏感度與綠色消費行為意圖的情形,並探討學生之人口學變項、綠色消費知識、綠色消費態度、環境敏感度與綠色消費行為意圖的關係。 研究對象為台中縣某公立高職九十九學年度上學期一、二、三年級普通職業類科班級在學學生,採分層隨機抽樣,每個年級各抽三班,共獲得有效樣本333人,以自填式結構問卷為研究工具。其結果如下: 一、高職生的綠色消費知識在中等程度以上;綠色消費態度、環境敏感度與綠色消費行為意圖亦呈現正向表現。 二、高職生整體綠色消費行為意圖不會因為性別、年級及家庭社經地位的不同而有差異;但有「參與環保活動經驗」者,在環境敏感度與綠色消費行為意圖的表現均優於無參與環保經驗者。 三、高職生的綠色消費知識、綠色消費態度環境敏感度與綠色消費行為意圖為正相關,其中以環境敏感度的相關性最強。 四、高職生之綠色消費知識、綠色消費態度與環境敏感度作為預測綠色消費行為意圖是有意義的,其共可解釋綠色消費行為意圖的變異量達41.9%
  • Item
    臺北縣板橋市高中職學生攝取蔬果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
    (2008) 胡惠碧; Hu Hui-Pi
    本研究探討高中職學生攝取蔬果行為現況及其與個人背景因素、蔬果營養知識、攝取蔬果社會心理因素的關係。研究母群體為板橋市高中職學生,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取高職3班,高中9班為樣本,以團體自填問卷為工具進行資料收集,共得有效樣本461人(97.26%),再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複廻歸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蔬果營養知識在七成以上,對一般營養知識認識較佳,但對蔬果營養對人體的作用機轉等知識較不足。 二、攝取蔬果社會支持中,家人會常常提供,同學或朋友很少提供,老師則有時提供。 三、研究對象每日攝取五蔬果的把握度在五成以下。知覺攝取蔬果障礙屬中等程度,又以外食含蔬果量少為主要障礙。攝取蔬果的結果期望偏正向。 四、研究對象每日攝取五蔬果行為介於「有時至常常」間,且蔬菜攝取行為優於水果攝取行為。 五、高中學生、蔬果營養知識高、攝取蔬果社會支持越高、攝取蔬果自我效能越佳、結果期望愈正向,則攝取蔬果行為愈好。知覺攝取蔬果障礙越高,則攝取蔬果行為愈差。 六、背景因素、蔬果營養知識、攝取蔬果社會心理因素可預測攝取蔬果行為,解釋變異量達36%,自我效能及家人社會支持為重要變項。
  • Item
    新北市某高職學生體型意識與節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2016) 趙婷蕙; Chao, Ting-Hui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職學生背景變項、體型意識及節食行為間的關係。母群體為新北市某高職全體學生(不含體育班及特教班),採分層集束抽樣法,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工具,共得有效問卷327份。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體型適中者居多,有約三成的人屬過重或肥胖者,而過輕者約占一成多。研究對象之社會支持以家人支持度最高,而師長的支持度最低。研究對象受媒體的影響屬中低程度,其中以「明星身材」對其影響最大。 二、研究對象之整體體型意識為中等偏正向,但對自己體型偏不滿意,其中最不滿意的是腰腹部位,而下半身次之。研究結果顯示,男生比女生有較正向的體型意識,體型過輕者比過重及肥胖者有較正向的體型意識;另,研究對象受媒體影響愈大,其體型意識愈負向。 三、研究對象之節食行為並不嚴重,以省略一餐及限制食量的行為居多。研究結果顯示,女生、過重及肥胖者、研究對象受到的社會支持愈多、媒體影響愈大、體型意識愈負向者,愈容易出現節食行為。 四、研究對象背景變項及體型意識預測節食行為時,可解釋其總變異量的45.9%。主要預測變項為「肥胖體型」、「媒體影響」及「體型意識」,且以「體型意識」最具影響力。研究結果顯示,體型屬肥胖者、媒體影響愈大者、體型意識愈負向者,愈傾向有節食行為。
  • Item
    澎湖縣某高職學生戒菸教育介入效果研究
    (2015) 呂惠櫻; Lu, Hui-Ying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戒菸教育介入對澎湖縣高職學生之戒菸成效;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採用李景美教授等編製-青春踢踏行教學模組為主要教材。研究對象為102學年度澎湖縣某高職學生,實驗組施行戒菸團體課程12小時及個別輔導3次;對照組未給予任何介入,兩組均進行前測(介入前)、後測(介入後一週)及後後測(介入後一個月),結果分析為實驗組31人、對照組32人共63人。資料以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GEE)檢定分析戒菸教育介入的效果,結果如下: 一、戒菸教育介入能顯著增進學生之「戒菸知識」、「戒菸態度」及「戒菸 自我效能」。 二、戒菸教育介入能顯著降低學生之「每日吸菸量」及「一氧化碳值」。 三、戒菸教育介入後,實驗組學生之七日點戒菸率(22.6%)、一個月點戒菸 率(12.9%)、一個月及三個月持續戒菸率(12.9%),實驗組戒菸率均 顯著高於對照組。 研究結果顯示,戒菸教育確實能增進學生戒菸知識、態度、自我效能及戒菸行為,故建議學校能將戒菸教育列入學期計畫,定期舉辦戒菸教育與後續追蹤,以持續維持學生之戒菸行為。 關鍵字:高職生、戒菸、教育、知識、態度、自我效能
  • Item
    新北市某高職學生節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6-12-??) 趙婷蕙; 陳政友; Ting-Hui Chao, Cheng-Yu Chen
    本研究旨在了解高職學生背景變項、體型意識及節食行為間的關係,期能作為學校衛生工作之參考。本研究採橫斷式研究,以新北市某高職學生(不含體育班及特教班)為研究對象,採分層集束抽樣法,以自編結構式問卷為工具,共得有效問卷327份。主要發現如下:一、研究對象之體型屬過重或肥胖者約占三成,而過輕者約占一成多。其社會支持以家人支持度最高,師長的支持度最低。其受媒體的影響屬中低程度,其中以「明星身材」對其影響最大。二、研究對象之體型意識為中等偏正向,但對自己體型偏不滿意。男生、體型過輕者比女生、體型過重及肥胖者有較正向的體型意識。受媒體影響愈大者,其體型意識愈負向。三、研究對象之節食行為並不嚴重,以省略一餐及限制食量的行為居多。研究對象背景變項及體型意識預測節食行為時,可解釋其總變異量的45.9%,主要預測變項為肥胖體型、媒體影響及體型意識,且以「體型意識」最具影響力。以女生、過重及肥胖者、受社會支持愈多者、受媒體影響愈大者、體型意識愈負向者,愈容易出現節食行為。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學校積極辦理體型意識與飲食行為相關課程活動,以澄清刻板的體型意識、增進學生健康飲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