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大一新生行為模式與憂鬱傾向相關之研究--以一所國立師範大學為例
    (2005) 牟善英; San-Ying Mo
    本研究旨在探討師範大學大一新生行為模式與憂鬱傾向相關之研究,以問卷調查為研究方法,瞭解社會人口變項、行為模式與憂鬱傾向的分布情況、其相關情形,以及行為模式對憂鬱傾向的預測力如何,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討論與建議。 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壹、 研究對象之行為模式多屬A型行為模式。 貳、 研究對象之憂鬱傾向多為高、中憂鬱傾向 參、 研究對象的「性別」與「入學方式」,與「行為模式」間,則有其關聯性。 肆、 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在行為模式上,並無差異情形。 伍、 研究對象的「系別」與「憂鬱傾向」間,有其關聯性。 陸、 不同「入學方式」的研究對象在憂鬱傾向上,有其差異情形。 柒、 行為模式與憂鬱傾向的分數間,具有顯著相關。 捌、 行為模式對憂鬱傾向,具有預測意義;且研究對象的行為模式分數愈高,憂鬱傾向分數愈高。 本研究以上之結論,期能透過對行為模式與憂鬱傾向間之相關與預測情形的探究,提供學校及相關單位做輔導預防工作的參考,進而促進大一新生學習、生活與身心健康之輔導,協助新生未來大學四年學習與生涯的準備及調適,更進一步讓社會及教育相關單位,重視教師之心理健康,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在身心健康的教師薰陶培育下,有快樂的學習跟健康的身心成長。
  • Item
    繪本對大學新生之情緒療癒效用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2013-04-??) 陳書梅; 陳庭; 劉振興; 洪靜婷; 梁安琪; 甄景童; Chen Su-may Sheih, Ting Chen, Chen-Hsing Liu, Ching-Ting Hung, On-Kei Leong, Keng-Tong Jan
    相關研究指出,大學一年級新生常為自我認同、人際關係等所衍生之問題所困,並可能因此變得缺乏自信,或是易衍生不安與焦慮等負面情緒。事實上,大學新生可藉由自助閱讀,體認他人亦有類似的處境,藉以宣洩負面情緒,且進而獲致問題的解決之道,達到「情緒療癒」的效果,此即「書目療法」精神之所在。相關研究顯示,當代社會閱聽人對視覺影像的需求提高,不少大學生亦喜愛閱讀圖文兼具的繪本,準此,繪本實可作為大學新生的情緒療癒素材,為當事者提供紓解負面情緒之管道。爰此,研究者參考相關之繪本書目,選擇故事主題為探討人際關係的繪本《有你,真好!》,並運用半結構式之深度訪談法,以15 位國立臺灣大學大學部一年級新生為研究對象,進行探索性研究,藉以了解該繪本供大學新生紓解之情緒困擾問題類型,並進一步探討大學新生閱讀該繪本時之情緒療癒效用為何,以管窺繪本的療癒性功能。研究結果發現,該繪本可協助大學新生面對自我認同、人際關係,以及分離失落等情緒困擾問題;同時,受訪之大學新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皆能認同繪本《有你,真好!》中的角色,且多數可獲致情緒的淨化,亦能在閱讀後產生新的領悟,並將之應用於現實生活中,從而獲致思想觀念與行為反應上的正向改變。
  • Item
    台灣北部某技術學院大一男性體型意識及相關行為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0-06-??) 李靜芳; 簡莉盈; 連婉如; 徐菊容
    本研究目的為描述男性大一新生的體型意識,並探討自尊、社會人口學因素與體型意識的關係,及體型意識對飲食異常行為與過度運動行為的影響。本研究採調查法,以Rosenberg 的自尊量表、飲食態度量表(Eating Attitude Test-26, EAT-26) 為工具。資料收集是在新生入學健檢時進行,徵求同意後,立即填寫問卷。共發出1034份問卷,回收881 位(85.2%) ,完整填寫問卷者共有771 位( 74.56%) 。研究對象實際體型與期望體型之差異分成三組,其中一致組有438位(56.8%) ,想增胖組者有71 位(9.2%) ,想變瘦組有262位(34%) 。使用卡方檢定、單因子變其數分析進行統計。研究結果發現: (一)年齡(χ² = 20.19, P < .001 )及學制(χ² =6.02, p < .05) 不同大一男生的體型意識有不同。(二)三組錯過運動會產生的負向情感狀況不同(F =4.07, P <.05) ,其中想變瘦組較一致組有較高的錯過運動會產生較想增胖組;一致組有較高的飲食異常。學校應特別關注想變瘦的大一男生,並予以早期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