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1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動物輔助治療介入物質使用障礙者之效益─以成年毒品受刑人為例(2024) 官郁芬; Kuan, Yu-Fen近年來,臺灣的矯正、醫療與社福系統投入大量心力在毒品的預防與藥癮治療。毒品對個人的影響,不僅是生理上的傷害,更需要關注其對心理的危害。而心理健康與自我效能,是戒癮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因素,同時也是受刑人復歸社會的重要預測因子之一。由於,毒品受刑人同時有成癮者、被監禁者的雙重身分,因此,改善心理健康與提升自我效能,應該成為毒品處遇目標的重點之一。許多國內外研究指出,動物輔助介入對人的生理、心理、社會與靈性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且已有國外監所成功將動物輔助介入納入處遇計畫,並觀察到明顯成效。不過,多數研究的輔助動物皆為犬隻,對於帶馬匹進入監所的探索有限,而馬匹獨有的特性可能可以在介入過程中,帶來不同的互動樣貌與效果。本研究旨在探究除了現有的藥癮治療方式外,動物輔助治療能否提升毒品受刑人的心理健康與自我效能。研究對象為監所毒品處遇計畫中,自願參與且年齡介於20-65歲的男性毒品受刑人。採類實驗研究設計,使用成人心理健康量表、貝克絕望感量表、心理幸福感量表簡式中文版、中文版心自我效能量表,以及質性觀察紀錄,呈現參與者在介入前後三次評估中,心理健康與自我效能的變化。動物輔助治療介入方案,為期八週,每週一次,一次1.5小時,團體人數為13-15人,每次團體皆有明確的目標與架構。使用SPSS 23.0中文版進行數據分析,分析方法為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混合設計二因子變異數分析,顯著水準為p<.05。 本研究共有35位毒品受刑人參與並完成三次評估。統計結果顯示,介入後毒品受刑人的整體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有顯著的改善與提升。此外,對總刑期短、初次使用毒品年齡較大、施用毒品長達年數介於11-20年的參與者,介入的影響更加明顯。研究結論是動物輔助治療,不僅有改善心理健康與提升自我效能,還有助於自我覺察、情緒穩定、衝動控制、責任感和同理心的培養,同時改善監所氛圍與互動模式,這些改變為毒品受刑人帶來重要且有效的幫助,但因為研究參與者特質的控制困難,結果顯示這些效果有許多的個別差異,因此須將個別差異納入考量,並期盼未來國內各監所,可將長期、常態性的動物輔助治療介入方案納入處遇計畫中。最後,建議未來研究,可針對不同性別的毒品受刑人,其在情緒管理、情緒穩定度、人際互動和社會適應,作進一步的探討。Item 戶外冒險教育課程對國中生之學習動機與自我效能影響之研究—以新竹市某國中八年級「戶外領導力登山課程」為例(2020) 謝孟育; Hsieh, Meng-Yu本研究主要探討「戶外冒險教育課程」對國中八年級學童學習動機與自我 效能之影響。以相關研究調查與教學現場觀察發現學生的學習動機逐漸下降, 對自我學習的意義不明,遇到困難容易放棄。故研究者希望藉由戶外冒險教育 課程,打破固有學習框架,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自我效能。 透過研究者設計之戶外冒險教育登山課程,採準實驗研究設計,以研究者 任教之新竹市某國中八年級兩個班級為實驗組 (N = 48),另隨機選兩班為對照 組 (N = 52),共 100 人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包括「學習動機量表」和「SEQ-C 青少年自我效能量表」。實驗組接受為期半年、三階段戶外冒險教育課程的實驗 設計,對照組則未接受任何實驗處理。研究結果採描述性統計、t 檢定、單因子 共變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量化資料呈現。 依據實驗結果,本研究之結論為戶外冒險教育課程在提升實驗組學生「學 習動機」與「目標導向」、「追求成功」層面上有顯著性的顯著效果,且對低學 業成就之學生影響較大;對「自我效能」有正向提升效果,且「情緒自我效能」 有延宕性顯著提升,故戶外冒險教育之自發性挑戰、全方位價值契約、賦權、 失衡、引導反思、成功經驗移轉等元素有助於提升學習動機與情緒自我效能。Item 桃園縣中壢市國中生騎自行車戴安全帽行為意圖與相關因素之研究(2006) 胡聖; Hu, Sheng本研究以Ajzen和Fishbein的理性行動理論(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與Bandura社會學習理論中之自我效能為基礎,主要探討國中生騎自行車戴安全帽行為意圖與其影響因素,並討論理論適切性。本研究以桃園縣中壢市公立國中九十四年在學生為研究母群體,採分層集束抽樣方式抽出研究樣本,並完成的有效問卷382份。研究工具為結構式問卷,乃依據開放式引導問卷填答結果篩選出顯著信念編擬而成。 經統計分析得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在未來進行騎自行車是否戴安全帽之意圖在比例上非常接近,各約占全體40﹪。 二、研究對象從事騎自行車戴安全帽的態度、主觀規範可以有效地解釋行為意圖的36.94﹪,加上自我效能後顯著增加對行為意圖20.08﹪的解釋量,共達到57.02%。重要性依序為自我效能、態度、主觀規範。 三、研究對象對於從事騎自行車戴安全帽之態度與行為信念及結果評價的交乘積和呈顯著正相關;在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及依從動機的交乘積和也呈現顯著正相關。 四、有/無騎自行車戴安全帽意圖之研究對象在行為信念、結果評價、規範信念、依從動機、自我效能上,均有整體性之顯著差異。 五、外在變項含「性別」、「年級」、「戴安全帽經驗」、「車禍經驗」等,均無法影響研究對象的行為意圖。 六、研究結果支持理性行動理論整合社會學習理論之自我效能應用於預測從事騎自行車戴安全帽之行為意圖。Item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某院區護理人員泌尿道感染預防行為之相關因素(2012) 謝沛宜; Pei-Yi Hsieh本論文應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某院區護理人員泌尿 道感染預防行為之相關因素,以台北市聯合醫院某區域醫院之全體護理人 員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得有效樣本305 名,資料分析結果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自覺泌尿道感染罹患性傾向於「可能」,自覺泌尿道感染嚴 重性傾向於「嚴重」,預防泌尿道感染行動利益及預防泌尿道感染行動障礙 傾向於「同意」;「預防泌尿道感染行動線索」以「我有閱讀過泌尿道感染 的衛教單張、手冊」為資訊來源;預防泌尿道感染自我效能傾向於「中立 意見」。整體而言,研究對象採取泌尿道感染預防行為較為積極。 二、社會人口學變項對健康信念的影響,「預防泌尿道感染行動利益性」會 因護理人員的「年齡」、「護理總年資」不同而有顯著不同;「護理總年資」 與「預防泌尿道感染行動利益」成正相關。 三、研究對象「預防泌尿道感染行動利益性」及「自我效能」越高,而在 「自覺泌尿道感染罹患性」與「預防泌尿道感染行動障礙性」越低者,則 採取泌尿道感染預防行為的機率越高。 四、健康信念變項與自我效能等變項來預測研究 對象「泌尿道感染預防行 為」時,可解釋總變異量的96%,其中預防泌尿道感染自我效能」是主要 的變項。Item 以理論為架構探討影響孕婦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意圖之相關因素: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為例(2017) 蔡秉修; Tsai, Ping-Hsiu研究背景 接種流感疫苗為臺灣公共衛生上重要實務,孕婦接種流感疫苗能使孕婦自身與六個月以下新生兒減少罹患流感的風險,甚至可以降低六個月以下新生兒因流感而住院91.5%的機率。美國1957年即鼓勵孕婦接種流感疫苗,而且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衛生主管機關皆建議孕婦接種,但大多調查結果皆顯示接種率少於50%。因此,自2008年來,已有許多文獻曾探討影響流感疫苗接種意圖或行為的相關因素,國內則僅一篇碩士論文。其中,運用健康行為科學理論之研究並不多,主要運用健康信念模式,亦有研究輔以預期情緒、主觀規範,以及社會規範。再者,上述研究中,只有少數文獻針對測量接種態度之各構面進行信效度檢驗。 研究目的 本研究驗證以健康信念模式為主之研究架構潛在影響因素與測量題項間之配適度,並利用此架構探討影響國內孕婦季節性接種流感疫苗接種意圖之相關因素。 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橫斷性研究,包含量表發展與建構,以及探討孕婦接種流感疫苗接種意圖之相關因素。研究對象為在2016年8至9月期間,於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候診的孕婦。本研究邀請514位孕婦參與,同意率為70.04%,排除不符合本研究之收案條件之樣本後,共315位有效樣本。本研究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擬定問卷初稿,輔以深度訪談,以及流感疫苗與行為科學領域之專家審查修正問卷,再進行問卷試測後,遂進行正式施測及其信效度檢驗。信效度檢驗包含內部一致性檢驗,以及運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健康信念模式各構面之建構效度,本研究以SAS 9.4版及Amos 21版檢驗之。此外,本研究運用Stata 13版,並以階層式多元線性迴歸探討孕婦流感疫苗接種意圖之相關因素。 研究結果 本研究量表具高度之內部一致性,庫李信度及Cronbach’s α皆達0.7以上。健康信念模式之建構效度達可接受之範圍,χ2/df(即卡方/自由度)為2.269、配適度指標(Goodness of Fit Index, GFI)為0.863、近似誤差平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RMSEA)為0.064、規範配適度指標(Normed Fit Index, NFI)為0.868、比較配適度指標(Comparative Fit Index, CFI)為0.921。此外,收斂效度及區別效度亦達可接受範圍。 根據多元線性迴歸分析結果,在控制主要自變項及其他變項後,接種流感疫苗的自覺利益愈大(β=0.38; p<0.01)、接種流感疫苗的自覺障礙愈小(β=-0.31; p<0.001)、獲得愈多的行動線索(β=1.18; p<0.001)、接種流感疫苗自我效能愈高(β=0.41; p<0.001)、主觀規範愈高(β=0.58; p<0.01)、擔心程度愈高(β=0.80; p<0.05),以及社會規範愈低(β=-1.16; p<0.05),流感疫苗接種意圖愈高。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已驗證健康信念模式為主之研究工具的信效度。影響孕婦流感疫苗接種意圖之主要相關因素包括自覺利益、自覺障礙、行動線索、自我效能、主觀規範、預期情緒,以及社會規範。本研究建議:為了提升孕婦流感疫苗接種率,應針對這些重要因素設計衛生教育計畫,發展相關單張、海報及影片;此外,應鼓勵醫護人員支持、倡議並參與此接種政策。建議未來研究方向,可進一步瞭解醫護人員對於孕婦流感疫苗的觀點,並透過疫苗接種監測系統評價公費流感疫苗接種計畫之成效。Item 台北縣某國中肥胖學生體重控制行為意向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2001) 賴翠琪; Tsuey –Chyi Lai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了解國中肥胖學生體重控制行為意向,並探討健康信念、自我效能及背景因素與體重控制行為意向之關係,以做為校園體重控制介入計畫之參考。本研究以民國八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就讀於台北縣某國中肥胖學生為母群體,採分層隨機抽樣法抽出肥胖學生315人(男生198人,女生117人)為研究樣本,並以結構式自填問卷進行調查。計得有效問卷296份,回收率達93.97﹪。重要結果如下: 一、 研究對象半年內進行體重控制行為意向介於可能與非常可能之間,傾向可能。 二、 研究對象對肥胖相關疾病罹患性認知傾向中立意見,並發現在不同年級間有差異;對肥胖相關疾病嚴重性認知傾向於「嚴重」、對體重控制利益性認知傾向於「同意」、障礙認知傾向於「不同意」。 三、 研究對象之體重控制行為意向與健康信念中之嚴重性認知、利益性認知呈正相關;與障礙性認知呈負相關。 四、 研究對象之健康信念行動線索中,刺激經驗愈多則其體重控制行為意向愈強。 Ⅰ 五、 研究對象之節制飲食自我效能傾向中立意見,並發現不同年級自我把握度有所差異。 六、 研究對象之運動自我效能介於中立意見與有把握之間,並發現不同年級、性別與自覺體型不同其運動自我效能把握度亦不同。 七、 研究對象之體重控制行為意向與節制飲食及運動自我效能均呈正相關,且運動自我效能把握度較節制飲食自我效能把握度高。 八、 過去有體重控制經驗者對未來體重控制行為意向較過去無體重控制經驗者高。 九、 研究架構中相關變項對未來體重控制行為意向解釋力達32.9﹪,可有效預測之變項為嚴重性認知、障礙性認知、行動線索、運動自我效能、性別及過去有無體重控制經驗,其中以過去有無體重控制經驗最具影響力,運動自我效能次之。Item 臺北市國中一年級學生環境保護認知與資源回收信念行為意圖之關係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 衛生教育研究所, 1999-05-01) 葉國樑; 柯惠珍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國中一年級學生,其資源回收信念及家中資源回收意 圖, 並運用 Ajzen 和 Fishbein ( 1980 )的理性行動理論( the Theory of Reasned Action )及 Bandura 的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 )為研究架構, 來預測並解釋研究對 象從事家中資源回收的行為意圖;同時瞭解理性行動理論與自我效能應用在資源回收行為上 的適切性。以臺北市的公立國中八十六學年度第一學期在學全體一年級學生為母群體,採分 層集束抽樣法( stratified clustr sampling )來選取調查樣本 2,502 人進行施測,共 得多 J2410 份有效問卷。本研究結果如下:( 1 )對從今以後從事家中資源回收,有意圖 者佔絕大部分( 74.6 %)," 其中又以寶特瓶的回收忘口最高( 73.2 %); ( 2 )家 中資源回收之自我效能方面, 真正有自信從事季中資源回收的比例只有 39.8%,而有 53.7 %沒有足夠的自信心從事資源回收; ( 3 )一般環境認知之平均答對率為 76.9 %,而有 關貨源回收的特殊環境認 75.7 %;( 4 )對家中資源回收持正向態度的比例,高達 88.0 %,而且對於家中資源回收的信念,也顯示出正向的表達; ( 5 )對從事家中資源回收的 態度、主觀規範和自我效能三者可以有效地解釋本研究對象的家中資源回收忘口,解釋量達 25.6 %;( 6 )對從事貨源回收的態度與行為信念、結果評價的交乘積和呈顯著正相關; 主觀規範與規範信念、依從動機的交乘積和也呈顯著正相關: (7) 有 / 無家中資源回收患 口者在行為信念、結果評價、規範信念、依從動機、自我效能及一般環境認知、特殊環境認 知上,均有整體性的顯著差異。Item 社會認知生涯理論之興趣模式驗證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03-04-??) 田秀蘭; HSIU-LAN Shelley TienItem 國中教師的樂觀信念、自我效能、對壓力的認知評估、因應方式與工作調適及身心健康的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1995-06-??) 毛國楠; KUO-NAN MAOItem 國小學童家長近視預防親職教育介入成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9-12-??) 陳政友; 沈希哲; 劉婉柔; 盧玉玫; 謝雅萍; Cheng-Yu Chen; His-Che Shen; Wan-Jou Liu; Yu-Mei Lu; Ya-Ping Hsi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