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新北市國小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2024) 陳晏如; Chen, Yen-Ju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北市國小教師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現況,探討不同背景的研究對象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差異,並得知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相關,以及個人背景變項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對幸福感之預測力。研究對象為新北市國小教師14,765人,抽樣方式採用分層抽樣和立意取樣法,總計發送554份電子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46份,回收率98.5%,並以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和階層迴歸進行統計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整體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整體幸福感呈現中度正相關(r=0.574,p=0.000),研究對象的婚姻狀況、教育程度、教學年資、年所得、居住情形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都可有效預測幸福感(R2=0.433,F=19.051,p=0.000),在控制研究對象背景變項的狀況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可單獨解釋總變異量29.6%。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在控制個人背景變項之後,可以顯著的預測幸福感,因此,國小教師應該養成正向的態度,還有透過學校組織的鼓勵與支持,讓國小教師能夠擁有良好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以增加教師自身的幸福感。
  • Item
    108課綱下國民小學教師實施公開授課之個案研究
    (2022) 洪詩喬; Hung, Shih-Chiao
    本研究旨於探究108課綱實施後國民小學教師對於公開授課的政策詮釋、實施歷程、影響因素以及實施成效之經驗。本研究採用質性取徑的多重個案研究設計,依照學校規模、不同地區等條件選取三所國民小學,包含行政端與教師端等共十六位教師。透過半結構式訪談法與文件分析進行資料蒐集、彙整與分析,提出學校實施教師公開授課之結論與建議,以供後續推動或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綜合本研究之發現,獲得以下之結論:一、教師對於公開授課政策詮釋不盡相同,主要關注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二、教育政策引領學校推動,以彈性、多元方式辦理,教師多能完成備課、觀課與議課等歷程。三、影響教師實施公開授課因素眾多,涵蓋政策、學校、教師與學生等層面。四、實施教師公開授課能增進學校正向氛圍以及教師省思,至於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尚待持續推動才得以檢證。
  • Item
    影響國小教師運動行為之社會人口學與學校社會環境因素及探討國小教師與學童運動行為之相關研究
    (2010) 楊秋娥; YANG,CHIU-E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小教師社會人口學變項、學校社會環境因素與運動行為之相關,以及探討國小教師與學童運動行為之間的關係。研究採分層叢集抽樣,以自填問卷方式蒐集教師有效問卷1,264份,學童4,006份,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檢定、t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邏輯斯迴歸及複迴歸等統計方法分析,重要結果如下: (1)有規律運動的國小教師僅約三成,有規律運動的學童約四成六。(2)男性、年齡51歲以上、月均收入70,001元以上和教學年資21 年以上的國小教師有較佳的運動行為。 (3)男性、月均收入70,001元以上、非級任教師、年齡愈大、教學 年資愈久,校長關懷支持的程度愈高與教師相處的和諧度愈高的 國小教師規律運動表現愈佳。 (4)性別、教學年資、教師和諧相處行為和有「指導管理型校長」是 可預測國小教師運動行為的因素。 (5)性別、婚姻狀況、教學年資與教師和諧相處行為是可預測國小教師 規律運動行為的因素。 (6)國小教師運動行為和學童運動行為沒有顯著相關。
  • Item
    三位六年級教師數學課程實施之比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1-06-??) 徐偉民
    本研究以三位不同背景的國小六年級教師為對象,探討個案教師於教室內實施數學課程的情形。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透過教學觀察、訪談和文件來蒐集資料,從教師使用數學任務的來源、類型和實施方式等三個面向來了解教師實施數學課程的情形。結果發現,三位教師使用的數學任務,雖然大多來自於教科書,但一位偏向調整內容以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男外兩位偏向忠實使用教科書的內容;三位教師使用的數學任務類型,雖然都以「有意義連結」的任務居多,但一位以小組開放討論的方式來實施,使學生大多以高認知的方式來學習數學任務,另外兩位採封閉式對話的方式來實施,使學生大多以低認知的方式來進行學習。三位教師在數學課程實施時,主要考量的因素分別是個人數學教學的信念、學校評量的政策和教學進度,以及學生的學習特性,因而呈現出不同數學課程實施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