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臺灣父親申請育嬰假之行為意圖(2023) 吳亞蓓; Wu, Ya-Pei現今的臺灣政府提供符合申請資格的勞工,不論是父親還是母親皆能在孩子三歲前申請最多兩年的育嬰留職停薪假,並可以領取最多六個月的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其額度為投保薪資的八成。有了部分經濟保障,也許正是原申請率低迷的男性,近年有較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本研究將運用計畫行為理論的架構,了解國內具有資格申請育嬰假的父親,為何選擇申請或不申請育嬰假。本研究於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止,經由立意及便利取樣,共收到396份有效問卷。分析結果發現:(1)過去申請過育嬰假的父親與未申請過育嬰假的父親,在未來申請育嬰假的行為意圖、態度及知覺行為控制得分上有顯著差異。(2)父親對於育嬰假的了解程度(r = .149,p<.01)與其申請育嬰假的意圖有顯著相關。(3)父親的態度(r = .353,p<.001)、主觀規範(r = .360,p <.001)和知覺行為控制(r = .600,p <.001)與其申請育嬰假的行為意圖有顯著相關。(4)整體模型能解釋父親申請育嬰假之意圖40.1%的變異,其中擁有最高解釋力的變項為知覺行為控制,其可解釋14%的父親申請育嬰假之行為意圖的變異。 本研究的發現有助了解男性申請育嬰假的需求與現況,作為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的參考。對於日益優化與便利的育嬰假新政,家長不一定能第一時間了解可以如何運用,若能加強宣導相關的育嬰假權益,也許能促進父親申請育嬰假的機會。期望政府藉由鼓勵實施友善家庭政策的企業與機構,打造對於育兒家庭更為友善的就業環境。Item 國中生的父親知覺配偶共親職與父職效能感(2021) 許銘真; Hsu, Ming-Chen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生的父親知覺配偶共親職及父職效能感之現況,並探討配偶共親職與父職效能感之間的關係。 目的 一、瞭解父親知覺配偶共親職及自身父職效能感之現況。二、檢視不同背景變項下,桃園市國中生的父親知覺配偶共親職與父職效能感之差異情形。三、探討父親知覺配偶共親職與父職效能感之關聯情形。 方法 採問卷調查法,參考其他量表後,編修「配偶共親職量表」及「父職效能感量表」作為研究工具,「配偶共親職量表」32題;「父職效能感量表」16題,共48題。以桃園市國中學生的父親為研究對象,採分層叢集抽樣法在桃園市十三行政區依人數比例抽樣,並執行預試及正式問卷等兩階段施測。所得資料以SPSS統計分析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信度分析、因素分析、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及階層迴歸分析。 結果 一、父親知覺配偶共親職平均高於理論中點,顯示父親感受到配偶共親職頗佳。二、父親自評父職效能感平均高於理論中點,顯示父親認為自身的親職效能感普遍為佳。三、背景變項部分,僅母親年齡於配偶共親職達顯著差異。四、背景變項部分,子女生理性別、子女年級、父親教育程度及母親就業情形於父職效能感達顯著差異。五、父親知覺配偶共親職與父職效能感整體及分向度皆達顯著正相關。六、控制背景變項後,父親知覺配偶共親職對父職效能感整體及分向度具有顯著解釋力。 結論 整體而言,父親感受到母親較多的支持性共親職,並且父親對自己的父職效能感亦相當有自信。差異分析顯示,父親知覺配偶共親職因母親年齡不同而有所分別;父職效能感因子女生理性別、子女年級、父親教育程度及母親就業情形不同而有所不同。相關分析及迴歸分析則顯示,當父親知覺配偶共親職愈佳,父職效能感也愈佳,並且父親知覺配偶共親職對父職效能感具解釋作用。綜合上述,建議媽媽們可以多給予爸爸們正向的回應、少一些批評責備,並且一起參與親職、投入親職,方能有效提升父親的親職效能感,促進爸爸們對親職教養的自信心。Item 外顯性和內隱性父職參與之研究(2013) 陳嘉峰; Chia-Feng Chen本研究主要目的係探究外顯性父職參與和內隱性父職參與之關係,並探討不同生態系統之背景變項對於外顯性父職參與和內隱性父職參與的影響。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運用的工具包含「性別角色態度量表」、「外顯性父職參與量表」和「內隱性父職參與量表」,研究對象為台灣各地區高中職學生之父親598位。研究資料透過網路及紙本兩種途徑回收,經統計分析後,有以下主要結果: 一、 台灣高中職生父親的外顯性父職參與特徵主要為「關心與掌握」和「情緒支持」;而父親在外顯性之「投入活動」參與上較低。 二、 台灣高中職生父親的內隱性父職參與情感主要為「珍視與牽掛」、「榮耀」、「尊重」三者;而父親在內隱性之「謹慎」和「自責」參與上較低。 三、 家庭生態系統背景變項中:小系統的不同父親教育程度、父親居住地區、父親職業、父親工作彈性、孩子高中職別、孩子性別、家庭生命週期階段、孩子出生序,在父親的外顯或內隱性父職參與之構面上產生影響。 四、 「父子假日相處時間」越多、「珍視與牽掛」、「榮耀」、「尊重」參與越多的父親,其整體外顯性父職參與越多。 五、 「正向溝通」、「關心與掌握」、「情緒支持」、「資源連結」參與越多的父親,其整體內隱性父職參與越多。 最後依據文獻、研究結果與結論,針對父親、學校、社會三方提出建議。Item 孩子眼中的父親--學齡前幼兒及其父親對父親參與的知覺研究(2007) 謝宛臻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學齡前幼兒及其父親對父親參與的知覺及親子知覺之差距;並探討幼兒的性別、單雙薪家庭結構、家庭社經地位、父親每週工作時數與幼兒知覺及父親知覺的父親參與之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就讀於台中市立案幼稚園之140名大班幼兒及其父親為研究樣本,研究工具包括「父職參與量表」及「照片識別任務」,並以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分析資料。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發現如下: 一、父親知覺之父親參與多,尤以「情感參與」方面最多。 二、幼兒知覺的父親參與少,其中以「親子教養」最多,「勞務參與」最少。 三、親子知覺之差距大,尤其「情感參與」方面差距最大。 四、幼兒的性別、家庭社經地位與幼兒知覺及父親知覺之父親參與無關。 五、雙薪家庭的幼兒及父親知覺到的父親整體參與及「勞務參與」面向顯著高於單薪家庭的幼兒及父親。 六、父親每週工作時數為「41~50小時」的幼兒知覺到的父親整體參與及「勞務參與」顯著高於父親每週工作時數為「51小時以上」的幼兒;父親每週工作時數與父親知覺之父親參與無關。 本研究根據以上結果提出建議,作為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軍職父親之父職意涵研究(2005) 魏秀珍; Wei, Hsiu-Chen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軍職父親之父職意涵,以生態系統理論作為研究架構,針對軍職父親及其配偶,採用深入個別訪談之質性研究方式進行研究,以探究軍職父親父職意涵之內容及其建構脈絡。 本研究進行填寫開放式問卷、軍職家庭試訪,及焦點團體訪談等三個前置研究後,成功邀請五對軍職夫妻,計十位成員參與本研究,分別針對每位研究參與者進行1-2次為時3-4小時不等之深度訪談,以及1-2次電話補訪蒐集資料,運用敘述分析的原則與紮根理論的精神分析與整理資料。 本研究主要研究結果摘述如下: 一、軍職父親外顯之父職行為具有速效型特色:運用身旁已有之資源取得父職資訊、選用立即可見效果之方法教養孩子、扮演配合孩子當階段發展的陪伴者、善用電話履行遠距父職。 二、軍職父親具有四種主要之父職意涵:養家示範味濃、玩樂陪伴為多、重視健康獨立、要求品格人際。 三、軍職父親之父職意涵受到軍職環境、軍職父親本身、軍人妻子等三個因素面及因素面間的互動狀況有不同影響。 四、本研究最後針對研究發現分別就軍職父親、軍人妻子、促進軍職父親之父職策略,以及未來研究設計上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