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高齡者的健康狀況、健康相關行為 對快樂感的影響(2014) 黃德宗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台灣地區55歲以上高齡者的健康狀況、健康相關行為對快樂感的影響,採橫斷性研究,分析2011年台灣社會變遷調查計畫第六期第二次健康組的資料。結果發現:有71%的高齡者自覺健康狀況良好;平均慢性病數目為0.76種;有57.9%的高齡者有規律運動習慣;79.4%有每天攝取蔬果;77.7%每天睡眠時數為6-8小時;有分別70%與76%的高齡者不抽煙與不喝酒;而快樂感的平均數為5.16(李克特七度量尺)。 而人口變項中的「已婚」、「自覺經濟狀況」與「教育程度」;健康狀況中的「自覺健康狀況」與「看醫生頻率」;健康相關行為中的「運動」、「蔬果攝取」與「睡眠時數」在快樂感得分上有顯著差異。健康狀況中的「慢性病數目」、「自覺健康狀況」與「看醫生頻率」;健康相關行為中的「運動」與「蔬果攝取」與快樂感呈現相關。「自覺經濟狀況」、「教育程度」、「自覺健康狀況」與「運動」此四個變項是高齡者快樂感的預測因子,可解釋快樂感總變異數的25.5%。 由以上研究結果得知,對於高齡者而言,若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及規律的運動,即能提昇其快樂感。Item 台北都會區老年人健康知識與其休閒活動參與情形之關係研究(2005) 莊智鈞; Chuang, Chih-Chun摘 要 本研究以台北市老人社會大學的老人學員為研究對象,以社會人口變項、健康知識問卷、PASE 身體活動量表以及 SF-36 中文版健康量表探究老年人健康知識、健康狀況以及休閒活動參與情形之間的關係,採問卷調查之方式訪問了277位老年人,所得之資料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所得結果如下: 壹、都會地區的老年人最常從事的休閒活動類型以外出步行或散步的活動為最多,其次為坐著的靜態活動,最少的活動類型為增強肌耐力的活動。而未婚的人在坐著的靜態活動的參與分數比起已經結婚的人來的高且頻繁;另外,配偶沒有亡故的老年人相對於配偶已經去世的老年人在參與重度身體活動上有比較高的活動分數跟活動頻率。 貳、配偶存歿與健康知識兩者之間有關係存在,且配偶尚存的老年人在健康知識的得分上,顯著高於配偶已經亡故的老年人。 參、性別變項與健康情形之間有關係的存在,而且女性的整體健康狀況優於男性健康狀況。而結婚與否僅與身體功能該方面的健康狀況有關係。再者,教育程度與自覺健康和情緒限制兩項分量表之間亦有關係存在。經濟來源與活動限制、自覺健康和活力狀況兩兩之間也是有關係存在。 肆、健康知識與各種休閒活動的參與程度之間有顯著相關的存在,其中健康知識與輕度身體活動的相關高於健康知識與其他活動的相關,而且坐著的活動、輕度的活動、重度的活動三種活動與健康知識的得分比較有關係。 伍、在健康知識與健康情形的關係當中,健康知識與身體功能、身體疼痛、自覺健康、活力狀況、社會功能、情緒限制以及心理健康各分量表之間有相關的存在,而且身體功能、情緒限制以及心理健康三種健康狀況與健康知識的得分比較有關係。 陸、在休閒活動參與類型與健康狀況之間的關係,從事外出步行或是散步該類型的休閒活動與身體功能、活動限制、身體疼痛、自覺健康、社會功能、情緒限制以及心理健康七個健康量表有相關;從事輕度身體活動該類型的休閒活動與身體功能、身體疼痛、自覺健康、活力狀況、社會功能、情緒限制以及心理健康七個健康量表之間有相關存在;從事中度身體活動類型的休閒活動與所有的健康量表均有相關存在;從事重度身體活動該類型的休閒活動與身體功能、活動限制、身體疼痛、自覺健康、活力狀況、社會功能以及心理健康七個健康量表之間有相關存在;從事增強肌耐力的活動該類型的休閒活動與身體功能、身體疼痛、自覺健康、活力狀況以及心理健康五個健康量表之間有相關。 關鍵字:老年人、健康知識、健康狀況、休閒活動參與情形Item 台灣社區老人的社會支持改變、健康狀況改變與社會參與之縱貫性研究(2010) 王冠今; Kuan-Chin Wang高齡化社會已成為台灣人口結構趨勢,老人的健康議題備受關切。居住在社區中的老人,其健康與社會支持間有著不容忽視的關連性。而社區老人在退出原有的社會角色後,對社會活動參與有所期待,需以健康及社會支持觀點檢視影響社會參與程度的因素。 研究目的方面,第一部份研究主要在瞭解社區老人之健康狀況與社會支持在第一時間點的分布及兩個時間點間的變化,並探討人口學變項、健康狀況及社會支持三大因素對兩階段間健康狀況與社會支持改變之影響。第二部份研究則在瞭解社區老人於第二時間點之社會參與狀況,並探討兩個時間點間健康狀況改變與社會支持改變對社會參與之影響。 本研究資料來自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進行之「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本研究採用1999年及2003年所進行之第四及第五波調查資料,研究樣本為1999年時居住於社區且年滿65歲之2828位老人及2003年同一世代之追蹤樣本共2131位。統計分析是以SPSS 14.0 for Windows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處理,統計方法除包括各面向之描述性統計外,並以卡方檢定、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邏輯斯迴歸分析及複迴歸分析模式進行各因素間關係的驗證。 研究結果為1.社區老人健康情形在四年間的改變,身體與心理健康變差者都佔三成五以上,唯認知功能變差者較少佔一成六;而醫療服務使用方面,門診、機構照護、急診、居家照護使用變多的分別佔32.7%、18.5%、15.5%及1.5%。2.社區老人社會支持在四年間的改變,改變為獨居者佔4.5%,非同住網絡變小的佔六成一,工具性及情感性支持變差者則分別佔了三成一及三成五。3.社區老人的六項社會參與,在第二階段平均參與2.03項,以休閒類參與佔97.2%最高,其次是宗教類及社團類參與,以學習類參與比率最低。4.社區老人的性別、年齡、籍貫、教育程度、居住地區、宗教信仰、工作狀況、月收入、自覺健康狀況、身體功能、慢性病數、認知功能、憂鬱狀態、門診使用、機構照護服務使用、急診使用、非同住網絡、情感性支持等因素,與其健康情形的改變有顯著關係。5.社區老人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居住地區、認知功能、急診使用、工具性與情感性支持等因素,與其社會支持的改變有顯著關係。6.社區老人的性別、年齡、籍貫、教育程度、居住地區、宗教信仰、婚姻狀況、月收入、身體功能改變、認知功能改變、機構照護使用改變、非同住網絡大小改變、工具性與情感性支持的改變等因素,均與其社會參與情形有顯著關係。 針對研究結果,建議衛生體系工作者著重於老人社區支持性網絡的建構,加強老人對社區或團體活動的參與度,並配合老人特質增加豐富多元的社會活動,並增進老人預防性的保健措施。此外,建議我國長期照護十年計畫,亦可加強規劃社區活動,增加社會支持人力的培訓,並將老人社會參與活動納入補助體系,提供老人更完整的照顧。 關鍵字:社區老人、健康狀況、社會支持、社會參與Item 國中學生電玩遊戲使用經驗、成癮傾向及其自覺健康狀況之研究(2003) 馮嘉玉; JIA-YUH FERNG本研究旨在藉由瞭解台北都會地區國中學生的電玩遊戲使用者背景及遊戲使用經驗、成癮傾向,來探討影響目前國中學生電玩遊戲使用的相關因素,並討論電玩遊戲使用與青少年健康間的關係。 本研究以台北市及台北縣轄市11所公立國民中學487名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研究分兩階段進行,首先就調查所得資料,進行研究對象背景因素、電玩遊戲使用經驗與成癮傾向、自覺健康狀況的描述,且依據「電玩遊戲成癮量表」得分最高的10﹪,篩選出「電玩遊戲成癮高危險群」;其次以卡方檢定、t檢定、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Person積差相關、多元迴歸分析、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電玩遊戲使用經驗與成癮傾向的相關因素檢定,並確認電玩遊戲成癮傾向與自覺健康狀況間的關聯性。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目前國中學生使用電玩遊戲的比率將近九成,且多數人是以玩網路遊戲為主,但開始接觸網路遊戲的時間比非網路遊戲晚,多在上國中之後。大多數受訪者每週玩2次,每次使用時數在2-3小時以內,每週平均使用電玩遊戲10.5小時。自己家是最主要的遊戲場所,通常也是自己一個人玩電玩,而休閒娛樂則是使用電玩遊戲的主因。 二、「人際溝通動機」、「逃避歸屬動機」越強,使用電玩遊戲的「沉浸狀態」越深,「每週網路遊戲使用總時數」越長,「學業成績」越差的男性國中學生,其電玩遊戲成癮傾向越高。此外,性別也是影響電玩遊戲使用經驗的重要因素,而學業成績、零用錢數、休閒時數與網路遊戲的使用有較密切的關係,家中的電玩相關硬體設備則與遊戲使用年資、使用地點有關。 三、國中學生的電玩遊戲成癮傾向越高,其身心健康、自尊與人際關係都越差,且其中以「人際關係」與電玩遊戲成癮關係最為密切。 最後,針對本研究結果提出對家長、教育與政府單位之建議,並說明後續研究可努力之方向。Item 台灣社區老年人生活型態和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2005) 高琳芸; KAO,LIN-YUN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瞭解老年人的生活型態和生活品質之現況及相關性,並探討影響老年人生活品質的因素。資料取自「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老人調查 1999-2000」,共1937位65歲以上的老人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發現: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不錯。飲食攝取部份飯麵類、蔬菜類、水果類攝取最多,以因素分析法找出五種飲食型態:甜點糖類、健康飲食類、肉魚奶類、豆製品類、咖啡和蛋類,可以解釋老人飲食攝取50.11%之變異量。整體的身體活動量和睡眠品質中等;成癮行為不嚴重。生活品質在身體疼痛、社會功能最高;自覺健康、活力狀況最低。依集群分析將老年人的生活型態分為三個主要的族群,「飲食豐富」集群的老人飲食豐富,健康狀況較好,男性、年齡較輕、教育程度高、曾有工作者多、和配偶同住較多,經濟狀況和生活品質較好;「攝取少」集群的老人攝取較少,健康狀況較差,男女各半、年齡較長、教育程度較低、曾有工作者較少,和配偶同住者較少,經濟狀況和生活品質較差;而「好甜食」集群喜好吃甜食,人口學變項、健康狀況和生活品質皆介於兩個集群之間。而對生活品質有顯著預測力的因素為:人口學變項的男性、年齡較輕、教育程度高、有工作相對於從未工作、金錢較足夠的老年人,有較高的生活品質;健康狀況較好,生活品質較高;生活型態的健康飲食類攝取較多者,身體活動量較多、睡眠品質較好者,生活品質較佳。相關單位實行老年人生活品質提昇計劃應以健康狀況和生活型態為改善重點,且以女性、年齡較長、教育程度低、從未工作者和經濟狀況較差者為優先考量對象。Item 教育水準、教育適量性與自述健康關係之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11-06-??) 曾永清; 呂啟民教育和健康是人力資本兩項非常重要的特徵。許多研究已經發現教育和健康之間的具有正向的關係,但是這種關僻、的因果型態和相互影響因素可能相當複雜。除了教育以外,本文嘗試探討在職訓練與過量教育對健康的影響。本文使用二階段遞迴模式估計中學老師的教育對健康的效應。在使用自我描述的健康狀態數據下,本文實證發現中學教師工作成就感對健康的影響是確定和重要的,教育水準對健康無顯著的影響,在職訓練亦無顯著結果,學校教育無法被證明對健康有生產效率。過量教育的虛擬變數對健康機率值亦無明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