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代理教師的生涯資訊行為研究
    (2024) 黃舒苑; Huang, Shu-Yuan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國中代理教師的生涯發展階段及其生涯資訊行為之特色。參與半結構式訪談之研究對象共12位,包含6位代理教師、6位曾任代理之正式教師。訪談資料分析後,主要結果顯示如下:1. 關於目前的生涯階段,受訪代理教師之回應大致呼應學者由教師服務年資的區分;受訪正式教師的觀點則反映其獲得正式教職後的身分及心態轉變。2. 關於生涯資訊行為,本研究探討受訪者的資訊需求以及資訊分享。而根據受訪教師表示,所需求的資訊包含教學、行政以及教師自我成長等主題;除了此些主題,所分享的資訊另外尚包含情緒的抒發。3. 由於網路的便利性,網路乃是受訪者搜尋資訊的主要管道。然而也因為網路傳播的無遠弗屆,導致受訪者對於透過網路分享資訊有所顧慮。4. 無論處於何種生涯發展階段,所有受訪教師對於教學或行政相關的資訊均持續有所需求。而曾任代理之正式教師中,部分受訪者指出自從通過教師甄選後,因應別人詢問與需求而分享的資訊,主要則與甄試相關。依據分析結果,本研究進一步對師資培育單位之資訊平臺提出建議。
  • Item
    幼教老師的資訊行為-以蒙特梭利教育體系為例
    (2024) 沈家琪; Shen, Chia-Chi
    學前教育對於塑造個人性格、社交技能和學習態度至關重要。幼教老師在這其中扮演著核心角色,直接影響幼兒的成長與發展。隨著社會進步和家庭價值觀的變遷,家長不再僅僅期望學前教育提供基本生活技能的培養,更重視幼兒的全面發展。因此,幼兒園呈現出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滿足不同的需求。在蒙特梭利教育中,環境與教師是關鍵要素,教師需要接受專業培訓,熟悉教育理念、課程設計和教具使用。然而,將理論靈活運用於實際教學中並不容易。因此,本研究藉由探討蒙特梭利幼教老師的資訊需求和行為,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應對教學挑戰,提升教學品質。本研究以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等地區八間蒙特梭利幼兒園為例,透過深度訪談法探討蒙特梭利幼教老師的資訊需求與資訊行為,總共訪談了 8 位幼教老師。研究結果發現,蒙特梭利幼教老師的資訊需求主要集中在專業能力的提升,例如環境布置、教具示範、教學技巧、親師溝通和同事合作等,這些元素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和學習環境的品質;其次,蒙特梭利幼教老師的資訊尋求管道因資訊類型而有所差異,並重視資訊提供者的相關背景經歷,在進行資訊尋求、篩選、評估與利用時,更偏好選擇紙本資料及依賴人脈網絡,雖然網際網路並非他們尋找資訊時的首要選擇,但仍會參考其他網路使用者的回饋;而在尋求過程中遭遇的困難主要是單一資訊無法解決需求以及多數資訊管道需仰賴人脈網絡,處理方式則有參加在職師資培訓課程提升專業能力,並透過參與講座、工作坊、加入相關社群平台等方式擴展自身人脈。最後針對培訓機構、幼兒園所與有志成為蒙氏教師者分別提出實務與未來研究建議。
  • Item
    漫畫迷閱讀特質之研究
    (2008) 吳思慧
    國內關於漫畫迷相關研究仍屬少數,在休閒活動方面的資訊行為研究,在圖書資訊學的領域也尚在起步階段,本研究旨探究漫畫迷開始接觸漫畫的動機、投入漫畫領域的原因、閱讀漫畫的感受,以及了解漫畫迷尋找資訊的行為特徵,歸納漫畫迷漫畫休閒活動中所需之資訊、資訊尋求管道,以及資訊尋求的特徵,希冀對休閒方面的資訊行為的研究能有所建樹,使圖書資訊學領域更加重視休閒活動的資訊行為研究,並藉由本研究歸納之漫畫迷的開始與投入的特質、閱讀歷程感受及資訊行為的特色,能提供相關資訊服務提供者,漫畫相關資訊服務內容之建議。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以半結構式深度訪談進行資料蒐集,共訪談十三位漫畫迷,透過訪談收集到的錄音資料採取逐字轉譯的方式轉化為文本逐字稿,利用ATLAS.ti質性分析軟體將訪談對象以匿名的方式編碼處理,再進一步對文本資料進行資料的分析與詮釋。研究結果發現:(一)受外在及內因素的影響而開始接觸漫畫;(二)漫畫迷的投入是因持續的閱讀需求、深受漫畫魅力吸引,並從活動中獲得心裡和社會性報酬;(三)漫畫迷在閱讀前階段能選擇閱讀目標、掌握故事脈絡,追求更高的閱讀層次;(四)漫畫迷在閱讀經驗階段能體會到全神貫注、忘卻自我,意識能與閱讀活動融合的心流感受;(五)漫畫迷在閱讀結果階段能產生共鳴、樂趣及時間感喪失的內在經驗;(六)漫畫迷在漫畫休閒中有獲取、評估、解讀、比較、分享與展現的資訊活動類型;(七)漫畫迷在不同處境中關注的資訊會隨之變化;(八)漫畫迷資訊管道多元,以利用網際網路與人際網絡為多;(九)漫畫迷會透過多種資訊行動與資源進行互動。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分別對資訊服務提供者及未來可研究之方向提出建議,在資訊服務提供者方面,可架設主題網站,組成漫畫虛擬社群,可針對漫畫迷關切的需求與資訊,提供相關的資訊與服務;在未來研究方向分別從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可研究議題提出建議,研究對象未來可針對不同動漫畫族群進行研究;結合多元之研究方法收集研究資料;可研究議題包括持續休閒資訊行為研究主題之發展、針對漫畫虛擬社群的分享行為、讀者與漫畫文本間的互動過程進行探究。
  • Item
    書後索引編製行為研究
    (2008) 陳啟亮
    本研究是一質性取向的資訊行為探究。以多元方法,透過特定個案,探索書後索引編製者的編製行為。本研究採用訪談、內容分析、凱利方格技術(RGT)、認知工作分析(CWA)以及事例-命題分析等資料收集與分析技術,以ATLAS.ti與RepIV為分析輔助工具,概念化書後索引編製者之行為模型。 研究並透過「索引室」的隱喻,進一步檢證研究所提出的模型的解釋能力。並進一步提出論證: 一、書後索引編製者更依賴其建構的選詞規劃進行款目選取的判斷。 二、書後索引編製活動是不斷權衡評估的規劃與判斷活動。 三、書後索引編製活動中所需的資訊資源,不僅限於文本本身,也涵蓋社會性資訊資源,與編製者自身經驗。 最後,並嘗試進一步討論資訊行為研究的理論性議題,以提供將來相關研究之學科整合參考。
  • Item
    日常生活中的公共圖書館─以東石鄉鄉鎮圖書館為例
    (2006) 李佳融; Li, Chia-Jung
    本研究旨在了解社區居民日常生活的行動,及其與社區機構的關係,最重要的,公共圖書館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執此研究旨趣,本研究採取民族誌的研究取向,以嘉義縣東石鄉為研究場域,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田野工作,透過參與觀察與訪談蒐集資料,並且將所蒐集到的資料經過分析之後,得出以下研究結果: 一、村民在各種時空中的活動,形成日常生活的動線; 二、這些動線與社區中的環境和機構是依據村民的需求而產生互動,村民在滿足他們需求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其特有的資訊行為; 三、鄉鎮中的公共圖書館在村民日常生活中是一個被邊緣化的時空; 四、掌握開啟公共圖書館時空鑰匙,且有求於公共圖書館的人,才會進入公共圖書館; 五、沒有掌握開啟公共圖書館時空鑰匙,雖然可能有需求,但不易進入; 六、村民日常生活的動線決定各種時空的關係,也劃定各種時空的界線,相對地各種時空也會影響村民日常生活的動線。 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鄉鎮中的公共圖書館如何轉型的具體建議,以供公共圖書館主管機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 Item
    數位原生與數位移民代間資訊行為比較
    (2019) 楊善茵; Yang, Shan-Yin
    在數位環境下,數位科技改變人們日常生活與資訊取得方式,本研究的目的期望探討不同世代在資訊行為上的特徵與差異,換言之,希望了解數位原生與數位移民不同世代的資訊行為與互動的情形,特別是數位原生與數位移民在工作/課業情境與日常生活情境下的資訊行為,包括在資訊尋求的歷程中產生哪些資訊需求?使用哪些資訊尋求管道?面對大量的資訊時是如何篩選合適的資訊?滿足資訊需求之後是否還會再進行資訊分享,延續資訊的價值?除了探討不同世代的資訊行為之外,還會進一步探討代間在資訊與情感交流上有何特質。 本研究採用質性取向的半結構訪談法,以滾雪球取樣方式訪談10位數位原生與10位數位移民,並輔以White等人提出的V&R地圖來描述受訪者的資訊資源使用狀況。本研究以紮根理論為依據,將收集的訪談資料加以編碼。研究結果發現(一)數位原生與數位移民在工作/學業中的資訊行為方面:(1)資訊需求與職業有關、(2)數位移民主要資訊尋求管道為尋引擎與人脈,數位原生會使用搜尋引擎、書籍與其他線上資源、(3)數位原生與數位移民皆會依據資訊權威、判斷資訊內容與詢問相關人員做為資訊評估之參考,數位原生還會觀察資訊的重複性與參考網友評論、(4)資訊的分享與資訊使用目的有關;(二)數位原生與數位移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資訊行為方面:(1)數位移民與數位原生的資訊需求有知識性與消費性,數位原生還有休閒性的需求、(2)數位移民與數位原生皆會使用搜尋引擎、手機應用程式與社群網站進行資訊搜尋,數位原生還會參考網友經驗分享、人脈與書籍、(3)數位原生與數位移民在搜尋引擎檢索到的資訊會根據資訊權威、判斷資訊內容與親自查證來做評估,而社群網站則視社團人數、按讚數與內容來判斷,而數位原生還會參考網友評論、(4)數位原生與數位移民皆會使用社群網站進行大眾分享,經由貼文與轉分享傳播資訊,小眾分享方面數位移民多透過單一通訊軟體進行分享,而數位原生則會使用數個通訊工具進行分享;(三)數位原生與數位移民互動現象方面:(1)代間互動經驗上,數位原生主會教導數位移民如何使用科技工具與提供資訊,數位移民則會透過即時通訊來分享資訊與關心子女、(2)代間互動後的影響,包括:數位移民學習使用科技增加溝通管道,並且取得親友的即時動態,代間在教學上有良好的交流,不過也導致親子面對面互動減少,並且數位移民慣於尋求數位原生之協助,數位移民和數位原生相較,不易直觀使用科技產品,以及會因為資訊解讀的不同而產生衝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