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6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中生述情障礙與網路成癮之關係研究:以自我批評為中介變項(2023) 吳祐竹; Wu, You-Zhu網際網路的普及和方便,強化了我們對於網路的依賴感和沉迷的可能性。而正值身心快速發展的青少年,其網路使用行為亦為大眾關注之焦點。本研究目的為檢視國中生述情障礙、自我批評與網路成癮行為之關聯性,並以Interaction of Person-Affect-Cognition-Execution(I-PACE) model(Brand et al., 2016)釐清自我批評是否能中介述情障礙對網路成癮之正向預測關係。本研究以臺灣北部國中生為研究對象,採用橫斷研究法,使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施測,預計施測人數共為1,244人,共取得有效樣本1,060份、有效樣本回收率為85.21%。本研究使用「個人資料表」、「憂鬱經驗問卷之自我批評分量表」、「多倫多述情障礙量表」及「陳氏網路成癮量表」作為研究工具;本研究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型等統計方式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國中生平均每週上網時間為24.77小時(標準差為21.31小時),每週智慧型手機使用時間為22.59小時(標準差為21.15小時),且高達90.6%之國中生擁有屬於自己的智慧型手機;(2)每週上網時間和網路成癮總分會因國中生是否擁有智慧型手機及年級而有所顯著差異;(3)述情障礙可顯著且正向預測網路成癮;(4)自我批評可顯著且正向預測網路成癮;(5)自我批評可部分中介述情障礙對網路成癮之正向預測關係。本研究檢驗國中生述情障礙和自我批評對網路成癮行為之關聯模式,且研究者依此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家長、教師、輔導人員及研究者作為參考,以利預防和介入國中生網路成癮行為。Item 新冠肺炎爆發期間的現實和網路社會支持與國中生自傷行為之關聯:以自我批評為中介變項(2023) 蔡叡昀; Tsai, Jui-Yun本研究旨在瞭解新冠肺炎爆發期間,國中生的現實和網路社會支持與自傷行為間之關聯,並以Nock(2009)「自傷行為整合性理論模型」釐清自我批評是否能中介現實和網路社會支持對自傷行為之預測關係。本研究採橫斷式研究法,以新冠肺炎爆發初期、延後兩週開學的國中生作為研究對象,共取得有效樣本1,060份,並施以個人資料表、社會支持量表、自我批評量表及自傷行為量表,後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皮爾森相關分析,以及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國中生的父母社會支持可顯著且負向預測自傷行為,然網路社會支持卻顯著且正向預測自傷行為、現實朋友社會支持無法顯著預測自傷行為;(2)父母社會支持能顯著且負向預測自我批評,然網路社會支持卻顯著且正向預測自我批評、現實朋友社會支持無法顯著預測自我批評;(3)自我批評對自傷行為呈顯著且正向預測力;(4)自我批評能部分中介父母社會支持對自傷行為之預測關係;以及(5)自我批評能部分中介網路社會支持對自傷行為之預測關係。本研究檢驗了新冠肺炎爆發初期國中生於現實和網路社會支持及自我批評對自傷行為之中介模型,並根據結果提出在新冠肺炎爆發下,父母社會支持相較於現實朋友社會支持對國中生更具有保護作用,網路社會支持則可能增加自傷行為之風險,且自我批評之介入為國中生自傷行為之重要關鍵。建議未來研究與相關實務工作者於預防自傷行為時,能重視國中生自我批評傾向與社會支持的來源,以利更完整瞭解國中生自傷行為之歷程,並建構有效預防自傷行為之安全保護網。Item 從數位能力及家庭數位環境探討國中學生遠距學習接受度(2023) 陳宥蓁; Chen, Yu-Chen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生數位能力、學生家庭數位環境與家長網路管理策 略,對其使用 Google Classroom 與 Google Meet 進行遠距學習接受度之影響。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 111 學年度臺北市某公立國中九年級學生為研究 對象,使用自編問卷「國中學生遠距學習接受度研究問卷」作為研究工具,問 卷整體內部一致性係數 Cronbach’s α 值為 0.882,抽樣方式為便利取樣 (convenience sampling),以紙本問卷於 2023 年 4 月進行調查,共計回收 146 份 有效問卷。以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皮爾森相關係數之統計方 法進行資料分析,獲得研究結果如下: 一、本研究對象的國中學生數位能力與家庭數位環境佳,家長網路管理策略則較寬鬆。 二、本研究對象的國中學生認為遠距學習平臺是易用的,但對遠距學習成效認同度較低。 三、上網時間較短的國中學生在數位能力部分題項得分平均值較高。 四、男性國中學生在遠距學習喜歡程度與使用意願較女性國中學生高。 五、國中學生數位能力越高、家庭數位環境越佳、家長網路管理策略越主動及頻率越高,有助於提升國中學生遠距學習接受度。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未來學術研究之參考。Item 國中生參與服務學習歷程經驗與自我決定動機研究—以北部某一所國中為例(2021) 劉佩芬; Liu, Pei-Fen本研究主要為了解國中生參與服務與參與服務學習自我決定動機與服務學習歷程經驗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生在自我決定動機與服務學習歷程經驗上的差異。本研究以北部某一所國中七年級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共發出217份問卷,回收篩選後共得209份有效問卷。本研究依文獻探討與問卷調查結果,得到以下結論:一、有約六成的國中生表示在沒有升學需求或學校規定下未來願意繼續參與服務學習。二、國中生參與服務自我決定動機以內在動機與外在調節為主。三、參與服務學習課程方案較未參與課程方案的國中生有高的自我決定程度。四、國中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方案後自我決定動機內化程度高。五、女生參與服務與參與服務學習有較高的自我決定程度。六、未來願意繼續參與服務的學生有高的自我決定程度。七、國中生參與服務學習「準備、服務、反思」歷程經驗相較「慶賀」為佳。八、女生參與服務學習歷程經驗佳。九、未來願意繼續服務的學生有較佳的服務學習歷程經驗。十、服務學習歷程經驗佳的國中生自我決定程度高。Item 以理性行動理論探討國中生電子煙使用意圖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國中為例(2021) 楊惠洋子; Yang, Hui Yang-Tzu本研究旨在以理性行動理論探討新北市某國中學生電子煙使用意圖。研究母群是以109學年度就讀於新北市某國中為研究對象,共抽出298名學生。採複迴歸分析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整理如下: 1. 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對於使用電子煙之「行為信念」,會因為「父親教育程度」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2. 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對於使用電子煙之「結果評價」,會因為「性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3. 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對於使用電子煙之「規範信念」,會因為「父親使用紙菸的變項」、「母親使用紙菸的變項」、、「父親使用電子煙的變項」、「母親使用電子煙的變項」、「父親教育程度」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4. 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對於使用電子煙之「遵從動機」,會因為「父親使用紙菸的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5. 研究對象的背景變項對於使用電子煙之「行為意圖」,會因為「性別」、「年級」、「父親使用紙菸的變項」、「父親使用電子煙的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6. 使用電子煙行為態度、主觀規範與行為意圖呈現顯著相關。 7. 研究對象之背景變項、行為信念、結果評價、規範信念、遵從動機可有效預測使用電子煙行為意圖,其解釋力為17.1%。Item 國中學生學科學習興趣與創造力之關係研究(2021) 楊怡雯; Yang, Yi-Wen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生學科學習興趣與創造力之關係。先瞭解學生學科學習興趣、創造力與創造力傾向之現況;其次比較不同背景變項所產生的差異;最後進一步探討之間的相關情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國中學生學科學習興趣量表」、「新編創造思考圖形測驗」及「威廉斯創造力傾向量表」為施測工具,以全國公立國中(含完全中學)學生為研究對象,共計發放420份問卷,回收398份,有效問卷375份。調查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國中學生整體學習興趣達中等程度,其中以「藝文領域」學習興趣最高,而在「數學領域」學習興趣相對較低。 二、國中學生之創造力表現,以「獨創力」表現最好;在創造力傾向上,以「挑戰性」特質最高。 三、不同「性別」與「年級」之國中學生,在學科學習興趣無顯著差異。 四、不同「性別」與「年級」之國中學生,在創造力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性別之國中生在創造力傾向上,無顯著差異;但不同年級之國中生在創造力傾向上,有顯著差異。 六、國中生之學科學習興趣、創造力及創造力傾向有正相關。 綜合以上結論,分別對教育主管機關、國民中學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Item 「我」對「他們」:都會弱勢國中生公民素養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2021-09-??) 李逢堅; Feng Chien Lee本研究目的有二:1存在於低社經地位國中生的公民素養不利特徵;2.公民課堂討論公共議題時,導致無法達成目標的因素。採質化設計,選取一都會弱勢學區國中一個八年級公民課堂,進行非參與觀與個別深度訪談。研究發現較多比例學生的認知較關注在情節或細節,對公共議題較為自我中心思考關聯性。事件的影響力且内涵價值表現最佳,能提出一些概念與想法,但人數最少。内容興趣且情節發展表達力次之,但欠缺表達的概念化。狹隘自我且空心概念或零基細節,人數不在少數,他們不知如何思考,如何表達,進而將自己與公共議題劃清界線。低社經地位學生無法參與討論的因素,在於不僅缺乏背景知識,且對課堂的學術概念陌生,無法與議題產生連結;加上公共議題的爭議性,或流於口水戰,更讓學生感到因難甚至抗拒。政黨的刻板印象,也影響學生對公共議題的思考。Item 國中生網路正向效果預期、拒網自我效能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2020) 黃昱慈; Huang, Yu-Tzu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生網路正向效果預期與拒網自我效能之建構,並編製出適合測量國中生網路正向效果預期與拒網自我效能之量表,進而探究網路正向效果預期和拒網自我效能與網路成癮之關聯性,並以Bandura(1986)社會認知理論為基礎,檢驗國中生拒網自我效能是否能中介網路正向效果預期對網路成癮的預測關係。 本研究以臺灣地區的國中生為研究對象,並以立意取樣方式進行問卷施測,且研究過程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發展國中生之「網路正向效果預期原始量表」與「拒網自我效能原始量表」;本研究針對372位國中生進行開放式問卷之施測,結果共有339人接受問卷施測、問卷回收率為90.86%,並收集到987個上網好處面的認知內容,以及1,054個難以抗拒或停止上網的高危險情境,經歸納整理後編製出「網路正向效果預期原始量表(共71題)」與「拒網自我效能原始量表(共70題)」。 第二部分為編製出國中生之「網路正向效果預期量表」與「拒網自我效能量表」,並針對研究假設進行考驗。本研究針對1,142位國中生進行問卷施測,問卷回收後有效問卷為906份,因此有效樣本回收率為79.33%,且經探索性因素分析後,編製出「網路正向效果預期量表」(三個主要因素分量表:「紓壓增趣」、「社交聯繫」及「獲取新知」)與「拒網自我效能量表」(四個主要因素分量表:「負向情緒調適」、「資訊查閱」、「遊戲成就」及「人際連結」);此外本研究也發現:(1)國中生最近一年每週平均的上網時數為20.93小時、標準差為18.55小時,且在各類型網路活動之使用時間中,國中生使用線上遊戲之活動時數最多、網路人際互動次之;(2)網路正向效果預期能顯著且正向預測網路成癮;(3)拒網自我效能可顯著且負向預測網路成癮;(4)拒網自我效能可中介網路正向效果預期對網路成癮之預測關係。 本研究發現國中生之網路正向效果預期與拒網自我效能皆可顯著預測網路成癮,且拒網自我效能扮演中介角色,因此本研究建議諮商輔導或教育專業人員在進行國中生網路成癮的防制時,可協助國中生調整其對於網路好處面的過高期待,更要重要的是可增加其拒用或停止上網的方式與技巧、增強其拒網的自我效能感,以減少國中生網路成癮的可能性。Item 社群媒體對於國中學生休閒參與之研究—以雲林縣某校為例(2020) 薛夙涵; HSUEH, Su-Han本研究旨在瞭解國中學生社群媒體(Facebook、LINE、Instagram)之使用與休閒參與情形之關聯性。採分層比例抽樣,以自填結構式問卷調查雲林縣某校之國中學生,有效問卷共216份,並以SPSS23.0進行描述性和推論性統計分析,研究結果摘述如下: 一、 三種社群媒體之使用率分別為Facebook,95.8%;LINE,75.0%;Instagram,77.3%。 二、 休閒參與活動各類型得分排名依序為:娛樂型、網路型、體能型、社交型,及藝文型;休閒參與行為各類型得分排名依序為:客觀參與、自主參與,及社群參與。 三、 性別、補習情形、平均每週社群媒體使用天數、平均每日社群媒體使用時數,分別與休閒參與不同構面之得分有顯著差異。 四、 Facebook、LINE、Instagram及社群媒體累加使用之情形,分別與休閒參與不同構面之得分有顯著差異。 五、 背景變項及社群媒體使用情形對於休閒參與具有預測力,可以解釋休閒參與活動39%的變異及休閒參與行為36%的變異。Item 臺北市國中學習障礙學生生涯成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2016) 劉宏哲; Liu, Hong-Jhe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國中學習障礙學生之生涯成熟情形,並探討其個人背景因素(身分別、性別、年級、家庭社經地位)、個人能力因素(智力、閱讀能力、學業成就)、障礙因素(障礙亞型、初次鑑定確認時間、特殊教育服務量、障礙接納程度)及生涯活動因素(普通教育生涯發展活動、特殊教育生涯發展活動、打工經驗)與生涯成熟之關係。研究採調查法,以立意取樣,樣本為臺北市五所公立國民中學之八、九年級學生共366人,其中學習障礙學生87人,非學障之一般學生279人。研究工具為蘇鈺婷(2002)所編製之「青少年生涯發展量表」,在回收後將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多變量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淨相關以及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中學習障礙學生的生涯成熟度中等,以生涯信念表現最好,生涯感受、生涯探索、生涯計畫皆有中等表現。 二、國中學習障礙學生的生涯成熟與一般學生無顯著差異。 三、不同性別、年級的國中學習障礙學生,生涯成熟無顯著差異,家庭社經背景與生涯成熟無顯著相關。 四、除智力之語文理解指數與生涯探索有顯著負相關外,智力、閱讀能力及學業成績與國中學習障礙學生之生涯成熟無明顯關係。 五、障礙相關因素中,僅障礙接納程度與國中學習障礙學生之生涯成熟有正相關。 六、生涯活動因素中,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之生涯發展活動與國中學習障礙學生之生涯成熟有正相關。 七、年級與障礙接納程度能預測學習障礙學生之生涯成熟表現。 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與發現,提出具體建議供特殊教育與輔導工作及未來之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