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55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公務人員工作生活平衡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公共服務動機與自我效能感的序列中介效果(2024) 戴佳珍; Tai, Chia-Chen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至2021年我國本土疫情仍持續嚴峻,公務人員業務量激增情形時有所聞,此一時空背景下將使公務人員體認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進而更加戮力從公以奉獻社會,抑或工作負荷過重所導致的工作生活不平衡將削弱原有的公共服務熱忱?此時的公務人員是否仍堅信自身有能力完成各項任務?對於工作的滿意程度為何?均為本研究所關注之焦點。本研究旨在探討公務人員工作生活平衡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瞭解公務人員工作生活平衡、工作滿意度、公共服務動機與自我效能感之現況與不同背景變項下的差異情形,又進一步探究變項間之關聯與對工作滿意度的預測力,並檢驗工作生活平衡能否依序透過公共服務動機與自我效能感間接預測工作滿意度。 本研究採用次級資料分析法,分析資料取自「台灣政經傳播研究中心(Taiwan Institute for Governance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TIGCR)」2021年文官定群追蹤調查,並以服務於行政院及所屬機關之公務人員為研究對象,共計1,240人。研究工具包含「工作生活平衡量表」、「工作滿意度量表」、「公共服務動機量表」與「自我效能感量表」,在分析方法上採用描述性統計、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及迴歸分析,並使用統計軟體SPSS外掛PROCESS程式檢驗序列中介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學歷、官等、主管職、工作性質及婚姻狀態)的公務人員在工作生活平衡、工作滿意度、公共服務動機與自我效能感的差異情形上,「性別」在各研究變項間均無顯著差異;「學歷、工作性質、婚姻狀態」在部分研究變項間有顯著差異;「官等、主管職」在各研究變項間均有顯著差異。其次,公務人員的工作生活平衡、工作滿意度、公共服務動機與自我效能感等各變項間呈顯著正相關,且工作生活平衡、公共服務動機與自我效能感可顯著且正向預測工作滿意度。最後,公務人員的公共服務動機與自我效能感在工作生活平衡與工作滿意度間存在著中介效果,且公共服務動機與自我效能感對工作生活平衡與工作滿意度具有序列中介效果。本研究依據上開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供未來學術研究與公部門實務之參考。Item 身體活動健康促進方案介入庇護工場員工之成效探討(2023) 郭恩芸; Kuo, En-Yun隨著台灣庇護工場的發展到如今面臨不同的經營困境,包括庇護工場的定位爭議、如何協助身心障礙者轉銜、如何永續發展等。其中身心障礙者的健康是關鍵的影響因素,卻常常受到忽略,以致身體活動不足進而造成慢性疾病、提早老化、二度障礙等。因此,健康促進對身心障礙者來說是很重要的。研究顯示達到美國運動醫學學會於 2018 年訂定身體活動指南標準,每週從事 150 分鐘中等強度以上之有氧運動,有助於提升且維持良好的身體組成與功能性體適能。且任務導向的有氧運動可提高個案對訓練方案的服從度,進而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並從中獲得成就感幫助提升參與者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有助於健康生活型態的維持,當個人感受到身體狀態與功能的提升,會影響其面對生活中遭遇困難的自我認知,隨之提升日常生活活動的勝任程度,最後改善整體的生活品質。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身體活動健康促進方案對於庇護工場員工之身體組成、功能性體適能、自我效能與生活品質之成效。研究方法採用實驗研究法,以方便取樣的方式,選取一家庇護工場為實驗組,另一家庇護工場則為控制組,實驗組參與身體活動健康促進方案,透過動作類電玩遊戲,以活動任務為導向,進行為期十二週,每週三次,每次 50-60 分鐘的訓練,過程中會監測參與者的心律以確保運動強度達到中等以上,而控制組則維持原有的生活型態。結果參數包括功能性體適能(包括身體組成、肌力、心肺耐力、柔軟度、平衡能力與敏捷度)來了解身心障礙者生理層面的變化,其中身體組成包括體重、體脂率、軀幹、上肢、下肢分部位的骨骼肌率、身體質量指數和基礎代謝率,並藉由一般自我效能量表-中文版和台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進一步了解身心障礙者心理層面的變化,收集資料時間點包括:訓練前(前測)、訓練六週後(後測一)、訓練十二週後(後測二)。本研究共有 32 位參與者完成三次前後測評估(實驗組 16 位、控制組 16 位),使用 SPSS 23.0 中文版統計分析軟體進行數據分析,數據分析包含:獨立 T 檢定、卡方檢定、混合設計重複量數雙因子變異數分析,顯著水準為 p<.05。統計分析結果發現,本研究所設計的身體活動健康促進方案對於身體組成(體重和骨骼肌率)、肌肉力量、心肺耐力、動態平衡能力和自我效能有顯著的影響。若要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達到促進健康並提升生活品質的目的,尚需提升身心障礙者的健康知能,加入飲食的控和作息的調整,未來之研究建議以複合式健康促進方案進一步探究身心障礙者的健康議題。Item 技術型高中服務群科學生之自我效能與自我決策(2022) 洪妙宜; Hung, Mioa-I本研究旨在探討技術型高中服務群學生之自我效能與自我決策之情形、不同背景變項對服務群學生之自我效能與自我決策影響與自我效能與自我決策相關性研究。以標準化自陳問卷為研究工具對立意抽樣之便利樣本進行調查。總共發放120份問卷,回收118份問卷,回收率95%,其中107份為有效問卷,有效問卷率96%。所獲得問卷分數以每題平均分數與標準差進行處理後,將平均分數導入SPSS23以獨立樣本t檢定或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檢驗相關背景變項對目標人群之自我效能與自我決策之差異;同時以皮爾森相關係數分析,以了解自我效能跟自我決策的關係性。當p值小於0.05時定義具有顯著性。本研究之統計分析結果有以三點下發現:一、技術型高中服務群學生之自我效能與自我決策欠佳,但國立學校是優於私立學校。二、不同的背景變項對學生之自我效能與自我決策無顯著影響。三、技術型高中服務群學生其自我效能與自我決策呈現中度正相關。本研究結果可作為具體建議提供教育單位、教育主管機關、服務群科老師教學規劃擬定暨後續研究之參考。Item 國中生依附關係、自我效能、道德疏離與偏差行為之關係(2023) 張昱騰; Chang, Yu-Tang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國中生依附關係、自我效能、道德疏離與偏差行為關係,採用量化問卷調查法,有效施測樣本數為1,550位學生,分別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階層迴歸分析之統計方法進行量化分析,並依量化研究結果,探究影響偏差行為的相關因素。本研究發現茲分述如下:一、國中生依附關係表現最佳是依附同儕、其次是依附主要照顧者、依附學校。二、國中生自我效能表現最佳是社會性自我效能、其次是學業效能、自我調整效能。三、國中生道德疏離能表現最佳是道德辯解、其次是淡化個人責任、責難受害者、最後是行為粉飾與比較。四、國中生偏差行為表現最佳是一般違規行為 、其次是人際攻擊行為、偷竊行為、遊蕩行為、最後是網路偏差行為。五、不同性別國中生在依附關係(依附學校、依附同儕)、自我效能(社會性自我效能、學業效能)、道德疏離(道德辯解、行為粉飾與比較、責難受害者)、及偏差行為(一般違規行為、人際攻擊行為、遊蕩行為)有顯著差異。六、不同年級國中生在依附關係(依附學校、依附同儕)、自我效能(社會性自我效能、自我調整效能)、道德疏離(道德辯解、責難受害者)、及偏差行為(一般違規行為、人際攻擊行為、網路偏差行為)有顯著差異。七、不同區域國中生在依附關係(依附主要照顧者、依附學校、依附同儕)、自我效能(自我調整效能、學業效能)、道德疏離(淡化個人責任、責難受害者)及偏差行為(一般違規行為、人際攻擊行為、偷竊行為、遊蕩行為)有顯著差異。八、「個人背景」、「依附關係」、「自我效能」與「道德疏離」等四區組階層迴歸模式,對一般違規行為的解釋力分別為7.3%、11.9%、18.5%、25.7%。九、「個人背景」、「依附關係」、「自我效能」與「道德疏離」等四區組階層迴歸模式,對人際攻擊行為的解釋力分別為3.1%、5.2%、6.5%、19.3%。十、「依附關係」、「自我效能」與「道德疏離」等三區組階層迴歸模式,對偷竊行為的解釋力分別為3.4%、4.9%、13.4%。 十一、「個人背景」、「依附關係」、「自我效能」與「道德疏離」等四區組階層迴歸模式,對遊蕩行為的解釋力分別為0.8%、3.8%、4.4%、14.5%。 十二、「個人背景」、「依附關係」、「自我效能」與「道德疏離」等四區組階層迴歸模式,對網路偏差行為的解釋力分別為1.1%、4.3%、4.9%、15.1%。 最後本研究針對國中生、教師、學校單位,以及未來研究等四方面提出具體建議。Item 運用多項感染管制策略提升清潔人員環境清潔成效(2022) 林信安; Lin, Hsin-An背景:通過清潔組合式照護,減少醫院環境的整體生物負載,通過打破傳播鏈,為感染預防和管制建立了強大的平台。通過實施包括對環境清潔人員進行教育介入在內的政策,來維持環境清潔績效的顯著改善。基於提高環境清潔人員的知識和行為的介入措施,旨在支持他們在日常清潔實踐中的整體合規性。目的:本研究旨在確定使用環境清潔組合式照護的教育介入是否可以改善環境清潔人員的行為、健康素養、醫院清潔績效和減少醫院獲得性感染。材料和方法:共納入28名環境清潔人員,他們接受了環境清潔組合式照護的教育介入(兩小時長的課程)。在介入前、介入後和3個月的隨訪中,評估了環境清潔人員的知識、感知的利益和障礙、自我效能、健康素養和清潔績效。結果:與介入前的分數相比,參與者的ATP分數在介入後或3個月的隨訪中顯著下降(p<0.05)。然而,介入前後醫院相關感染的知識、感知益處、感知障礙、自我效能和健康素養得分沒有顯著差異(均 p>0.05)。與第1次環境清潔後的評分相比,第2次環境清潔後的ATP評分顯著降低(p<0.05)。特別是在第2次環境清潔後,ATP 評分達到了標準。雙向ANOVA分析顯示,與基線自我效能感、健康素養或ATP得分低的參與者相比,基線自我效能感、健康素養或 ATP得分高的參與者在介入後的ATP得分顯著降低(所有p<0.05)。在多元廣義估計方程式 (GEE) 分析中,年齡 < 65 歲 (β=0.508, p=0.025),高基線知識 (β=1.012, p<0.001),高基線感知收益 (β=1.034, p=0.003) , 高基線自我效能 (β=0.870, p=0.049) 或高基線 ATP (β=0.790, p=0.001) 與教育介入後健康素養的提高呈正相關。此外,高基線ATP分數(OR=4.195,p<0.001)是預測介入後ATP分數依從性的積極因素,而低教育(OR=0.480,p=0.009)和高基線知識分數(OR=0.481, p=0.023) 是預測教育介入後,ATP得分達標的負面因素。高基線感知利益分數也是預測教育介入後,遵守ATP分數的負面因素,但沒有統計學意義(OR=0.556,p=0.071)。結論:本研究的結果為探索環境清潔人員的感染管制原則和相關清潔實踐提供了新的見解。使用環境清潔組合式照護的教育介入,表明環境清潔人員的環境清潔性能有所改善。接受教育介入後,清潔性能的改善導致具有較高教育、低基線醫院相關感染的知識或低基線感知利益的環境清潔人員的醫院相關感染知識和環境清潔感知收益增加。研究結果表明,有興趣通過提高醫院清潔績效來減少醫院相關感染的環境清潔人員和政策制定者,應考慮實施環境清潔組合式照護和所描述的介入方法。Item 北區某高科技公司員工職業坐式行為改善策略之效果研究(2022) 劉美蘭; Liu, Mei-Lan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高科技員工職業坐式行為的現況,驗證工作職場中推動「降低職業坐式行為時間」介入措施的效果,期望在高科技員工除了了解坐式行為對健康產生的影響外,還能實際應用在工作與生活中,降低職業坐式行為與其他類別的坐式行為。本研究第一階段進行橫斷性的調查,了解高科技產業員工坐式行為的現況、坐式行為健康信念及自我效能,回收之有效問券共230份。員工職業坐式行為平均工作天7.9小時/天。第二階段為介入性實驗共91位參與者,分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兩組皆進行前後測,實驗組進行為期四週「降低職業坐式行為介入措施」,控制組無介入措施。以SPSS軟體進行分析,分析結果為實驗組員工經過介入措施後職業坐式行為時間平均減少0.95小時/天,以GEE檢驗其介入效果值達顯著水準 (p<.05)。實驗組坐式行為健康信念與自我效能有明顯進步,以配對t檢定及GEE檢驗其介入效果值達顯著水準 (p<.05)。 本研究結果驗證工作職場推動「降低職業坐式行為介入措施」具有良好效果,建議:(1)本研究結果顯示以衛生教育的方式進行職場健康促進是有效的,相較於可調式工作桌、坐站工作站或運動工作桌等設備成本低得多,更可大量推廣。(2)本介入措施未來在職場推動時應與時俱進,搭配新的科技與創新的想法,不只能引起員工的興趣,更能增加參與意願。(3)本研究對象僅限高科技產業員工,其結果無法推論至其他行業,未來研究可以探討其他行業別的職業坐式行為,提升更多勞工的健康。Item 某公司員工之COVID-19防疫行為現況及相關因素研究—健康信念模式為例(2022) 李昇達; Lee, Sheng Ta本研究應用健康信念模式來探討位於臺灣北部某公司員工之COVID-19防疫行為現況及相關影響因素,以立意抽樣法進行網路問卷調查,最終回收問卷共計384份。本研究方法採用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以及多元階層回歸分析來瞭解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變項、COVID-19健康信念與防疫行為之間的關係。本研究結果發現,研究對象之防疫行為表現處於良好的水準,介於總是及經常採取防疫行為,且COVID-19健康信念各構面得分皆在中上程度。獨立樣本t檢定、ANOVA結果指出,研究對象不因社會人口學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防疫行為。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指出,研究對象的防疫行為與自覺罹患性、自覺嚴重性、自覺行動利益、行動線索、防疫行為之自我效能呈顯著正相關,與自覺行動障礙呈顯著負相關。多元階層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社會人口學變項及COVID-19健康信念可共同解釋防疫行為78.4%。防疫行為之自我效能、行動線索、自覺行動障礙以及自覺罹患性皆是防疫行為之顯著預測變項,其中,防疫行為之自我效能擁有最強的預測力。Item 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公民疲勞之研究(2021) 林慧庭; Lin, Hui-Ting本研究旨在瞭解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的公民疲勞現況,分析不同個人背景的學生事務人員在公民疲勞之差異情形,並探討知覺組織支持、團隊成員交換關係、自我效能感與公民疲勞的相關性及解釋力。 本研究以我國109年8月仍在職之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不包含諮商輔導組/中心、衛生保健組/中心、體育室及宿舍輔導員)共1,199人為研究對象,採用簡單隨機抽樣 ,以95%信心水準和5%信心區間,設定目標樣本291人,共發放566份問卷,於109年11月初達成目標有效問卷回收數量。所得資料分別以描述性統計分析、單一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分析及階層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獲致結果如下: 一、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的公民疲勞現況為輕微程度。 二、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的公民疲勞情形在擁有博士學歷、有修習學務相關學位、教師兼任行政職及擔任主管者較低,但不因性別、年齡、學務專業證照、學務工作年資而有差異。 三、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的公民疲勞與知覺組織支持呈顯著負相關。 四、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的公民疲勞與團隊成員交換關係呈顯著負相關。 五、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的公民疲勞與自我效能感呈顯著負相關。 六、在排除個人背景變項的影響後,北區大學校院學生事務人員的知覺組織支持、團隊成員交換關係、自我效能感對公民疲勞具有負向的解釋力。 最後,研究者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做為改善學生事務人員公民疲勞之參考。Item 國中生所知覺到的教師自主支持、自我效能、任務價值對學習投入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22-03-??) 賴英娟; 巫博瀚; Ying-Chuan Lai, Po-Han Wu學習投入不僅是影響學生能否成功學習的關鍵因素,且與學生成就表現有高度的關聯。目前國內有關個人與情境因素在學習投入的探究,仍相當有限。本研究探討學生所知覺到教師自主支持、自我效能及任務價值對學習投入之影響,並針對所建構的模型進行適配度考驗。本研究以叢集抽取方式,抽取臺灣地區 30 所學校 60 個班級,1, 697 位八年級學生。研究工具包含教師自主支持量表、自我效能量表、任務價值量表及學習投入量表。結果顯示:(1)本研究的理論模型具有良好的適配度,可用來解釋所蒐集的觀察資料;(2)教師自主支持除了對自我效能、任務價值、學習投入具有直接影響效果外,亦能透過上述變項對學習投入產生間接的影響效果。細言之,當教師能與學生溝通、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提供自我選擇與決定的機會、及時地提供回饋訊息,並減少在課堂上使用強迫與要求的教學方式時,愈能提高學生自我效能與任務價值;(3)自我效能對學習投入具有直接影響效果;(4)任務價值對學習投入具有直接影響效果。因此,在教學實務上,教師要培養學生對於學習活動的自我效能與任務價值,協助學生養成對學習活動的信心與興趣,以提升其學習投入。Item 北區某公立大學之社團幹部參與態度、投入程度及自我效能暨關係研究(2020) 楊媁茹; Yang, Wei-Ru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社團幹部的社團參與態度、投入程度、自我效能,以及三者間的關係。本研究以北區某公立大學之社團幹部為研究對象,並以「北區某公立大學之社團幹部參與態度、投入程度及自我效能暨關係研究」進行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570份,回收問卷268份,有效問卷共262份。問卷資料採取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北區某公立大學之社團幹部在社團參與態度、投入程度及自我效能皆呈現高度正向。 二、不同社團幹部個人背景變項在社團參與態度、投入程度及自我效能間的差異情形: (一)社團幹部之生理男性在自我效能優於生理女性。 (二)社團幹部之大四生在社團參與態度優於大二生;大四生及大三生在投入程度優於大一生。 (三)社團幹部之無住宿經驗者在自我效能優於有住宿經驗者。 (四)社團幹部之校外工讀經驗者在投入程度優於校內工讀經驗者。 (五)社團幹部之參與聯誼性社團者在投入程度優於參與藝文性、體能性或服務性社團者;參與綜合性(自治性)社團者在投入程度優於參與藝文性、服務性社團者,在自我效能則優於參與藝文性社團者。 (六)社團幹部之社團資歷較長者在社團參與態度及投入程度皆優於社團資歷較短者。 (七)社團幹部之平均每週參與時數22小時以上者在社團參與態度、投入程度及自我效能皆優於未滿7小時者。 (八)社團幹部之曾任社(會)長者在社團參與態度、投入程度及自我效能皆優於曾任股長或其他幹部者。 (九)社團幹部之擔任幹部期間較長者在社團參與態度、投入程度及自我效能皆優於擔任幹部期間較短者。 三、北區某公立大學之社團幹部社團參與態度及社團投入程度呈現高度正相關。 四、北區某公立大學之社團幹部社團參與態度及自我效能呈現中度正相關。 五、北區某公立大學之社團幹部社團投入程度及自我效能呈現中度正相關。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針對大學生、學校及相關學務單位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作為未來大專院校對於提升社團參與態度、投入程度以及強化自我效能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