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33
  • Item
    國中雙語健康教育課跨語言實踐之研究
    (2024) 林致宇; Lin, Chih-Yu
    本研究旨在探討將跨語言實踐融入雙語教學的實踐歷程以及學生在課程中的 學習表現。研究目的包括:探討在雙語課堂中如何運用跨語言實踐策略,幫助學生學習學科學習目標和雙語學習目標;並探討學生在學習歷程中的學科和語言的學習成效;以及透過雙語教學的歷程所得到的經驗,反思在臺灣實施跨語言實踐的條件和挑戰。本研究採行動研究,對北部某所國中兩班七年級學生施行二個單元共11堂的雙語健康課,除了對教學實踐進行探討以及了解學生在雙語課堂中的學習經驗外,也反思在雙語課堂中實施跨語言實踐可以精進之處。本研究之發現如下:一、就跨語言實踐策略的使用而言,多元語境線索融入基本人際溝通語言(BICS),有助於引起學習動機,促進師生互動;而依據學習內容和學生狀況調整認知學術語言(CALP),有助於學生對學科內容進行思考與學習。二、在學科學習成效方面,藉由多媒材和科技工具的融入能提高學生學習動機,並且透過即時問答和認知話語架構(CDFs)能檢驗學生對學科的理解程度和迷思之處。三、在語言學習成效方面,學生能夠理解基本人際溝通語言並能有所回應,不過對不同認知類別的學科語言表現則有所不同。過程中句型結構的提供能促進學生語言的產出,且使用語言的方式會受到受教學者的影響而產生模仿行為。四、針對跨語言實踐理論的回應,須先讓學生參與學科的學習,再運用跨語言實踐連結學科和語言;此外,也要先讓學生對於輸入的訊息產生理解,才有輸出的可能,並且在課堂中教師須從主導者慢慢轉成促進者的角色。最後,對於學科教師而言,學科詞彙和英文課詞彙的難度落差需有待運用跨語言實踐來克服。
  • Item
    桌遊結合擴增實境用於 COVID-19 疾病預防教育之成效
    (2023) 賴頤; Lai, Yi
    本研究為探討桌遊結合擴增實境用於 COVID-19 疾病預防教育之成效,主要探討如何增強國小學童疾病預防之知識及防疫行為之生活應用。近幾年由於疫情肆虐,健康教育再次受到學術界的關注。以往之健康教育之教學恐過於抽象不易與生活產生連結,讓學習者無法與生活產生連結,有失其學習成效。對此,本研究將結合擴增實境桌遊和合作學習之優點,設計開發一款學習輔助系統:CARL系統,透過此二者之特性輔助學習者學習。本研究採不等組之前後測準實驗研究,受試者為新北市某國小 59 位之學習者。實驗結果以共變數分析(ANCOVA)進行分析,以檢視學習者之學習成效及生活應用。再者,透過量表及訪談了解學習者之使用感受及再使用意願。本研究之研究結果為:(一)使用 CARL 系統學習之實驗組,其學習成效顯著優於使用卡牌學習之對照組、(二)使用 CARL 系統學習之實驗組,其生活應用並無顯著優於使用卡牌學習之對照組、(三)使用 CARL 系統學習之實驗組,對於系統設計及課程內容均持正向態度、(四)使用卡牌學習之對照組,對於課程內容持正向態度、(五)使用 CARL 系統學習之實驗組,其學習保留程度顯著優於使用卡牌學習之對照組。
  • Item
    重理解課程設計之國中健康教育課程行動研究-以傳染病課程為例
    (2022) 程欐君; Cheng, Li-Chun
    十二年國教新課程實施,促使研究者再次檢視健康教育課程的本質。此外,各類傳染病在各地崛起,學生的重視迫在眉睫。重理解課程設計(Understanding by Design,UbD)強調大概念與多元理解,能協助課程設計者來思考課程的本質。因此本研究將重理解課程設計運用於健康教育中具有明顯認知概念且需急迫於生活中落實的傳染病議題,旨在協助研究者建立教學目標與課程方案,並了解學生在課堂後對於傳染病風險管控的理解程度。本研究著重於教育工作者的實務改進,故採取行動研究法。先透過文獻探討了解重理解課程設計模式,接著從健康與體育領域綱要中與傳染病相關的學習內容形塑出在傳染病課程中的重要概念;另一方面從學習表現與理解六面向的交叉比對,設定欲讓學生學習的成果。最終設計出為期四週的傳染病課程並記錄學生學習歷程。研究結果發現:教師可以從逆向式的課程規劃模式逐步規劃並反覆推敲課程、透過理解六面向了解教學目標的學習表現以形塑大概念、教師需要協助學生逐步達到理解、理解六面向協助教師更有結構檢視學生理解狀態。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兩點建議提供未來想要在健康教育課程中嘗試運用重理解課程設計的老師參考。
  • Item
    探究式教學法運用於國中健康教育教學之成效—以珍惜健保聰明就醫議題為例
    (2021) 魏子惟; Wei, Tzu-Wei
    臺灣在健保制度下,民眾不須繳納高額費用,即可享有品質良好的醫療照護,造成國內醫療資源浪費問題層出不窮,應從教育向下扎根,培養學生善用醫療資源、珍惜健保之觀念。自實施108課綱後,素養導向之教學成為目前趨勢,有鑑於目前國內較少符合素養導向之健保教育教學素材,而探究式教學法為一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並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從問題情境中主動探索與學習解決問題之教學法,呼應素養導向之教學趨勢,故本研究以珍惜健保聰明就醫為教學主題,運用探究式教學法設計融入素養導向之創新健康教學,評估其教學成效。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新北市某國中103位學生,實驗組以探究式教學法進行教學介入;對照組以講述法進行教學。研究結果顯示運用探究式教學法介入後可提升學生對於珍惜健保聰明就醫議題之認知、態度與自我效能,但探究式教學法及講述法對於學生前後測改變情形無顯著差異,進一步分析可能原因為:一、教學介入時間不足;二、教案設計須再加強;三、教學者之教學法操作經驗影響,建議實施探究式教學法應規劃充分時間以使學生具有足夠時間探究。國內雖有研究探討探究式教學法之教學成效,但多數研究為運用在自然科方面,運用於健康教育中之教學研究不多,本研究發現探究式教學法及講述法間改變無明顯差異,兩者皆可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但探究式教學法配合教學媒材可讓課程內容更加生動活潑、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之興趣,並符合108課綱精神,應發展探究式教學法融入其他健康教育議題之教學,作為健康教育創新教學之教學法。
  • Item
    國中學生創造思考融入健康教學方案之成效研究
    (2021) 張硯亭; Chang, Yen-Ting
    本研究旨在了解國中學生對「創造思考融入健康教學方案」的學習成效。研究對象為桃園市某所市立國民中學9年級學生,兩個班級共計59人。實驗設計採用「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區分為實驗組以及對照組。兩組分別採用「創造思考融入健康教學方案」教學與「一般講述」教學,課程實施共十週10堂課。研究工具為「新編創造思考測驗」及「健康教育學習表現評量」。所蒐集之資料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檢驗研究假設,另整理學生教學活動學習單與學習滿意度問卷作為分析輔助。研究結果如下:一、 「創造思考教學融入健康教學方案」對國中生健康教育學習表現之影響未有顯著差異。二、 實驗組在語文測驗中,流暢力的表現具有顯著差異,變通力的表現無明顯差異,獨創力的表現有顯著的差異;實驗組在圖形測驗中,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與精進力皆無明顯差異。三、 學生對「創造思考融入健康教學方案」之反應與感受是正向的。最後,針對本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根據研究之發現,提出相關建議,以供未來創造思考教學相關課程或研究之參考。
  • Item
    融入概念構圖法之健康教育教學模組對國小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以珍惜急診資源議題為例
    (2019) 簡彰蔚; Jian, Jang-Wei
      基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強調素養導向健康教育的主流,依據轉型課室教學的實務立場而言,改變教學方法最能事半功倍,其中概念構圖法因能融入並整合學習者的學習結構,被許多研究證實有效提升教學成效,但運用在健康教育教學上並不多見,而國小階段正是形塑健康行為的重要時期,故本研究選取國小學生為對象,以珍惜急診資源議題為例,設計概念構圖教學法之創新教學模組進行介入,藉以評估其在健康教育教學之成效。   本文採準實驗研究設計,實驗組接受概念構圖法教學模組介入,對照組則接受傳統講述課程介入。選取新北市某兩所國民小學(相鄰約1公里)的全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分作一校實驗組、一校對照組並實施前後測的方式進行。參與施測的實驗組共96名學生,對照組共108名學生,回收問卷以SPSS 22.0中文版進行資料處理。   研究結果顯示:一、學生對珍惜急診資源的認知,實驗組調整後平均數.927,對照組則為.829,實驗組提升的認知成效優於對照組;二、學生對珍惜急診資源的態度,實驗組調整後平均數4.678,對照組則為4.205,實驗組提升的態度成效優於對照組;三、學生對珍惜急診資源的自我效能,實驗組調整後平均數4.543,對照組則為3.855,實驗組提升的自我效能成效優於對照組。   整體而言,概念構圖法提升珍惜急診資源的認知、態度、自我效能的學習成效皆優於傳統講述法,建議未來健康教育能採用此教學法,藉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並規劃教師增能課程,融入其他健康議題,以符應素養導向的健康教育主流。
  • Item
    鷹架策略與自我效能對國小學生流感防治之遊戲式數位學習成效與態度之影響
    (2011) 楊登智; Teng-chih, Yang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鷹架策略(程序鷹架、反思鷹架),對高、低遊戲式數位學習自我效能國小生流遊戲式數位學習流感防治學習成效與態度之影響。學習內容為疾病防治局宣導的流感防治概念,包括一般感冒病毒、H1N1與H5N1的(1)流感預防方式,(2)流感感染症狀,(3) 流感治療方式,(4)如何辨別不同流感。本研究採用商業策略遊戲的遊戲編輯器設計遊戲式數位學習活動,透過守塔類型遊戲(Tower Defense)讓學習者抵禦遊戲中的病毒攻擊,藉由觀察遊戲中的英雄感染流感時的症狀與操控英雄選擇流感防治相關道具與生活習慣,讓學習者在遊戲的互動歷程中學習流感防治概念。研究結果顯示:(1) 程序鷹架有助於學習者在遊戲式數位學習於流感防治知識理解向度的學習成效;(2) 高、低遊戲式數位學習自我效能學習者在遊戲式數位學習流感防治學習成效之間無顯著差異;(3) 不論是哪一種鷹架策略或是遊戲式數位學習自我效能高、低,學習者對於遊戲式數位學習均抱持著正向的學習態度,而且高遊戲式數位學習自我效能的學習者表現出更為正向的學習態度。
  • Item
    運用UbD設計國中健康體位課程之行動研究
    (2019) 張雅淇; Chang, Ya-Chi
      本研究旨在運用UbD發展一個完整的國中健康體位課程模組,幫助教學者釐清課程的學習目標並設計有效評量以及了解教師運用UbD模式設計課程的優點與挑戰。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以彩虹國中(化名)九年級兩個班級55位學生為課程實施對象,進行兩階段循環的行動研究,先透過文獻探討瞭解如何運用UbD模式,再以此為基礎設計為期六週的UbD健康體位課程並記錄設計歷程。本研究課程實施期間為107年10月底至12月中,並於課程實施期間蒐集教學者的教學省思札記、課程實施後修改課程的過程記錄、學生的學習評量成果以及UbD課程評鑑等資料進行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一、UbD可協助教學者釐清課程的學習目標並設計有效評量。二、教師在運用UbD模式設計課程的優點為幫助教師釐清課程的學習目標、掌握教學流程並能快速校準教學與課程,使課程聚焦在重要概念,將目標、評量、活動相連結,提升教學效能;挑戰則是對UbD課程要素定義及國家課程綱要不熟悉、UbD架構對單元課程設計的限制以及要避免以教學者為中心的設計。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建議提供給未來想嘗試UbD的教師課程設計與教學參考。
  • Item
    我國健康教育專業人員核心能力與認證制度之建構
    (2012) 陳素芬
    摘 要 本研究旨在建構我國健康教育專業人員核心能力及認證制度。研究採德懷術研究法,問卷主要參考美國健康教育專業人員核心能力及認證制度相關文獻,在26位學者專家鼎力協助下,完成德懷術三回合問卷調查,主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適合我國健康教育專業人員應肩負之七大任務為評估個人與社區對健康教育的需求、擬訂健康教育計畫、 執行健康教育計畫、評價和研究健康教育計畫、管理健康教育計畫、擔任健康教育資源人物及溝通和倡導健康與健康教育。 配合上述七大任務,應具備二十九項核心 能力及九十一項次能力 二、建構我國健康教育專業人員認證制度可依循之方向。 專家學者對國內健康教育專業人員證照考試的資格意見,考慮包括健康教育相關領域、學位及工作經驗。對換證時間也以三年、五年居多。換證要件,建議每年參加一定時數的在職進修,如參加健康教育研討會、認證、單位核備、研習、修習學分或工作坊。 根據結論,提出下列建議 一、後續研究者可繼續探討我國健康教育專業人員核心能力如何應用於國內不同職場。 二、繼續掌握全球性健康教育專業人員核心能力發展趨勢。 三、強化健康教育專業組織,推動專業認證制度,促進專業發展。
  • Item
    我喜歡我自己~生命教育融入健康教育課程對國中學生自尊、學業成就之影響研究
    (2002) 陳佩君; Pei Chun Chen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國中一年級學生在接受生命教育教案~「我喜歡我自己」,融入現行健康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的自尊與健康教育之學業成就的影響效果。 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的方法,立意取樣的方式以台北市某國中(A校)一年級三個班級的學生為實驗組(89人),鄰近學區的某國中(B校)一年級二個班級的學生為對照組(78人)。在教學介入前,兩組學生皆接受前測問卷,作為評量實驗效果的基準。實驗組接受為期兩週四個小時的生命教育教案~「我喜歡我自己」的教學,對照組則接受現行的健康教育課程。在教學結束兩週後,進行後測以評價教學的效果。所得資料以二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檢定、t檢定、Pearson 積差相關進行分析,並將學生教學回饋資料作質性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 1、研究者設計的教學介入對於提昇實驗組學生的自尊程度與健康教育學業成就影響顯著。 2、研究者設計的教學介入,發現對於男學生的自尊提昇較女生高;且對於自尊程度較低的學生之健康教育學業成就影響較顯著。 3、研究者發現教學介入過程中對於提昇學生了解自己、喜歡自己、欣賞別人與增進人際關係的能力培養,有所助益。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可作為國中學生生命教育教學的參考,建議擴大開發多變化的生命教育融入性教案設計與研究對象;加入學生的焦點團體訪談或深入訪談,以期增加研究的深度與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