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

教育學院成立於民國44年6月5日,時值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改制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初設教育、社會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家政教育、工業教育五個學系,發展迄今,本院共設有7個學系(均含學士、碩士及博士班)、5個獨立研究所、1個院級在職碩士專班。

本院為國內歷史最久之教育學院,系所規模、師資,及學生品質向為國內首屈一指,培育英才無數,畢業校友或擔任政府教育行政單位首長及中堅人才、或為大學校長及教育相關領域研究人員、或為國內中等教育師資之骨幹、或投入民間文教事業相關領域,皆為提升我國教育品質竭盡心力。此外,本學院長期深耕學術,研究領域多元,發行4本 TSSCI 期刊,學術聲望備受國內外學界肯定,根據 2015 年 QS 世界大學各學科排名結果,本校在教育學科名列第22名,不僅穩居臺灣第一,更躍居亞洲師範大學龍頭。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6
  • Item
    校園藥物濫用防制教育訓練需求之探究
    (2023) 宋沛珊; Song, Pei-Shan
    背景:藥物濫用(Drug Abuse)問題一直是全球矚目焦點,而青少年階段經常是開始接觸非法藥物的關鍵時期。反毒教育的實踐涵蓋到學生、家庭、同儕與師生關係,需全校人員投入。推動校園藥物濫用防制通常由新進人員擔任,工作負荷量大,不熟悉相關流程、相關計畫等工作內容;在法令上也未強制要求教育訓練,進而影響承辦人投入藥物濫用防制工作之意願與動能。如何提升校園反毒承辦人專業能力,應瞭解其需求及執行業務所遇困境,規劃教育訓練內容,發展因應對策,增進承辦人之自我效能,使藥物濫用防制工作推行順利。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一般教師與學務人對校園藥物濫用防制教育訓練內容之需求及困境,並分析其差異性。方法:共計21位一般教師與35位學務人員,進行校園藥物濫用防制教育訓練需求與困境問卷調查。了解其對於校園藥物濫用防制教育訓練之需求,以及分別在實務推動上所遭遇之困境。問卷蒐集完畢,以內容分析法進行文本資料分析,並以文字雲圖呈現重要性。結果: 第一面向中有81.0%的一般教師及82.0%的學務人員表示,應讓訓練對象認識「相關法令」。第二面向有76.2%的一般教師認為,應認識「入門成癮物質、常見的新型態毒品之類型及各種危害」;37.1%的學務人員認為應「認識藥物濫用入門成癮物質與分級」。第三面向有57.1%的一般教師表示,應瞭解「多元舒緩壓力技巧,培養藥物濫用學生具備自我覺察調適壓力的能力」;有37.1%的學務人員表示,應「認識相關理論,進而協助學生戒除毒癮」。第四面向有42.9%的一般教師與40.0%的學務人員認為,應「認識校園反毒實務工作流程」。結論:研究結果顯示,一般教師與學務人員對於校園藥物濫用教育訓練有所重視,表達了他們對於訓練課程所需涵蓋的知識內容的期待,顯示出定期辦理教育訓練可增加對於藥物濫用的認知與警覺性。為了更有效達成訓練的目的,建議規劃初階或進階教育訓練內容,以符合不同承辦人的專業程度和學習需求。在校園中,許多教職員認為反毒工作為學務處或輔導人員的責任,導致承辦人容易陷入獨立作戰之困境,這表示目前校園反毒業務負荷繁重,後續應增加相關人力協助,並改善與精進作業流程,提高承辦人意願。
  • Item
    十二年國教國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法治教育之內容分析
    (2021) 陳俊翰; Chen, Jun-Han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十二年國教國中各版本公民與社會教科書法治教育的內涵,並採取內容分析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 首先針對各版本教科書法治教育內容的整體編排進行分析,並觀察各版本教科書在法治教育內容整體編排上是否有明顯差異。其次,透過統整國內外文獻、九年一貫課程與十二年國教課程中法治教育的內涵,設計本研究運用的法治教育內容分析類目表,作為本研究分析教科書法治教育內容的基準。最後本研究得到研究結果如下: 一、在法治教育內容的整體規劃上,各版本間有明顯差異。 二、在法治教育內容的總數量上,各版本以「南一版」出現次數最多,「翰林   版」次之,「康軒版」則出現次數最少。 三、在法治教育內容分析的主類目上,各版本皆以「憲法基礎概念與人權」出   現的次數最多。 四、在法治教育內容分析的次類目上、「南一版」與「康軒版」以「基本權利與   人權保障」出現次數最多,「翰林版」則是以「行政法規與行政責任」出現   次數最多。 五、在法治教育內容的內容呈現上,各版本間僅在次類目「家庭暴力的防治」、   「刑罰種類與目的」,以及「身分權與家庭生活」並無太大差異外,其餘次   類目的呈現內容上均有差異存在。 最後,希望透過本研究的結果,能提供教師在進行法治教育的建議,以及提供未來從事相關研究之方向。
  • Item
    家族棋盤運用於個別諮商之影響經驗研究
    (2021) 林佳慧; Lin, Chia-Hui
    本研究旨在探討家族棋盤運用於個別諮商之影響經驗。以立意取樣方式邀請三位欲探索關係互動狀態、重新思考與形塑新的關係模式之25至35歲成人進行。研究以應用家族棋盤的諮商策略,與參與者進行四次個別諮商,並於諮商結束後進行個別訪談,以半結構式訪談了解諮商為當事人帶來的影響經驗。研究對諮商歷程逐字稿與訪談資料,以質性研究的內容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一、諮商歷程主要包含四部分:(一)探索印象深刻的家庭畫面,並連結至當事人內在世界觀及關係模式。(二)探索現在的家庭畫面,並與印象深刻的家庭畫面兩相對照。(三)探索內在自我圖像,並進行對話。(四)挪動家庭畫面,發想與創造新的關係樣態。 二、家族棋盤運用於個別諮商之影響經驗大致可分為五個層面:理解困境、覺察渴望、修復傷痛、自我接納、創造連結,然其內涵、每層面的順序與所需時間等,依當事人獨特性而有所不同。 三、家族棋盤運用於個別諮商之助益性因素,包括:(一)視覺化、具象化幫助拓展覺察,綜觀關係全貌。(二)具體呈現互動畫面,促使正視困境、面對內在真實感受。(三)家族棋盤調動,讓當事人發覺並開啟關係有其他可能的新想法。(四)內在自我對話,提升當事人自我安撫與陪伴的力量和方法。(五)當渴望與傷痛被訴說和療癒後,當事人能創造新的關係互動模式。 四、關係議題與家庭系統分化情形息息相關,而以開放彈性的態度運用家族棋盤做諮商介入,方能發揮最佳效益。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未來實務與研究上的建議以利參考。
  • Item
    婚前的幸福定格-心理位移書寫對將婚女性之經驗與影響研究
    (2020) 李佳真; Lee, Jia-Jen
      本研究旨在探討將婚女性在婚前抉擇焦慮或壓力期間,運用心理位移書寫之經驗與影響。以立意取樣方式邀請五位和異性伴侶交往,有預計與對方結婚的打算,在這期間對於婚姻有焦慮或矛盾之相關情緒困擾,並願意接受心理位移書寫來調適之將婚女性。參與者進行一週試寫、三週正式書寫,每週至少書寫兩篇,並於完成後進行一次半結構式訪談。訪談大綱由研究者設計,所得資料以內容分析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 一、將婚女性在心理位移書寫中的將婚困擾,包含(一)結婚籌備過程充滿壓力與擔憂;(二)遠距離戀情對感情關係的不確定;(三)受限於原生家庭經驗及傳統女性角色之框架;(四)生活中多面向的磨合與溝通。 二、將婚女性書寫不同位格之新經驗,包含(一)我位格書寫經驗:自我改變之基礎、以自我為中心的聚光燈般,抒發深層的負面情緒、書寫對婚姻的想像,對關係產生希望感;(二)妳位格書寫經驗:擁有安心述說的個人空間,碰觸內在真實感受;(三)她位格書寫經驗:扮演理性角色,重新審思對婚姻的想法及生命意義、出現結論,更清楚看見事情對自身造成的影響、觀點取替,自我慈悲、體悟人生必經之路,出現對未來期待。 三、心理位移書寫對將婚女性之效益,包含(一)具結構式的位格轉換書寫,形成新的內在對話模式;(二)接納經驗而促成將婚伴侶的對話交流;(三)釐清自身想法感受,對於是否結婚作出更明確的決定;(四)心理位移書寫有助於減緩對將婚的擔憂,擴大心理彈性;(五)心理位移書寫帶來內在自體客體之經驗,加深與生命的連結;(六)心理位移書寫是面對自我及人生的整合過程。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研究和實務上的建議以供參考。
  • Item
    優勢取向生涯諮商之經驗與療效探究—以大學生為對象
    (2020) 呂念庭; Lu, Nien-Ting
    本研究旨在探討優勢取向生涯諮商之經驗與療效。研究以立意取樣的方式邀請三位欲進一步探索生涯議題的大學生,分別進行五到六次的個別諮商,並於諮商結束後接受個別訪談,以半結構式訪談來了解諮商對當事人之經驗,並歸納諮商產生的療效。研究者將所得訪談資料,以質性研究中的內容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 研究結果如下:第一為優勢取向生涯諮商之經驗內涵,包括:對 自身狀況的探索與認識、重整自我並連結優勢、 敘說 內心渴望以增進自我了解、連結個人困擾與優勢資源、透過反思生活經驗來覺察優勢力和意義感等。第二為優勢取向生涯諮商的療效內涵,包括:(一)生涯目的感的探索有助於聚焦生涯方向、(二)優勢特質的探索協助當事人以全面性與正向的眼光來看待原先困擾,藉以看見轉機與更多可能性、(三)未來想像的探索促使當事人看見渴望,並增加實踐夢想的行動力、(四)諮商員的正向態度能引發當事人進行深入覺察。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研究和實務上的建議以利參考。
  • Item
    外籍配偶成人基本教育教材研究--以多元文化教育觀點
    (2005) 汪素娥; Wang Su Er
    摘 要 本研究以外籍配偶成人基本教育教材作為研究對象,以多元文化教育觀點進行教材內容分析。主要目的是期望透過本研究之探討,了解各版本教材在教材形式、教材內涵及教材偏見問題等三方面的現況,並提出建議,以作為日後編輯教材之參考。 本研究主要採用內容分析法,先透過文獻蒐集與探討,建立分析類目與分析單位,編製研究工具;經過定量與定質的分析後,歸納研究發現,做成結論,並提出建議,以作為日後編輯外籍配偶教材之參考。 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教育主管機關已開始重視外籍配偶成人教育。 二、教材編輯目的與教學目標多以識字與生活適應為首要。 三、教材取材呈現「生活化」與「鄉土化」特色。 四、教材之編輯出版尚未全面建立審查機制。 五、課文結構趨於鬆散,不易統整重要概念。 六、教學活動設計未完全符合成人學習心理。 七、教材內容大多採「同化觀點」,未能符應「多元文化」理念。 八、各版本教材內涵各有偏重,教學者可依需求選用參考。 九、教材內涵仍缺乏納入外籍配偶原生文化背景。 十、男女角色性別在教材中仍呈現不平等現象。 十一、性別偏見問題仍存在教材之中。 十二、教材中隱藏族群偏見之事實仍未獲改善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外籍配偶教育政策制定的建議 (一)建立教材編輯出版前審查機制 (二)建立外籍配偶學習支持系統 (三)建立教材出版、發行與流通管道 二、對辦理外籍配偶教育單位的建議 (一)培訓具多元文化教育觀點之師資 (二)鼓勵外籍配偶家人參與共學 (三)選擇或編輯適切之外籍配偶成人教育教材 三、對擔任外籍配偶教學者的建議 (一)課程設計應包含所有族群觀點 (二)同時培養外籍配偶「識字」與「增能」 (三)藉由異質團體共學,提昇學習成效 (四)轉換「主導地位」為「協助者」角色 四、對外籍配偶教材編輯的建議 (一)應以外籍配偶的觀點或生命經驗為出發點 (二)跳脫只學中文識字的刻板印象,兼顧其他語言學習 (三)配合教材發展相關學習輔助資源 (四)教材中避免製造族群或性別偏見 (五)邀請外籍配偶參與教材編輯,展現原生文化 五、對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 (一)在研究對象方面,可以教材使用者(老師、外籍配偶學員)為研究分析對象,以了解教材與教學的適用情形。 (二)在研究範圍方面,可以外籍配偶的學習型態進行「專班教學」與「異質團體共學」之研究,以了解二者學習成效之差異。
  • Item
    中文線上公用目錄系統FRBR功能設計之研究
    (2007) 蔡家齊; Chia-Chi Tsai
    1998年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簡稱IFLA)提出書目記錄功能需求(簡稱FRBR)。FRBR將書目記錄應滿足之功能定義為:協助使用者找到、識別、選擇、取得資料,從作品家族的角度分析,定義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實體關連,有層次地將館藏內容呈現出來。 圖書館的線上公用目錄(簡稱OPAC)是圖書館書目記錄及館藏內容的展現平台,也是檢視書目記錄是否達到其目標的依據。自FRBR推出以來,有不少數位圖書館計畫,已採用該模式定義其metadata格式;也有不少圖書館或資料中心將傳統的書目記錄轉為FRBR模式之目錄。本研究希望了解FRBR應用在中文OPAC系統之可行性及可能的情形,具體的研究問題說明如下: 一、FRBR在圖書資訊學界的應用現況為何?分別探討傳統圖書館、數位圖書館、使用者介面功能,三方面的應用。 二、CMARC書目資料轉換成FRBR實體模式時,欄位對應的結果與遭遇到的困難為何? 三、中文OPAC系統之FRBR使用者介面,如何設計呈現FRBR功能? 本研究採用的研究方法有二,分別為:內容分析法及發展研究法;透過文獻分析了解FRBR在圖書資訊學界的應用現況;透過內容分析,找出CMARC欄位與FRBR實體模式的對應;透過訪談一般使用者和專家了解對於OPAC的需求,以及對於FRBR介面功能的提示;綜合文獻個案分析的結果,設計可應用在中文OPAC系統之FRBR使用者介面。 研究結果從三方面說明之,首先是FRBR在圖書資訊學界的應用現況,五個FRBR應用在傳統圖書館的實例,在識別(identify)這項功能上,與傳統圖書館OPAC系統相去不遠。而在數位圖書館的應用上,或因有其他資訊組織模式搭配使用,FRBR實體關連定義較明確,也較符合目標資料(target data)的性質。在使用者介面呈現上, FRBR介面提供了較具條理性、較為清晰,較易查找檢索結果的資料呈現方式。其次在書目資料的處理上,本研究發現CMARC欄位與分欄轉換至FRBR實體屬性的結果,仍有許多待討論之處,請見表4-1和表4-2的說明。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FRBR模式化的OPAC系統介面示意圖。示意圖中,系統介面同時具有瀏覽和檢索功能,且使用者可依作品主題、作品語文、作品文體、作品載體類型限制呈現檢索結果。
  • Item
    兩性醫病溝通於線上醫療諮詢之初探
    (2016) 陳德雯; Chen, Hope
    早期由於資訊科技不發達,一般民眾較難有取得健康醫療相關資訊,多依靠醫療專業從業人員給予資訊,屬於較為被動式的資訊取用者。而今現代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的影響,國人越來越注重自身健康狀況,也逐漸積極欲了解與自己相關之健康醫療資訊,例如慢性疾病、保健養身……等議題。因為網路科技的發達,以及近年來幾乎人人皆有個人電腦,且隨著上網的行動裝置越來越普及,使得人們能夠輕易透過網路的查詢資料,了解與自身相關的健康醫療資訊,進而衍伸出「消費者健康資訊」一詞。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兩性面對醫療情境時之溝通方式及特徵,探討兩性之間於線上醫療問診之提問架構、提問類型、提問策略、提問時機等四個面向之差異情形,以達到提升有效溝通的目的。本研究首先將以文獻探討之方式了解兩性溝通以及醫病溝通相關理論與模式,建立本研究進行內容分析法編碼之用,資料處理方式則使用卡方同質性檢定以及標準化殘差,藉由統計檢定方式判斷兩性之間是否有顯著差異,同時也以質化分析為輔。 經分析後發現,藉由針對提問進行內容分析以及統計檢定所得之結果了解到,兩性在使用線上醫療諮詢服務時,其之間的溝通方式整體而言並無明顯差異。而本研究也發現了以下較特殊之現象:男性在提問情緒揭露部份,反而較女性易表露出欲博取同情或是取得認同等情緒,但提問時之情緒為理性者,較女性多出一些。「提問時機」分析中,發覺女性和男性相較之下,並無具有顯著差異是較為注意健康保健或是疾病預防。透過統計檢定顯著差異部份,兩性在使用線上醫療諮詢服務時,「提問篇幅」中兩性提問具有顯著差異之醫療科別共有14科,「條列狀況」共有2科、「問題數」僅有1科、「提問型態」共有3科、「提問目的」共3科、「情緒揭露」共3科、「身份揭露」共6科,以及「提問時機分析」共有3科。 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歸納出以下五項結論:提問特例往往是因不同醫療科別有差異而非性別、兩性在表達型態上並無明顯差異、兩性之提問身份無明顯差異、男性較女性易表露出情緒低落狀態及尋求同情、女性無較明顯注重養身保健或疾病預防。並且也提出兩點實務建議:(一)建議網路維護管理人員可以新增網站提問格式引導,讓使用者得以有較清楚的介面進行提問;(二)建議使用者增進資訊素養能力,以有效於網路環境中保護個人資料。最後本研究也期許未來相關研究可往下列面向進行更深入的探究:使用「線上醫療諮詢服務」之使用者訪談、「線上醫療諮詢服務」之醫師回覆分析、現實中之性別與醫病溝通模式和線上醫療諮詢溝通模式差異探討。
  • Item
    美國童子軍手冊內容之研究
    (2011) 劉懿瑩; Liu Yi-Ying
    本研究係以西元1911年第一版至2009年第十二版美國童子軍手冊為研究對象。首先,探討童子軍手冊內容研究的理論基礎,並藉由內容分析法探究各版本手冊「內涵」、「內容組織與評量」及「封面與封底」之異同。最後,綜合討論提出我國童軍手冊編寫之建議。 針對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結果如下: 壹、內涵 美國童子軍手冊的內涵計有三大特徵:一、各版本內容主題在結構上大致可分為「童軍智能」(Scoutcraft)、「森林知識」(Woodcraft)及「露營技能」(Campcraft)三大面向;二、內容之主題選取係依據童子軍晉級考驗標準,但卻非所有主題內容皆為考驗項目;三、各版本之內容修訂有三種型態,分別為固定型、反覆型、與時增減型。 貳、內容組織與評量 童子軍手冊內容組織有兩種:一、依「主題」設計;二、依「晉級考驗標準」設計。評量方式採行為目標取向,強調「描述」(Describe)、「展現」(Demonstrate)、「解釋」(Explain)、「表達」(Show)及「說明」(Tell)之具體行為。評量人員可分童子軍「自評」與團長及服務員「他評」兩類。 參、封面與封底 由封面與封底分析可知,各版本設計雖有不同,但手冊封面與封底之圖像設計,仍可歸納出以下共同處:一、「童子軍精神象徵」;二、「戶外活動」;三、「國家象徵」。
  • Item
    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世界公民教育內涵分析
    (2013) 朱佳俐
    本研究旨在分析探討我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南一版、康軒版及翰林版三個版本呈現世界公民教育內涵的情形及差異。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取內容分析法,首先參酌相關文獻及專家意見,建立本研究主題之類目表,將世界公民教育分為「世界公民教育的知識與理解」、「世界公民教育的價值觀與態度」及「世界公民教育的技能與實踐」三大主類目,其中再分成14項次類目及36項子類目,進而分析一百零一學年版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中世界公民教育內涵。 本研究獲致結論如下: 一、 各版本內容在世界公民教育三項主類目的呈現情形,皆以「知識與理解」類目呈現次數最多;「技能與實踐」類目呈現次數最少 二、 各版本在主類目「知識與理解」中,皆偏重「全球史地」、「社會正義與人權」及「環境永續發展」的內容呈現;而在「反全球化」及「全球疾病與防治」方面所佔比重最低。 三、 各版本在主類目「價值觀與態度」中,皆偏重「關心地球環境」、「關注生態永續發展」、「關心人權實施狀況」及「關懷弱勢族群」的內容呈現;而在「關注貧富差距」、「認同自己全球公民身份」及「相信人類可以改變的信念」方面所佔比重最低。 四、 各版本在主類目「技能與實踐」中,皆缺乏「具備跨國界合作能力」的相關內容呈現,且在「批判思考能力」及「媒體識讀能力」方面所佔比重極低。 根據上述的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教科書編撰及未來研究的參考